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八十八  朝鮮紀事(明)倪謙 撰

(朝鮮紀事,一卷,明倪謙撰。謙,字克讓,浙江錢塘人。正統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生平事跡詳於王氏明史稿、國朝獻徵錄、國朝列卿記、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書。景泰元年,謙奉使朝鮮頒詔,歸,記其行而成是篇。)

景泰元年正月丁丑朔。

丙戌,遼東起程。都司差東寧衞指揮一員、百戶四員率領軍馬二百護送。鎮守都御史李純、巡按御史劉孜、左府都督守遼東都司事王祥出城宴,餞別。自遼東抵鴨緑江舊有八站,今廢,官齎帳房隨行。過高麗衝、頭館站、東嶺,至浪子山下人家宿。

丁亥,浪子山起程,過背陰山、盤道嶺至新寨人家宿。

戊子,新寨起程,過高嶺至連山東關口宿。東關係華夷界限。

己丑,出東關,過分水嶺至龍鳳山下營。

庚寅,龍鳳山起程,過八度斜列嶺至鳳凰山下營。

辛卯,鳳凰山起程,過開州站至湯站。朝鮮義州兵馬節制使趙石岡遣通事金滿、吉里送米酒下程迎犒,下營宿。

壬辰,湯站起程,將近鴨緑江,石岡率軍馬供帳逆于江上。宴罷先往,軍馬後發過江,抵義州城外。石岡率僚屬迎詔入義順舘。其朝服儀制俱與華同。行禮畢,王遣戶曹判書尹烟來迎。拜詔罷,謁見,設宴舘堂。侍宴者平安右道首領官羅弘緒、察訪李養儉、義州判官朴孟文、朝散大夫麟山、郡事宣烟、司譯院事艾儉、護軍梅祐。宴罷,宿。

癸巳,留義順舘,給遼東軍馬酒飯行糧遣回,約回期,至舘接。石岡設宴,宿。

甲午,義順起程,自此至各處俱有軍馬迎送。四十里至所串舘,定寧郡事某設宴。過五十里至良策館,秦川郡事李畇、龍川郡事高某設宴,宿。

乙未,良策起程,四十里至車輦舘,錢山郡事某設宴。過五十里至林畔舘,通訓大夫、定州牧使洪益生,宣州郡事吳仲宇設宴,宿。

丙申,林畔起程,四十里至雲興舘,郭山郡事崔潤玉設宴。過五十里至新安舘,隨川郡事某、博川郡事鄭得孫設宴,宿。

丁酉,新安起程,七十里至嘉平舘,嘉山郡事某設宴。過五十里至安興舘,王遣禮曹參判李邊來問安,設宴。盛飾女樂三十餘輩,兩行,各抱樂器升堂跪。邊進云:「此奉王命,自京擕至以奉歡。」峻辭卻之,退。侍宴者平安道都觀察使韓確、安州牧使朴以寧。宴罷,邊辭回復命,偕確同往,有卻樂詩。宿。

戊戌,安興起程,七十里至肅寧舘,肅川郡事某設宴。過六十里至安定舘,順安縣令禹元球設宴,宿。

己亥,安定起程,六十里至西京平壤府。確先于十數里外遣伶戲來迓。抵近郊,列香亭、龍亭、儀仗、鼓樂,率僚屬迎詔。樂人皆着襆頭束帶,執仗者皆峩冠,葵花衫,金釘帶,與華同。陳百戲,環繞作百獸率舞態,竪若幡幢者四,上書曰:「萬國同歡争蹈舞,兩儀相對自生成。天下太平垂拱裏,海東無事鑿耕中。」迎導入城,至大同舘。門外東南二面各樹鰲山、綵棚山,上下列伶妓諸戲。入舘,行禮畢,王遣壻尹師路來問安。拜詔罷,設宴。宴罷,辭回復命。又有黃海道首領官金處、禮察訪宋重孫來迓,亦辭回。平壤府官則少尹金光晬、判官宋仁昌。宿。

