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常遇春传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相貌奇伟,勇力绝人,长臂善射。开始跟随刘聚为盗贼,后来发觉刘聚终将无所作为,便在和阳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还未到和阳时,常遇春因困倦躺卧田间,梦见有一神人披甲拥盾在叫他“:起来,起来,主君到了。”常遇春从梦中惊醒,而朱元璋正好经过,常遇春当即迎拜,当时是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由于尚无寸功,常遇春自请为前锋。朱元璋说道“:你只不过是因为饥饿来寻找食物,我怎么能将你留下呢?”常遇春仍坚决请求。朱元璋便说道“:等到渡江之后,你再来为我效力也不迟呀?”等到朱元璋军队进逼牛渚矶,元兵列阵矶上,朱元璋军船离岸三丈多,没人能登上岸。常遇春飞舟而至,朱元璋命他向前冲击,常遇春领命,挥戈直冲向前。敌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势一跃,跳上石矶,大声喊叫冲入敌阵,元军望风而逃。诸将乘胜上岸攻击,于是攻克采石,攻取太平。常遇春被授以总管府先锋,晋升为总管都督。

当时,朱元璋将士的妻子儿女及辎重都在和州,元中丞蛮子海牙再次以水师袭据采石,使朱元璋军回和州的道路中途被阻。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派常遇春到处布兵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的兵力。两军会合后,常遇春操纵轻舟,将海牙的船队一分为二,然后从左右两侧猛攻,将其大败,尽获其船,江路重新畅通无阻。随即汤和受命驻守溧阳,跟随朱元璋进攻集庆,功劳最大。后随元帅徐达攻取镇江,进取常州。吴兵将徐达围困在牛塘,常遇春前去援救,破敌解围,擒获敌将,晋升为统军大元帅。攻克常州,升为中翼大元帅。又随徐达进攻宁国,被飞箭射中,他裹住伤口之后坚持战斗,攻克宁国。另外攻取马驼沙,以水师攻取池州,晋升为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又随徐达攻取婺州,转任同佥枢密院事,驻守婺州。常遇春调兵围攻衢州,首先派奇兵突入围绕南门外的小城,毁掉敌人的战具,然后发动猛攻,将城攻破,俘获披甲之士万人,晋升为佥枢密院事。常遇春率军进攻常州,战斗失利,应召返回应天。跟随徐达攻取赵普胜的水寨,随守池州,大破陈友谅兵于九华山下,这些都记载于《徐达传》里。

陈友谅进逼龙湾,常遇春以五路军设下埋伏,大破陈友谅军,收复太平,功劳最大。朱元璋率军追击陈友谅至江州,命常遇春留守,他执法严格,城中军民井然守序,不敢有所冒犯,又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并随攻安庆,汉军出江四处拦截,常遇春率军出击,汉军慌忙调头逃跑,汤和等乘胜攻取江州,然后还守龙湾,兵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敌将李伯升突围逃走。常遇春军受命加固安庆城。

在此之前,朱元璋所任用的将帅中功劳最大的,要数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常遇春三人。而邵荣尤其是一位善战、有经验的老将,这时他已非常骄横,并有异心,与参政赵继祖图谋设伏兵发动兵变。事情败露之后,朱元璋想赦免邵荣的死罪,常遇春秉直说道:“为人之臣有了谋反的罪名,还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呢?我决不与其共生。”朱元璋于是赐邵荣喝酒,流着眼泪将其处死,因为这件事,朱元璋更加偏爱倚重常遇春。

池州守将罗友贤占据神山寨,私通张士诚,常遇春将其打败并斩首。又跟随朱元璋援救安丰,等到常遇春率军到达时,吕珍已经攻陷安丰,杀死刘福通,听说大军到来,便率强兵扼守,朱元璋左右军都进攻失败,常遇春横击敌阵,三战三捷,俘获士兵、马匹无数。然后跟随徐达围攻庐州。城将攻破时,陈友谅围攻洪都,常遇春应召返回。会师伐汉,与汉军在彭蠡的康郎山遭遇,汉军船大,又处于上流,前锋非常强大。常遇春协同诸将投入大战,呼声震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的指挥船,船已搁浅,朱元璋处境非常危险。常遇春射中张定边,朱元璋的船才得以脱险,而常遇春的船却又搁浅。这时,有一只坏船顺流而下,碰撞常遇春的船只,这才得以离开浅滩。转战三日,放火烧毁汉军船只,湖水因此变成了红色,陈友谅不敢再战。诸将认为汉军兵力仍然较强,想放他们离开,唯独常遇春不说话。等到船出湖口时,诸将正要放船东下,朱元璋却命令扼住上游。常遇春便溯江而上,诸将跟随其后。陈友谅走投无路,率百船突围。诸将半路拦截敌军,汉军于是分崩瓦解,陈友谅死。还师之后,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赏赐给他很多黄金、布帛、田地。攻武昌时,朱元璋返回应天,命常遇春留下督军围困武昌。

