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二、幽默杂话

一、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我早就想要做一篇论“幽默”(Humour)的文,讲中国文学史上及今日文学界的一个最大缺憾。(“幽默”或作“诙摹”,略近德法文音。)中国人虽素来富于“诙摹”,而于文学上不知道来运用他及欣赏他。于是“正经话”与“笑话”遂截然分径而走: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礼统。不是很庄重的讲什么道德仁义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个毛病在中国很古的,所以诗有毛序,韩序,申培诗说,而《左传》文中便出了一位道学先生——刘歆),便是完全反过来讲什么妖异*不堪的话(这个毛病在中国也是很古的,所以有《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汉武帝内传》等等屈指不可胜数的杰作)。因为仁义道德讲得太庄严,太寒气迫人,理性哲学的交椅坐的太不舒服,有时候就不免得脱下假面具来使受折制的“自然人”出来消遣消遣,以免神经登时枯馁,或是变态。这实是“自然”替道学先生预防疯狂的法子,而道学先生不自觉。所以今日上海三马路及北京东安市场能够有什么《黑幕大观》、《中国五千年秘史》、《妇女百面观》、《九尾龟》等等之盛行于世;所以某报之“俱乐部”除了“三河县的老妈”、“公寓中之生活”、“厕所里的婚姻问题”、“新文化之狗男女”、“同床共宿”一种题目以外,便无所以为俱乐之资料;所以六十岁老翁无肉欲可言之“吴吾”除去“杂事还须续秘辛”以外便无法以资消遣。换过来说。拿起西人詹姆士的一本心理学或是F.C.S.Schiller’s Humanism讲学理的书,虽无肉欲可言之六十岁老翁,也未尝不可以借作一种最高尚的精神消遣。说来说去,还是我们中国人吃亏,其原因乃西洋讲学理的书常可以带说一两句不相干的笑话,惟此笑话不是彼笑话,不是三河县老妈的笑话,乃是“幽默”(幽默是什么东西,让我在此地神秘一点儿别说穿了妙)。我们应该提倡,在高谈学理的书中或是大主笔的社论中,不妨夹些不关紧要的玩意儿的话,以免生活太干燥无聊。这句话懂的人(识者)一读便懂,不懂的人打一百下手心也还是不知其所言为何物。所以从前陈独秀大肆其锐利之笔锋痛诋几位老先生们,从一方面看起来,我也以为是他欠“幽默”(impotence of humour)。我们只须笑,何必焦急?近来做杂感栏文章的几位先生好的多了,然而用别号小品文字终觉得有点儿不希奇。若是以“鲁迅”来说些笑话,那是中国本有的惯例,若是以堂堂北大教授周先生来替社会开点雅致的玩笑,那才合于西洋“幽默”的身格(幽默不是怎样卑鄙的,说他也不是丢脸的事)。若是做细腻可爱骂人有步骤的只是“○然”、“○生”,那是无可无不可的,若是有一位周作人先生不屑说些不相干的话来占《晨报副刊》的篇幅,我才承认新文学受过了西方化,因为有这个观念常在我心头,所以今天早上看见《东方时报》英文第一面有一段文论南池子路旁一个露天的拴马的地方,替这马做了一段很不短的文章,又给他照了五个影片,加以记者极有趣的按语,临时触着我的意念,以为这种“不大正经”的勾当在中文报上主笔先生们一定是“不屑干”的。其中英文又极好,又可以拿来做说不正经话不必丢脸的例,及如何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不太干燥无聊的例,所以就立定主意拿他来做这征求翻译的试题。

二、幽默杂话

我上回介绍幽默有点不规矩的说,"幽默是什么东西,让我在此地神秘一点别说穿了妙。"近日这名目渐有些人引用,因此我不免觉得上次那样匆匆几句诡秘神奇不照法子的介绍这新名目有点对不起读者,而更加为对不起幽默。固然我这样诡秘神奇的介绍,原以为幽默之为物无从说起,与其说的不明白,不如简直不说,故谓"懂的人(识者)一读便懂,不懂的人打一百下手心也还不知其为何物。"至今我还有点相信这话,并且相信"别说穿了妙。"况且要正式翻起什么西洋讲幽默学理的书来做一篇《幽默说》、《幽默论》,恐怕不但读者一定以不读他为对付方法,并且连我自己也要不耐烦。而且太庄重的介绍幽默有点近于不知趣(法国几百年前有一自不知趣的演说家,自己剌剌不休的劝人缄默的道理,卒成书三十卷)。若要研究幽默学理的人们可去看看哲学家柏格森的LeRire、文学家GeorgeMeredith:EssayontheIdeaofComedyandtheUsesoftheComieSpirit,及心理学家Th.Lipps:KomikandHumour、心理学分析家SigmundFreud:DerWitz等书。但是学理可以不讲,而由上篇文章介绍幽默几句所直接间接发生的疑问,却不妨拿来谈谈,或者可以帮助大家对于幽默的了解与兴会。

(1)有人问:幽默译音,何所取义?

