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81.黄袍加身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后周的政局不稳。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们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就带了大军从汴京出发。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人告诉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范质、王溥找来。赵匡胤见了他们,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

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

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宋太祖做了皇帝,他的母亲当然成了太后。当大臣们向太后祝贺的时候,太后却皱起眉头,显出很忧愁的样子。

等大臣退了朝,侍从们问太后说:“皇上即位,您怎么还不快活?”

太后说:“我听说做天子很不容易。能够把国家管理好,这个位子才是很尊贵的;要是管理不好,出了乱子,再想做一个老百姓还做不成哩。”

太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宋太祖虽然即了位,但是全国还没有统一,别说周围还有一个个割据政权,就是原来后周统治的中原地区,也还有一些节度使,对宋太祖即位,很不服气呢。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沈约
  卷四百六十八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第十五回 弃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遗臣死义·蔡东藩
  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蔡东藩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六)·陈寅恪
  卷三·严有禧
  卷之一千八十二·佚名
  ◎女剧界唯一之人物·李定夷
  梁纪·张居正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范晔
  高兴传·宋濂
  铁木儿塔识传·宋濂
  吕本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七·宋敏求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14 ·佚名

    何偁 籍桂堂 清溪一百曲,洗我心无尘。 日影上汀渚,桂香袭衣巾。 露零芳更润,山沃叶长春。 种德长如昔,他年更几人。 何偁 舑庵五首 多羡王居士,心閒事事幽。 山从天末见,江近枕边流。

  • 古诗镜卷二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陈第二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幼好学有清才梁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令属乱避地匡俗山陈武受禅除鄱阳王参军衡阳王长史累迁散

  • 卷八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祖龙学集景臣作亭于池上予名之曰梦艸赋诗以志新构俯涟漪名标谢客诗窗明溪雨过槛静竹风吹贺厦应容燕巢莲亦许何人倦漂泊此地好追随兀兀乗篮轝厌厌倒接

  • 三家宫词巻下·毛晋

    明 毛晋 编宋王珪花里宫莺晓未啼千牛仗下报班齐银袍五百趋龙尾天子临轩赐御题洛阳新进牡丹丛种在蓬莱第几宫压晓看花传驾入露苞初拆御袍红【几一作一】燕去燕来闲白昼花开花落送黄昏年年好景春风妬梦里铅华湿涙痕侍

  • 提要·袁康

      《越绝书》十五卷。书中《吴地传》称勾践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则后汉初人也。书末《叙外传记》以廋词隐其姓名。其云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是康字也。禹来东征,死葬其疆,是会稽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八年六月乙卯朔徽猷阁待制知信州程迈为江淮荆浙闽广等路经制发运使专掌籴事用李弥逊议也 刑部尚书兼侍读胡交修以老求去罢为宝文阁学士知信州 右承直郎鄂州武昌县令唐时特改右通直郎以部使者列荐其治

  • 一○七五 贵州巡抚永保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七五 贵州巡抚永保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贵州巡抚臣永保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持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由内廷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省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一。○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

  • 卷二十九刑法志三·黄遵宪

    第二章违警罪公判在违警罪裁判所所应受理者:一,书记局从检察官之求请而发传唤状于被告人者。二,因预审判事或上等裁判所判决宣告移转于本管者。第三百二十一条,上等裁判所谓初认为轻罪,即经审判更认为违警罪,移之本管裁判所

  • 林氏家传序·林献堂

    献堂不肖,辱承先人绪业,未能光扬盛德;早夜以思,叅叅在抱。顾念我族自始祖子慕公迁于莆坪,传世十四至我太高祖石公,始入台湾;初寓彰化,数迁至大里杙庄。中经丧乱,其业动摇;幸赖祖泽绵长,子姓蕃衍,其后分为涂城、太

  • 卷七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宗室周襄王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太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

  • 第七章不知亦能行·孙中山

    或曰:“诚如先生所言,今日文明已进于科学时代,凡有兴作,必先求知而后从事于行,则中国富强事业,非先从事于普及教育,使全国人民皆有科学知识不可。按以先生之新发明‘行之非艰,知之惟艰’,又按之古人之言‘

  • 孟荀言性争点·李宗吾

    孟子之性*善说,荀子之性*恶说,是我国学术史上,未曾解除之悬案,两说对峙了二千多年,抗不相下。孟子说:人性*皆善,主张仁义化民;宋儒承袭其说,开出理学一派,创出不少迂廖的议论。荀子生在孟子之后,反对其说,谓人之性*恶,主张以礼

  • 卷三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襄公六经【壬子】二十有四年春叔孙豹如晋【贺克栾氏】○仲孙羯帅师侵齐○夏楚子伐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无传】○齐崔杼帅师伐莒○大水【无传】○八

  • 卷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文公一【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周【襄王二十六年○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穆公二年○详见僖公

  • 卷之十三·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嗣法门人幻敏重编颂古(拈别评征代)举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下无著菩萨问经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云

  •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

    目录著作。陈振孙撰。宋、元有刻本和抄本行世,到清初56卷之全本已不可见,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编为22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四十三年(1778),卢文弨据秀水朱氏曝书亭抄本、元抄残本、

  • 葬法倒杖·杨筠松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