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昶传

李昶,顿丘临黄人,小名那。

祖父李彪,在魏朝很有名气,任御史中丞。

父亲李游,也有才能德行,被当时人所称赞。

李游之兄李志,任南荆州刺史,李游随他到那里。

适逢尔朱氏作乱,与李志都逃往长江以东。

李昶性情严厉急躁,不乱交游,幼年时已经懂得写文章,在洛阳有些名声。

当时洛阳刚刚设置明堂,李昶才十几岁,写了一篇《明堂赋》。

虽然雄厚不足,但才气谋篇已经可观。

读过这篇赋的人都说他“有家族的传统风尚”。

首次拜见太祖时,太祖深表惊奇,多给资助,命令他进入太学。

太祖每次见到太学生,必定问及李昶的才学行为。

李昶神色清爽,生性颖悟,应答明白清晰,太祖常常对此赞叹。

绥德公陆通大选僚属,请求让李昶担任司马,太祖允许。

李昶虽然年轻,但陆通对他特别礼遇,公私之事,都让他决断。

又兼任俸禄二千石的郎中,主管礼节制度。

先后升任都官郎中、相州大中正、丞相府东阁祭酒、中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太祖又授他丞相府记室参军、著作郎等职,修撰国史。

转任大行台郎中、中书侍郎。

不久,又转任黄门侍郎,封临黄县伯,食邑五百户。

太祖曾对李昶说:“君的祖父从前在朝中,担任御史中尉。

君操守高洁,理应不失家风。

只是我认为中尉主管检举官员过失,爱憎集于一身,所以没有马上授给你这个职务。

不过这一职务空了很久,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于是上奏,推荐李昶担任御史中尉。

一年多后,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赐姓宇文氏。

六官建立后,授内史下大夫,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五百户,升内史中大夫。

世宗初年,代理御伯中大夫。

武成元年(559),授中外府司录。

保定初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二年(562),转任御正中大夫。

当时认为近侍之职清贵显要,大选国内精华,让李昶及安昌公元则、中都公陆逞、临淄公唐瑾等人都担任纳言。

随即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三百户。

五年,出任昌州刺史。

在昌州患病,请求入朝,诏命允许。

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在半路去世。

当时五十岁。

追赠相、瀛二州刺史。

李昶在太祖活着时已在中央机要部门任职,兵马调动之事,专门委托给他;诏命文告,都是李昶所写。

晋公宇文护执政后,对他依然信任。

李昶常常说:“文章之类,不足以流传后世,治理国家,达到清明安定,这才差不多赶得上古人。”所以他写的文章,都没有留下草稿,而只留心政事。

又因为父亲在长江以南,自己寓居函谷关以西,所以从少年时起,一生不饮酒,不听音乐。

当时的舆论因此而称赞他。

儿子李丹承袭爵位。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 何敬容·姚思廉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张廷玉
  卷二十五 顺宗·王夫之
  卷二百三十二·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佚名
  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十·夏仁虎
  第五卷 昆山新阳·缪荃孙
  第二节 役权·佚名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郑麟趾
  卷二十二·司马贞
  九〇 大逆事件·周作人
  卷十五·李天根
  苏易简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一回 说怀胎遂成话柄·陈端生

    第五十一回说怀胎遂成话柄诗曰:二女同居佯说孕,权辞以对竟恢谐。遂成话柄传扬去,二老闻之喜慰加。节孝夫人点首应,低低说是我知闻。于时转入屏风内,亮堂堂,引道双挑二盏灯。舞彩宫中方等候,闻敲云板就知临。苏家奶奶门旁接

  •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臧懋循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杂剧(元)岳伯川撰●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韩魏公断借尸还魂 正名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第一折〔旦扮李氏上诗

  • 三集卷七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五古今体一百三十九首【戊子七】河南廵抚阿思哈奏报得雨志喜迩日西南云气重庶几豫省被优霖披章果报均沾泽【阿思哈奏五月下旬及六月初一二等日各属节次得雨尚

  • 卷一百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十二 郊庙歌辞 梁雅乐歌十一首   沈约 皇雅【三曲】 【皇帝出入宋孝建起居注奏永至至是改爲皇雅取诗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也二郊太庙

