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七 謇齋瑣綴錄五(明)尹直 撰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五
錦衣衞掌衞事都指揮僉事臣袁彬謹題:為纂修事,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日該太保、會昌侯孫繼宗等題:英宗皇帝車駕北征,往還事蹟,有錦衣衞都指揮僉事袁彬一向隨侍,必能詳知,合無令其開寫
具題。」奉聖旨:「是,欽此。」欽遵。本月二十二日,臣將事蹟錄寫,欲送該舘,未敢擅便,具題。奉聖旨:「是錄寫完了,還封進,欽此。」欽遵。今將事蹟幵坐,謹題請旨。
計開: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臣在土木為回回賽伏剌所虜。十六日,皇上在雷家站高岡地上坐, (「皇上在雷家站高岡地上坐」,原缺「皇上在雷家」五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 眾撻子圍著是。臣遠觀認的是我英宗皇帝。臣叩頭哭,上問:「你是甚麼人?」臣說是校尉,當奉聖旨:「你不要說是校尉,只說是原在家跟隨的指揮。」又問:「你會寫字不會?」臣說:「會寫。
」就令在左右隨侍答應。本日奉聖旨討珍珠六顆、九龍蟒龍段疋、 (「九龍蟒龍段疋」,原作「九龍段子蟒龍」,據明英宗實錄正統十四年八月癸亥條改。) 金二百兩、銀四百兩賞也先,著臣寫書與
千戶梁貴回京奏討。
十七日,隨到宣府西城角答話,城上放短鎗,不得近。又轉到南門,有聖旨宣楊洪、范廣、朱謙、羅亨信,著開門接我城上去。城上人回說:「今日晚,不敢開門。這城池軍馬是爺爺的。楊洪也出
去了,不在城裏。」星月上時,隨上渡宣府河,臣下水控馬,渡訖。至二更时,大雷雨,就陣上震死也先所騎青白騸馬。雨止,上令臣出帳房外窺視,但見赤光罩定御帳,隨即奏知。先是,虜眾累謀欲
害上,數見瑞應,謀遂沮。明日,也先就來帳房前叩頭致敬。
十八日,聖旨差喜寧回京奏討賞賜。十九日早。也先令伯顏帖木得知院來進熟肉、鋪蓋、皮襖。
二十日,到大同東塘坡。上聖旨著寫書,差力士張林到大同城裏,有總兵官劉安、都督郭登、都御史沈固,將張林付斷事司審問來歷。是晚,就差人出來答話。
二十一日早,過西門答話。上又令忠勇伯到城下,城中不信。著臣自騎馬到城下,跪說:「我是寫字的校尉,見有駕牌為照。我原籍是江西人,這裏委的是。皇帝在土木時,軍馬盡被也先殺散了,
下吊橋放我進去。」臣入城見劉安、郭登、沈固、霍瑄,眾官計議良久,留臣在城,劉安出城見上,慟哭。上問:「城裏有會說話的通事,著一人出來。」劉安說:「有通事指揮李讓。」奉聖旨:「便
著他出來。」劉安入城方遣臣出。臣見上,又令臣入城取李指揮。李指揮說:「我女兒許與大同王對親,如今不與他,我若出去,他定殺了我。」臣扯住繫腰說:「皇帝在門外,你如何不去?」劉安又
言:「我在上前說過了,你便去。」遂同李指揮出見上。得知院等言說:「我太師也先曾說,我有甚麼本事征伐南朝?只是天著我和皇帝一會。」李指揮說:「官人,你這說話有天理。」得知院等到城
下,令臣於上前索羊酒賞賜。 (「令臣於上前索羊酒賞賜」,「令」原作「合」,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是日,劉安等同大小官員出城朝見及進羊酒等物。上問大同有多少錢糧,劉安
說有十四萬兩銀子。當令臣取銀一萬兩,以五千兩賞也先,五千兩賞得知院等三人。虜又索眾軍馬賞賜,上令臣再入城取銀五千兩,散與眾達子。
二十二日,臣傳奉聖旨:討武進伯朱冕、西寧侯宋瑛、內官郭敬的家財及三人的蟒龍衣服、酒器,盡都拿來賞與也先。城內眾指揮、千、百戶輳衣服、綵段來賞與也先,大小頭目又著擺筵席營侍他
。
