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文忠传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盱眙人,太祖姐姐之子。十二岁时便死去母亲,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阳谒见太祖。太祖见到李保儿,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另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都将其攻下。于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于于潜、昌化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李文忠被授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随即会合邓愈、胡大海之军,攻取建德,改为严州府,率军驻守。

苗帅杨完者率苗、僚数万军队水陆并进,李文忠率轻兵击败其陆军,将所斩杀首级,浮在巨筏之上,水军见此情形也争相逃跑。杨完者又来犯,李文忠与邓愈一起率军将其击退。进而攻克浦江,严禁军队焚火打劫,以示恩惠、信用。义门郑氏避军于山谷,李文忠将其招回,并派兵保护。民心大悦。杨完者死后,其部将乞降,李文忠予以招抚,获得三万余人。

李文忠与胡大海攻占诸暨。张士诚侵扰严州,李文忠率军于东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敌人后路,两军夹击,大破张士诚。过了一月,张士诚再次进攻,李文忠又在大浪滩打败敌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李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焚烧敌垒。张士诚从此不敢再窥视严州。李文忠晋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胡大海俘获汉将李明道、王汉二,送往李文忠处,李文忠释放他俩,并以礼相待,命他俩前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投降。苗将蒋英、刘震杀害胡大海,以金华反叛。李文忠派遣将领将其击走,并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害耿再成。李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李文忠被授为浙东行省左丞,总摄严、衢、信、处、诸全等地军事。

当时十万吴军正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告急,李文忠派遣同佥胡德济前去救援。谢再兴再次请求增兵,李文忠却因兵少派不出援兵。正巧此时太祖命邵荣讨伐处州乱军,李文忠便扬言徐右丞、邵平章将率大军即日进攻。吴军获悉,十分恐惧,企图趁夜逃跑。夜半时分,胡德济与谢再兴率领敢死队开门突袭,大败吴军,从而保全了诸全。

第二年,谢再兴叛降于吴,率吴军进犯东阳。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率领千名骑兵横突敌阵,大败吴军。不久,李文忠采纳胡深之计,在离诸全五十里处另筑一城,与诸全互为掎角。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十六万大军前来进攻,未能攻克。一年后,又派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李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胡德济派人告知李文忠说贼军势头极盛,应当驻扎以待大军。李文忠却说“:用兵在于谋略,而不在于人数众多。”于是下令道:“敌军多而骄,我军少而锐,以锐遇骄,必能克敌制胜。敌军辎重堆积如山,这是上天要使你们富裕起来,你们要努力啊!”当时有股自东北而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李文忠占卜“必胜”。决定次日早晨与敌军会战,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李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李文忠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于是命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亲率中军首当其冲。处州援兵这时也已赶到,奋勇搏击。浓雾稍散,李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敌军精锐骑兵将李文忠重重包围。李文忠亲手杀敌甚多,引骑向外猛冲,所向披靡。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李文忠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收缴兵器、粮草,数日不尽,李伯升仅只自身幸免逃脱。捷报传来,太祖大喜,将李文忠召回,整日设宴慰劳,赏赐御衣名马,然后命其返回军中。

次年秋天,大军伐吴,李文忠受命进攻杭州以牵制敌军。李文忠率朱亮祖等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进攻余杭。余杭守将谢五,是谢再兴之弟,李文忠以信招降,许他不死。谢五与谢再兴之子五人出城投降。诸将请求处以死刑,李文忠不同意。然后直趋杭州,守将潘元明也降,李文忠整军而入。潘元明以歌妓相迎,李文忠便挥军离去,驻扎丽谯,并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名士兵借用百姓炊锅,被斩首示众,城中因而井然有序。李文忠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万,被就地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李氏之姓。大军征闽,李文忠另外率军驻扎浦城,进逼闽地。返师之后,余寇金子隆等聚众抢劫,李文忠再次讨伐,将其擒获,于是平定建、延、汀三州。下令军中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洪武二年(1369)春,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副将军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帝,此事载于《常遇春传》中。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统率其军,奉诏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行至太原时,获悉太原被围告急,便对左丞赵庸说:“我等受命而来,如果是有利于国家的军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而今大同情况紧急,我们可以顺路前去救援。”于是率军出雁门,驻扎马邑,打败元游兵,擒获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当时雨雪交加,军队已经驻扎,李文忠却下令向前移动五里,依水为险阻自固。元兵乘夜来劫,李文忠军坚壁清野,岿然不动。天亮时,敌军大至,李文忠委派二营将士,殊死作战,估计敌军已经疲惫,才派出精兵,左右夹击,大破敌军,擒获敌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穷追至莽哥仓而返。

