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①,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注释】

①授记:梵语和伽罗的意译,十二部经之一。又指佛对发心向善的众生授予将来必成佛的标记。

【译文】

这时,须菩提又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了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再执取邪知邪见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门,对世尊所说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种种贪欲、嗔心、愚痴,自然发露了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到此时节,应当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难,度众更难的畏惧心理?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露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要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了一切众生,而没有一众生实际被我救度。为什么呢?如果菩萨畏惧修道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连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都没有,梦幻中的事,究竟什么也没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在无数阿僧祗劫,燃灯佛出现于世时,有任何什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没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理,佛在燃灯佛那里,持五莲花奉上如来,又持身投地布发遮住污泥,供养圣尊从身上走过,并发誓愿,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燃灯佛,那是现象上的事,如梦如幻,于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任何什么,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燃灯佛,也没有燃灯佛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于尔时,心意清净,没有任何什么妄想住相,如来于未来世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那时候我如果住相供养如来,住相发愿将来成佛当如燃灯佛,心里畏惧成佛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以为如来必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燃灯佛就不给我授记说: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为我无所住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领悟实无有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说这样的话:你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什么原因呢?所谓如来,就是万法都如其本来的义理,没有任何什么。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如果诸相非相,唯独如来所得是真实,好比梦中所见一切皆虚妄,唯独捡到的金钱不假。这么说,无上正等正觉虚幻而根本没有吗?所说虚幻非虚幻,即是“诸相非相”,如果虚幻是断灭性的,何必辛苦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于是中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任何一切什么,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任何一切什么,包括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根六尘六识,苦集灭道等四谛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等六波罗蜜,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及其他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么,就是虚幻的任何一切什么,所以只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么。须菩提,比如人的身体长得很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体长得很大,比如在梦中,身体长得很大很大,而实际上没有,只是虚幻的长得很大,只是名叫做大身。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我应当救度无量众生。那么,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微尘都没有,哪有众生可灭度?菩萨要开悟,破迷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彻底领悟诸相非相,没有任何一法,才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任何一切什么,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难行能行,我难证能证,难度能度,我当以种种功德和智能来建设未来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就是虚幻的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没有我没有任何一切什么,即知成佛不难,度化众生也不难,如来说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萨。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三十·彭绍升
  虎丘径山二祖长少伦叙考·聂先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佚名
  卷第九十一·李通玄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二·神会
  佛说四天王经·佚名
  集团的恶止善行·太虚
  破邪论卷下·法琳
  阴符经称性直解序·太虚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智旭
  分禅净界限·印光
  卷三十八·佚名
  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七)·佚名
  学佛之简明标准·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书空·李渔

    (丑扮尼姑上)庵主云游去不归,无拘无束小沙弥。柴门静夜无关锁,留与山僧带月推。——自家雨花庵静观的徒弟便是。师父去朝南海,留我看家。今日天气晴明,怕有人来随喜。我虽然懒得念经,也要假敲几下木鱼钟磬,掩掩施主

  • 曾瑞·隋树森

    曾瑞,字瑞卿,家世平州(今河北庐龙)人,一说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喜江浙人才景物之盛,因家钱塘(今杭州市)。神采卓异,衣冠整肃,优游于市井,洒然如神仙中人。志不屈物, 故不愿仕, 因号“褐夫”。至顺(一

  • 卷二·寒灰集·朱祖谋

    三姝媚·瞻园约为西山之游,寒阴殢人,屡阻携屐,雪后引眺,赋此代简晴丝横苑路。际林端微明,禁烟犹冱。唤客山禽,荡倦情销得,探春词句。野水棱棱,隔岸引、玉骢新步。旧崦微茫,只有梅花,撩人心绪。偏是芳游轻负。剩小萼疏簪,冻