至晚,離城西二十里駐蹕。有夜不收楊總旗來與臣說,今夜有五箇夜不收來密請爺爺石佛寺去,待他尋不見時,便乘間入城去。臣備奏知, (「臣備奏知」,「備」原作「脩」,據借月山房彙鈔本
北征事蹟改。) 上曰:「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時不曾死,我命在天,若萬一不虞,如何好?」遂不用其計。
二十三日,也先等說,我每到猫兒莊外會議,擬送皇帝南歸。是日晚,到水盡頭,指揮盛廣等送至銀三千兩。二十四日,送衣服。二十六日,送綵段、羊、酒、蜜食。二十九日,到黑河。三十日,
到八寶山。
九月十六日,季鐸齋齎奉聖母皇太后寄來貂裘、胡帽、衣服等件到營,見上說:「初六日,郕王已即皇帝位。」又說:「文武百官,奉皇子三人中年長者一人為東宮。」皇上令臣寫書三封,一禪位
於郕王,一問安於太后,一致意於百官,絕也先地闢之心,動景皇天倫之念。上看之,甚喜,當時祝天。 (「當時祝天」,「天」原作「大」,誤。)
本月十七日,到斷頭山,住五日。也先每日進諸般熟野味。二十一日,又往北行二日。也先會議,復往南行一日。也先號令,選廝殺馬匹,五更時分起營,至暮駐札。
二十八日,到大同。上至北門下,郭登等朝服在月門裏設交床一把,伺候叩頭。上不肯下馬,郭登潛令人伏城上,欲放下月城閘板,虜覺之,就擁上出門。也先到大同東門,邀城中頭目出見,城中
不從,惟進羊酒諸物。上親說與城上官軍:「這廝每說謊, (「這廝每說謊」,「說」原作「既」,據借月山房彙鈔本北征事蹟改。) 不肯送我。你每守祖宗的城池,操練軍馬,不可怠慢。」
十月初一日,至聚樂店, (「至聚樂店」,「聚」原作「眾」,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內官喜寧說:「如今送爺爺從居庸關進去。」初三日,至陽和,討了牛、羊、酒。初四日,
到紫荊關北空地駐札。有通事都指揮岳謙與臣說,喜寧會說達達話,說他前領哨馬進紫荊關,去搶北京。臣思喜寧頗知中國虛實,今為虜用,恐其乘虛入關,當以岳謙所說奏聞,上曰:「只憑著天理去
。」初五日,喜寧領前哨進紫荊關北口。初九日,喜寧等燒毀紫荊關,殺都御史孫祥。初十日,過易州,至良鄉縣,本縣里老人等進茶食、果品、羊、酒。十一日,到蘆溝橋,有果園署官以果品來進。
上又令臣寫書三封,奉聖母皇太后及御弟皇帝暨文武羣臣,通報虜情,固守社稷,當差岳謙同那哈出到彰義門答話。岳謙為官軍殺了,那哈出奔走回營,與也先說:「他南朝人也不認得,殺了岳謙
。」也先聽得,當令達子擺一字陣,直至西直門。上御德勝門外空房內。十二日,臣送上登土城答話,有王復、趙榮來進羊、酒。得知院等說:「怎麼没大頭目來接,著你小官人出來?」十五日,上令
臣與得知院說:「哈銘會說達子話,就帶回去,不要放他入城。」又宣喜寧,三次不至。是日,回至良鄉。十六日,到易州。十七日,出紫荊關,連日雨雪,上下艱難。十八日,到渾河。十九日,到蔚
州。二十一日,到順聖川駐札。二十三日,往陽和、後口,到猫兒莊。二十四日,北行。
十一月十六日,到老營,得知院妻宰羊迎上,遞盃。十七日,宰馬做筵席,在蘇武廟駐札,凡四十日。時天寒甚,臣得宿寢傍,每至中夜,令臣伏臥內,以兩脇溫上足。上時出帳房,仰視天象,或
示臣曰:「天意有在,我終當歸耳。」也先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進牛乳、馬乳。又進窩兒帳房一頂,差達婦管起管下。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
中,達子達婦遇見,皆於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并奶子。也先每宰馬設宴,先奉上酒,就自彈虎撥思兒唱曲,眾達子齊聲和之。得知院、大同王、賽罕王跪奉上酒。
至十二月初二、三,在老營起往來駐札。也先并達子每夜見上所御帳房上火起,隱隱若黃龍交騰其上。也先欲以妹進,上竟卻之。初六日,喜寧與也先議請上往高橋兒、寧夏去,臣說:「如今天氣
