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慎言传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父张升做过河南参政。慎言考中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寿张知县,就以才干过人出了名,后来调到繁曹县以后,他拿出库银收购稻米准备赈灾,后来连续几年繁曹县收成不佳,百姓靠这些米才渡过难关。

泰昌年间,慎言升任御史。过一个月,熹宗即了位。当时朝廷正在集中讨论“三案”,慎言上书说:“皇祖神宗皇帝召集群臣百官,告诉大家不要追查张差的同伙,这是为了保全父子之间的情义;但是务必揭发他们的阴谋,是为了显示君臣之间的大义。到先皇帝光宗即位后,这边正在煽风点火,那边立即实施了药饵的奸计,先是由崔文升趁先皇帝寒积无力的情况下投了泻药,然后由李可灼在先皇帝性命垂危之际进献红丸。按理对他们应依法分尸,朝廷却赏给金银以示恩奖。是谁在掌握国家政权,竟然弄到这步田地?至于鼎湖掉两次眼泪,力陈宗庙祭祀应看作大事,就把先皇帝的性命当成小事,实在不像话。另外就是神宗的郑贵妃尚且先搬出正宫树立朝廷的威望,选侍不马上移宫,打算怎么样呢?”不久,贾继春因为请求另外安置选侍受到贬官处分,慎言上书抗言论救。熹宗恼了,扣发他两年俸禄。

天启初年,慎言外出管理京城郊区屯田,他上书说:“天津、静海、兴济一带沃野万顷,都可以开垦成良田。近年来同知卢观象开垦了三千多亩,他所规划的沟洫、房舍布局方法和种植、引水灌溉方法都现成地摆着,可以依照推行。”进而慎言又列出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种办法。又说,广宁失守后辽东人民辗转迁移,入关来的人不下一百万。应该把他们召集到津门来,用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耕种这未曾开垦的土地。朝廷下诏同意了。慎言曾经上书推荐赵南星,弹劾冯铨,冯铨极为恼恨。五年(1625)三月,慎言请假回去后,冯铨嘱咐曹钦程上书弹劾他,诬陷他盗取了繁曹县的三千库银,于是朝廷下令抚按官追赃,慎言被编排到肃州充了军。

庄烈帝即位后赦免了慎言,崇祯元年(1628)起复他官任原职。当时恰好要考核京官,慎言上书请先惩办追随阉党的人的附逆之罪,再把其他人交付考功,庄烈帝批示同意了。慎言不久升任太仆少卿,又先后做太常卿、刑部右侍郎。在审理耿如杞一案时没能让庄烈帝满意,慎言和尚书韩继恩一道被打入监牢,不久他被罢官还乡去了。很久以后,朝廷又召他回朝当工部右侍郎。当时国家财用不足,朝廷讨论要开采金银,铸造货币,开展屯田,改革盐法等,慎言屡次上书评论,所谈到的都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大学士杨嗣昌主张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认为改革制度一事关系重大,前后奏进八篇论议,后来这一改革终于没能实施开来。慎言以后由左侍郎升为南京户部尚书,他七次称病辞谢,朝廷都不允许,并就此让他改任吏部尚书,掌管右都御史的事务。

十七年(1644)三月,京师失陷。五月,福王在南京即位,让慎言办理吏部事务。慎言上书讲了中兴十议,分别是:节制兵镇,亲近藩王,开辟屯田,惩治叛逆,驱除伪官,表彰烈士,论功行赏,起用废籍,严惩贪污,清理漕税。福王都高兴地采纳了。当时朝廷大力起用废籍,慎言推荐了吴生生、郑三俊。朝廷命令吴生生觐见,三俊不许,这道命令是由大学士高弘图起草的。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人一天在罢朝以后在朝堂上聚众吵闹,把慎言和吴生生指斥为奸邪,他们喊叫的声音响彻殿堂。给事中罗万象说“:慎言平生经历明白无余,吴生生一贯出名地清廉公正,怎么能把他俩指为奸邪呢?”孔昭等人爬在地上痛哭,说慎言推荐使用文臣,没推荐武臣,继续吵闹不停。又上书弹劾慎言,极力攻击三俊,并且说“:慎言在大家迎立陛下时阻拦此事,阴怀二心。请停下让吴生生觐见的诏命,并讨论处理慎言蒙骗陛下的罪过!”慎言上书为自己辩护,并请求离任。万象又说道:“首先受到封爵的是四镇大将,最近改革京营后又给两镇大将加了官衔,何尝不是重用武臣呢?近年来选用封疆大臣的办法,先帝往往对武臣宽大,武臣报效先帝的在哪里呀?祖宗的规矩把起草诏书的权力交给阁臣,把参与驳议的权力交给言官,没听说过给勋臣以检举的权力。假使让勋臣兼领检举权,文臣能不被赶尽吗?”史可法进言道“:慎言的上书和推荐无不恰当。那些大臣痛哭喧闹,灭绝法纪,倘若对他们让步,恐怕今后骄兵悍将会更加轻视朝廷。”御史王孙蕃说“:用人是吏部的职权。那帮人怎么能在朝堂之上欺负吏部尚书呢?”弘图等人也因为不能协和文武,分别上书请求离职,福王不答应。