  • 卷九·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九 五言排律 登广固旧城怀古      陈 经 下马寻孤垒登高俯旧城龙冈盘地险雉堞与云平东望沧溟会西瞻泰岳迎四山屏乱立一涧带相萦十二侔秦郡膏腴儗汉京封疆仍晋服巡狩尚尧名蔚蔚林臯接

  • 蓝涧集巻六·蓝智

    (明)蓝智 撰○七言絶句山中舍南水落沙成堑北笋山髙鸟自鸣幸有罇罍供晚酌不愁风雨阻春晴风雨骤雨连旬苦未休飘风数日又何求山中茅屋频揺撼疑是浮家海上舟溪岸沙崩损药园山田石裂涌泉源平生数畆耕桑计风雨无情欲并吞风雨

  • 卷三十一·志第十二·礼四·脱脱

        ◎礼四   ○奏告仪 皇帝恭谢仪 皇后恭谢仪 皇太子恭谢仪 荐新 功臣配享 宝玉 杂仪 奏告仪   皇帝即位、加元服、受尊号、纳后、册命、巡狩、征伐、封祀、请谥、营修庙寝,凡国有大事皆告。或一室,或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杨士奇

    宣德三年三月癸巳行在礼部尚书胡濙言天下岳镇海渎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隍旗毒等神及历代帝王陵寝先圣先贤忠臣烈士有功德及民载在祀典者每岁春秋致祭所以崇德报功为民祈福今各处庙宇坛壝颓毁不修祭器损坏不备有亏事神之

  • 吴中行传·张廷玉

    吴中行,字子道,江苏武进人。父亲吴性,哥哥吴可行,都是进士。吴性,官至尚宝丞。吴可行,为检讨。吴中行刚刚二十岁时就中了乡试,吴性告诫他不要急于求进士,于是他没有参加会试。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编修。大学士

  • 宋纪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431)·司马光

    宋纪四 宋文帝元嘉八年(辛未,公元431年) [1]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 [1]春季,正月,壬午朔(初一),北燕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兴。 [2]丙申,檀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旃眷,道济

  • 二五 一幕悲喜剧·邹韬奋

    在我再续谈《生活》周刊的事情以前,其中有两件事可以先谈一谈。第一件是关于我的婚姻,第二件是我加入时事新报馆。第一件虽是关于个人的私事,但是也脱不了当时的社会思潮的背景。大家都知道,接着五四运动以后的动向,打倒“

  • 卷三十八 职官十·龙文彬

    ◎太常寺(元太常礼仪院。 )吴元年七月辛丑,置太常司,设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寺丞二人正五品,博士正七品。洪武三十年,改司为寺。建文中,增设赞礼郎二人,太祝一人,各祠祭署俱有更革。成祖初,复旧。(《职官志》。 )洪武初

  • 240.左光斗入狱·林汉达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无锡(今江苏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附近一些读书人听到顾宪成学问好,都赶到无锡来听他讲学,把一所本来就不大的

  • 心术上第三十六·管仲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獘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

  • 卷一百六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九射礼通典汉石渠议曰乡射请告主人乐不告者何也戴圣曰请射告主人者宾主俱当射也夫乐主所以乐宾也故不告于主人也宣帝甘露三年三月黄门侍郎临【失其姓】奏经

  • 卷三·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三宋 魏了翁 撰大禹谟【一】禹加大字并尧禹皆为虞书此舜史所录史加大其功使异于臯陶于此独加大字与臯陶并言故也谟谋释诂文此三篇皆是舜史所录上取尧事下录禹功善于尧之知已又美所禅得人故包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二复次舍利子。时彼有情多起邪见横生计执。说法苾刍亦复减少。为人轻贱不生尊重。亦不恭敬亲近供养。有诸苾刍非法说法。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安乐世界。尔时观自在菩萨。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大吉祥天女菩萨摩

  • 第六品 缘行相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渴爱,缘渴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则愁悲苦忧恼而发生。如是便有彼全苦蕴之集。此中,如何为无明耶?乃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