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太甲下第七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言天于人无有亲疏,惟亲能敬身者。

[疏]“伊尹申诰于王”○正义曰:伊尹以至忠之心喜王改悔,重告于王,冀王大善,一篇皆诰辞也。天亲克敬,民归有仁,神享克诚,言天民与神皆归于善也。奉天宜其敬谨,养民宜用仁恩,事神当以诚信,亦准事相配而为文也。

民罔常怀,怀于有仁。民所归无常,以仁政为常。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言鬼神不保一人,能诚信者则享其祀。天位艰哉!言居天子之位难,以此三者。德惟治,否德乱。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治,直吏反,注及下同。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言安危在所任,治乱在所法。

[疏]传“言安”至“所法”○正义曰:任贤则兴,盐佞则亡,故“安危在所任”。于善则治,于恶则乱,故“治乱在所法”。总言治国则称“道”,单指所行则言“事”。兴难而亡易,道大而事小,故大言“兴”而小言“亡”也。此所云“惟言治乱在所法”耳。下句云“终始慎厥与”,言当与贤不与佞,治乱在于用臣,故传于此言“安危在所任”也。

“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明慎其所与治乱之机,则为明王明君。

[疏]“惟明明后”○正义曰:重言“明明”,言其为大明耳。传因文重,故言“明王明君”,君、王犹是一也。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言汤推是终始所与之难,勉修其德,能配天而行之。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令,善也。继祖善业,当夙夜庶几视祖此配天之德而法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言善政有渐,如登高升远必用下近为始,然后终致高远。无轻民事,惟难。无轻为力役之事,必重难之乃可。无安厥位,惟危。言当常自危惧,以保其位。慎终于始。于始虑终,于终思始。

[疏]“慎终于始”○正义曰:欲慎其终,于始即须慎之,故传云“于始虑终”。传以将终戒惰,故又云“于终思始”,言终始皆当慎也。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胡,何。贞,正也。言常念虑道德,则得道德;念为善政,则成善政。一人,天子。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

[疏]传“胡何”至“其正”○正义曰:“胡”之与“何”,方言之异耳。《易》彖、象皆以“贞”为正也。伊尹此言,劝王为善,“弗虑”、“弗为”,必是善事。人君善事,惟有道德政教。言不虑何获,是念虑有所得,知心所念虑是道德也。不为何成,则为之有所成,则知心所念是为善政也。谓天子为“一人”者,其义有二。一则天子自称“一人”,是为谦辞,言己是人中之一耳。一则臣下谓天子为“一人”,是为尊称,言天下惟一人而已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利口覆国家,故特慎焉。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成功不退,其志无限,故为之极以安之。

[疏]传“成功”至“安之”○正义曰:四时之序,成功者退。臣既成功,不知退谢,其志贪欲无限,其君不堪所求,或有怨恨之心,君惧其谋,必生诛杀之计,自古以来,人臣有功不退者皆丧家灭族者众矣。经称臣无以宠利居成功者,为之限极以安之也。伊尹告君而言及臣事者,虽复汎说大理,亦见已有退心也。

邦其永孚于休。”言君臣各以其道,则国长信保于美。

猜你喜欢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晏婴
  德化 第三十三·王符
  卷五 问易篇·王通
  答聂文蔚·王守仁
  三传辨疑卷十四·程端学
  东溪日谈録序·周琦
  论语学案卷九·刘宗周
  ●三、经学昌明时代·皮锡瑞
  卷八·刘敞
  卷二十三·王与之
  卷九十七·顺治
  说林下·韩非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第四十四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至第三十六出·佚名

    第二十五出月真买狗 【上林春】(旦上)手足之亲,无故赶出,今日里又生恶意。(贴上)娘行力谏不从,遣人无语嗟吁。 (见介)院君,这几日眉头不展,面带忧容,不知有甚烦恼?(旦)迎春,你不知我心上事。(贴)却是如何? 【宜春令】(旦)心间

  • 卷一百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玉涧小集李彭字商老南康军建昌人公择从孙有日渉园集梦访友生少年结客长安城妄喜纵酒同章程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閴无微