冷凍,爺爺如何去得?」遂不成行。喜寧與也先說:「都是校尉袁彬撥置阻住。」將臣賺去蘆葦地內,綑了欲開剝。忠勇伯密令人走報上,令哈銘與也先說饒臣死,方解皮條放了。也先等領達賊四數搶
擄,至月盡回營,日期不等。上累令臣寫書,差人回京與御弟皇帝并文武羣臣,以祖宗社稷為重,好生操練軍馬,謹守城池,不要顧我。
景泰元年正月初一日,上自將白紙寫表,宰羊一隻,祝告天地,行十六拜禮。至二月初一日,也先請上至其帳,奉酒彈唱,也先三妻皆出,叩頭,獻鐵腳皮。
四月二十二日,上以久無使臣往來,喜寧又潛懷二意,數教也先擾邊,於是令臣寫分豁本,差人回京,若為喜寧申理者。又令臣至也先處說:「爺爺有旨,要差總旗高、太監喜寧、達子那哈出回京
。」也先依聽。又密書喜寧謀叛情跡,函於木中,內繫高腿上,令至宣府與總兵等官以計擒之。及至野狐嶺,高與喜寧飯於城下,密約城上至進湯時即發短鎗。少頃,短鎗發,達眾走散,高抱喜寧滾下
濠中,遂擒入城。那哈出走,回營見上說:「喜寧在野孤嶺被高抱住滾下濠裏,挷入城內去了。」上大喜,說:「使兩下裏動干戈,害人民,都是這廝。如今拏了他,邊上方得寧靜,我南歸也可望了。
」五月內,李實、羅琦、馬顯齎賞來與也先, (「李實羅琦馬顯齎賞來與也先」,「馬顯」原作「馬頭」,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改。) 見上,本月內回京。
七月初三日,哈銘來說,也先會議送爺爺回朝,要京裏著頭目來接。就差哈銘詣京奏報。二十七日,哈銘同楊善至龍門地方接見。
八月初二日,也先、得知院等進馬匹、貂鼠、銀鼠皮張,也先、得知院等及其妻妾俱送上。行約半日程,也先下馬,叩頭,跪著解所帶弓箭、撒袋、戰裙以進,與眾達子羅拜伏地,慟哭辭云。惟得
知院領部下人馬直送至野狐嶺,又進馬匹,齊叩頭拜別。到宣府右衞城外官廳住一夜,宣府都督朱謙同男朱永帶領人馬到右衛接見,上到宣府城外搭殿住二日。十三日,就著朱謙設宴,討綵段、衣服等
件賞達子那哈出等。又有商輅、王謙、許彬接到。朝見畢後,上令臣宣許彬等到,上說:「為我家祖宗社稷,著恁官人每多費心憂。念我如今幸得回還,到京時情願退居間處,你便寫書與御弟皇帝知道
。」十四日,到雙泉鋪,已夜。其夜上打點衣服,以舊所服白綾中衣一件及也先所獻戰裙賜臣。
十五日,至京,入南宮。十六日早,臣朝見。二十五日,蒙陞臣試百戶。
天順元年正月十七日,上復位。十九日,陞臣指揮僉事。二十五日,欽賜第一所於澄清坊,舊北向,上令內官監改造面陽,本衙役夫千人。 (「本衙役夫千人」,「衙」,明朱當■〈氵眄〉國朝典
故本作「衛」。) 又賜銀三百兩,綵段六表裏。三月內,臣娶妻,上命國舅孫顯宗主親及賜金三十兩、 (「上命國舅孫顯宗主親及賜金三十兩、銀二百兩,綵幣八表裏」,「主親」原作「生親」,據
借月山房彙鈔本北征事蹟改。) 銀二百兩、綵幣八表裏。天順二年二月內,臣生子,賞金二十兩、銀一百兩、綵幣六表裏。又陸續賜大紅織金紵絲蟒龍,并各色織金胸背衣服、綉春刀、磁器等物。
右題本臣在史舘時已備載諸實錄,頗加損益潤色之。及此,又蒙袁錦衣出示,乃復具錄垂後,于以昭我英皇之神功聖德,感化醜虜。而袁錦衣之攄忠效勞,始終遭際,皆曠古所未有,信乎!天意之
有在,而非人力所可及也。 (「皆曠古」三字以下「所未有信乎天意之有在而非人力」十四字原無,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補。) 臣直謹識。
成化乙未夏五月十九日早,禮部面奉手敕:「朕皇子年已六歲,未有名,恁禮部會同翰林院具擬來聞。」明日,閣下議「福楷棨榘」四字以進,皆不用。復諭再擬,乃定今睿名。
初,皇妣紀氏得幸有娠,萬貴妃既覺,恚而苦楚之。上令托病出之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既誕皇子,密令內侍近臣謹護視之。及悼恭薨後,內庭漸傳西宮有一皇子。
