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传
明玉珍之子明升即位,改元开熙,将明玉珍葬于江水之北,称为永昌陵,庙号太祖。明升尊奉母亲彭氏为皇太后,共同听政。明升刚刚十岁,各大臣都很粗暴,不肯居于他人之下。而万胜与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养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托彭氏旨意,吊死万胜。万胜为明氏立功最多,他被吊死,蜀人大多同情他。吴友仁以清君侧为名,从保宁传来檄文声讨明昭。明升命戴寿前去讨伐。吴友仁给戴寿写信说道“:不杀明昭,众心不服。如果明昭早晨被处死,我傍晚将会赶到。”戴寿于是奏请处死明昭,吴友仁则入朝谢罪。于是诸大臣各司其职,而吴友仁更加专横放纵,致使国权旁落,国势日益不振。万胜死后,刘桢为右丞相,三年之后也去世。这一年,明升派使者告哀于朱元璋,不久,又派使者前去问候。朱元璋也派侍御史蔡哲回访。
洪武元年(1368),太祖攻克元朝都城,明升送信祝贺。第二年,太祖派使臣前来征求木材。明升便将蜀地特产一并献上。太祖以玺书作答。这年冬天,太祖派杨王景谕示明升回京复命,明升拒不听从。杨王景又写信给明升道:
“古之从政治国者,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故而能身家两全,流芳百世,反之则败。足下如此年幼,便继承先人功业,占据巴、蜀,却不考虑长远之计,而听从群属之言,认为有了瞿塘、剑阁之险,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都是他们不懂时势变化,将使足下蒙受伤害的言论啊。昔日占据蜀地最强大者,莫过于汉昭烈。而且有诸葛武侯辅佐,考核守官,训练士卒,物资不足,均取于南诏。但是仍然朝不谋夕,仅能自保而已。而今足下的疆域,南不过播州,北不过汉中,以此求彼,相隔万里,而想凭借一隅之地,延长顷刻寿命,可以说这是明智吗?
“我主上仁圣威武,神明感动,对于顺从归附者无不施以恩惠,而对于顽固背弃者才出兵征讨。因为足下的先人曾通好我主上的缘故,而不忍用兵,屡次派人向你谕示此意。又因足下年纪尚幼,从未经历事变,惟恐你受狂言迷惑,丧失长远之计,又派杨王景前去面谕祸福。我主上仁德深厚,待明氏实在不薄,足下难道能不深念于心?
“而且以往陈、张之辈,窃据吴、楚,造船堵塞江河,粮食堆积如山,又有强将劲兵,因此自谓无敌。但是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被杀,我军随即东征,张氏投降。此非人力所为,实乃天命所归啊。足下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
“陈友谅之子窜归江夏,王师前往征伐,陈友谅之子走投无路,被迫投降。我主上宽恕其罪,并剖符赐爵,恩荣之盛,天下所知。足下未犯像他那样的过错,如能幡然醒悟,自求多福,则必定可以享受土地之封,保住先人之祀,世代不绝,这么做岂不是明智之举吗?如果你一定要逞强一隅,苟延顷刻,就好像鱼儿浮游于沸腾的鼎水,燕子在危险的帷幕上筑巢一样,大难将至,而恬不自知。杨瞡惟恐大兵一到,凡是现在为足下出谋划策之人,他日也许会为自身打算,各自求取富贵。到了那时,你们老母弱子,何处才能安身呢?其中的祸福利害,一目了然,足下好好想想吧。”
明升最终还是未听从劝告。
又过了一年,兴元守将献城投降。吴友仁几次前往进攻,都未能攻克。这一年,太祖为征伐云南,派遣使者前往借路,明升拒不遵从诏令。
四年(1371)正月,太祖命征西将军汤和偕副将军廖永忠等率水师由瞿塘直趋重庆,前将军傅友德偕副将军顾时等率步兵、骑兵由秦、陇直趋成都,征伐蜀。当初,戴寿对明升说道:“以王保保、李思齐的强大,仍不能与明军对抗,何况我们蜀地呢?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我们怎么去应付呢?”吴友仁则说:“你说得不对,我们蜀地依山傍水,非中原能比,不如对外结交友邦,对内则修整军备。”明升认为他说的在理,于是便派莫仁寿用铁索横断瞿塘峡口。现在又命戴寿、吴友仁、邹兴等增兵援助。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砦,凿穿两岸石壁,牵引铁索成为铁桥,使用木板安置炮弹来抵御敌军。汤和率军到达,不能前进。傅友德侦察到阶、文没有防备,便进军将其攻破,又攻克绵州。戴寿于是留下邹兴等防守瞿塘,而自己则与吴友仁返回,会合向大亨军援救汉州。几次交战均遭大败,戴寿、向大亨逃往成都,吴友仁逃往保宁。当时廖永忠也已攻破瞿塘关。飞桥铁索均被烧断,邹兴中箭而死,夏军皆溃。明军然后攻下夔州,驻扎铜罗峡。明升大为恐惧,右丞刘仁劝他逃奔成都。明升之母彭氏哭道:“我们可以去成都,但这也只能延长旦夕寿命。因为大军所过,势如破竹,我们不如早一点投降,以挽救百姓的性命。”于是派遣使者携带奏章前去乞降。明升反绑双手、车载棺材,与母亲彭氏及官属前往军门投降。汤和接受璧玉,廖永忠则为他解开绑绳,秉承太祖旨意,对其加以抚慰,并下令诸将对他们不得有所侵扰。而戴寿、向大亨也以成都降于傅友德。明升等全被押送京城,礼臣奏道“:皇帝御临奉天殿,明升等俯伏待罪于午门外,有关官员宣读赦免诏令,就像从前孟永日降宋一样。”太祖说道:“明升年幼弱小,凡事听由臣下,与孟永日不同,所以应当免去他伏地上奏待罪之仪。”当日,太祖授明升为归义侯,并赐居京城。
十月,汤和等全部平定川、蜀诸郡县,在保宁逮捕吴友仁,然后班师回朝。戴寿、向大亨、莫仁寿都凿船自沉而死。
丁世贞是文州守将,傅友德进攻文州,丁世贞据险力战,汪兴祖战死。文州失陷,丁世贞逃走。不久又率军攻破文州,杀死朱显忠,傅友德将其击走。夏亡之后,丁世贞聚集余部围攻秦州五十日。战败,夜宿梓潼庙,被其部下所杀。吴友仁被押至京城,太祖认为他骚扰汉中,首先挑起战端,使明氏失国,将他在街市斩首。并命其他将领戍守徐州。第二年将明升迁徙到高丽。
猜你喜欢 卷一 周语上·左丘明 卷三十一·毕沅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雍正 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竖子成名 逞兵谋番渠被虏·蔡东藩 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陈清端公年谱卷下·丁宗洛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金史语解卷六·佚名 李昶传·令狐德棻 魏允贞传·张廷玉 187.寇准抗辽·林汉达 181.黄袍加身·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