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孝烈方皇后传

孝烈皇后方氏,是明世宗的第三位皇后,江宁人。世宗即位十年,仍没有儿子。大学士张孚敬劝世宗说“:古代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才多子嗣。陛下正值壮年,为了子嗣之计,应当广求淑女。”世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嘉靖十年(1531),方氏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一起被册封为九嫔,她们头戴九翟冠,身穿大彩鞠衣,被赐给作为九嫔凭信的玉圭,告文封册涂金,规格比皇后降低五分之一。届时,皇上穿戴礼服礼帽祭告太庙,回来后又换上皮弁,亲临华盖殿传下诏令,命大臣行册封礼。册封之后,方氏等跟随皇后到奉先殿朝见皇上。礼成,皇上穿着皮弁,接受百官朝贺,这些都是明代首创的礼制。后来张皇后被废,于是世宗便立方氏为皇后,而封沈氏为宸妃,阎氏为丽妃。按照旧制,册立皇后,只须拜谒内庙就行了,可是现在,皇上却将谒见宗庙的礼仪交付礼臣商议。于是群臣认为天子册立三宫是为了继承宗庙,而《礼经》上又有谒见宗庙的记载。他们便考据《礼经》,参考核对《大明集礼》,草拟礼仪条款呈给皇上。届时,皇上带领方皇后拜谒太庙及世庙。三日之后,颁诏天下。第二天,接受命妇朝见。

二十一年(1542),宫婢杨金英等图谋弑君叛逆,世宗靠方皇后营救才得以幸免一死,乃将方皇后的父亲泰和伯方锐进爵为侯。当初,曹妃很有姿色,世宗特别宠爱她,将她册封为端妃。那天晚上,世宗夜宿端妃宫,杨金英等人待世宗睡熟之后,用丝带紧勒世宗的脖子,可是误打死结,世宗没有断气。同伙张金莲知道事情没有办成,便跑去报告方皇后,方皇后迅速赶到,解开丝带,世宗才苏醒过来。事后,方皇后命令内监张佐等人搜捕宫女一同治罪,招出杨金英等人想谋害皇上,王宁嫔为主谋。又说,曹端妃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也知道这一阴谋。当时世宗受到惊吓,病情严重,不能说话,方皇后传达世宗命令,将端妃、王宁嫔及杨金英等人全部在街市上处以磔刑,还诛杀她们的亲属族人十余人。但是端妃确实不知内情,后来,世宗才知道端妃是被冤枉的。