第二年,朱元璋即吴王位,晋升常遇春为平章政事。朱元璋又派兵进攻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阳来援,常遇春乘其还未会合,迅速进攻,将张必先擒获。城中士气尽失,陈理投降,常遇春尽取荆、湖之地。然后随左相国徐达攻取庐州,另外率军平定临江的沙坑、麻岭、牛陂等寨,擒获伪知州邓克明,攻下吉安。围攻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朱元璋派使者告诫常遇春:“攻克此城时,不要多杀人。如果获得了地盘,却没有老百姓,那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常遇春疏通壕沟,设立栅栏,围攻赣州,屯兵六个月,熊天瑞兵力耗尽,于是投降,常遇春果然不杀他。朱元璋大为高兴,赐信褒奖勉励。常遇春于是凭借军威招降了南雄、韶州,回军时又平定安陆、襄阳。又随徐达攻克泰州,打败张士诚的援兵,督促水军在海安坝建造围墙阻拦敌军。

同年秋天,常遇春被授为副将军,率军伐吴。在太湖、毗山、三里桥打败吴军,进逼湖州。张士诚派兵来援,驻扎旧馆,出现在常遇春大军之后。常遇春率奇兵由大全港扎营东阡,更处于张士诚援兵之后。敌人派出精兵出击,常遇春率军奋力攻击,将敌兵打败。在平望袭击其右丞徐义,将其赤龙船全部烧毁,又败之于乌镇,向北追击至升山,攻破其水陆寨,将旧馆援兵全部俘获,湖州遂被攻下。进而围攻平江,驻军虎丘。张士诚偷偷率军靠近常遇春,常遇春与其战于北濠,将其打败,几乎俘获张士诚。时间一久,诸将攻破葑门,常遇春也攻破阊门进入平江,吴地平定。常遇春晋升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为鄂国公。

常遇春又被授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率兵北征。皇帝亲自嘱咐他:“面对百万之众,击溃敌人精锐部队,攻陷敌人的坚固阵地,无人能比得上副将军。我不担心你不能打胜,而担心你轻战。你身为大将,好与兵卒角斗,这尤其不是我所期望的。”常遇春跪下拜谢。出发之后,以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随攻山东诸郡后,又攻取汴梁,进取河南。元兵五万军队陈兵洛水之北,常遇春单骑冲向敌阵,敌人二十多名骑兵手持长矛一齐刺向常遇春,而常遇春一箭将其前锋射死,大叫一声冲入敌阵,麾下壮士也跟随他向前冲去。敌兵大溃,常遇春追奔五十余里。降服梁王阿鲁温,河南郡县依次被攻下。常遇春到汴梁谒见皇帝后,与大将军徐达一起攻下河北诸郡。先锋攻取德州后,常遇春率水师沿黄河而进,破元兵于河西务,攻克通州,于是进入元都。另外攻下保定、河间、真定。

常遇春与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前来救援。常遇春对徐达说“:我军骑兵虽然已经聚集,但步兵还未赶到,突然与敌人发生战斗,一定会死伤很多,只有趁夜攻打才能获胜。”徐达说道“:你说得对。”这时正好扩廓的部将豁鼻马前来约定投降之事,便暂且请他作为内应,挑选精锐骑兵口含木片,悄悄出发去袭击敌人。扩廓当时正点着蜡烛学习军书,仓促之间不知所措,赤着一只脚,骑上一匹瘦弱的马,率领十八名骑兵逃往大同。豁鼻马投降,常遇春获得四万披甲之士,攻克太原。常遇春追击扩廓到忻州之后才返回。朱元璋下诏改常遇春为左副将军,位居右副将军冯胜之上。然后向北攻取大同,转而巡行河东,攻下奉元路,与冯胜军会合,向西攻占凤翔。

恰遇元将也速进攻通州,朱元璋下诏常遇春回军守备,让平章李文忠帮助他,率步骑九万,从北平出发,取道会州,败敌将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进一步进攻大兴州,将一千名骑兵分别埋伏八处。当大兴州守将趁夜逃跑时,常遇春将他们全部擒获,于是攻克开平。元帝向北逃走,常遇春追奔数百里,俘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以及敌人子女、宝货等物。常遇春率军返回,临时驻扎在柳河川时,暴病而死,年仅四十岁。朱元璋知道后,大惊,十分悲痛。在龙江举行葬礼,太祖亲自出奠,并命礼官就天子为大臣主持葬礼之事进行商议,商议结果上报太祖,沿用宋太祖追悼韩王赵普的先例。太祖下诏说“:可以。”赐葬于钟山平地,赐给金银器物九十件随葬墓中。赠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常遇春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二。

