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水东日记卷九

圭斋题彭氏程文

酌定白鹿书院记

夏忠靖鸱吻诗

院画皆有名义

东里抑庵春帖

刘三吾与陈南宾书

宋儒批选文章

○圭斋题彭氏程文

予性颇不喜场屋程文,异时所作四书经义亦不多,惟书经大小题俱有破题,又有删节王滹南书义一帙,此外惟论十数通、表二十余道耳。乙丑叨第后,即为人持去,无一存者,迄今亦不留意。偶见欧阳圭斋所题彭氏一经,乃知前辈之于程文,其不轻乃尔。徐图访得,以示儿辈。圭斋文今附录焉。

先参政冀公,曩善庐陵彭君士楚,先公宋上庠高选,虽治春秋,能通诸经,不忍见前代时文散逸,每属士楚收拾。士楚至则稇载充牣。先君暇日,乱紬而泛阅之,择其尤者,别汇为帙。士楚亦能诵读先世诗义,宾主迭论。玄兄弟漫不及省,先公勖之曰:『黄册子会有行世时,儿曹毋忽也。』先公薨之七年,科举兴,玄首擢第,追忆先训。泰定甲子,庐陵彭公冲所以诗经擢进士,为士楚从弟,于是其家学益振。他日,冲所子功远来京师,袖其曾祖坦轩、祖碧野二先生及一门诸父旧业程文,兼冲所题识手泽,谒予求一言。是葢吾先公平日之所购求,而士楚之所恪诵者。彭氏世科之左券,不在兹乎?俯仰四十余,科目废而猬兴,兴而歘废,今明诏复饬中书举行。玄叨尘从臣,初议阙下,力赞其成,又适秉笔代言,播告海内矣。会将见程文复盛当世,喜而志于斯后。至元六年庚辰夏五中澣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欧阳玄书。」

○酌定白鹿书院记

文章不许他人轻改一字,葢昔大贤君子如欧阳文忠公已然,若王半山以下,则又可知矣。观晦庵之于东莱白鹿书院记,两先生往返之间,殆心服而醉也。欲为后学之法,必若两先生而后可。谨具录如左云。书皆节语。

「人还,领所书,得闻尊体日益轻安,而来书字画又足为验,幸不可言。记文之赐,尤荷垂念思致,笔力葢不减未病时也,此又慰幸之甚者,既以为贺,又以为谢也。但鄙意有少未安,别纸上呈,幸为详酌示报。此已砻石,只俟定本,即托人写刻也。并山而东,地势畧是如此,但此处已是山麓,自郡城望之,北多而东少,不知别当如何下语。或云东北入庐山下,不知可否?又率损其旧十三四,今亦不见旧来规模广狭,但据地基则亦畧是如此,恐此说说得亦太牢固,不若为疑词以记之,如云度损其旧七八,如何?又此役乃星子令王仲杰董之,亦欲特附名其间,以传久远,并望因笔及之也。其人老成忠厚,民甚爱之,此不必言,但欲知之耳。洞主命官事记亦见之,决非僻书,但此无书可简耳。此类传疑,正不必深说也。」

「今日得蕲州寄来王信伯集并语录,读之骇人,此洞记所为作也。然以一噎而废食,又似过当,故愚意欲明者,更加意也,恐后人观之,复如今之视昔也。」

「当是时,士皆尚质实,实则入于申、商、释、老,而不自知祖宗盛时风俗之美,固如所论。然当时士之所以为学者,不过章句文义之间,亦有浅陋驳杂之獘。故当时先觉之士,往往病其未足以明先王之大道而议所以新之者。至于程、张诸先生论其所以教养作成之具,则见于明道学制之书详矣,非独王氏指以为学而欲改之也。 【 王氏更变之议,荣公初亦与闻。】 王氏之学,正以其学不足以知道,而以老、释之所谓道者为道,是以改之,而其獘反甚于前日耳。今病于末俗之好奇,而力主文义章句之学,意已稍偏。惩于熙丰崇宣之祸,而以当时旧俗为极盛至当而不可易,又似太过。且所以论王氏者,亦恐未为切中其病也。」

「明道程先生 【 至】 卑忠信而小之也。」「世固有忠信而不知道者,如孔子所称『忠信而不好学』者,伊川所讥笃学力行而不知道者是也。然则王氏此言,亦未为失,但不自知其不知道,而反以知道者为不知道,此则为大惑耳。其以忠信目明道,以为卑明道而小之,则可,以为卑,忠信而小之,则不可。葢以忠信对知道,固当自有高卑大小之辨也。」