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十九日,方皇后去世。世宗下诏说:“皇后当时救朕于危急之中,奉天济难,应按元配皇后的礼仪安葬。”将墓地预名为永陵,谥号孝烈,并亲定谥礼的规格,比以往皇后的谥礼更加隆重。礼成,颁诏天下。等到服丧期满,礼臣请求将方皇后的牌位安放在奉先殿东夹室。世宗说道“:奉先殿的夹室不是正位,可以将皇后附祭于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求在太庙东侧设立方皇后的牌位,居于皇母睿皇后之后,皇后寝藏神主则设帐在宪庙皇祖母之右,以按照附祭于祖婆的礼仪原则。世宗说:“附祭之礼至关重要,岂能将就。皇后不是皇帝,而是与皇帝相配者,配祭自然要有一定的次序,哪有享受祭祀依照这样的礼制,而神主的安放却依照那样的礼制呢?方皇后设祭于仁宗庙中,按照新的次序享受附祭,就在朕的位置之后,不要乱了礼制。”严嵩说道:“按新次序附祭,不是臣下所敢言的,况且阴位不同于阳位。”于是世宗下令暂时将方皇后的神主放在睿皇后的旁边。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月,世宗终归还是想将方皇后附祭于太庙,命廷臣再议。尚书徐阶认为不能这么做,给事中杨思忠同意徐阶的意见,其余大臣都不说话。皇上从旁得知当时的情形。等到群臣将商议结果上奏,说:“皇后正位中宫,按礼应当享受附祭,但仓促排列庙次,依臣子之情,不只是不敢,确实是不忍心啊。还是设牌位于奉先殿为宜。”世宗十分震怒。徐阶、杨思忠非常惶恐,说“:周朝建有九庙,天子以三昭三穆设庙祭祀祖先。本朝宗庙制度,同堂异室,与《周礼》不同。而今太庙九室都已排满,如果就圣上自己而论,应当附祭于仁宗的庙,固然不用说,但这是他日皇上子孙之事。臣等听说夏人有五庙,商有七庙,周有九庙。礼制由道义而起,五可以为七,七可以为九,九之外也可以再加。所以臣等请求在太庙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附祭孝烈皇后,那么可以不必享祭于仁宗之庙,孝烈皇后可以尽快正南面之位,陛下也可以不必有预先设立空位的麻烦了。”世宗听后说道:“身为大臣,觉得该怎么祧庙怎么附祭,你们据理请求就可以了。如果礼制安排正确,又何必去躲避犹豫这么去做呢?”于是徐阶等再次会同廷臣一起上奏道“:唐、虞、夏有五庙,其祭祀都只限于四世。周朝有九庙,为三昭三穆,但它是兄弟相承,祭祀也不能尽满六世。而今仁宗为皇上五世祖,以圣上自己而论,按照礼制应当祧庙于仁宗,孝烈皇后按礼应当附祭。所以臣等请求祧庙于仁宗,附祭孝烈皇后于太庙等九室。”由此呈上祧庙附祭的礼仪条款。

不久,廷臣请求在忌日祭祀,世宗仍对前议耿耿于怀,所以答复说:“孝烈皇后是后立的皇后,她所侍奉的又是外藩入继的皇帝,忌日不祭祀也是可以的。”徐阶等人更加极力请求,世宗说:“不是天子不议礼节。方皇后应当附祭于太庙,排列在朕的庙室之后,礼官对我说今天安排不太合适,这不过是空口说好话以惑众听罢了。”因而对严嵩等人说道:“礼官听从我的话,是很勉强的。既然他们不忍让皇后附祭于仁宗庙里,只有暂且将皇后的神主安放在其他庙室,将来再由大臣们去商议处理吧。皇后的忌日且下令以一杯酒祭奠,也不至于伤了感情。”于是礼臣不再敢言,只是请求按照皇上的命令行事,世宗这才表示同意。两年之后,杨思忠因上贺表时触犯忌讳,被处以杖责和削除官籍的惩罚。隆庆初年,方皇后与孝洁皇后在同一天被上尊谥号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方皇后的神主被移至弘孝殿。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一·李延寿
  卷二百七十九 熙寧九年(丙申,1076)·李焘
  卷四十四·黄以周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六·焦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李心传
  第九十二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蔡东藩
  ●卷二 记事第一下·徐时栋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一)·陈寅恪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一·佚名
  萧阳阿传·脱脱
  郭云传·张廷玉
  卷二百三十二·杨士奇
  卷六十八·纪昀
  卷三·陈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闯氛·李渔

    (末扮贼头上)小将名为一只虎,丈八长矛三尺斧。杀人最喜杀肥人,好剥宽皮蒙大鼓。自家非别,闯王部下一个头目,唤做一只虎的便是。王爷升殿,须索伺候。(外扮贼头上)小将名为独行狼,扰尽中原孰敢当?杀人最喜杀秀士,好充鲜味呷酸汤。自

  • 卷三百八十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辛丑盡是月壬子   六月辛丑,詔:「尚書左右曹,各輪郎官一員宿直。其省、寺、監官輪宿,除祕書省、大理寺、國子都水監依舊外,餘並罷。」以刑部郎中杜紘言宿官夜無職事,而有燈燭之虞也。   壬寅,禮部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杨仲良

      太宗皇帝   赵普复相   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壬申,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来见,赴太祖山陵。乙亥,授太子少保,留京师。   六年九月,太子太保赵普奉朝请累年,卢多逊益毁之,郁郁不得志。   普迁太子太保,正史、《实录》、《

