首页 / 正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六

景泰四年五月丁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免直隶真定府去岁被水州县地亩租税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栾恽为通政使从右通政王复等奏保也既而恽亦奏保复等堪以序进不听

○命故府军前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吕俊子震袭为指挥佥事仍本卫带俸

○命光禄寺遇收厨料附余者俱作正数支用

○光禄寺奏本寺递年造收粟炒数多无从支用事下户部请于在京官军俸粮内折给一斗从之

○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王文奏南直隶江北府县并山东河南地方去岁水灾今春久雨军民艰食 皇上屡命官发廪籴粮赈济奈仓粮有限民饥无穷臣闻南京储积可足四年之用嘉湖粮多官攒有守支一二十年者乞敕巡抚侍郎李敏令将苏松等府该运南京粮运于徐州淮安其原在徐淮粮命巡抚官尽数放支赈济饥民若南京乏粮以嘉湖粮补足如此则被灾军民可使全活南京仓储亦不空缺诏是其请命户部即议行之

○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言马营各堡粮少而怀来见积粮多各堡虽尝召□中纳盐粮缘路险费重愿纳者少乞令都督孙安左参将杨信量拨官军运怀来粮以给各堡为便事下户部言盐粮可减轻召纳怀来粮亦令各堡官军今年五月六月分俸粮自为三班轮赴怀来关给从之

○戊午诏以湖广江陵县江心沙洲地二顷给松滋王豪垔二顷五十亩给衡阳王贵□□火从王请也

○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奏口外绵花积多足以支用今岁河南山东州县灾伤者多宜令折徵绵花俱改徵本色米存留本处以备赈济从之

○己未山西按察使俞本奏巡按监察御史白良辅恃酒狂荡侮慢亲王诸不法事命锦衣卫千户陈纲覆实执之监察御史徐瑄等奏良辅尝奏劾本移勘未报今本奏良辅实虚未明若止执良辅恐后方面官果贪污奸恶御史畏其报复不敢复言互相蒙蔽贻患非轻乞并执本鞫实各正其罪从之

○夜水星犯积薪星

○庚申安南国王黎浚遣陪臣黎尚等贺立 皇太子贡金银器皿方物赐宴及钞币等物有差

○诏巡抚直隶侍郎李敏均定应天等府州官民田先是正统中户部会官议令江南小户官田改为民田起科而量改大户民田为官田以备其数既又因御史徐郁奏令所司均配扣筭务使民田量带官田办粮以苏贫困俱行巡抚侍郎周忱清理然民田多系官豪占据莫能究竟其毙仍旧至是郁复以为言户部请从其议命敏均定搭派敢有恃强阻滞者执治其罪从之

○定济宁徐州中盐例户部以预备赈荒召□于二处纳粮每处淮浙山东盐共二十五万引俱每引淮盐米一石粟麦一石二斗浙盐米七斗粟麦九斗山东盐米二斗二升粟麦并二斗五升

○令生员纳米入监者比前例减三百石

○命故太子太师户部尚书郭资孙让入国子监读书资从 太宗靖难守北平城有功累进前官荫其子佑任户部主事佑卒数年其妻李氏奏请令让入监诏特许之

○枝江王贵熠奏男女长成愿赐本府折钞禄俱给本色米以赡婚嫁诏准给之○夜北方有星初如鸡弹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天津发光如盏大正北行至云中没

○监察御史周文劾奏翰林院侍讲学士倪谦母死不丁忧营求夺情太子少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江渊谬荐谦充经筵讲官彼岂不知谦有乖于世道特以一则受其乞怜之切一则自为夺情之张本耳今渊果遭母丧方其诏许奔丧时正当恳求终制乃自以为得计欣然就道夫人所以学为忠与孝也今二人居朝夕纳诲之职何道以将顺君德况经筵之日必衣锦绮必赐酒馔皆难乐受诏江渊倪谦既处分讫已之今后凡遇闻丧除特恩外其余俱依例守制不许滥保

○辛酉端阳节赐文武百官扇并宴

○免直隶大名府长垣县被灾地亩租税○壬戌命陕西苑马寺卿张敏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王士华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孙节致仕俱以老疾故也

