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三、宋鈃考

《汉志》小说家《宋子》十八篇,班固云:“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又名家《尹文子》一篇,班云:“说齐宣王。”师古曰:“刘向云:与宋鈃俱游稷下。”今按《荀子》书以墨翟、宋鈃并称,则鈃乃墨徒也。(陶潜《群辅录》以宋鈃、尹文为三墨之一,后世惟俞正燮《癸巳类稿 墨学论》,亦以宋鈃为墨徒,而孙诒让《閒诂》非之,则古今知此者尠矣。)班氏称其书近黄老意者何?荀子曰:“子宋子曰:人之情Q欲Y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是过也。”(《正论》。)又曰:“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解蔽》。)此《老子》谓:“少施寡欲,绝学无忧”,而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者也。又曰:“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天论》。)此老子所谓“少则得,多则惑”,“为道日损”“俭故能广”,“馀养赘行,有道不处”者也。又曰:“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正论》。)韩非亦言之,曰“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显学》。)此《老子》所谓“勇于不敢”,“柔弱处上”,“大白若辱”,“知雄守雌”者也。《庄子》之称之曰:“宋荣子,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定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逍遥游》。)此《老子》所谓:“明道若昧,深不可识”,“知我者希则我贵”者也。《庄子》又称之,曰:“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天下篇》。)此《老子》所谓“我有三宝,以慈为先”,“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者也。又曰:“宋子语心之容,名之曰心之行。”《韩非 显学篇》:“是漆雕之廉,将非宋荣之恕,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宋荣之恕与宽,即其所言心之容也。此《老子》所谓“知常容,容乃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也。又云:“接万物以别囿为始。”此《老子》“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为袭明”,之旨也。又曰:“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此最墨徒之精神,而《老子》所谓“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者也。余尝谓黄老起于晚周,兴于齐,又谓道原于墨。若宋子,宗墨氏之风,设教稷下,其殆黄老道德之开先耶?然所以入小说家者何?《庄子》曰:“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天下篇》。)又以与尹文并称。尹文书入名家。名家者流,大率取譬相喻,务在众晓。故《汉志》评小说家亦曰:“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此宜与名家为近。荀子讥宋说,亦以入溷攘豕为譬,意宋子书多此类,所以归之小说家,而实与当时名家辨士白马非马诸论相通流也。(刘昼《新论 九流篇》:“名家,宋鈃尹文惠施公孙捷之类也。”孙诒让《札迻》云:“检《汉志》无公孙捷,疑当作公孙,捷子。公孙谓公孙龙,捷子自为一人。《汉志》公孙龙在名家,捷子在道家。”今按:刘氏以宋鈃为名家首称,正与余论相合。六朝学者,精研名理,犹知其义,后世则荒矣。)惜其书已佚,无可考证。约略可以推论者,仅此。至其行事亦不详。《孟子》书有秦、楚将构兵,孟子遇宋牼于石邱一节。张宗泰《孟子诸国年表》记曰:“当孟子时,齐、秦所争惟魏。楚虽近秦,时方强盛,秦尚未敢与争。惟梁襄王元年癸卯,有楚与五国共击秦不胜之事,而独与秦战,则在怀王十七年。孟子是年因燕畔去齐。《孟子疏》:石邱宋地。(樊云:“《一统志》石邱在卫辉齐胙城县东,《疏》以为宋地,是也。”)则孟子去齐之宋而遇牼也。”阎若璩云:“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稷下学士复盛,孟子尝与宋牼有雅,故邂逅石邱,呼以先生。”焦氏《正义》则谓:“牼盖年长于孟子,故孟子以先生称之,而自称名。”今按:其时孟子年已逾七十,而牼欲历说秦、楚,意气犹健,年未能长于孟子。先生自是稷下学士先辈之通称。孟子亦深敬其人,故遂自称名为谦耳。(宋牼欲罢秦、楚兵而说之以利,孟子则主说之以仁义,此亦儒、墨之异同也。)又荀卿《正论篇》屡及子宋子,曰:“今子宋子乃不然,独诎容为己,虑一朝而改之,说必不行矣。二三子之善于子宋子者,殆不若止之,将恐碍伤其身也。”又曰:“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然而说不免于以治为至乱,岂不过甚矣哉?”凡此云云,足徵荀卿著书,宋鈃犹在,同居稷下,故其辞气如是。余考荀卿年十五,始游学来齐,至宣王末年,荀卿年近四十。成学著书,当始其时。宋鈃之没,或值湣王之世,要与尹文相次。又考《盐铁论 论儒篇》,历述湣王末世,稷下诸儒散亡,有慎到接子田骈孙卿而无宋子尹文,疑两人或先卒。今姑定宋子遇孟轲于石邱年近五十,则其生当周显王十年前,或视庄周稍晚。若寿及七十,则与庄卒年亦相先后。庄宋同时,故庄周著书亦时时称述及之也。(《荀子》杨倞注:“宋鈃宋人,与孟子、尹文子、彭蒙、慎到同时。孟子作宋牼,与鈃同音口茎反。”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宋荣即宋鈃,荣鈃偏傍相通。《月令》腐艸为螢,《吕览》《淮南》作鈃。荣之为鈃,犹螢之为蚈也。”)