答: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有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或是藏何奥义。Humour既不能译为"笑话",又不尽同"诙谐"、"滑稽";若必译其意,或可作"风趣"、"谐趣"、"诙谐风格"(humour)实多只是指一种作者或作品的风格。无论如何总是不如译音的直截了当,省引起人家的误会。既说译音,便无所取义,翻音正确便了。不但"幽默"可用,并且勉强一点"朽木"、"蟹蟆"、"黑幕"、"诙摹"都可用。惟是我既然倡用"幽默",自亦有以自圆其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故译为幽默,以意义言,勉强似乎说得过去。

(2)问: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之道何如?

答:试以品茗为喻。最佳的茶无论是武夷小种,或是铁观音、铁罗汉,都是初喝时若不觉其味,静默三分后才得其此中不足与外人道之底蕴。若有西洋人以铁观音之味为不甚明显强烈,必先加以牛奶而次加以白糖,那简直是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幽默也是雅俗不同,愈幽而愈雅,愈默而愈俗。幽默固不必皆幽隽典雅,然以艺术论自是幽隽较显露者为佳。幽默固可使人隽然使然而笑,失声呵呵大笑,甚至于"喷饭""捧腹"而笑,而文学——最堪欣赏的幽默,却只能够使人家嘴旁儿轻轻的一弯儿的微笑。

(3)问:然则三河老妈的笑话好像是加牛奶加白糖的铁观音了?

答:哪里的话!三河县老妈的笑话唯一的趣味,是他的一点腥气,异常脍炙猫口,其实一点的文学趣味都够不上。说他是加牛奶加白糖的西湖龙井、雨前、香片,我还要说"彼乌足以当此!"大概是没有喝过铁观音的人总能有此等发问。

喝过铁观音而不觉其味者,亦在其例。

(4)问:"陶然"先生以为中国人对幽默或爱伦尼(irony)完全没有理解的能力,确否?

答:这是千真万真。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一章绪论,述及当时北大教职员欢送蔡孑民先生游欧的集会,散会后梁先生问陶孟和及胡适之所谓中国文化何所指,陶胡二先生答以"今天天气太热"。这本是不大正经幽默式的答语,而梁先生拿他太当真,遂以为陶胡对于中国文化果无见解,他们"所说的(文化)完全是虚伪,完全是应酬!非常无味,非常要不得!"这些话实在牢骚;梁先生是我所敬重的一人,然而老实说,此地梁先生有点欠幽默。前个月还有人要加副刊记者以提倡"胡适论"及痰迷诗的嫌疑。前几天还有蓝公武的那封信。此种欠幽默的读者在北平城里可以说是"随拾即是"。

(5)问:中国人是否天性若此,不然何以养成这全国欠幽默的读者?

答:欠幽默读者之养成,排场一点,可以说是端赖于礼教霑化之方,浅显一点,应说是当归功于那些威仪棣棣道学先生的板面孔。板面孔之文学即不幽默之文学,二而一,一而二也。其实面孔愈板愈靠不住,愈近于不通秀才之嫌疑。以当代通人论之,章氏梁氏只有一个牢骚气,或蔼然可亲之貌,何尝板其面乎?(或问"板其面乎"之笔法何自而来?曰,比喻于西洋文之Out-HerodHerod,out-ZolaZola及中国古文之"人其人","庐其居。")

(6)问:阁下谈的是幽默,何以突如其来的攻击板面孔?