「关、洛绪言 【 至】 盍思所以反之哉。」「程氏之言学之本末始终,无所不具,非专为成德者言也。今此语意似亦少偏,兼于上文,无所系属。」

「政使止于章句文义之间 【 至】 三代之始终也。」「三代之教,自离经辨志以后节次有进步处,是以始乎为士,而终乎为圣人也。今但如此言之,则终于此而已,恐非三代学之本意也。」

「自有此山以来 【 至】 亦君子之意也。」「所谓与日月参光者,不知何所指,更望批喻。其曰区区浚之者,又恐卑之已甚,有伤上文浑厚之气,如马伏波之论杜季良也。兼此役本为发明先朝劝学之意,初不专为浚之,今但得多说此边意思出来,而畧带续其风声之意,则事理自明,不必为骂破也。」

「鄙意欲如第一段所条引明道札子后,即云不幸其说不试,而王氏得政,知俗学不知道之獘,而不知其学未足以知道,于是以老、释之似,乱周、孔之实,虽新学制颁经义黜诗赋,而学者之獘反有甚于前日。建炎中兴,程氏之言复出,学者又不考其始终本末之序,而争为妄意躐等之说以相高。是以学者虽多,而风俗之美,终亦不迨于嘉佑、治平之前,而况欲其有以发明于先王之道乎?今书院之立,葢所以究宣祖宗兴化劝学之遗泽,其意亦深远矣。学于是者,诚能考于当时之学,以立其基,而用力于程、张之所议者,以会其极,则齐变而鲁,鲁变而道矣。此语草畧不文,而其大体规模,似稍平正久远无獘。欲乞颇采此意,文以伟辞,不审尊意以为可否?若只如所示,却恐不免有抑扬之过,将来别生獘病,且将尽变秀才而为学究矣。葢此刻之金石,传之无穷,不比一时之间,为一两人东说西话,随宜说法,应病与药也。」

「淳熙六年,南康军秋雨不时,高仰之田告病。郡守新安朱侯熹行视陂塘,并庐山而东,得白鹿书院废址,慨然顾其僚曰:『是葢唐李渤之隐居而太宗皇帝驿送九经俾生徒肄业之地也。书院创于南唐,其事至鲜。我太宗于泛埽区宇日不暇给之际,奖劝封殖,如恐弗及,规摹远矣。中兴五十年,释老之宫圮于寇戎者,斧斤之声相闻,各复其初。独此地委于榛莽,过者太息,庸非吾徒之耻哉!郡虽贫薄,顾不能筑室数楹,上以宣布本朝崇建人文之大指,下以续先贤之风声于方来乎?』乃属军学教授杨君大灋、星子县令王君仲杰董其事,又以书命祖谦记其成。祖谦窃尝闻之诸公长者,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阨,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祖宗尊右儒术,分之官书,命之禄秩,赐之扁榜,所以宠绥之者甚备。当是时,士皆上质实,下新奇,敦行义而不偷,守训诂而不凿。虽学问之渊源统纪或未深究,然甘受和,白受采,既有进德之地矣。庆历、嘉佑之间,豪杰并出,讲治益精,至于河南程氏、横渠张氏,相与倡明正学,然后三代孔孟之教,始终条理,于是乎可考。熙宁初,明道先生在朝,建白学制教养考察宾兴之法,纲条甚悉。不幸王氏之学方兴,其议遂格,有志之士未尝不叹息于斯焉。建炎再造典刑,文宪寖还旧观,关洛绪言稍出于毁弃剪灭之余。晚进小生,骤闻其语,不知亲师取友以讲求用力之实,躐等陵节,忽近慕远,未能窥程、张之门庭,而先有王氏高自圣贤之病。如是洞之所传,道之者或鲜矣。然则书院之复,岂苟云哉!此邦之士,盍相与挹先儒淳固悫实之余风,服大学离经辨志之始教,繇博而约,自下而高,以答扬熙陵开迪乐育之大德,则于贤侯之劝学,斯无负矣。至于考方志,纪人物,亦有土者所当谨,若李浚之之遗迹,固不得而畧也。侯于是役,重民之劳,赋功已狭,率损其旧十七八,力不足而意有余矣。兴废始末,见于当涂郭祥正所记者,皆不书。」

