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系二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杂录附)
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外戚传。)
昭灵后,高祖母媪也,尝息太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即位,追尊母媪为昭灵夫人,(汉仪注云,高祖母兵起时死小黄北,后葬于小黄,作陵庙。)吕后七年,尊曰昭灵后,(以本纪修。)
高祖吕皇后。(见帝号。)
高祖薄姬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出从子之代为代太后,文帝即位,尊太后为皇太后,孝景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外戚传及本纪修,下同。)
孝惠张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鲁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吕太后崩,废处北宫,孝文后元年薨,葬安陵,不起坟。
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误置籍代伍中,代王独幸窦姬,生景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取以为太子妃,景帝立,立薄妃为皇后,无子,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废后四年薨,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母臧儿卜,筮曰两女当贵,欲倚两女,夺金氏纳太子宫,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兆也,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会薄皇后废,立王夫人为皇后,立九年,景帝崩,武帝即位,为皇太后,元朔三年崩,合葬阳陵。
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嫖窦太后女也。)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元光五年,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后数年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孝武卫皇后,字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主因奏送入宫,元朔元年生男据,遂立为皇后,皇后立七年,而男立为太子,卫后立三十八年,巫蛊事起,皇后自杀,宣帝立乃改葬,谥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
孝武赵婕妤,昭帝母也,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后上疾病,乃立钩弋子为皇太子,明日帝崩,昭帝即位,追尊婕妤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起云陵邑,孝昭上官皇后,祖父桀,受武帝遗诏辅少主,昭帝初立,年八岁,桀子安有女,即霍光外孙,因帝姊鄂邑盖长公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后桀安谋废立事发觉,宗族既灭,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光外孙,故得不废,皇后立十岁而昭帝崩,后年十四五云,昌邑王即位,尊为皇太后,宣帝即位,为太皇太后,凡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
宣帝祖母戾后,本卫太子史良娣也,巫蛊事起,遇害,宣帝即位,追尊曰戾后。
宣帝母悼后,本史皇孙王夫人也,名翁须,生宣帝数月,卫太子败,家人皆坐诛,宣帝即位,追尊母王夫人,谥曰悼后,与祖母戾后皆改葬,起园邑,长丞奉守。
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父广汉,坐论为鬼薪,时宣帝养于掖庭,号皇曾孙,与广汉同寺居,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侯氏子死,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数月,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婕妤,公聊议立皇后,大臣白立许婕妤,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明年,许皇后当娠,显使女医淳于衍以附子并合大医大丸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遂崩,谥曰恭哀皇后,葬杜南,是为杜陵南园。
孝宣霍皇后,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光女也,母显既使淳于衍阴杀许后,显劝光纳之,果立为皇后,立三岁而光薨,上立许后男为太子,显恚不食欧血,复教皇后令毒太子,皇后数召太子赐食,保阿辄先尝之,后挟毒不得行,后杀许后事颇泄,显与诸婿兄弟谋反,发觉皆诛灭,后废,处昭台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葬昆吾亭东。
孝宣王皇后,父奉光,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有女十余岁,每当适人,所当适辄死,宣帝即位,召入后宫为婕妤,霍皇后废后,上怜许太子蚤失母,于是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自为后后,希见无宠,封父奉光为卬成侯,立十六年,宣帝崩,元帝即位,为皇太后,成帝即位,为太皇太后,成帝母亦姓王,故世号太皇太后为卬成太后,凡立四十九年,年七十余,永始元年崩,合葬杜陵,称东园。
孝元王皇后,成帝母,王莽之姑也,五凤中,献入掖庭,宣帝选送太子宫,生成帝,字太孙,宣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元帝,立太孙为太子,以母王妃为婕妤,后三日,立为皇后,元帝崩,太子立,是为成帝,尊皇后为皇太后,哀帝即位,为太皇太后,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共立中山王,是为平帝,平帝年九岁,常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于莽,莽践祚居摄,太后力不能禁,及莽即位,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年八十四,建国五年崩,合葬渭陵。
孝元傅皇后,哀帝祖母也,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幸,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生定陶恭王,更号昭仪,元帝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恭王薨,子代为王,王母曰丁姬,太后躬自养视,成帝无继嗣,遂立定陶王为太子,哀帝即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帝,傅太后为恭皇太后,岁余,尊为帝太太后,丁姬为帝太后,后又更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元寿元年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
孝成许皇后,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嘉女也,元帝悼伤母恭哀后居位日浅,而遭霍氏之辜,故选嘉女以配皇太子,成帝即位,立为皇后,是时大将军凤用事,威权尤盛,其后比三年日蚀,言事者颇归咎于凤矣,而谷永等遂著之许氏,后姊为媚道祝诅事发觉,许后坐废,处昭台宫,后九年,赐药自杀。
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号曰飞燕,成帝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许后废,乃立婕妤为皇后,弟为昭仪,姊弟颛宠十余年,卒皆无子,成帝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昭仪自杀,哀帝既立,尊赵皇后为皇太后,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后月余,废为庶人,是日自杀。