吴生生既已受阻难以出仕,慎言请求离休得到批准,朝廷给他加官太子太保,荫封他一个儿子为官。当时山西全部沦失在贼寇手里,慎言无家可归,就流落在芜湖、宣城一带。南京覆亡后,他背上长出疽疮,谢绝用药,死掉了,终年六十九岁。

慎言从小死了父母,由祖母抚养成人。等到他当御史时祖母的丧报传来,他按照给父母守丧的道理告假回乡,为祖母守了三年丧礼,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慎言的儿子履旋考中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贼寇打下阳城时,他投崖自尽了。事情给朝廷知道后,朝廷追赠他为御史。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三·赵尔巽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赵尔巽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六·乾隆
  后汉书补逸卷五·姚之骃
  第七回 接驾·德龄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北京之真国庆·李定夷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四·温睿临
  刘芳传·李延寿
  傅好礼传·张廷玉
  尸等捕盗疑購案·佚名
  三、尼布楚交涉·蒋廷黻
  附錄·佚名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李调元

    ○西湖第一词西湖词甚多,然无过高观国竹屋痴语所载霜天晓角词云:“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外、几丝碧。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初春情景,此词尽之矣。○稷

  • 第二折·李寿卿

    (旦儿上,云)妾身是柳翠,自从做罢好事,见了那和尚,我睡里梦里,便见那和尚。我夜来做了一个梦,梦见变做个梨花猫儿。我今日欲待问人,争奈唤官身,我不往这前街里去,则怕撞见那和尚,只后巷里去波。(正末上,云)远远望见柳翠往这里去了

  • 李茂之·隋树森

    李茂之,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生平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中。元·刘仁本《洞庭集》卷六《李荣贵传》谓李荣贵字茂之,元末居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县

  • 卷三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晓发公安数月憩自此县【赵云此篇盖吴体矣】北城撃柝复欲罢【易重门撃柝子子抱闗击柝哀七年传鲁击柝闻于邾】东方明星亦不迟【晋传云时东方大明星光影射千里诗

  • 卷第一百四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一〔起玄黓敦牂(壬午),尽阏逢涒滩(甲申),凡三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六朝通鉴博议卷四·李焘

    (宋)李焘 撰桓温复取寿春五年六月桓温闻赵乱出屯安陆遣诸将经营北方赵扬州刺史王浃举寿春降征北大将军禇裒上表请伐赵即日戒严直指泗口七月帅众三万径赴彭城北方士民降者日以千计朝野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复光禄大夫蔡谟独

  •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金毓黻

    唐宋以来,设馆官修诸史,具如上章所述,而私家所修诸史,亦宜以次述之。然往代官修、私修之史,非有犁然可分之界限,例如沈约《宋书》、姚思廉《梁》、《陈》二书、李百药《北齐书》,虽奉时君之命,名为官修,实为自创义例,成于一手,无

  • 隋纪八 恭皇帝下义宁元年(丁丑、617)·司马光

    隋纪八 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 [1]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阳。 [1]六月,己卯(疑误),李建成等人到达晋阳。 [2]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

  • 书録卷下·董史

    (宋)董更 撰米友仁字符晖元章子官至工部侍郎山谷尝戏赠之诗云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符晖继阿章虎儿晖小字也吕企中跋豫章所刻法帖云米氏心画之妙得于家传父作子述识者谓宋之有元章元晖犹晋之有羲之献之更尝考米西清之书多

  • 卷之四 地形训·高诱

    地形训上纪东西南北山川薮泽,地之所载,万物形兆所化育也,故〔曰地〕#1形,因以题篇。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六合,已说在原道。四极,四方之极。无复有外,故谓之内也。昭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要,正也。

  • 卷四·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四宋 叶梦得 撰桓公二螽记灾也凡螽与雩同书以时书者皆志秋以月书者皆志八月九月十月害稼也书以时者其灾长书以月者其灾短以其十二月书者失蛰也冬州公如曹州公寰内诸侯王之上大夫也天子三公

  • 功名·韩非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

  • 大林寺募修佛殿法堂序·太虚

    明嘉靖间,桑乔始志庐山,称:‘大林峰者,晋慧远时,昙诜法师于讲经台东南,杂植花木,郁然成林,故名大林’。此为大林得名之所自。沿大林峰创下中上大林寺者三:桑志‘上大林晋昙诜建,后兵毁。明宣德中,僧慧究复建。成化中、僧圆泰修山

  • 卷二十八·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八张天觉传张天觉。名商英。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也。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初任通川簿。甞入寺。见藏经卷策齐整。怫然曰。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归而沉吟。中夜不寐。夫人向氏问其故。天觉曰。适欲着

  • 贤首五教仪序·续法

    华严称根本法轮。不唯为开渐之本。亦且为摄末之本。竺乾震旦。咸最尊尚。诸佛历祖。递代师承。自龙树依之判二种般若。天亲依之阐六相圆融杜顺依之而演三观。云华依之而开十玄。至贤首大师。则依此而立宗判教。离台家

  • 从驾记·陈世崇

    旧题宋陈随隐撰。实无此人。从驾记系从宋陈世崇《随隐漫录》析出。

  • 临春阁·吴伟业

    杂剧剧本。清吴伟业著。清杨恩寿《词余丛话》说:“《临春阁》杂剧,哀悱顽艳,不类《通天台》之悲惋。要其用意,有在于全篇结尾,从冯夫人口中特为点出,盖讽明末诸帅也。”清尤侗《西堂杂俎》说:“及所著《通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