○巡按山东监察御史丁泰亨劾备御广宁前屯卫都指挥邓铎哨了不严为鞑贼袭掠所部人马诏执鞫之

○癸亥唐王琼炟奏臣幼时受封所赐兖龙袍服今窄小损坏乞赐兖龙纻丝纱罗自制诏如其所请与之

○升礼科右给事中杨穟兵科右给事中王铉工科右给事中王让俱为本科左给事中礼科给事中陈谟兵科给事中李英工科给事中霍荣为右给事中

○升吏部员外郎杨恕为河南布政司右参议南京工部主事周贤为浙江右参议监察御史潘洪为广西按察司佥事

○复除陕西按察司佥事刘锴于山东按察司以亲丧服阕也

○甲子命户部以湖广江陵县河泊所课钞给辽王府供用○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奏边墩军士及夜不收昼夜瞭哨赏赐冬布人得四疋宜矣其各城堡夜不收无过应办杂差伺报声息而一例给赏不免虚费宜令准守城军例兼赏折色又正统十四年鞑贼犯边了守军因食不敷多有弃墩而逃者今后宜令每墩预给各军两月行粮口粮预备急用从之

○乙丑命前军都督佥事杨俊袭封昌平侯俊昌平侯洪之庶子也洪卒嫡子杰袭爵未几卒无子故以俊袭之

○夜有流星大如杯色赤尾迹有光出钩陈北行至云中二小星随之

○丙寅黜前刑科给事中王偡为民以其尝匿父丧也

○工部尚书陈恭以老疾乞致仕从之

○丁卯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顾<日隺>奏朝廷设立六部分理庶政又置馆阁文臣以备顾问者盖俾协心参议上陈可否而后行也今六部各官或偏执己见如户部奏令囚犯纳米赎罪者加其米数在外军民官俸俱止给本色一石且刑罚之加出于不得己豊熟之年犹宜遵守成宪况今军民被灾艰难之际岂可复加重哉禄以餋廉民官家属在任者少减支犹可军官一家有三四十口者亦减其俸可乎此皆户部偏执故也臣愿自今各部常事俱径行若吏部推选内外重臣法司发落矜疑重囚户部整理边储兵部选将用兵俱令会同内阁大臣计议可否具奏行之诏该部看详以闻户部尚书金濂言臣等因右佥都御史王竑奏令囚犯赎罪加米官员减支俸粮亦因竑奏非敢专任己见妄为加减也且六部分理庶务具载诸司职掌今言本部整理边储湏会同内阁大臣计议惟 陛下裁之诏曰只依见行事例行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等亦言国家重务俱用奏请处分此 祖宗成法今<日隺>要先与内阁大臣计议然后奏请臣等但知遵 祖宪重 君命其他非所敢从诏曰天下事 祖宗立法已定不可擅自更改

○戊辰 仁宗昭皇帝忌辰遣官祭 献陵

○命故羽林前卫指挥使李广弟让金吾后卫指挥同知宫晟子端袭职燕山左卫指挥同知蔚忠子亮代职

○四川左布政使侯軏任满九载当考绩诣京吏部言其熟知民情请留复任从之

○擢秀才朱禋为中书舍人禋故尚宝少卿祚之子以太常卿程南云奏保写诰至是授以职

○户部言先因国用浩繁灾伤屡见劝谕浙江等处殷实之家有自备米麦四五百石送赴通州交纳者就给冠带以荣终身然劝谕之道尤在鼓舞今闻各户运粮将到宜令该仓如法收受勿得留难仍免其垫席等物庶使民知感激乐于输纳从之

○己巳乌思藏尊胜等寺剌麻观音朵鲁只等来朝贡佛像舍利方物赐茶钞等物有差

○革山东山西管柴炭参议

○命工部右侍郎张敏代尚书陈恭管理柴炭以恭致仕也

○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王文闻母丧诏以内阁机务至重命文乘传奔丧即起任事文两乞终丧不允

○谪守备广东高州等处都指挥佥事孙旺于广西戍边旺素淫纵不法被知府杨仰谟奏发命总督军务王翱执问至是翱以旺情罪显著乞重罚以励余者故有是命

○浙江盐场有负欠课多客□守支年久者户部请治该场及运司官罪从之

○辛未爪哇国王巴剌武遣通事林旋来朝贡白鹿二火鸡白猴红鹦鹉各一赐钞币等物

○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何文渊奏昨吏科都给事中林聪等劾臣欺罔数事荷蒙恩宥 皇上不可私臣之罪臣甘受死于今日不愿偷生传污名于后时乞下臣于理官与聪辩明诏曰何文渊居大臣林聪为近侍官当存心公道不许仍怀私忿有乖大体