  • 提要·庞元英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文昌襍録        杂家类三【杂说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文昌襍録六卷宋龎元英撰元英字懋贤单州人丞相籍之子官朝散大夫王士祯蚕尾集作文英者误也元丰壬戍元英官主客郎中在省四年

  • 第三十回 斩龙且出奇制胜 划鸿沟接眷修和·蔡东藩

      却说项王归营以后,专探听汉营动静,拟俟汉王身死,乘隙进攻。汉营里面的张良,早已料着,即入内帐看视汉王。汉王箭创未愈,还可勉强支持,良因劝汉王力疾起床,巡行军中,借镇人心。汉王乃挣扎起来,裹好胸前,由左右扶他上车,向各垒

  • 卷之一千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佯羞假媚名伶爱我·宣南吏隐

    辫帅虽出身微贱,而性喜渔色,匪特狎伎,尤好狎伶,或人谓张为周凤林跟包时所中之毒,语非无因。京伶王蕙芳,与张交情尤厚。张曾出资为王筑屋娶妻,伶界及政界中人,艳羡者不在少数。当癸丑甲寅之交,张因公至京,会王在天乐园唱戏。张特

  • 元儒考略卷四·冯从吾

    (明)冯从吾 撰黄泽字楚望蜀之资州人父仪可随兄骥子官九江因家焉泽生有异资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尤深研于吾道异端之辨好为苦思作颜渊仰高钻坚论以自广蜀人治经必先古注疏泽于名物度数考核精审而义理一宗程朱作易春秋二经

  • 爲學第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爲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顔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2、聖人之道,

  • 第三章 10·辜鸿铭

    子曰:“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辜讲孔子说:“当举行盛大的国祭仪式时(指民众参与的祭拜),从祭神的酒洒在地上,我一般在这个时候离开,不会再接着看下去。”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佚名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

  • 入誉论品第七·马鸣

    是时释王,德日夜增,宝仓国境。名称智慧,金宝积聚,种种璎珞。众善来归,如秋海渊,象马车乘。犹天严驾,贤善调良,自然诣■。甘蔗石蜜,酥乳水浆,粳粮穀米。气味力增,殃患普除,怨敌屈附。旧亲增敬,疫馑消亡,凉风和调。时雨细润,空中晃昱,甚

  • 法王品第二十三·佚名

    日出光明照世间,雲幻焰散黑闇灭。所有萤光及众星,乃至满月皆映蔽。菩萨住空无相愿,行於最上大智行。罗汉缘觉证皆超,一切邪见俱能破。譬如王子施财宝,自在能利诸众生。众生欢喜悉随顺,无疑当得嗣王位。菩萨勤行大智行,施甘露

  • 十地经论 第十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十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第八地中有七种相差别。一总明方便作集地分。二得净忍分。三得胜行分。四净佛国土分。五得自在分。六大胜分。七释名分。云何总明方便作集地分经曰。

  • 卷上·佚名

    华岩还初佛禅师语录卷上门人通量等编上堂 重庆府巴县华岩禅院语录康熙甲子年十月望日镇府差官偕本院都寺副监等请开炉师升座拈香祝 圣毕末后拈香云此一瓣香乃云峰戒香昭觉定香屡被本师痛棒热喝触碎了无一念退怯之心

  •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佚名

    《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4卷著录《上清北帝神咒文》。该经盖六朝上清经。元始天尊述鬼兵造成灾疫,鬼王考校善恶,劝人敬师行道,讽诵北帝三昧神咒,以求诸神护佑。

  • 人本欲生经·佚名

    亦称《佛说人本欲生经》。佛教经典。东汉安世高译(或作“似安世高译”)。一卷。内杂有晋道安释。其内容与《中阿含》卷二四《大因经》相同。谓“本者,痴也;欲者,爱也;生者,生死也”。中心内容是论说人的本原,为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