庚子,西京起程,六十里至生陽舘,中和郡事劉強、咸從縣令朴參設宴。過六十里至黃海道,黃州都觀察使申句謹率僚屬迎詔,列香亭、龍亭、黃儀仗、鼓樂、雜戲及鰲山、綵綳,皆與西京同。入治,行禮畢,王遣判漢城府事李孟畛來問安。設宴,侍宴者豐州郡事具仁寬,海州牧判官金讓,黃州牧判官伊期,長連縣監崔澤。王又遣禮曹正郎安自立來,議受詔敕及賜物儀。口稱殿下有病日久,世子代掌國事,今亦病,不能行禮,王令子代行。 (「王令子代行」,「令」原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謙曰:「王久有病,朝廷亦知,世子病則予不知也。然則世子病幾何時?為何病?」曰:「病腰疽,將一月矣。」曰:「病將一月,則尹戶曹正病中所遣,其初見江上時何以不言有病?今始言病,詐也。毋得因朝廷有事,輒懷二心。且瘡瘍之疾,膿潰即安,非若感傷奇症,不可以月日期也。如果病疽,當已潰膿,予在此坐待其愈始行。十日不愈待半月,半月不愈待一月,無不愈者。若再言不愈,詐可知矣。即當捧韶還朝,奏聞朝廷:臣至朝鮮,國王、世子俱託病不出,無人受詔,因捧詔還。朝廷自有處置。」自立聞謙言,驚愕無措,乃曰:「望且徐行,不必坐待。小官即便馳回啟白,星夜來復。」遂辭去。宿。

辛丑,黃州起程,七十里至鳳山郡,行長淵縣監李師鳴、松和縣監徐習設宴。過三十里至劍水舘,不下馬。過三十五里至龍泉舘,守瑞興都護府使羅寅、載寧郡事李伯倫、行康翎縣監黃禮軒設宴。詢得尹中官甥金和林在廡下,因以餕餘與之,又以一桌與其守墳家人金仲生。宿。

壬寅,龍泉起程,四十里至安成館。平山都護府使柳陽植、谷山郡事庾智設宴。遇工曹參判南祐良進馬五百匹赴京,來見,面諭朝廷威德而去。三十里至寶山舘。行知遂安州事張自息設宴。過三十里至金岩舘。新溪縣令李森設宴。京畿道首領官崔敬身、察訪權維、開城府都事李克孝來問安。宿。

癸卯,金岩起程,三十里至興義舘。 (「三十里至興義舘」,「里」原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行瓮津縣令張希俊設宴。過三十里至金郊舘。牛峰縣令奇效稔、兔山縣令吳用穰設宴。 (「免山縣令吳用穰」,「令」原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過三十里至開城府。京畿道都觀察使朴仲林率僚屬迎詔。 (「京畿道都觀察使朴仲林」,「使」原作「事」,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列香亭、龍亭、黃儀仗、鼓樂、雜戲,及鰲山、綵棚,俱與黃海道同。入府,行禮畢,王遣壻崇政、大夫許正寧來問安。設宴,出王京擕至女樂,卻之而退。侍宴者開城府留守李季疄、斷事官余伯行、經歷李師曾,有卻樂詩。王又遣漢城府尹金何來回復議禮事。言:「世子一國之本,自得病來,舉國遑遑,禱於山川鬼神以祈祐,豈敢虛詐。今瘡已潰,膿口尚未合。醫者云:若牽動皮膚,必至引風復發,致傷性命。但望天使垂憫,乞免世子郊迎,容其扶病行禮受詔,則萬萬幸也。」謙顧其辭情懇切,諒是實病,遂允其陳。定與儀注而去。 (後還朝未幾,王薨。世子襲封,未幾,亦薨。)

甲辰,開城起程。三十五里至東坡舘。楊州都護府使閔謹、朔寧郡事金恕、臨津縣監張有良設宴。過五里至臨津江。冰已解,乘舟而渡。尹戶曹、朴觀察舟中置酒。二十五里至原平府。守原平都護府使柳規、行川寧縣監韓繼胤設宴。宿。