  • 初集 三卷·钱德苍

    琵琶记辞朝(末上)【点绛唇】夜色将阑,晨光欲散,把珠帘卷。移步丹墀,摆列着金龙案。下官乃汉朝一个黄门官是也。往来紫禁,侍奉丹墀,领百官之奏章,传一人之命令。正是:圣德无瑕因宦集,天颜有喜近臣知。如今天色渐明,正是早朝时分,官

  • 卷二·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二       唐 方干 撰五言律诗陈秀才亭际木兰昔见初栽日今逢成树时存思心更感远看步还迟蝶舞揺风蕊莺啼含露枝徘徊不忍去应与醉相宜赠镜公幽独迢遥夜夜清人更闲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月

  • 卷三百十五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乙卯朔,以西上閤門使、提舉永興、秦鳳等路義勇保甲兼提點刑獄狄詠權環慶路副總管,東上閤門使、英州刺史、秦鳳路副總管姚麟權涇原路副總管,遇出界,狄詠、高遵裕、姚麟與劉昌祚俱行

  • 卷二十二·黄以周

      徽宗   △崇宁二年(癸未,一一○三)   1、七月(案:《东都事略本纪》:是月戊寅朔。) 己卯,以收复湟州,百官入贺。(《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九。原注:诏旨云青唐纳土,百官入贺。非也,今改之。)   2、诏付王厚:“览累奏克捷次第及

  • 越绝卷第十·袁康

      越绝外传记吴王占梦第十二   昔者,吴王夫差之时,其民殷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其民习于斗战,阖庐□剬子胥之教,行有日,发有时。道于姑胥之门,昼卧姑胥之台。觉寤而起,其心惆怅,如有所悔。即召太宰而占之,曰:“向者昼卧,梦入章

  • 提要·裴庭裕

      裴庭裕(一作廷裕,或误作延裕)字膺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生于晚唐武宗会昌(841-846)、宣宗大中(847-859)之际。僖宗大顺中(890-891),官至右补阙,兼史馆修撰。就在这时,他参预了修撰宣宗实录的工作。昭宗

  • 第五十回 勤政楼童子陈箴 范阳镇逆胡构乱·蔡东藩

      却说杨贵妃盅惑玄宗,经长生殿密誓后,愈得宠幸,就是三国夫人,也连同邀宠,每届赏赐,不可胜计。韩国夫人得照夜玑,虢国夫人得鏁子帐,秦国夫人得七叶冠,均是希世奇珍,得未曾有。又赐贵妃虹霓屏,贵妃转赠国忠,屏系隋朝遗物,雕刻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弘治五年十一月戊辰朔钦天监进弘治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己巳卯刻南京见金星昼见于辰位○庚午命狭西都司故都指挥同知李宽子佐袭原职指挥使注西安后卫○辛未赐赵府辅国将军祐机诰命冠服如

  • 卷二·严有禧

    ◎内阁永乐初建内阁,以解缙等七人在阁办事。终永乐之世,杨士奇、杨荣官止五品,尚沿国初之旧。仁宗朝,升士奇礼部侍郎,荣、溥俱太常卿,以东宫旧恩,非例也。后荣升尚书,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压六卿之上。溥丁忧,起复,不入阁。

  • 忙兀台传·宋濂

    忙兀台,蒙古族人,姓达达儿氏。其祖父塔思火儿赤随太宗平定中原有功,任命为东平路达鲁花赤。世祖时期,忙兀台为博州路奥鲁总管(按:奥鲁,蒙古语,谓大军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至元七年(1270)为监战万户,佩金虎符。八年,任

  • 卷四十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礼记正义序燔黍则大享之滥觞【享当烹字误】非彼日月照大明于寰宇【非当如字误】是以所见各记旧闻【闻误门是当自字误】南人有贺循云云范宣皇甫侃等北人有徐

  • 序·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序中古之书莫大于春秋推其教不越乎属辞比事而原夫成书之始即防夏不能賛一辞葢辞不待賛也彼南史董狐世称古之遗直矧以大圣人就鲁史之旧用笔削以正褒贬不过据事直书而义自为比属其辞本非得已賛

  • 青山集·赵文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

  • 法华传记·佚名

    凡十卷。唐代僧详撰。又称唐法华传、法华经传记、法华经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述有关法华经之由来、传译及灵验等事。分为部类增减、隐显时异、传译年代、支派别行、论释不同、诸师序集、讲解感应、讽诵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