第二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到达兴和,降服兴和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获平章竹真。驻军骆驼山,赶走平章沙不丁。驻军开平,降服平章上都罕等。当时元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军兼程奔往应昌。元嗣君北逃,李文忠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李文忠到京城奉献捷报,太祖御临奉天门接受朝贺。大封功臣,李文忠功劳最大,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四年(1371)秋,傅友德等平定蜀地,李文忠受命前去安抚。李文忠下令建筑成都新城,派军戍守诸郡要害之地,然后才返回。第二年又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由东路北征,出居庸关,直趋和林,到达口温,元人逃遁。军队进至胪朐河时,李文忠命部将韩政等保护辎重,而自率大军,每人携带二十日粮食,迅速赶至土剌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率领部众全部渡河,列阵以待。李文忠率军进逼,敌军才稍微退却。到达阿鲁浑河时,敌军逐渐增多。李文忠马中飞箭,他下马之后,手持短器,继续战斗。指挥李荣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而自己则夺乘敌军战马。李文忠重获战马,更加殊死作战,终于将敌军打败,俘获敌兵数以万计。追奔至称海时,敌军重新聚集。李文忠便收兵据险,杀牛犒劳士兵,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敌军怀疑有伏,慢慢引军而去。李文忠也率军返回,错过了旧路。到达桑哥儿麻时,缺乏饮水,军中将士十分口渴,于是向天祈祷。所乘战马跑过之地,泉水涌出,三军都得以解渴,于是杀牲以祭上天。然后班师回朝。这一战役,两军胜负相当,而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都已战死,因此太祖未予赏赐。

六年(1373),李文忠率军前往北平、山西边境,在三角村击败敌军。七年,派遣部将分道出塞。到达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到达顺宁、杨门,斩首真珠驴。到达白登,擒获太尉不花。这年秋天,李文忠率军进攻大宁、高州,攻克两地,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擒获承旨百家奴。追奔至毡帽山,击斩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然后进军丰州,擒获元朝旧官十二人,马驼牛羊甚多,穷追至百干儿才返。此后,李文忠屡次率军防备边境。

十年(1377),李文忠受命与韩国公李善长一起商议军国要事。十二年,洮州十八番族反叛,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并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还朝之后,李文忠报告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请求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汲取,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李文忠返回之后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器量深沉而宏大,人莫能测。临阵踔厉风发,大敌当前而更显壮志。李文忠颇好学问,经常因事就教于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所写诗歌雄浑可观。当初,太祖平定应天,因军队兴盛,粮饷不足,而增加百姓田租,李文忠为此请求,百姓得以减低税额。他解除兵权,闲居家中后,为人恭敬谨慎,宛如一位儒者,太祖十分偏爱看重他。家中因此宾客很多,李文忠曾以宾客之言,劝说太祖少杀戮,又劝谏太祖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并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因此屡屡触犯圣旨,不免遭受谴责。十六年冬,李文忠得病。太祖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太祖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太祖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均位列第三。李文忠之父李贞已先死,追赠为陇西王,谥号恭献。

李文忠有三子,长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三子李芳英,均是太祖赐名。李增枝开始授为勋卫,后提升为前军左都督。李芳英官至中都正留守。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顺帝九·宋濂
  内篇 题目第十一·刘知几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蔡东藩
  卷七·杨士奇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纪昀
  一四五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书籍目录并委员解送折·佚名
  卷十四·傅恒
  鲁迅的笑·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九。·金富轼
  樊毅传·姚思廉
  赵莹传·薛居正
  张俊传·脱脱
  附录·张之洞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雍正
  卷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一·袁枚

      古陶太尉、欧阳少师之母,俱以教子贵显,名传千古。然两母之著述不传。即宣文夫人讲解经义,几与孔子并称,而吟咏亦无闻焉。近惟毕太夫人,兼而有之。夫人名藻,字于湘,印江令笠亭先生之女,余同征友少仪观察之妹也。偶咏《梅》