《庄子 天下篇》称:“宋鈃、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别宥之说,又见《吕氏春秋 去宥篇》。谓:“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皆甚有所宥邪。故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此盖宋尹别宥说之犹存者。(《吕氏》篇首即引东方墨者谢子,亦由宋尹墨徒,故引墨家事为说。)其言亦就近取譬,类于街谈巷语,故《汉志》以入小说家。余疑《吕氏 去宥》一篇,或取之《宋子》十八篇也。《尸子 广泽篇》称:“料子贵别囿”,料子或疑即宋子。(马叙伦《庄子义证》主其说。惟未有的证。又谓尸子正与宋子同时,则大谬。)

猜你喜欢
  卷七十·志第三十七·柯劭忞
  卷一百四十 志一百十五·赵尔巽
  卷四 内篇四·章学诚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三·杨仲良
  1931──中華民國二十年辛未·郭廷以
  跋·徐鼒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后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卷八十七·司马迁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胡适
  元志传·李延寿
  西夏传·脱脱
  史弼传·宋濂
  管仲·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燕台花事録》·张次溪

    (清)蜀西樵也 撰●目录《燕台花事録》序燕台花事録上 品花燕台花事録中 咏花燕台花事録下 嘲花●《燕台花事録》序《燕台花事録》何为而作也?明人有言,穷措大抱床头黄面婆子,自云好色,岂不羞死。此言固也,而义未尽。人间

  •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陈寿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

  • 卷之七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御祭碑文·丁宗洛

    粤考「周官」六计,以廉为首;汉代郡国,亦先察廉。故曰廉吏,民之表也。况夫任隆简畀、职典封疆,其尤以廉著者;沛逾格之恩以厚恤终之典,岂有靳欤!尔陈璸履行直方,束躬贞白。早由邑令,入历曹郎;继视学于蜀门,复分猷于海徼。凡所扬历,皆

  • 卷二十二·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卷 春秋臣传卷二十二   宋 王当 撰 襄公六 卫太叔仪 太叔仪卫卿太叔文子也亦曰世叔仪十四年卫献出奔求复於甯喜许之太叔文子曰甯叔视君不如奕棋奕者举棊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

  • 第三十九卷清顺治·缪荃孙

    世祖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弘光元年)正月乙卯,明南京地震。三月丙申,明淮安巡按御史王燮诛贼党巩克顺以殉。壬寅,明南京孝陵夜哭。五月庚寅,明马士英、史可法奉福王由崧监国南京。戊戌,明以御史郭维经为应天府丞,仍兼原职。固

  • 孟尝君将入秦·佚名

    【提要】 向处优势地位的人进言,一定要采用迂回战术。先顺着他爱听的说,然后不露痕迹的转到要进言的主题上。苏秦就是这样从小故事开始,改变在上位者的想法。 【原文】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

  •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八职官考【十二】准部新疆职官【臣】等谨按设官分职随地异宜我皇上德威远播荡平准部抚定回疆天山南北二万里而遥悉禀庙谟创立经制凡夫建城邑置官守广屯种诸务皆以次秩举条理粲如矣其间

  • 礼三五·徐松

    请听政御殿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皇帝诣德寿宫,侍太上皇帝汤药。是日,大行太上皇帝升遐于德寿宫德寿殿。遗诰:「皇帝成服三日听政,丧纪以日易月。」 十二日,宰臣王淮等率百僚三上表请皇帝还内听政,不允。 十四日,上令中使宣谕辅

  • 卷八 太甲下第七·孔颖达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言天于人无有亲疏,惟亲能敬身者。[疏]“伊尹申诰于王”○正义曰:伊尹以至忠之心喜王改悔,重告于王,冀王大善,一篇皆诰辞也。天亲克敬,民归有仁,神享克诚,言天民与神皆归于善也。奉天宜

  • 卷二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九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孟子本欲朝王矣王召之则辞而不往何也曰孟子于齐实处賔师之位而未尝受禄葢非齐王之所得臣也其相见之节王就而见孟子则可孟子自往而见王则不可王而召之则既失礼矣而

  • 谁来种田地?·孔子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

  • 修务训·刘安

    【原文】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 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

  • 论存心立品·印光

     ●若境遇不嘉者, 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 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 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 随遇而安。如是, 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 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 当痛念身

  • 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司汤达

    《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描写“意大利激情”的小说,教皇的侄媳康波巴索王妃表面冷漠、清高,谨守妇道,实际上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情欲。她与法国驻教廷的使馆随员,法国摄政王的私生子暗通款曲

  • 读书札记·徐问

    书説命惟斆学半故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彊也二者无穷达无老少无人已内外惟理所在以求无不足与困之患而后在人者有以裕于已在已者有以及于人焉余不敏且老于义理进修盖尝玩索而未

  • 付法藏因缘传·佚名

    凡六卷。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又称付法藏因缘经、付法藏传、付法藏经、付法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乃叙述释尊入灭后,迦叶、阿难等二十三位印度祖师嫡嫡付法相传之事迹与传法世系。其最后一祖师子尊者,为罽宾国王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