歲甲午春,直偶與彭先生談及,且請乘間言之,或賜名付玉牒,或訪其外家略加表異,使外庭曉然知之,不然,他日何以信服於天下也?公唯唯。至冬,又談及之,公答曰:「近嘗托黃賜太監具達
,至云漢高外婦之子,且朝取入官。今實金枝玉葉,何嫌而諱?」上乃諭黃賜:「汝上覆先生,是有一子在西,當俟再打聽。」直歸,竊欲達白,請睿名以示外庭。稿具,復慮萬一允請,因而見忌, (
「因而見忌」,「因」原作「囚」,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致有疏虞,則咎何辭?老氏福首禍先,斯所當鑒。且度皇子日長,中外已籍籍,當必有發之者,奚俟予言?遂已。
至是,太監張敏厚結貴妃主宮太監段英,乘間說之,貴妃驚云:「何獨不令我知?」遂具服進賀,厚賜紀氏母子,擇吉日請入宮。次日,下敕定名,徙紀氏處西內永壽宮,禮數視貴妃。中外臣僚喜
懼交拜,而張敏者以為己功,皆受厚賞。敏因監督操練, (「敏因監督操練」,「因」原作「固」,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示欲立意於諸總兵,又令內史郭鏞致手簡,托序班嚴冠英來
諭意於予,予即具請立奏稿呈商先生, (「予即具請立奏稿呈商先生」,「具」原作「其」,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商止予勿進。遂會禮、吏二部,議定具奏,僉文武各衙門堂上及學
士官名,而以英國公為首。六月七日早,本進,即命司禮七太監宣四閣老至中左門擬旨。少頃,七太監同持本出奉天門,集百官,以本授英國曰:「聖斷實御筆親批,云:『覽奏見悉卿等忠愛,但儲貳
事重,姑俟皇子年齡稍長行之。』」明旦,復宣四閣老至文華殿,諭之曰:「皇子頗會讀書,待他進些學,且遲遲。」商閣老獨對數語,請謹保護。至於眾意欲請皇子母子同處別宮,庶脫虎口,則未敢
云,蓋恐相激。
時紀妃有病,命黃賜、張敏將院使方賢、治中吳衡往治。萬貴妃請以黃袍賜之,俾得生見。次日,病少間,自是不復令人診視。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以時享致齋。七月朔,始發
喪,追封淑妃。初三日,皇子千秋,乃自初四日起輟朝三日。一時城中傳言病卒之故,紛紜不一,蓋不能無疑。
今上嗣位,冠英請予以郭鏞之簡自陳推贊之功,冀己亦預傳道之賞。予曰:「天命素定,予何功之有?漢丙吉擁護皇曾孫,何嘗自言?」冠英曰:「先生古人心矣。」
成化庚寅春,甘露降于郊壇松柏。時上親郊,御齋宮,取以賜百官。予時署翰林院事,進甘露頌,蓋彭純道所命。然是瑞實兆今上之在娠。至秋,孟朏,乃誕。自古聖帝明王之降生不偶,蓋必有禎
祥兆於先,而非人所預知也。况今上實太平天子,天意固有在矣。
成化丙申秋,一妄男子名侯得權,本山西僧,行年二十餘,蹤跡詭異,人物俊秀,無鬚,類小宦竪, (「類小宦竪」,「類」原作「」,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改。) 嘗旅游陝西,狎遇一道士,妄
傳讖語,遂畜髮,改名李子龍。會有相者附會,所至誑惑,意本求食。
迤入京,夤緣潛住於少監韋含外宅。 (「夤緣潛住於少監韋含外宅」,「住」原作「主」,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改。) 從者謂此人不凡,含尊敬之。引雜宦竪入內,或登萬歲山上殿中,憩息御床
上,而莫之禁。久而,執蓋司扇諸宦侍不得志者, (「執葢司扇諸宦侍不得志者」,「侍」原作「保」,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改。) 皆佯禮為佛,叩頭旁坐,頗有非分之冀。含妻以義子之女處以正寢