乙巳,原平起程。四十里至碧蹄舘。王遣議政府左議政皇甫仍、左參贊鄭苯、左副承旨李季甸來問安。設宴,侍宴者楊川縣監洪演。宿。

戊申,王遣都承旨李思哲、禮曹參判李邊送皮襖、胡帽、衣服,繼遣中官送庖羞,又遣左議政皇甫仍來問安,偕司馬洪安去。謁成均舘、宣聖廟,陪行者李禮曹、鄭戶曹、金漢城。到廟門外下轎,入幄盥沐訖,入廟,上香行禮。其廟扁曰「大聖賢殿」,廟制靈星門、儀門、正殿、兩廡,聖賢俱塑像,並與華同。其春秋丁祭,俱用朝廷頒降雅樂。謁罷升堂,其官有大司成、少司成謁見,次館生謁見。館生曰「生員」,府州郡縣學生曰「生徒」,皆着儒巾襴衫,與華同,但巾用軟羅為之。坐定,生員擡書案于前講書。謙曰:「汝國音難曉,免講。」茶罷,行。官與諸生送出舘,別。有謁廟詩,至館有答鄭工曹詩。中樞院事金效誠來謁,宴。

閏正月丙午朔,四更,碧蹄起程。四十里至接官廳,工曹、觀察設小宴。遲明,至慕華舘。宗親百官具香亭、龍亭、黃儀仗、鼓樂、雜戲迎詔。行禮,導入城。至景福宮門東南,二面盛結鰲山、舞妓。進至勤政殿,宣詔受敕皆如禮。禮畢,世子扶病于殿東幄中相見茶話,諭以朝廷恩意而別。退就太平舘。王子首陽君瑈、安平君瑢、臨瀛君璆、錦城君瑜、永膺君琰、和義君瓔、桂陽君璔、義昌君玒、漢南君■〈王於〉、密城君琛、壽春君玹、 (「密城君琛壽春君玹」,「城」原無,「春」原作「眷」,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改。) 翼峴君璭、永豐君瑔來見,次百官來見。畢,首陽君代王設宴。舘堂設正使,副使二席,南向;主席東向。謙謂首陽曰:「此禮足見尊朝廷。今既代王宴,可只分東西坐。」乃易席就宴。諸王子以次奉觴,至夕罷。未宴前,王先遣禮曹參判李邊來達意曰:「天使遠來,小邦無可為奉,止有女樂數輩奉歡。聞一路來俱不用,今望天使容其奉侍,庶少盡微意。」又曰:「殿下負病,不能親待,十分惶恐。惟此樂妓,若少見容,殿下心悅,病亦可減。不然,愈加惶恐,病益增矣。」謙峻辭卻之。又曰:「小邦差人進貢赴京,朝廷俱作樂宴待,況天使辱臨,敢不用樂?」謙曰:「朝廷所用是男樂,今是女樂,如何可用?」又曰:「朝廷用男樂是朝廷禮,小邦用女樂是小邦風俗,況小邦止有女樂,無男樂,小官奉旨來, (「無男樂小官奉旨來」,八字原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若不聽允,不敢復命。」固請不已。謙曰:「汝云不敢復命,其於途間曾有卻樂詩,但持此去復命可矣。」遂錄二詩畀之,乃去。故宴時不曾用樂。自此在舘中。其舘伴官:工曹判書鄭麟趾,漢城府尹金和,司庖膳官、迎接都監判事洪某、唐夢賢,副使鄭有臨、尹處信,判官李禮,長林效善趙克仁,通事官、三軍副司直安,至善、三軍司勇張義。

丁未,王遣左承旨李宜洽領議政何演來問安。小宴,席南向,陪席東向。午後,首陽又設宴,如初禮,至夕罷。

己酉,王遣左副承旨李季甸、右參贊鄭甲孫來問安,小宴,有答鄭工曹詩。午後,判漢城府事李孟畛來設宴。

庚戌,王遣右承旨李師純、吏曹判事李堅巳來問安,小宴,有答工曹詩。承文副知院事申叔舟、成三問來惠刀,酬之以詩。午後,首陽偕諸王子來設宴。

辛亥,王遣同副承旨鄭而漢、左贊成朴從愚來問安, (「左贊成朴從愚來問安」,下文癸丑條作「朴成遇」,存異。) 小宴,繼遣中官送庖羞。午後,漢城府尹高得宗來設宴,有答叔舟三問詩。