○壬申 皇太后圣节免命妇朝贺

○以山东饥命起运河间等处小麦并改折粮布徵本色米共九十二万余石俱存本处备用从巡抚尚书薛希琏奏谙也

○敕董卜韩胡宣慰司掌司事都指挥使克罗俄监粲近得四川镇守等官奏称尔受故土官巡检董敏侄伯浩词状欲调领番人擒捕王永叔侄为敏复讎永与敏讎杀之事朝廷处置已定如果敏有冤其侄自宜赴镇守官处诉告具闻定夺尔董卜韩胡素守礼法岂可启他人争兢之端坏自己忠诚之美敕至尔宜幡然改悟谨守地方勿听诳诱负朝廷平昔之眷注尔其钦哉

○给已故梁庄王女新宁郡主并仪宾陈宾宁远郡主并仪宾张镒禄米

○癸酉以久不雨命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等二十人遍祷于在京寺观

○复除山西行太仆寺少卿郑悠于南京太仆寺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张琛于贵州道福建道监察御史白瑛刑科掌科事给事中宋儒吏部考功司主事李柰仍旧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孟玘于礼部精膳司刑部浙江司主事汪甫于本部山东司山西司主事吴节于云南司俱以亲丧服阕也升吏部考功司主事沈淳为本部稽勋司员外郎礼部精膳司主事胡诚为本部主客司员外郎

○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李叔义奏和气致祥乖气致异此理之自然事之必验者也近年南京宫殿灾地震今年四月十九日骤风雨朝阳门城上旗竿摧其半石城门南边城倾圮此盖由大臣不能爕理调和之所致也窃观南京守备参赞并五府六部等官每月朔望会同议事各执己私互相嫉妒或有兴利除害之事太监谓此事可为或又必曰不可为都察院谓此事可行或又必曰不可行彼此矛盾纷纭执拗事不能成可谓乖而不和矣又有甚者总兵戎而威武不扬管钱谷而奸毙不革掌刑名者出入人罪专造作者卖放人匠以至居铨选典礼仪司喉舌职言路为守令者各多不称其职人民怨嗟和气消沮此灾异之所以迭见而不己也乞命刚明大臣将各官从公考察内有昏耄庸鄙妨政坏事者悉黜退之别选贤能以补其阙仍降诏书戒责俾皆修省改过抚安军民回复和气庶灾异可弭而祥瑞可臻命礼部会官议尚书胡濙等奏宜敕戒各官许其自新从之

○山东布政司右参议陈云鹏奏运河之水偶尔泛涨三月四日敢沙湾减水坝越七日又败南分水墩自是抵五月水益浩瀚墩岸桥梁皆被冲坏而北马头决五丈有奇漕舟今虽暂通臣恐此后水势益大一带堤岸皆未能必其无虞宜预积工料为修筑计竹木之类已于浙江等处顺带其石料柴草动亿万计虽有山东诸司罪人折纳恐不足用臣谓在京造作己息请以山东河南南北直隶等处该班石铁等匠量发前来于附近山场采运准其班次其河南囚犯亦如山东之例运石于沙湾赎罪事下工部言河南北直隶旱涝人民艰食听其于山东起取匠二万人采运物料务在修筑坚完漕运不阻从之

○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原杰劾按察司佥事张哲逼索所部银贿时哲已致仕命法司鞫之

○甲戌修牺牲所

○升吴智为指挥佥事南京锦衣卫带俸

○命广西为事官武毅为都指挥佥事仍听陈旺调遣杀贼

○赏征剿湖广靖州等处苗贼官军都督毛福寿等七千九百十七人钞彩币表里绢布有差

○直隶徐州大雨水渰没禾稼民饥愈甚巡抚巡按官右佥都御史王竑等各具以闻诏命竑悉以改拨支运及盐课粮赈济之

○辽府庶人贵煊妻李氏奏旧禄米一千石内三百给本色岁用不敷乞照伯庶人贵烚男豪土□<显-页>例岁给五百石又奏男豪垛聘荆州卫千户李洪从妹豪埢聘荆州卫指挥朱杰从妹经今五年不能婚娶乞照伯庶人贵爕例赐与表里首餙猪羊等物从之