哀帝母丁太后,定陶恭王姬也,哀帝即位,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帝,丁姬为恭皇后,后又更为帝太后,建平二年,丁太后崩,上令起陵恭皇之园,哀帝崩,王莽秉政,使有司举奏丁傅罪恶,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曰丁姬,又奏发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玺绶,莽又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云。
孝哀傅皇后,定陶太后从弟子也,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王入为汉太子,傅氏女为妃,哀帝即位,为皇后,帝崩,王莽白太皇太后,废为庶人,自杀,孝平王皇后,安汉公莽女也,平帝即位,年九岁,成帝母太皇太后称制,而莽秉政,欲依霍光故事,以女配帝,太后不得已而许之。明年,遣大司徒宫等,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后立岁余,平帝崩,莽立子婴,尊皇后为皇太后,莽即真,以婴为定安公,改皇太后为定安公太后,太后时年十八矣,汉兵诛莽,自投火中而死。
○杂录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百官表。)
成帝即位,匡衡上疏曰,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自上世以来,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愿陛下详览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匡衡传。)
自上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杜饮因是说大将军凤曰,礼壹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娣侄虽缺不复补,所以养寿塞争也,故后妃有贞淑之行,则继嗣有贤圣之君,制度有威仪之节,则人君有寿考之福,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书云或四三年,言佚欲之生害也,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妇人四十,容貌改前,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来异态,后来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闲适之心,是以晋献被纳谗之谤,申生蒙无罪之辜,今圣主富于春秋,未有适嗣,方乡术入学,未亲后妃之议,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声色音技,能为万世大法,夫少戒之在色,小弁之作,可为寒心,唯将军常以为忧,凤白之太后,太后以为故事无有,钦复重言,诗云殷监不远,在夏后氏之世,刺戒者至迫近,而省听者常怠忽,可不慎哉,前言九女,略陈其祸福,甚可悼惧,窃恐将军不深留意,后妃之制,夭寿治乱存亡之端也,迹三代之季世,览宗宣之飨国,察近属之符验,祸败曷常不由女德,是以佩玉晏鸣,关雎叹之,知好色之伐性短年,离制度之生无厌,天下将蒙化陵夷而成俗也,故咏淑女几以配上,忠孝之笃,仁厚之作也,夫君亲寿尊,国家治安,诚臣子之至愿,所常勉之也,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凡事论有疑未可立行者,求之往古,则典刑无,考之来今,则吉凶同,卒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今九女之制,合于往古,无害于今,不逆于民心,至易行也,行之至有福也,将军辅政而不蚤定,非天下之所望也,唯将军信臣子之愿,念关雎之思,逮委政之隆,及始初清明,为汉家建无穷之基,诚难以忽,不可以遴,凤不能自立法度,循故事而已。(杜钦传。)
河平元年夏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诏公卿百僚陈过失,无有所讳,光禄大夫刘向对曰,四月交于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其占恐害继嗣,是时许皇后专宠后宫,希得进见,中外皆忧上无继嗣,故杜钦谷永及向所对皆及之,上于是减省椒房掖庭用度,服御舆驾所发诸宫官府,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皆如竟宁以前故事,皇后上疏自陈,以为时世异制,长短相补,不出汉制而已,织微之间,未必可同,若竟宁前与黄龙前,岂相放哉,家束不晓,今壹受诏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设妾欲作某屏风张于某所,曰故事无有,或不能得,则必绳妾以诏书矣,此诚不可行,唯陛下省察,故事以特牛祠大父母,戴侯敬侯皆得蒙恩以太牢祠,今当率如故事,唯陛下哀之,今吏甫受诏读记,直豫言使后知之,非可复若私府有所取也,其萌牙所以约制妾者,恐失人理,唯陛下深察焉,上于是采谷永刘向所言灾异咎验皆在后宫之意以报之,且曰,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且财币之省,特牛之祠,其于皇后所以扶助德美为华罢也,咎根不除,灾变相袭,祖宗且不血食,何戴侯也,传不云呼,以约失之者鲜,审皇后欲从其奢与,朕亦当法孝武皇帝也,如此则甘泉建章可复兴矣,孝文皇帝,朕之师也,皇太后,皇后成法也,假使太后在彼时不如职,今见亲厚,又恶可以逾呼,皇后其刻心秉德,谦约为右,垂则列妾,使有法焉。(外戚传。)
永始元年,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刘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远,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鸟之瑞,然犹君臣祗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呼,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只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壹言,臣窃伤心,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尸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书奏上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刘辅传。)
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师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帝,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郎中令冷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藩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共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故尊卑之礼明,则人伦之序正,人伦之序正,则乾坤得其位,而阴阳顺其节,人主与万民俱蒙祐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师丹传。)
三宫。(王嘉传贡献三宫,师古曰,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两宫。(五行志,两宫亲属,师古曰,谓太后家王氏,皇后家赵氏,故云亲属。)东宫。(刘向传,依东宫之尊,师古曰,东宫太后所居也。)中宫。(哀纪,食邑如中宫,师古曰,中宫皇后之宫。)
东朝。(灌夫传,东朝庭辨之,如淳曰,东朝太后朝也。)
永信宫,中安宫,长信宫,(哀纪,傅昭仪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成帝母太皇太后称长信宫。)
椒房。(《车千秋》传“未央椒房”,师古曰: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青蒲。(《史丹传》。应劭曰,青蒲非皇后不得至此。)
猜你喜欢 载记第十一 慕容 慕容恪 阳骛 皇甫真·房玄龄 郑史编年辑录三·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八·陈均 第四十九卷清道光(二)·缪荃孙 补辑·佚名 二一一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赍送续采到书籍折·佚名 卷八·高士奇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卷十五·张守节 许王李素节传·刘昫 靖郭君善齐貌辨·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