壬子,王遣右承言李師純、左參贊鄭苯來問安,小宴。午後,中樞院事安進來設宴,有答叔舟三問詩。

癸丑,王遣左承旨李宜洽、禮曹判書許朝來問安,小宴,繼遣中官送庖羞。午後,領議政何演、左議政皇甫仍、左贊成朴從遇、左參贊鄭苯、右參贊鄭甲孫來設宴,有登樓賦。

甲寅,王遣兵曹判書閔伸、 (「兵曹判書閔伸」,「曹」原無,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補。) 左副承旨李季甸來問安,小宴,繼遣中官送庖羞。自此,每日飯後,申叔舟具書籍于案,講校音韻疑義。午後,漢城府尹高得宗來設宴。

乙卯,辭行。王遣禮曹參判李邊、都承旨李思哲來留。言:「讓謝恩馬先行。在境一日一站將息,至東八站無草科處則速行,至遼東庶不瘦損。待馬行數日,天使一日數站,即至前相遇同行矣。」遂聽其留。繼遣戶曹參判朴以昌來問安,小宴。午後,慶昌府尹鄭陟來設宴。有梅竹詩。

丙辰,王遣左副承旨李季甸、刑曹判書趙惠來問安,小宴。午後,首陽君來設宴。

丁巳,王遣吏曹參判李審、右承旨李師純來問安,小宴。繼遣中官送庖羞。午後,吏曹判書李堅巳、戶曹判書尹炯、禮曹判書許詡、兵曹判書閔伸、刑曹判書趙惠、工曹判書鄭麟趾來設宴。

戊午,王遣右副承旨金浣之、工曹參判李思任來問安,小宴。午後,中書院副使李昇平來設宴。

己未,王遣都承旨李思哲、右參贊鄭甲孫來問安,小宴。繼遣禮曹參判李邊來請遊漢江樓。乃與司馬黃門乘馬自南城出,陪行者:工曹判書鄭麟趾、漢城府尹金和、知院申叔舟、成三問及迎接都監眾官。至樓下,王預遣左副承旨李季甸、禮曹判書許詡設宴。樓下相迓,登樓宴。頃,都監持華扁詣前,跪索詩留于樓上。即席賦詩三章,與之。每一詩出,則眾官聚首争誦,皆縮頸吐舌,向席驚嘆。酒罷,請遊漢江。下樓登舟復酌, (「下樓登舟復酌」,「下樓」二字原無,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賦一章。緣崖遡流而上,復返樓下,月出始還。

庚申,王遣右承旨李師純、禮曹參判李邊來問安,小宴。安平君李瑢遣宗簿判官黃義軒來送字書,酬之以詩。判漢城府事李孟畛來設宴。

辛酉,王遣左副承旨李季甸、判漢城府事李孟畛來問安,小宴。申叔舟來送紙墨筆,酬之以詩。請遊楊花渡。渡瀕漢江,乃乘轎自東城出。比至,王預遣都承旨李思哲、兵曹判書閔伸設幄相迓。入幄啜茗罷,步升石巔,供帳甚盛,蒼松環繞。舉酒極目,風帆沙鳥,景殊幽曠。席上賦詩一章。酒罷,請遊漢江。登舟復酌,賦詩一章。沿流而下,至喜雨亭,王又遣官預置酒亭中。席上又賦詩一章,至暮還。

壬戌,王遣右副承旨金浣之、刑曹判書趙惠來問安,小宴,繼遣中官送庖羞。午後,中樞院事李先齊來設宴,有漢江游記。

癸亥,王遣都承旨李思哲、左參贊鄭苯來問安,小宴。繼遣禮曹參判李邊來送土布為行贐,固卻至再,與之辨難數四,不從而去。午後,首陽偕諸王子來設宴餞行。

甲子,王遣都承旨李思哲、吏曹判書李堅巳來問安,小宴。午後,中樞院事安進來設宴。

乙丑,王遣右副承旨李季甸、戶曹參判朴以昌來問安,小宴。宴罷起程,出郊至暮華舘。王與世子病不能送,首陽偕諸王子預設宴館中候餞。席上賦詩一章留別。百官預皆依山設帟候送。出舘,夾道拜餞,亦賦詩一章留別。至松亭,都監眾官宴餞,亦賦詩一章留別。晚,至碧蹄舘,王預遣左議政皇甫仍、禮曹判書許詡、右副承旨金浣之、都承旨李思哲、禮參判李邊設宴候。陪行者金和、申叔舟、成三問。