○右副都御史刘广衡奏湖广所属府县粮有因灾伤免徵及既徵被苗贼烧毁者不才官吏因为覆勘乘机科扰又有通同粮里延缓不纳意图宥免者即今俱乏粮储官军多者二十余月少者十余月不得给粮设复遇灾以何赈济乞令该部将覆勘粮数不候勘报俱与分豁免致骚扰其负欠并未起运南京粮俱令本布按司官刻限追徵于附近卫所仓纳以补官军支用从之

○乙亥都督同知黄<王厷>自广西赴召至京 帝谓少保兵部尚书于谦等曰<王厷>素有机谋勇略可留前府治事拨与房屋居住其子并家人为事系广西狱者俱宥之尔兵部遣官赍敕往广西取<王厷>子及家属赴京随住沿途应付口粮并船以<王厷>尝建易储策故也

○丙子四川盐井卫土官副千户剌速伯重庆卫海洞长官司长官杨昌荣邑梅洞长官司土官舍人遣头目伍永宗并湖广施州卫木册长官司土官舍人田思敬等来朝贡马赐钞有差

○给靖江王府镇国中尉相益岁禄四百石

○丁丑礼部右侍郎兼春坊庶子邹干及巡抚官右佥都御史王竑等以凤阳府水灾奏请于淮安常盈仓支粮十五万石并支官银一千五百两雇船运赴凤阳赈济从之

○巡抚山东刑部尚书薛希琏奏山东义民出粟八百石赈饥者己有例给冠带其四百石至二百石者亦系仗义之人宜立石免役以励之事下户部言四百石者宜立石记名并二百石者俱复其家三年从之

○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何文渊<锍-釒>乞致仕 帝曰朕欲留卿匡辅治道今既累以疾辞特允其请命有司给驿舟仍赐敕劳谕之

○给袭封昌平侯杨俊禄米岁仍一千一百石

○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俞士悦上<锍-釒>请斥归田里不允

○巡按广西监察御史沈义奏广西人民多被流贼劫杀逃散所遗田地无人佃种粮草负累见在人户陪纳乞赐除豁诏从其请命广西布按二司官仍为勘实果抛荒者即拨与有丁之家耕种毋得以熟作荒图免粮额违者罪之

○卯时木星见辰位辰时见己位

○庚辰升江西道监察御史甘泽为广西按察司副使专理巡盐

○以凤阳府饥罢寿州等卫岁造军器

○户部言近闻宣府大同辽东甘肃宁夏延绥等处雨泽颇时秋收有望乞移文镇守等官年富等督令所司将递年运去官银趁时籴粮以备支用其有足食之处官军俸粮愿折银者听间月给银亦可省节馈运从之

○辛巳敕谕安南国王黎浚近得王奏称向者占城国言王因索取花象致兴兵侵扰俱是虗妄足见守礼义之国也自今以后王宜益惇邻好保守疆界安辑人民勿以前事为嫌因而启衅

○赐都督同知黄<王厷>居第○壬午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奏口外秋青草有积久浥烂者乞给官军饲马而以各军所采秋青新草补纳备用从之

○癸未命致仕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何文渊复任文渊已得请致仕未行 帝召吏部臣王直等谕之曰朕览六科十三道所言文渊数事皆无实迹人才难得其令复任文渊具<锍-釒>辞不允

○召监察御史沈琮王骥伍星会陈瓛还京琮等初以巡抚等官右都御史李实等奏从巡抚等处理事至是兵科都给事中苏霖等奏巡抚等官以监察御史从旧无此例请悉徵之故有是命

○令考退官并坐事官为民者能自备米豆二百石赴独石交纳给冠带以荣终身从户部奏请也○镇守陕西刑部右侍郎耿九畴奏陕西延庆地方虽有管粮参政于各堡官军不相统摄每遇纳户上粮任其恃强作毙纵有发露者不服提问致使官攒人等亏折粮多乞令吏部选除有风力按察司副使一员赴彼监督收放粮料禁革奸毙原委参政取回管事从之

○乙酉提督宣府军务右佥都御史李秉以口外缺粮奏请开中户部定例云州堡淮盐每引四斗三升浙盐三斗三升长芦盐二斗七升赤城广备仓淮盐四斗五升浙盐三斗三升长芦盐三斗龙门卫并千户所二仓俱淮盐五斗浙盐三斗八升长芦盐三斗并令米豆中半上纳诏从所拟