。鄰有識者竊議,從來中貴不敬外人,何獨過禮此人?嗾刺事旗校日伺察之。 (「嗾刺事旗校日伺察之」,「刺」原作「賴」,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改。) 旗校竄一二人其中,亦以投禮為名,漸聞約
束,以八月二十五日當往真定府舉事。即白於太監黃賜,賜遂請搜捕,果獲其所造黃絹袍、翼善冠等器。
含被逮至錦衣獄,遽殞絕,或疑黨類鴆之以滅口。其執蓋司扇諸宦侍見含死,皆不輸情。惟子龍甘心就死, (「惟子龍甘心就死」,原無「惟」字,據明朱當國朝典故本補。) 自謂享用過分,備
述所歷內外,皆人所不能到。都憲李賓、王越等恐有所污衊,呵止之。節略招詞,具揭帖,與賜斟酌數四乃進。賜亦懼禍,處決子龍等俱如律,而諸宦侍止發南京充凈軍而已。予時佐禮部,得其詳於御
史郭瑞,蓋當推斷者云。
楊文貞公,初以明經徵入翰林任編纂。 (「初以明經徵入翰林任編纂」,「徵」原已不清,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補。) 未幾,有旨:諸編纂悉送吏部試文章,考第高下而官之。尚書張
紞讀文貞策喜曰: (「尚書張紞讀文貞策喜曰」,「紞」原作「紘」,據明代史籍彙刊明藍格抄本改。) 「明達時務,有用之才,不但文詞之工也。」以為第一,奏授親王府審理。文貞由是著名,後
果大用,知人之鑑,張公有焉。
正統中,都御史陳智,性剛而躁。嘗坐堂,偶有蠅拂其面,即怒叱從者拿, (「即怒叱從者拿」,「怒」原作「恕」,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從者紛然東奔西突,為逐捕之狀。少
頃,俟其怒解,稟問拿何人?乃叱之曰:「是蠅。」有相知者以寬緩為勸, (「有相知者以寬緩為勸」,「為勸」原作「高勤」,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即置一木簡,書「戒暴怒」
三字于上,置諸左右,以自警。及至有觸忤者,輒舉木簡撻之。一日,與掌順天府事工部侍郎李庸在朝議事不合,相忿詬,朝廷遂兩罷之。
劉主靜先生一日過吏部前,見鬻書者陳設羣籍,中有崔氏春秋,意謂常見呂氏春秋,不知崔氏亦有春秋。到家,即以數文錢急令隸人往易以來,展觀,乃是西廂記,因笑而斥之。士林傳以為笑,曰
:「劉先生真一酸儒。」予以自嘆:「吾酸亦然。」蓋平生不喜此,故未嘗見。然丘仲深乃能撰五倫全備,則其學識博涉,非予可及,於是亦可知也。
宣德、正統中,豫章胡頤菴先生與永嘉黃文簡公皆退居林下,老成舊德,東西相望。凡部使上司,達官顯宦莅其境,必禮謁於其廬,尊讓愈加。蓋三楊當國,克敦故舊之誼,故二公家居,得遂燕申
之尊,風誼誠可尚也,後世固有同官相軋忌, (「後世固有同官相軋忌」,「軋」原作「軌」,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既去相違絕,而淺中弱植之徒,又從而觀望捃摭以資進取而不耻
者不少,皆諸公之罪人。士習日漓,炎凉異態,可勝慨夫!
【趙子富點校】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司马迁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司马迁 卷一百·志第五十三·礼三等·脱脱 卷一百0一 晉紀二十三·司马光 卷二十·商辂 路史卷三十五·罗泌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纪昀 一二一五 谕内阁将文渊等三阁书籍应换写篇页及工价令纪昀陆锡熊分赔·佚名 钟嵘传·李延寿 孟昶传·欧阳修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子、172)·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