丙寅,碧蹄起程,至東坡接待過,晚至開城府。王預遣光德大夫鄭孝全設宴。侍宴者京畿道都觀察使朴仲林,有開城寓宿詩。

丁卯,開城起程,至金郊,又至興議接待過,至金岩,設宴。宿。

戊辰,金岩起程,至寶山,又至安城接待過,至龍泉。詣尹中官墳上致祭,回,設宴。宿。

己丑,龍泉起程,至劍水,又至鳳山接待過,至黃州。王預遣光德大夫尹季童設宴。侍宴者黃海道都觀察使申自謹。宿。

庚午,黃州起程,至生陽接待過,至平壤府大同館。王預遣光德大夫韓椀設宴。侍宴者平安道都觀察使韓確。宿。

辛未,平壤起程,城中謁宣聖、檀君、箕子三廟,廟皆木主。有謁箕子廟詩。出城西,謁箕子墓。有謁墓詩。至安定接待過,至肅寧設宴。宿。

壬申,肅寧起程,至安州安興舘。王預遣工曹判書鄭麟趾設宴。侍宴者安州牧使朴以寧。工曹以詩留別,即席和答,叔舟、三問亦和以呈,復和答之。宿。

癸酉,安州起程,麟趾、以寧具舟送過薩水。舟中置酒,賦詩留別,工曹和之。涉岸別。午,濟博川,三問復和以呈,即和答之。至嘉平接待過,至新安設宴。宿。

甲戌,新安起程,至雲興接待過,有孝女四月詩。至林畔設宴。宿。

乙亥,林畔起程,至車輦接待過,至良策,設宴。宿。

二月丙子朔,良策起程,至所串接待過,至義州義順舘,義州兵馬節制使趙石岡設宴,王先遣中樞院事安進具馬并方物赴京謝恩,會聚於此。遼東軍馬俱在舘迎接。

丁丑,在舘,石岡設宴,給遼東軍馬酒飯行糧。有留別金和叔舟三問詩。往復和答數章。

戊寅,義順起程,至鴨緑江。石岡江濱設宴,叔舟賦詞為別。即席和答之。宴罷登舟,舟中復酌。涉岸,又舉酒,留連不捨。醉後,左右強扶上馬別,遂與安進偕行至遼東,同入朝。

出境不錄。

計自鴨緑江至王城,凡歷公舘二十八處,共一千一百七十里。

附:

朝鮮紀事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倪謙撰謙字克讓錢塘人徙上元正統已未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僖是編乃景泰元年謙奉使朝鮮頒詔紀行之作自鴨綠江至王城計一千一百七十里所厯賓館凡二十有八語意草畧無足以資考證時朝鮮國王世子並稱疾不迎詔謙爭之不得亦無如之何葢新有土木之變正國勢危疑之日也亦足見明之積弱雖至近而令亦不行矣(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杂史類存目)

猜你喜欢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武宗·张廷玉
  读礼通考卷四十五·徐乾学
  一九六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黔省无拣存之书给还折·佚名
   第五章 父與子·林语堂
  卷三十五礼俗志二·黄遵宪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丁曰健
  卷三·杨大雅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 第三十二·班固
  郭衍传·魏徵
  王琳传·李延寿
  裴侠传·李延寿
  盖文达传(附盖文懿传)·刘昫
  卷第九十四·佚名
  郡阁雅言·潘若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七二 陳紀六·司马光

      起旃蒙協洽(乙未),盡柔兆涒灘(丙申),凡二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七年(乙未,公元五七五年)   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癸酉,周主如同州。   乙亥,左衞將軍樊毅克潼州。   齊主還鄴。   辛巳,上祀北郊。   二月,丙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王祎