  • 卷十四·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四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六首庐山謡寄卢侍御虚舟【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三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国志云庐山叠嶂九层崇岩万仭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鄣亦曰天

  • 卷二十五·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五嘉善曹庭栋编野谷诗集赵汝燧字明翁汴都人宁宗初登进士第授馆职开禧丁卯被劾去官嘉定中起为镇江筦分司筦旧用武目时更以文臣邑最之人汝燧预焉尝蓄东坡书少陵夏夜叹蜀人赵子云画李杜

  •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

  •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陈寿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张璠汉纪曰:龚字伯宗,有高名于天下。顺帝时为太尉。初,山阳太守薛勤丧妻不哭,将殡,临之曰:「幸不为夭,复何恨哉?」及龚妻卒,龚与诸子并杖行服,时人或两讥焉。畅字叔茂,名在八

  •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七卷 盐法引目·缪荃孙

    淮南淮北纲食各岸引地额两淮行盐以引。清初设引部于扬州,以便领运。嗣引部裁撤,仍由运司赴部请领。改票而后,部引停颁,而行盐犹以引计。淮引初依明制,剖一为二,行盐二百斤。其后迭次增重,至道光时,又于例重三百六十四斤外,加耗

  • 隐逸传序·李延寿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显达与隐晦的分别,这些事情不一样,由来很久了。过去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时得到保全,华..却不被太公所容。为什么呢?探究他们的心志,大约是性情激昂或贪婪的作用。观察他们的行为,假托为教化礼义的风范,而避

  • 孟子集注考证卷一·金履祥

    梁惠王上梁惠王【魏武侯子名罃周烈王五年武侯薨無太子公子罃與公仲緩争立六年罃為魏侯】都大梁【周顯王二十九年秦公孫鞅大破魏軍魏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魏都安邑至此與秦界河廹不可都故徙大梁今開封府祥符縣地】僭稱王

  • (八)物与神·钱穆

    《通书》又有《动静》篇,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又曰:“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濂溪之分物与神,即余质世界与能世界之别。物则各限其为一物而止,不相和,不相通。西方之学逐物而求,分愈细,别愈甚。

  •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分部品第十五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十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上。譬

  • 复邵慧圆居士书·印光

    昨接来函, 言令乡亲有潘仲青者, 在张家口, 来函欲皈依。其人性质诚朴, 学问亦有研究。彼既发心, 光只好随缘。今为彼取法名为慧纯。以一切众生, 皆具佛性, 即皆有佛慧, 但以贪瞋痴等, 杂糅其中, 则佛慧便

  • 卷第十·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六世 丈雪醉禅师法嗣(二人) 青城凤林竹浪生禅师 至节上堂。机轮转处。草木扬眉。坐断当阳。乾坤失色。语其动也。徧周法界。语其静

  • 佛法金汤编卷第八·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萧瑀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相高祖。太史令傅奕七上书请除佛法。高祖以其书付群臣议。大臣皆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瑀曰。佛圣人也。而奕非之。非圣

  • 卷二十六·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六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镇州宝寿延沼禅师(临济玄嗣) 因西院来参。问蹋破化城来时如何。师曰不斩死汉。院曰斩。师便打。院连道斩斩。师又随声打。少顷乃谓侍者曰。适来者僧将赤肉抵它乾棒。着甚死

  • 拟寒山诗·中峰明本

    梅村居士张守约追拟五台居士陆光祖订正寒山三百篇篇篇是警策或歌廊庑间或书院宇壁当时国清寺僧行如云集有耳胡不闻有眼胡不识寒山出寒山拾得蹃拾得丰干自丰干三圣同混迹闾丘太守至当下齐言出拍手归去来云山高突兀子拟

  • 梵语千字文·义净

    全一卷。唐代义净撰。又作唐字千鬘圣语、梵唐千字文。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即以天地日月等汉文一千字对译梵语。此千字文意义连续且押韵,四字成一句,二十句为一联,每二十句换韵。二十句之后,置五言四句之诗,总为一百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