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节 革命前之形势

当时意大利爱国志士中,凡分三派,其一则玛志尼派(加里波的,玛志尼党人也),专欲以共和理想组织新国家者也。其一则加富尔派,欲凭藉撒的尼亚国以行其志者也。此外,复有一派,名曰尼阿奇布党,欲戴罗马教皇以联合全意者也。之三派者,其爱国之热诚也同,其以意大利民族之一统独立为目的也同;但其政见异,则其手段自不得不异;其手段异,则其党势自不得不异。而此三者孰为谬见,孰为远谟,在当时盖犹一未定之问题也。

于是1846年,而意大利之中央,有雄鸡一声天下白之机,时则罗马教皇皮阿士第九新即位。皮阿士者,野心家也。窃睨天下之风云,欲利用之以恢复百余年前教皇赫赫之权力,乃以甘言结民望,改政体,颁宪法,开议会,声称与民同治。皮阿士之言,非真言也。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奔走相庆相告语。时适有与奥大利议界约之事,皮阿士力争不屈,于是人望益高,“教皇万岁”“意大利万岁”之声,忽遍全国。玛志尼固不喜撒的尼亚王、不喜教皇也。虽然,其爱祖国救同胞之热心,瞬息不能自制,于是裁一书于教皇,告以责任之重大,勉其行谊之初终。而加里波的亦自南美移书曰:“教皇陛下,窃闻陛下欲为意大利三千万同胞请命。某等十余年怀抱不得达之志,将惟陛下是赖。某不才,愿以一军舰相从以效犬马,惟垂采焉。”加里波的既发书,乃率同志束装以待命,而复书竟杳然。

尼阿奇布党于时大喜过望,其热心恰如水蒸气,沸度益加,点点迸散于全土。如达士加尼王,如撒的尼亚王,皆于行政上大有所改革。除尼布士王弗得南之外,全意暴君之迹,殆将扫绝。夫改革善举也。然改革以虚不以实,以偏不以全,则往往为革命之媒,历史上之惯例然矣。意大利自经玛志尼十数年大声疾呼、热心训练以后,其国民之理想之气力,已非复前此之薄弱腐败,日复一日,旬复一旬,激昂之度愈高愈烈。日复一日,旬复一旬,意大利全国人,无贵、无贱、无贫、无富、无老、无幼,皆怀抱本族独立统一之决心,愈固愈剧,其秣马蓐食,为政治上秘密之运动者,比比皆是。于治那亚有学术会议,于卡萨尔有农业会议,实则皆政谈会也。意大利之动机,殆如在弦之箭,持满而待发,如凌之爆,迸星而欲轰。

其时之加富尔则何如?彼之隐于农既十余年,迨皮阿士既设立宪政,人心大震。彼瞯时机之将熟也,乃蹶然以起,与二三同志设一大报馆,而其纲领旨趣有四:一立宪,二进步,三意大利之独立,四列邦之连合是也。玛志尼倡一统,而加富尔倡连合,此其故有不可不深长思者,盖玛志尼主共和政体,故欲于独立之后代表国民多数之意见,置大统领以行主权,其言一统宜也。然加富尔笑之,以为是能言而不能行,苟实行之,则已毁我撒的尼亚国。夫撒的尼亚者,今日意大利独一无二之凭藉也。一旦而毁之,是欧友助以喂敌也。加富尔非不渴望统一,然必代以连合字样者,以为既倡统一,不可无统一之之人,其具此资格者舍吾撒王莫属也。虽然,今日而昌言以撒的尼亚并吞列国,吾耻之,故毋宁运智焉,以连合之,此加富尔之怀抱也。加富尔既不肯弃所凭藉以从玛志尼,玛志尼亦不肯枉其所信以从加富尔,于是两雄不得不立于相敌之地位以终始。呜呼!志士多苦心,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加富尔既定此目的,不复旁骛他事,惟以撒的尼亚之改革为急务。其改革奈何?首颁宪法,开国会,上下和衷,以唤起国民一致之精神。于是国论渐动,撒王阿尔拔倾心其说,卒以1847年召集国会,加富尔自故乡焦灵选出为议员。是即皮阿士布宪于罗马,而加里波的自南美发轫之时也。

于时撒的尼亚复有一伟人,曰达志格里阿者。与加富尔同为撒邦贵族,同倡自由立宪主义,方游历全意各地,纠集同志。睹时势之日煎迫也,乃急归而说其王阿尔拔曰:“语有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意大利统一之业,殆终不可以已。我王其无意乎,今皮阿士倡自由,民应如响矣。臣愿闻我王意向之所存,王若有定天下之志,臣等请当之。”阿尔拔颐微颔而不应。达氏厉声曰:“王无言乎,何以谢天下!”阿尔拔环顾左右,以颤声而答曰:“予怀此久矣,顾不敢言。时乎若来,则吾虽牺牲我王冠、我生命、我子孙,亦所不辞!”阿尔拔非豪胆不屈之人也,然其所志实在于是,君子嘉之。