○沙湾大雷雨决北马头河岸四十余丈运河水掣入盐河漕运之舟悉阻不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欧阳修
  卷七十四·列传第十二·脱脱
  卷二 周语中·左丘明
  卷三十七·毕沅
  卷一·常璩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绎史卷二十一·马骕
  学史卷五·邵宝
  王审知传·欧阳修
  卷五·宋敏求
  二十二年·佚名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王实甫

    (正旦上,云)老夫人着红娘问长老去了,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红上,云)回夫人话了,去回小姐话去。(旦云)使你问长老:几时做好事?(红云)恰回夫人话也。正待回姐姐话:二月十五日,请夫人姐姐拈香。(红笑云)姐姐,你不知,我对你说一件

  • 卷八·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八     元 方回 编 宴集类 昭明选诗则分公讌祖饯今以宴集合之 五言【十首】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

  •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司马迁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

  • 后汉光武皇帝纪四卷第四·袁宏

      二年(丙戌、二六)  春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本志曰〔一〕:“日者阳精,人君之象也。君道亏,故日为之蚀。诸侯顺从,则为王者。诸侯专权,则疑在日〔二〕。于是在危十度〔三〕,齐之分野,张步未宾之应也。” 〔一〕

  • 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陨命·蔡东藩

      却说玄宗因贵妃哀请,竟为所动,遂将亲征命令,停止不行。适监军宦官边令诚,自潼关回来,奏称封常清虚张贼势,摇动军心,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且偷减军士粮赐,顿时恼动玄宗,即命令诚赍敕驰往,就军中立斩封高二人。看官阅过前回,应

  • 二百七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 江南太平无事。米价照常:陈熟上米每石一两一钱,陈熟次米每石九钱,新熟米八钱、九钱不等。百姓乐业。 谨将十一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宫中.朱批奏摺]

  • 通志卷一百二十一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四上晋王祥【弟覧】郑冲 何曽【子劭遵】石苞【子崇 欧阳建 孙铄】羊祜杜预【子钖】陈骞【子舆】裴秀【子頠 秀从弟楷 楷子宪】卫瓘【子恒孙】【璪玠】张华【子

  • 武承嗣传·刘昫

    武承嗣,是荆州都督武士..的孙子、则天皇后兄长的儿子。起初,武士..娶相里氏为妻,生了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儿子。后来又娶了杨氏,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嫁给越王府的功曹贺兰越石,次女是武则天,幼女嫁给郭氏。武士..死后,他兄长的儿

  • 张璁传·张廷玉

    张璁,字秉用,永嘉人。早年被乡里举送参加考试,七次都不得第。将到吏部去等候选派,御史萧鸣凤善于占星术,告诉他说“:从此以后三年你就可以中进士,再有三年该会飞黄腾达的。”张璁于是还乡。正德十六年(1521)登黄榜,已经四十七

  • 81.张衡和地动仪·林汉达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

  • 卷三十四·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十四宋 陈经 撰多士【周书】此篇乃洛邑既成周公迁顽民于此使之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故作此书以诱掖之昔者周公初基作新邑之时四方民大和会而庶商亦常与乃役之事周公亦尝作书以命商庶矣岂有顽民

  • 卷八·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八      宋 黄伦 撰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

  • 卷一百四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八饮食礼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五曰宗以族得民【注继别为大宗收族者 疏大宗子与族食族燕序以昭穆所以收族民即族人

  •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相分第三之一论曰。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见。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释曰。已说所知依者。谓不复当说。此者此所知相。

  • 先觉宗乘卷三·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唐侍郎白居易(嗣法佛光满)白居易。字乐天。久参佛光得心法。兼禀大乘金刚宝戒。元和四年。因兴善宽禅师至阙下。公问曰。禅师何以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者。被於身为

  • 光明在我们前面·胡也频

    长篇小说。胡也频著。春秋书店1930年10月出版。小说以“五卅”运动后北平为背景,描写无政府主义者白华和共产党人刘希坚在爱情与信仰之间的矛盾。由于信仰上的不同,他们一见面总是始而热情交谈,继而争论不下,终于不欢而散

  • 国语注译·左丘明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谓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编成,近代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

  • 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