常遇春性情深沉、勇猛、果敢,善于爱抚士兵,冲锋陷阵,从未吃过败仗。虽然没有学过典籍史书,但他用兵打仗却总是与古代兵书相符合。他比大将军徐达大二岁,屡次跟随徐达率军征讨,都非常认真地听从徐达的指挥,当时的名将首推徐、常二人。常遇春曾经自称能统领十万人马,横行天下,军中将士又称他为“常十万”。

常遇春的堂弟常荣,多次立功,升为指挥同知,跟随李文忠出塞,战死于胪朐河。常遇春有二子:常茂、常升。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二·志第一百三十五·食货下四·脱脱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柯劭忞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九·汪楫
  卷八·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第一节 业主权·佚名
  一一二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查获《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陈寿
  王佑传·张廷玉
  卷二十五 西夏封贡·李有棠
  74.绿林赤眉起义·林汉达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卷69·陈邦瞻
  卷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向滈·唐圭璋

      滈字丰之,曾官县令。有乐斋词。   水调歌头   短棹舣湍石,华月满汀洲。应知孤客无寐,特地照离忧。谁念姮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亦自□□□。□□□□□,□□□□□。   □怜我,尘满袖,雪盈头。两乡千里萦恨,何事不归

  • 卷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四 姚合【陕州人】 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傍人叹无情到京就

  •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春正月癸丑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门。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

  • ◎盐务署·费行简

    盐政之设专署,始于清宣统二年,为度支尚书载泽集权中央大计之一也。今之盐务署,粗观之似为清盐政处之后身,实际则因有五国大借款,外人始监督盐政,外人既监督盐政,始立此署为机关,即民国三年五月十五日所宣布者也。然其源则由于

  • 咸丰九年三月三十日·曾国藩

    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先锋官三人。写张小浦信,改信稿五件。接何廉昉信,写作俱佳,依恋之意,溢于言表,才士不遇,读之慨然。倦甚小睡。剃头一次。中饭后习字二纸。温《货殖传》毕。夜接孙芝房信,告病体垂危,托以身后之事,并请作其父

  • 卷四·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四    元 刘因 撰大学四传一章或问问克能也或问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功如何曰克字虽训能然比能字有力凡字有文义虽同而声响顿异即见其有力无力之分如克之与能是也【僩】○问常目在之

  • 孟子集编卷三·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威公霸诸侯许犹期也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孟子曰子诚齐人

  • 商虫篇第四九·王充

    【题解】这是一篇商讨虫灾问题的文章,故名之曰“商虫”。“变复之家”认为虫吃谷物是官吏侵夺人民造成的,身黑头赤的虫象征武官,身赤头黑的虫象征文官,只要君王处罚“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王

  • 卷四·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四桓公集說【楊氏士勛曰魯世家桓公名允惠公之子隱公之弟以桓王九年即位世本作軌諡法辟土服遠曰桓】【庚桓王午九年】元年【齊僖二十年晉哀七年衛宣八年蔡桓四年鄭莊三十三年曹桓四十六

  • 卷十三·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三    元 王天与 撰咸有一德第八       商书伊尹作咸有一德【汉孔氏曰言君臣皆有纯一之德以戒太甲○唐孔氏曰百篇之序此类有四咎单作明居周公作无逸作立政与此篇直言其所作之人

  • 仲尼第四·列子

    【原文】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

  • 卷二十·佚名

    △不动如来会第六之二菩萨众品第四尔时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世尊今者已说声闻功德。复愿说诸菩萨具足功德。何以故?一切功德从此出生。尔时世尊,知其所念。告舍利弗。彼佛刹中有无量百千亿诸菩萨众皆来集会。所有出家菩

  • 覆彭宣传部长电·太虚

    南京宣传部彭部长勋鉴:衮衮还都,喁喁望治!长才揽辔,作喉舌于邦家;儒者登坛,播丝纶于南朔。将见德声含咏,仁风飘十地之雄;相期道化,惠露洒三天之渥!昔居山野,曾挹霁光,谨布贺忱!维祈睿察!太虚叩啸。(见海刊二十七卷八期)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入樓閣中。攝其神力。彈指出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顯現之相。如是自性。悉不成就。如幻如夢

  •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奥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对于我国广大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同为俄国文学卓越的代表作。他走的是一条

  • 天问略·阳玛诺

    一卷。明阳玛诺撰。阳玛诺系葡萄牙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间来中国,卒于顺治年间。著有 《圣经直解》、《景教碑铨》、《天学举要》等。该书以问答方式介绍托勒密体系的十二重天说。讲析太阳黄道运动、节气和昼夜

  • 幕学举要·万维翰

    清万维翰著。一卷。本书就著者阅历,提纲挈要地论述习幕之道,以供有志于此者参考。内有总论、盗案、命案、奸情、逃人、钱谷、交盘、社仓、赈灾、捕蝗、水利、官牙等二十目。书眉有清汪辉祖所作增注。

  • 荷牐丛谈·林时对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