「人至,辱手书。得闻春来尊体益轻徤,放杖徐行,又有问花随柳之乐,甚慰。记文定本,辞约义正,三复叹仰。已送山间,属黄子厚隶书,到即入石矣。」

又一书云:「此记非惟使事之本末后有考焉,所以发明学问始终深浅之序,尤为至切。此邦之士,蒙益既多,四方私淑之士,又不少矣。」

○夏忠靖鸱吻诗

蚩尤首祸,自创干戈之制,轩辕因戮之,处则象吻于宫,行则悬旄于纛,以示戒万世。又闻鸱吻者一母生九子,如好声者曰蒲牢,锺纽之类是也;好饮者曰■〈虫八〉■〈虫夏〉,石桥两旁俯水兽是也。此好望者曰鸱吻云,但不记此说在何书也。夏忠靖公鸱吻诗,世多传诵之。或云公平生出处,此畧可见。「困极而节不易,宠极而色不矜。」后联有之矣。至如解大绅「有德有量,不远小人」之评,又于卒章见焉。

○院画皆有名义

元儒三山梁益题黄筌三雀图,谓院画皆有名义。是图葢取诗、礼、春秋传三爵之义今之三公。五雀、白头双喜雀、鹿、蜂、猴、鹰、熊之类。岂亦皆是之谓欤?

○东里抑庵春帖

前年过泰和,谒杨尚宝叔简、王抑庵尚书,见杨氏春帖云:「世承良吏德,门倚素王宫。」意必东里公所作,抑庵中堂集古人语云:「诏许归蓬荜,性本爱丘山。」又尝闻杨文定公桃符有曰「黎庶但教无菜色,官居何必用桃符」云。

○刘三吾与陈南宾书

蜀府长史长沙陈南宾,名士也,曾孙章今为南雄府学训导,藏刘学士三吾手笔与其先生书一缄,戈佥事立尝手录之。予以其所云钱子予较书与予前所记合,亦备录之。予书作「瑜」字,误。子予葢老儒廿七人中一人,三吾手书,后皆细书,低一字,空处字模糊。云:「姻家世契,镏三吾手书裁答长史相公南宾世姻契安老堂所,华缄下逮,承起处安适,喜叙。叵量,暮年以来,每一得姻家书,辄兴骨肉睽违之感,友朋相继凋谢之痛。捧读至是,未尝不为之涕泗交颐也。惟吾姻家一官蜀府,际遇贤王,非但以文学相知,抑且以行谊相信。耆年硕德,优礼见待,老者安之,昔■〈米上耳下〉其语矣。堂以安老,今乃于吾老长史见之。来者传诵,歆艳有日,发挥素心,久在下怀。顾以贤王敬慎名堂,受知有素,未能先以文字形容盛心盛德之万一,而乃私承姻家为之文焉,岂不失先后重轻之伦也哉!是用冒昧一文上达睿听。暮年文思衰落,不知所裁,亦惟受知之素,必能悉此鄙怀,矜其衰朽,而毋讶其芜秽也。安老之作,惟吾二人夙昔相知,然亦甚媿。斯题斯扁,以贤王而重;而此题此文,乃无龙文百斛之鼎,为斯堂增重,其不称多矣。来使行色甚遽,率尔呈达,不直老姻家一捧腹也。先祖诗文早已栞完,今先寄一本,颛求长史为寒宗族谱一发挥。今夏间则以儿俯之来,谩一编写。文先丞相四世孙仁宽徙家今之石溪,时有手植黄槤树一株,大数十围,将百余年矣。曩老者留攸县之日,此树半边为枯,自到溪上,其树复荣。区区有诗谓『太乙灯辉犹照夜,相公树老复回春』之句。天师张无为为之图,美和钱子瑜有题,备录寄去,亦不能不借重一发挥也。三吾手书。宣藩医官曹伯温开春方去,能言令亲家老镇抚昨者亦得其孙子家下信息□□□□□老姻家自今夏总裁较书,天下老儒凡廿七人,悉在下处取决,劳心之甚。又邹孟轲书,词气抑扬之太过者八十五条,卒九月间方已完备进呈,未免思虑之过,痰气郁结,医者戒以毋大劳心。以故凡百文字,皆不暇备藳,如安老堂文字与□文字,是以先后不备。」

○宋儒批选文章

宋儒批选文章,今可见者,前有吕东莱,次则楼迂斋、周应龙,又其次则谢迭山也。朱子尝以「拘于腔子」议东莱矣,要之批选议论,不为无益,亦讲学之一端耳。

猜你喜欢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欧阳修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脱脱
  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五·赵尔巽
  卷五十五·谷应泰
  ◎蕃夷(中)·徐天麟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八·黄瑜
  第二十六卷 仕绩 一 七·缪荃孙
  第三册 天聪元年四月·佚名
  卷十四·傅恒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上·袁枢
  三、上学以后·包天笑
  ●洹词记事抄·李鹗翀
  谌湛溪·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六·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六目録【五十八字】踏莎行寇准晏殊【五首】陈尧佐欧阳修晏几道【四首】张先苏轼黄庭坚【二首】秦观陈师道李之仪【二首】贺铸【五首】毛滂【八