  • ◆郭掾郎天锡(快雪斋集)·顾嗣立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佑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七·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七【起旃防作噩正月尽彊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寳庆元年春正月壬戍朔诏举贤良 庚午湖州人潘壬与其弟丙从兄甫以史弥逺废立不平乃遣甫宻告谋立济王意于李全全欲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四·倪在田

    四镇之乱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封总兵官黄得功靖南伯,刘良佐、刘泽清实进一级,檄之入援。得功字浒山,陕西榆林卫人;膂力绝伦。少孤贫,从军敢战,积功至大将。所将不三万,屡与闯、献角。临阵角巾酣饮,运双刃奋击如飞;人呼「黄闯子」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雍正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四十·佚名

      顺治五年。戊子。八月。癸巳朔。遣贵州道监察御史曹叶卜。巡按顺天湖广道监察御史张濩、巡按淮扬。  ○增设汉中饷司一员  ○南赣巡抚刘武元奏报、江西逆贼金声桓、王得仁等、拥众二十余万。直犯赣界。围城

  • ●宰惠紀略卷二·柳堂

    縣二堂折獄之所也前縣薛懸循理守法原情六字額能如是聽斷之能事盡之矣雖然此亦就巳成之讞言之耳若當初審理之是非莫判何以循法之輕重未定何以守情之真偽莫知又何以原乎况喬野之夫不識尊卑一至公堂自覺理直任意頂撞臨之

  • 第五十一卷清光绪·缪荃孙

    光绪元年正月甲辰,允李宗羲奏请,劝谕两淮商贩捐助工赈。三月己亥,刘坤一、吴元炳奏:苏、浙两省购买洋铜实需铜价,如数请抵军饷。下部知之。己酉,刘坤一奏江北漕粮改由海运章程。下部知之。四月戊辰,刘坤一奏请仍豁高淳县浮粮

  • 普颜不花传·宋濂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族人。为人豪爽,有大志。至正五年(1345)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任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时蕲黄徐寿辉起事,普颜不花多立战守之功,详见《道童传》。十六年,任江西廉访副

  • 卷一百八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赏罚宋英宗治平元年知谏院司马光言两府迁官疏曰臣伏覩去岁陛下即位之初两府臣僚已各迁官今兹甫及朞年一例又加恩命虽

  • 四祭第六十八·苏舆

      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祗,秋曰嘗,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時,以奉祭先祖也。過時不祭,則失為人子之道也。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祗者,以四月食麥也;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蒸者,以十月進初

  • ●《物犹如此》简体标点本校后记·徐谦

      《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晚年所著,书中分门别类汇辑了载于各种典籍中,关于动物界及与人类社会之间和谐共依、友爱相助的诸多感人事例,并加以点评、诗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著者徐谦,字白舫,别号鹤子,江西广丰

  • 第37章&nbsp;间传·戴圣

    斩衰丧服为什么要使用直麻做的首续和腰带呢?,因为宜麻颜色黛黑,非常难看,所以用它来把内心的悲哀表现在服饰上面。穿斩衰丧服的人,其脸色深黑,就像直麻一样;穿齐衰丧服的人,其脸色浅黑,就像棠麻一样;穿大功丧服的人,其神情呆板;穿

  • 吾人的自觉力·梁漱溟

    一个人缺乏了&ldquo;自觉&rdquo;的时候,便只像一件东西而不像人,或说只像一个动物而不像人。&ldquo;自觉&rdquo;真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只有在我的心里清楚明白的时候,才是我超越对象、涵盖对象的时候;只有在超越涵盖对

  •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净居天宫。与大菩萨摩诃萨众。及无量净居天子。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瞻仰如来。是时世尊正于众中。为诸大众说陀罗尼无量妙法。复为利益未来世中薄福

  • 卷二十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七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汝州南院慧颙禅师(兴化奖嗣) 上堂。诸方祇具啐啄同时眼。不具啐啄同时用。僧便问如何是啐啄同时用。师曰。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时失。曰此犹未是某甲问处。师曰汝问处又作么

  • 我这一辈子·老舍

    现代中篇小说。老舍著。初载1937年7月《文学》第9卷第1期,初收1939上海杂志公司年8月版中篇小说集《火车集》。上海惠群出版社1947年1月出版单行本。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城市底层人物一生的辛酸经历。“我”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