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九卷清顺治

世祖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弘光元年)正月乙卯,明南京地震。

三月丙申,明淮安巡按御史王燮诛贼党巩克顺以殉。壬寅,明南京孝陵夜哭。

五月庚寅,明马士英、史可法奉福王由崧监国南京。戊戌,明以御史郭维经为应天府丞,仍兼原职。固辞,不许。明以总兵黄蜚镇京口。癸卯,明分应天、苏松为二巡抚,以太常寺少卿左懋第为应天巡抚。明以忻城伯赵之龙总督京营戎政。乙巳,明以大理寺丞祁彪佳为苏松巡抚。壬子,明高傑兵犹在扬州,进士郑元勋为州人所杀。

六月丁巳朔,明增淮、扬兵三万,从马士英请也。明大学士高宏图督漕江上。丙寅,明以游击吴志葵为总兵,镇守吴淞。癸未,明命总兵黄斌卿防御京口。

七月庚寅,明命总兵金声桓驻防扬州。

九月丙戌朔,明高傑袭黄得功于仪真之土桥,史可法和解之。明高傑请瓜州,泰兴、邵伯盐税助军。乙未,明命黄斌卿屯九江,郑鸿逵屯镇江,黄蜚屯芜湖、采石。丁酉,明兴平伯高傑率兵赴镇江。史可法锐意复中原,出巡淮上,阅泽清、良佐军,皆虚夸不足用。惟高傑所统四万人皆山、陕劲卒,欲使为前锋,乃与傑论事,往复多所奖借。傑之妻邢氏,亦劝傑倾心可法。可法喜曰:“吾事集矣。”乃命王相业监其军,奏李成栋、贺大成、王之纲、李本探、胡茂桢为大将。傑请入居扬州,治装行。九月乙未祭旗,疾风折大纛,西洋炮无故自裂。傑曰:“是偶然耳。”遂于十月戊辰登舟。丙午,明督师大学士史可法视师清江浦,以图中原。

十一月壬辰,明令北方流寓诸生寄学淮安。乙未,是夜明端门外火。丙申,明督师史可法遣兵复宿迁,进援邳州。丁酉,明苏松巡抚祁彪佳罢。丁未,明以张凤翔为兵部尚书,巡抚苏松。辛亥,明筑金山,圌山城。明刘泽清荐时敏开屯海上,苏京驻庙湾防海。从之。寻又请令时敏开屯大瞿山。明自五月不雨,至于是月,河流竭,太湖可涉人。

十二月甲戌,明命史可法会兵援邳州。戊寅,明兴平伯高傑北征,发徐州。

二年(明弘光二年)正月戊戌,明佃丹阳练湖。辛亥,明史可法赴徐州,召诸将士盟立高傑子元爵为世子,甥总兵李本深为提督,请恤于朝,一军帖然。

二月己未,明加盐课。甲子,明黄得功欲以兵入扬州,令太监卢九德谕止之。明命于苏州织造大婚冠服。丁卯,明命太监高起潜安抚高傑将士驻扬州。甲戌,饶余郡王阿巴泰奏:二月初三日,闻南兵渡河图徐州沛县李家楼,随遣固山额真准塔等领兵星夜前往,贼马步兵二千有余屯驻徐州十五里外,我军冲击贼营,贼兵赴河死者无算,擒逆渠六人,安抚百姓,秋毫无犯,获人口、牛马甚多。