猜你喜欢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脱脱
  后汉孝献皇帝纪三卷第二十八·袁宏
  卷之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二百三十五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二九九移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一一七一五--三·佚名
  第三十一册 天命六年十二月·佚名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绎史卷四十七·马骕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马骕
  张弘策传·姚思廉
  李元谅传·欧阳修
  李泌传·欧阳修
  裴耀卿传·欧阳修
  卷一百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写给导演者·老舍

    首先我要说明:对于话剧的一切,我都外行,我之所以要写剧本是因为(一)练习练习;(二)戏剧在抗战宣传上有突击的功效。因此,我把剧本写成,自己并不敢就视为定本,而只以它为一个轮廓;假若有人愿演,我一点也不拦阻给我修改。导演者改动剧

  • 第二幕·老舍

    第一节时间 前幕第一节后十数日。地点 同前幕第一节。人物 前幕第一节人物之外,加上赵明德——立真等的远族兄弟,在家务农,因家乡沦陷,逃来陪都。〔开幕:赵宅的客厅已非旧观。不但立真与素渊的鸟笼衣柜等已被移走,就是赵

  • 卷十四·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四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六首庐山謡寄卢侍御虚舟【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三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国志云庐山叠嶂九层崇岩万仭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鄣亦曰天

  • 杂传第三十七·欧阳修

    ○翟光邺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也。其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晋相距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晋人攻之,逾年不能下,景珂卒战死。光邺时年十岁,为晋兵所掠,明宗爱其颖悟,常以自随。光邺事唐,官至耀州团练使。晋高祖时,历棣

  • 越绝卷第九·袁康

      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   昔者,越王句践近侵于疆吴,远媿于诸侯,兵革散空,国且灭亡,乃胁诸臣而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而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

  •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赵晔

      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勾践十五年,谋伐吴。谓大夫种曰:"孤用夫子之策,免于天虐之诛,还归于国。吾诚已说于国人,国人喜悦。而子昔日云有天气即来陈之,今岂有应乎?"   种曰:"吴之所以强者,为有子胥。今伍子胥忠谏而死,是天

  • ●卷九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   起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尽二十八日丁亥。   二十一日庚辰大元帅告诫府发济州。   汪伯彦日历(改作纪)曰:二十一日五更初发先锋次发前军次发左军次发右军辨色发中军发讫请大元帅府王上马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洪武十三年八月己未朔○庚申皇第二十一子模生○以广西都指挥同知耿良为都指挥使○辛酉遣使敕谕广东都指挥使司及南海卫指挥使司官曰戍边御侮不致民艰将之善也若居斯任者为国不能宣忠效力为民不能御灾捍患是废其职罪将

  • 卷之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二十五·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十一月丁未朔。谕军机大臣等、镶红旗汉军都统崇勋等奏、应袭伯爵拣选承继声明请旨一摺。着该旗将广俊带领引见。应铨照例进签。现月  ○又谕、电寄袁树勋。据电奏、拟以改良盐务。为筹抵赌饷等语。该

  • 卷二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二十八地理略【五】水道【一】【臣】等谨案郑樵志地理首列水道一门其说以为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定经界使兖州可移而济河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 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

  • 卷八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五宗庙时享蕙田案祭义云祭不欲数数则烦祭不欲疏疏则怠是故君子合诸天道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

  • 存财于信徒·佚名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弟子们为了达成禅师的理想,很努力地向信徒劝募,鼓励信徒布施做功德。有一次佛光禅师出外弘化回来,弟子们竞相来向禅师报告个人劝募功德的成绩,弟子普道很得

  • 大乘玄论 第三卷·吉藏

    大乘玄论 第三卷胡吉藏撰佛性义十门一大意门 二明异释门 三寻经门 四简正因门 五释名门 六本有始有门 七内外有无门 八见性门 九会教门 十料简门甘药停山由来已久。圆珠沉水实自积时。而随其流处六味

  • 卷第七·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七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四断声闻得果是取疑。●疏二初随章叙

  • 周易传义附录·董楷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将程颐《周易程氏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合为一帙,并采辑程、朱论《易》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故题曰《传义附录》。《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董楷之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

  • 梦观集·大圭

    元诗别集。5卷。释大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原为24卷,卷1为梦法,卷2为梦偈,卷3为梦事,卷4—9为诗,卷10—24为文。所谓《梦法》、《梦偈》、《梦事》都是宗门语录,《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