  • 卷二十·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二十吏部侍郎汤右曾撰送朱可亭总宪赈饥山西宪府官弥重河东岁大荒地当千里赤麦失二年黄风俗多商估人家少盖藏恐凭和籴议未足慰流亡送卢舜徒光禄赈饥陕西使者如甘雨随车入雍州遗黎方望活天子待分

  • 卷15 ·佚名

    长沙郡人 题西山生祠壁 举世知公不爱名,湘人苦欲置丹青。 西天又出一活佛,南极添成两寿星。 几百年方钟间气,八千春原祝修龄。 不须列作生祠记,四海苍生口是铭。 常不轻 次杨梦锡雪后古梅正芳韵兼

  • 后集卷三·蔡正孙

    苏东坡《诗话》云:&ldquo;苏子瞻诗,如武库乍开,干戈森然,不觉令人神悚。子细检点,不无利钝。&rdquo;吕氏《童蒙训》云:&ldquo;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rdquo;后村云:&ldquo;坡诗略如昌黎,有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顺帝一·宋濂

        ◎顺帝一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之长子。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

  • 辽史拾遗卷十二·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二十九天祚皇帝三保大元年契丹国志曰春日有忽青黑无光其中汹汹而动若镕金而涌日旁有青黑色正如水波周回而旋转将暮而止 金人自破上京终歳不出师然辽国防屯如故有东南路渊军董小丑坐讨平州贼逗留

  • 第四十九卷 孝义 二·缪荃孙

    苏 州 府 汉顾 翱顾翱,少失父,事母孝。母好食雕胡饭,常率子女躬自采撷供养。家近太湖,湖中乃生雕胡。郡吏表其闾舍。(吴县志节冯志,引西京杂记) 南朝 宋陈 遗陈遗,少为郡吏,母好食锅底饭,遗在役,每煮食,辄录其

  • 殷钧传·姚思廉

    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晋朝太常殷融的第八代孙。父亲名睿,擅长辩论,齐朝时很有名气,曾任司徒从事中郎。殷睿娶王奂的女儿为妻。当时王奂担任雍州刺史、镇北将军,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殷睿为镇北长史、河南太守,后来王奂被杀,殷

  • 刘幽求传·欧阳修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年间,参加科试得中。任官阆中县尉,刺史对他不礼貌,他弃官而去。很久以后,委任他为朝邑县尉。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张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刘幽求对桓彦范说“:公等将会死无葬身之地的,不早做打算,将来后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旗分志三十八旗方位图说【八旗方位缘起 八旗方位总图八旗地界图 附八旗聚集之处 出城禁令】八旗方位缘起太祖高皇帝创设八旗分为两翼左翼则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则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蒋廷黻

    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我们试先研究领袖们的短处。 恭亲王

  • 86.袁绍杀宦官·林汉达

    经过黄巾军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本来已经摇摇欲坠,到汉灵帝一死,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闹了一场大火并,加速了它的崩溃。公元189年,年才十四岁的皇子刘辩即位,这就是汉少帝。按照惯例,由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宦官蹇硕(j

  • 附录四 佚文·王符

    仁义不能月升,财帛而欲日增,余所恶也。意林三(王仁俊经籍佚文疑此潜夫论佚文)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从第六尽第十。  音续高僧传第六卷  稠人(上长流反毛诗传云稠谓密直如发也苍颉篇云稠众也说文云稠多也从禾周声者也)。  模楷(上音谋郑笺毛诗云模法也说文模规也从手莫声下坑騃音崖买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八难品第四十二之二当云何与车那比丘从事。世尊告曰。当以梵法罚之。阿难白佛。云何梵法罚之。世尊告曰。不应与车那比丘有所说。亦莫言善。复莫言恶。然此比丘亦复不向汝当有所说。阿难白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二·圆晖

      从此大文第三。明三分齐。就中一明三极少。二明二量。且初明三极少者。论云。如是已约逾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约年等辨寿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说今说。此二建立。无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详极少。今应先辨三极

  • 序·吹万广真

    嘉兴大藏经序禅宗至今日滥觞极矣。得一橛之见者辄诩诩自矜。冒名祖位抹煞宗旨。埋没古人以欺当世。予致慨者久之。聚云吹万禅师。中兴大慧。力究五宗。发于言为灌顶醍醐。著于书为渡迷宝筏。昧者犹谓宗贵一家言而不观

  • 宋名臣奏议·赵汝愚

    一百五十卷。赵汝愚编。赵汝愚(1140—1196),南宋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字子直。宋宗室,乾道 (1165—1173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寻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 (1190—1194) 初召为吏部尚书,除知枢密院事。绍熙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