答:这正是问题中心。板面孔一日不去,幽默的文家一日不能发达,而诸位板面孔先生一日不能不藏藏躲躲的看三河县老妈一类的笑话,或赋痰迷诗。中国人天性富于幽默,这是我一再说过的,其所以不敢运用幽默之风趣于高谈学理书中及大主笔社论中,只是舍不得这副极面孔而已。其实说来也是顽固的很。面孔固然不必太板,也不必过于鄙俗不文;我们不必讲玄奥(什么主义,什么观,什么派)的高明话,然而又何必讲不自重的三河县老妈的笑话?若以为扯下板面孔来便失了身格的尊严,那是一种顽固不堪的谬见。大家诚诚实实,嘻嘻哈哈的谈谈学理多好,又何所用于板面孔?故正经说,非易板面孔的人生观以幽默的人生观,则幽默文学不能实现;反而言之,一个人有了幽默的人生观,要叫他戴上板面孔做翼道,辅道,明道的老夫子,就是打死他,也做不来的。

(7)问:幽默的人生观可得而闻否?

答:可。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幽默看见人家假冒就笑。所以不管你三千条的曲礼,十三部的经书,及全营的板面孔皇帝忠臣,板面孔严父孝子,板面孔贤师弟子一大堆人的袒护,推护,掩护,维护礼教,也敌不过幽默之哈哈一笑。只要他看穿了你的人生观是假冒的,哈哈一笑,你便无法可想。所以幽默的人生观谓之真实的,以与假冒的相对。(或较新鲜一点,用"写实的"realisticviewoflife也可以。)还有宽容与同情二字尚须说明,张敞为妻画眉一段故事,"上问之,对曰,臣闻之,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句后,书上尚说:"上爱其能,弗备责。"这故事固然好在张敞之幽默之诚实,而尤好在汉宣帝之幽默之宽容。若当时两位君臣板起面孔来,什么话都不好说,张敞非亡命不可。汉宣帝之不严于责人轻于责己就是汉宣帝的幽默。(以上结宽容二字。)再说幽默之同情,这是幽默与爱伦尼(暗讽)之所以不同,而尤其是我热心提倡幽默而不很热心提倡爱伦尼之缘故。幽默决不是板起面孔(pullalongface)来专门挑剔人家,专门说俏皮、奚落、挖苦、刻薄人家的话。并且我敢说幽默简直是厌恶此种刻薄讥讽的架子。幽默看见这可怜不完备的社会挣扎过活,有多少的弱点,多少的偏见,多少的迷蒙,多少的俗欲,因其可笑,觉得其可怜,因其可怜又觉得其可爱,像莎士比亚之看他戏中人物,像狄根司之看伦敦社会,像贵推之Olympianhumour虽然不免好笑,却是满肚我佛慈悲,一时既不能补救其弊,也就不妨用艺术功夫著于纸上,以供人类之自鉴。故谓幽默之人生观为我佛慈悲之人生观,也无不可。幽默如此做法实能帮助人类之同情使略有同舟共济之念。有时候社会出了什么事,大家较不会冷酷的把一人的名誉用"众所共弃"四个字断送,而自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正人君子了。因为冷酷的非笑他人而自以为是了不得的正人君子,头一桩便是犯了"不幽默"的罪过。

话说到此,本想要一直写下去,讲讲关于什么生活干燥无聊,幽默何以与笑话不同,什么是幽默感,道学先生何以非看《金瓶梅》不可,礼教何以被幽默一笑便糟……等等一样琐碎的问题。但是话实在太长了,而今天又是星期日,怕往后没工夫续下去,不如就此结束了省事。只是有一样我须声明的,就是我是绝对不会做幽默文的人。若有人问我何不以身作则,我只能回答:幽默之事不能勉强的。这发问有点欠幽默罢?

好了,就此告别!端阳佳节去此已是不远,若可再发个二成三厘八的欠薪,我们天天与粉笔黑板相周旋的朋友们,或者可以抖擞抖擞精神在这佳节时候,再来在道学先生跟前说些顽皮话罢。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宋·蒋一葵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稽古録卷十一·司马光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三 忠义传六·纪昀
  八一二 湖广总督舒常等奏查出近刊明末违悖书籍及讯办情形折·佚名
  李叔同年谱(7)·李叔同
  李彻传·魏徵
  穆亮传·李延寿
  樊山政书卷十七·樊增祥
  卷九十六·佚名
  卷一百五·雍正
  卷八十三·雍正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魏元旷

      海庙祀东海之神,在莱州府城北。庚寅之秋,予旅东莱掖署,时族叔少程(起鹏)知掖县事,出示其《谒庙礼成,登蠡勺亭观海》五古云:“庚寅秋八月,敬谒海神庙。祀礼既成,登亭试凭眺。纵目水天宽,荡胸波涛摇。万派尽朝宗,百川如

