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

《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故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曲礼》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伊川先生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太公曰:“孝于亲,子亦孝之。身既不孝,子何孝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头水,点点滴滴不差移。

罗先生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养子方知父母恩,立身方知人辛苦。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曾子曰:“孝慈者,百行之先莫过于孝。孝至于天,则风雨顺时;孝至于地,则万物化盛;孝至于人,则众福来臻。”

△△△△△△△△△△

《八反歌》(录《桂宫誌》)

幼儿或詈我,我心觉欢喜。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一欢喜,一不甘,待儿待父心何悬?劝君今日逢亲怒也,应将亲作儿看。

儿曹出千言,君听常不厌。父母一开口,便道多闲管。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劝君敬奉老人言,莫教乳口争长短。

幼儿屎粪秽,君心无厌忌。老亲涕唾零,反有憎嫌意。六尺躯,来何处?父精母血成汝体。劝君敬待老来人,壮时为尔筋骨敝。

看君晨入市,买饼又买糕。少闻供父母,多说供儿曹。亲未啖,儿先饱,子心不比亲心好。劝君多出买饼钱,供养白头光阴少。

市间卖药肆,惟有肥儿丸,未有壮亲者。何故两般看?儿亦病,亲亦病,医儿不比医亲症。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亟保双亲命。

富贵养亲易,亲常有未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一条心,两条路,为儿终不如为父。劝君养亲如养儿,凡事莫推家不富。

养亲只二人,常与兄弟争。养儿虽十人,君皆独自任。儿饱暖,亲常问,父母饥寒不在心。劝君养亲须竭力,当初衣食被君侵。

亲有十分慈,君不念其恩。儿有一分孝,君就扬其名。待亲暗,待儿明,谁识高堂养子心?劝君漫信儿曹孝,儿曹亲子在君身。

孙顺家贫,与其妻佣作人家以养母。有儿每夺母食。顺谓妻曰:“儿夺母食,儿可得,母难再求。”乃负儿往归醉山北郊,欲埋。掘地,忽有甚奇石钟,惊怪。试撞之,舂容可爱。妻曰:“得此奇物,殆儿之福,埋之不可。”顺以为然。将儿与钟还家,悬于梁撞之。王闻钟声清远异常而核闻其实,曰:“昔郭巨埋子,天赐金釜。今孙顺埋儿,地出石钟。前后符同。”赐家一区,岁给米五十石。

向德值年荒疠疫,父母饥病滨死。向德日夜不解衣,尽诚安慰。无以为养,则刲髀肉食之。母发痈,吮之即愈。王嘉之,赐赉甚厚。命旌其门,立石纪事。

都氏家贫至孝,卖炭买肉,无阙母馔。一日,于市晚而忙归,鸢忽攫肉。都悲号至家,鸢既投肉于庭。一日,母病,索非时之红柿。都彷徨柿林,不觉日昏。有虎屡遮前路,以示乘意。都乘至百余里山村,访人家投宿。俄而主人馈祭饭,而有红柿。都喜。问柿之来历,且述己意。答曰:“亡父嗜柿,故每秋择柿二百个,藏诸窟中,而至此五月,则完者不过七八。今得五十个完者,故心异之。是天感君孝。”遗以二十颗。都谢,出门外,虎尚俟伏。乘至家,晓鸡喔喔。后母以天命终,都流血泪。

猜你喜欢
  双桥随笔卷七·周召
  卷十四·李廉
  第七篇 箴言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林语堂
  卷二十九·康熙
  卷三·陈栎
  卷九·胡广
  提要·李光坡
  《定性书》原文·程颢
  西域第四十六·桓宽
  卷九·佚名
  开化品第十四·佚名
  权慧清净品第八·佚名
  马喻品第十九·佚名
  胜利归来在京招待记者·太虚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八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代诗话卷七·郑方坤

      楚 荆南  廖圗  廖圗字赞禹防州人文学博赡为时辈所服湖南马氏辟幕下奏天防府学士与刘昭禹李臯徐仲雅蔡毘韦鼎释虚中齐已俱以文藻知名更唱迭和今有集行于世赠上人云暂把枯藤倚壁根禅堂初剏楚江濆直疑松小难