    【齐世祖武皇帝永明十年 魏高祖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春正月己未魏宗祀显祖于明堂遂登灵台辛酉以太祖配南郊【以本纪修】齐竟陵王子良领尚书令【以本纪修】壬戌魏承晋爲水德【以吕祖谦标目修】甲子魏罢租课【以通鉴修】

  • 卷九·叶盛

    ●水东日记卷九圭斋题彭氏程文酌定白鹿书院记夏忠靖鸱吻诗院画皆有名义东里抑庵春帖刘三吾与陈南宾书宋儒批选文章○圭斋题彭氏程文予性颇不喜场屋程文,异时所作四书经义亦不多,惟书经大小题俱有破

  •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陈寿

    (关羽传、张飞传、马超传、黄忠传、赵云传)关羽传,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任平原国国相后,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所辖军队。刘备与关、

  • 杨溥传·欧阳修

    杨溥是杨行密的第四子,杨隆演建国时,被封为丹阳郡公。杨隆演死后,其弟庐江公杨氵蒙按次序应当即位,但徐氏专政,不想年龄大的为君,于是立杨溥。七月,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为金陵尹。次年(921)二月,改元顺义,赦免境内。

  • 张慎言传·张廷玉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父张升做过河南参政。慎言考中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寿张知县,就以才干过人出了名,后来调到繁曹县以后,他拿出库银收购稻米准备赈灾,后来连续几年繁曹县收成不佳,百姓靠这些米才渡过难关。泰

  • 卷二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八书籍七史学钦定明史一部圣祖仁皇帝特命开馆修辑明史乾隆四年告成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録四卷奉旨校刋御批?治通监纲目一部圣祖仁皇帝万几余暇披览朱子纲目及

  • 卷二百二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中 朱批金鉷奏摺 雍正七年二月初四日广西廵抚【臣】金鉷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进摺差役回粤敬捧 皇上赏赐哈密瓜到【臣】当即出郊祗迎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 恩讫随陈於内署荐之先【

  • 同治九年九月廿六日·曾国藩

    早,于寅初三刻即起。黄正二刻自寓起行,大轿至东华门,换坐小轿至景运门。卯初至内务府朝房,与军机沈经笙、李兰生、文博川先后一谈。旋与恭王一面,即退至东路九卿朝房,与黄恕皆等久谈。巳正叫起,因入乾清门内,养心殿之外军机坐

  • 赵天麟·周诒春

    赵天麟 字君达。年三十一岁。生于天津。本籍住址。天津河北梁家嘴。兄贡珍。任天津中国银行事。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天津普通学堂。官立中学堂。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宣统

  • 第五十四卦 归妹 雷泽归妹 震上兑下·佚名

    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说以动,所归妹也。 征凶,位不当也。 无攸利,柔乘刚也。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 跛

  • 卷八 八之二·孔颖达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未知周公之志者,未知其欲摄政之意。○鸱鸮,上尺之,反下吁矫反。鸱鸮,鸟也。遗,唯季反,本亦作“贻”,此从《尚书》本也。[疏]“《鸱鸮》四章,章五句”至

  • 浮侈 第十二·王符

    王者以四海为一家〔二〕,以兆民为通计〔三〕。一夫不耕,天下必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受其寒者〔四〕。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五〕,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六〕。商邑翼翼,四方是极〔七〕。今

  • 弘明集卷第二·僧祐

    明佛论(晋宗炳)  夫道之至妙。固风化宜尊。而世多诞佛。咸以我躬不阅遑恤于后。万里之事百年以外。皆不以为然。况复须弥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乎。此皆英奇超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

  • 李太白集·李白

    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

  • 断袖篇·佚名

    《断袖篇》一书为清人吴下阿蒙所编。全书共载故事五十一则,其中四十则引自明冯梦龙《情 史·情外类》,九则引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丛书综录》将其列入小说家类。 吴下阿蒙,何许人也?历来是个谜。

  • 鲁迅的青年时代·周作人

    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的最全面、最权威的文集。学者止庵穷数年之力校订,力求还原周作人作品原貌。全面的关于鲁迅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录,真实还原有血有肉的“人”之鲁迅。周作人,鲁迅二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