  • 第三十出 雪庆·陆采

    【喜迁莺】〔贴上〕彤云四起。看雨结空花。风翦飞絮。密洒那香闺。润沾书幌。两边心事难舒。不作烹茶淸苦。未许羊羔富贵。仗村醪与江梅。排遣万种嗟嘘。〔浣溪沙〕一夜西风酿苦寒。朝来飞玉满林端。推窗四顾失靑峦

  • 卷三·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三元 赖良 编陆居仁古意二首采莲多芳草种豆襍艾蒿马齿似蕙根鱼肠溷鈆刀举世方好竽锦瑟将谁操已矣屠龙技终身徒自劳王孙玉抵鹊公子金抵蛙夜光投暗室騄耳困盐车燕石锦十袭楚璞刑再加哲哉待贾翁怀

  • 读礼通考卷三十六·徐乾学

    丧服七变除表练祭筮曰筮尸视濯皆要绖杖绳屦有司告具 同而后去杖【疏曰练为小祥男子除首绖唯要绖病尚深故犹有杖屦又变】【绳将小祥前日豫筮也】筮日筮尸有司告事毕而后杖拜送賔【筮日】 同【筮尸皆有賔不言视濯事轻

  •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八六 山东巡抚长麟奏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八六 山东巡抚长麟奏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山东巡抚臣觉罗长麟跪奏,为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遵例具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

  • 女将军·陶菊隐

    民国十六年,陕西军长郭坚好渔色,妾某氏有宠,财帛随所欲。郭死,氏哭之恸,慷慨告部众:“将军死矣,君等将焉往?如不以阿侬为不才,俾竟将军未竟之志,将军死亦瞑目。”众敫应曰:“愿以事将军者事夫人。”氏遂戎

  • 七一、韩哀侯懿侯昭侯三世名谥年数考·钱穆

    《史记 韩世家 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按今年尚借晋桓命邑郑,则知《年表》于上年书灭晋之误。又《年表》书郑康公二十年灭,实不误。《世家》以韩哀侯二年

  • 十八年·佚名

    (辛巳)十八年清光緒九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甲子。詣仁政殿,親上王大妃殿望六稱慶致詞、箋文、表裏,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寶曆屬三元昌辰;俾耆而艾,俾壽而臧,璇掖啓六旬遐筭。載申景鑠,用亶播脩。恭惟明憲淑敬

  • 卷六·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六    宋 车垓 撰小功五月正服为从祖祖父从祖祖姑从祖祖父【祖兄弟也】曽祖  祖 父 已身【侄孙也】从祖祖姑【祖姊妹也】释曰此即侄孙为伯祖叔祖姑婆服也葢伯祖叔祖姑婆为侄孙服

  • 蒹葭·佚名

    --不懈追求的精神【原文】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

  • 第三十卷·佚名

    供养承事品第七十四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谓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言。汝当重为修真言者。说此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真言摩尼供养真言。于诸明王真言章句。最胜秘密一切真言心。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真言摩尼供养真言。总持等持成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三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三卷沙门释光述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如是已说至治倒故唯四者。此下第三明四念住。就中。一明别相念住。二明总相念住。此即明别相念住。七加行中第二加行也。结前问起如是已说不净息念。入.修二门

  • 隱元禪師語錄目次·隐元

    序卷第一住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卷第二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卷第三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卷第四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浙江嘉興府崇德縣福嚴禪寺語錄卷第五福

  • 迟桂花·郁达夫

    现代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1932年12月《现代》第2卷第2期,初收入1933年2月上海天马书店版《忏余集》。作品用第一人称描写“郁先生”应邀到杭州西子湖畔翁家山与久别的旧友翁则生会面的情景。翁则生原是颇有雄心的

  • 胡端敏奏议·胡世宁

    十卷。胡世宁撰。胡世宁(1469—1530),字永清,号静庵,明代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弘治癸丑(1493)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缺失,与李承勋、魏校、余祜称“南都四君子”。迁江西副使,疏论宁王宸濠反状,系锦

  • 新民说·梁启超

    梁启超伦理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共20节,叙论;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释新民之义;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取法之所宜;论公德;论国家思想;论进取冒险;论权利思想;论自由;论自治;论进步;论自尊;论合群;论生

  • 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为帝释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