  • 第三折·白朴

    (外扮陈玄礼上,诗云)世受君恩统禁军,天颜喜怒得先闻。太平武备皆无用,谁料狂胡起战尘。某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是也。昨因逆胡安禄山倡乱,潼关失守。昨日宰臣会议,大驾暂幸蜀川,以避其锋。今早飞报说,贼兵离京城不远。圣主令某统

  • 卷一百三十·志第八十三·乐五·脱脱

        ◎乐五   高宗南渡,经营多难,其于稽古饰治之事,时靡遑暇。建炎元年,首诏有司曰:"朕承祖宗遗泽,获托臣民之上,扶颠持危,夙夜痛悼。况于闻乐以自为乐,实增感于朕心。"二年,复下诏曰:"朕方日极忧念,屏远声乐,不令过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乾隆

      明  成祖皇帝  【癸未】永乐元年春正月复周齐代岷四王国  帝即位初四王俱已复爵及是并还故封各令之国【谷王橞以开门功赏赐优□寻徙封长沙辽王植自请改封荆州从之】  以北平为北京  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

  • ◎雀屏新例(视金莲五字何如)·李定夷

    湖南某女校校长某女士,北京女子师范毕业。游历长江一带,曾充浙江湖北各女校教员。丽质多才,择婿过酷,以故年逾花信,尚赋В梅。近在长沙,由其戚某介绍聘长某校校务。某君随其戚往谒,见女士秀外慧中,名不虚传。茗谈之余,其戚偶及

  • ●南疆绎史勘本卷四·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纪略四永明王(上)右粤中纪略第四。○嗟夫!粤中之立国也,仅矣。崎岖黔、粤之间,与蛮獠杂处,鎗攘窜越,几不暖席;然犹支撑倾侧历十五年。其始也,瞿、严绸缪于内,何、堵捍御于外,陈、张之徒义旗云举,辑忠

  • 齐荣显传·宋濂

    齐荣显,字仁卿,聊城人。父齐旺,为金朝同知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荣显自幼聪明,童年时与一些儿童游戏,划地为战场,他端坐指挥,各按阵式行动。九岁,代父为千户,佩金符,随其舅严实归顺蒙古,屡立战功。攻濠州时,荣显直逼城下,所向披靡,主

  • 卷十五·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五 吉礼十五 祀旗纛 总叙 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凡始竪牙必祭以刚日祭牙之日吉气来应大胜之徵纛谓旗头也太白隂经曰大将军中营建之天

  • 战法第十·商鞅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 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 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 战;

  • 延平答问附録·朱熹

      李延平初间也是豪迈底人,到后来也是磨琢之功,在乡若不异于常人。乡曲以上底人,只道他是个善人,他也略不与人说,待问了方与说。  罗仲素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  李先生终日危坐,而神彩精明,畧无隤堕之气。  问延平先

  • 进化之轨道·李宗吾

    人世一切事变,从人类行为生出来的,人类行为,从心理生出来的,而人之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故世界进化,逃不出力学规律。  世界进化,乃是一种力在一个区域内动作,经过长时间所成之现象也。其间共有三物,一曰力,二曰空间,三曰

  • 卷首上·王鸿绪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首上凡例一历代史志所载诗经传受源流及先儒讲论六义之体读诗之法与评议诸家经解是非得失者采为纲领一朱子表章圣经惟诗集传与周易本义为成书尤生平精意所属今标以为宗而自汉迄明诸儒先

  • 十八、洞山三斤·慧开

      洞山和尚,因僧问:“如何是佛?”   山云:“麻三斤。”   无门曰:洞山老人参得些蚌蛤禅,才开两片,露出肝肠。然虽如是,且道,向甚处见洞山。   颂曰:突出麻三斤,言亲意更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 卷八·晁迥

    圆觉经中所说禅观法门粲然该备吾今约已随宜决择其一以为入道之权舆威徳章中说三种观门今取其三观之初者经云以浄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佛告须菩提:&ldquo;若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亲近善知识。&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何等是菩萨善知识?&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诸佛世尊,是菩萨善知识。何以

  •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延寿

    夫一切情识。因执受得名。只如第八种子根身器等。为总有执受。为无执受。答。种子器世。即第八缘。而不执。执受各具二义。且执二义者。一摄义。二持义。言摄者。即摄为自体。言持者。即持令不散。受二义者。一领义。

  • 六妙法门·智顗

    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

  • 烟云·茅盾

    短篇小说。最初连载于1936年10月11日《文学》7卷4、5号,署名茅盾。收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1980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描述铁路局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