三月戊子,明以太监乔上总理两淮盐课。戊申,明以钱继登总理两淮盐法兼理江防。罢巡盐御史。

四月己未,明左梦庚反,陷东流,南京戒严。辛酉,明总兵李成栋弃徐州,清多铎师入之。乙丑,多铎师至泗州,阿山等取泗北淮河桥,明守将遁,遂夜渡淮。丙寅,明史可法自泗州退保扬州。己巳,明钱继登兼抚扬州。庚午,多铎师达扬州,檄明阁部史可法降。不从,闭门拒守。明以霍达巡抚苏松(未之任)。刘泽清大掠淮安,寻降于清。丁丑,多铎部将拜尹图等克扬州,明史可法等不屈,杀之,遂屠其城(《扬州十日记》:二十五日早,督镇牌至,内有“一人当之,不累百姓”之语,闻者莫不感泣。又传巡军小捷,人人加额焉。旋观城上守城者尚严整,再至市上,人言汹汹。忽数十骑自北而南,奔腾狼狈,势如波涌,中拥一人则督镇史可法也。盖奔东城外,兵逼近不能出,欲奔南关,故由此。是时,始知敌兵入城无疑矣。骑稍远,守城兵纷纷下窜,弃胄抛戈,并有碎首折胫者。回视城橹,已一空矣。邻人相约共迎王师,设案焚香,亦不敢抗。予知事已不济如此,然不能拂众议,姑连应曰:“唯唯”。于是,改换服色,引领而待。天渐暮,大兵杀人声已彻门外,诸黠卒恐避匿者多,绐众人以安民符节不诛,匿者竞出从之,共集五六十,妇女参半。三满卒领之,一卒提刀前导,一卒横槊后逐,一卒居中,或左或右以防逃逸。数十人如驱牛羊,稍不前即加捶挞,或即杀之。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自二十五日起,至此已五日,私幸或可薄赦,又纷纷传洗城之说,城中残喘,冒死缒城逃去者大半。旧有官沟壅塞不能通流,至是如坦途。亦有团户焚死者,由数口至百口,一室之中正不知积骨多少,大约此际无处可避,亦不能避,避则或一犯之,无金死,有金亦死。惟出露道旁与尸骸杂处,生死反未可知。后遇一红衣人,满帽皂靴,曰:“明日王爷下令封刀,汝等得生矣。”众心稍定。次日为五月朔日,势虽不甚烈,然未尝不杀掠,而富家大室方且搜括无余,子女由十余岁起抢掠殆无遗类。是日,兴平伯复入城,而寸丝粒米尽入虎口矣。初二日,传府道州县已置官吏,执安民牌,遍谕百姓毋得惊惧。又谕各寺院僧人焚化积尸,而寺院中藏匿妇女亦复不少,亦有惊饿死者。查焚尸簿载数共八十余万,其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不与焉,被掳者不与焉。初三日,出示放赈。初四日,天晴,烈日蒸薰,尸气薰人,前后左右处处焚烧,烟结如雾,腥闻数十里。初五日,往来打粮者日不下数十辈。虽不操戈,而各执槌恐吓,诈人财物,每有毙于杖下者。一遇妇女,仍肆掳劫。初不知为清兵、为镇兵,为乱民也)。

五月丙戌,多铎师至扬子江(明镇海伯郑鸿逵等以水师扼瓜州、仪真而守。清军阵北岸,相距三日,多铎夜令拜音图、图赖、阿山督率舟师由运河至南岸,列于江之西,距瓜州十五里)。明分苏松、常镇为二巡抚。杨文骢巡抚常镇,兼辖扬州沿海等处。已丑,是夜大雾,多铎军从坎坛挟轻舟飞渡,黎明升高阜,大队开闸放舟,蔽江而南。诸军始觉,仓皇列阵甘露寺,铁骑冲之悉溃。杨文骢走苏州,郑鸿逵与郑彩等以舟师入海走福建。庚寅,以保定巡抚王文奎为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淮、扬、提督漕运、海防军务兼理粮饷。乙未,大军驻郊坛门,明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允爵、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迎降。丙申,明赵之龙等大开洪武门,迎多铎入南京城,率勋戚文武百官献册,行四拜礼。戊戌,多铎于行宫受明文武百官朝贺,递职名者如蝟。赵之龙令百姓设香案,每家各贴黄纸,书大清国皇帝万万岁。多铎查百官不朝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注册。每日点名,百官俱四鼓往,午后归。庚子,遣广西道御史李发元巡视两淮盐课,贵州道御史刘明偀巡漕。

六月庚申,遣河南道监察御史毛九华巡按应天,广东道试监察御史赵宏文巡按苏松,浙江道监察御史陈昌言提督南直学政。明苏州陷,杨文骢走处州,在籍少詹事徐汧、中书舍人文震亨等死之。明巡抚田仰等以舟师奉义阳王驻崇明沙。辛酉,明吴县生员陆士钥等起兵太湖。明吴淞提督吴志葵等谋复苏州,不克。明常熟陷,贡生项志宁等死之。丙寅,下薙发令。以福王就擒,遣侍卫绰克图、巴克善等赍敕往谕和硕豫亲王多铎等,敕曰:“览王等奏捷,不胜喜悦。江南既定,福王就擒,此皆王与诸臣协力效忠所致。以天下为一家,正此时矣,王可移文各该地方,宣布德意,招抚居民;钱粮应征者照常征收,应解京者照常运送;其投降骑兵仍留彼地,步兵应留若干,应裁若干,尔等酌量裁减。文武各官印信,俟尔等除授文册到日颁发。守洪武陵寝官员且暂留,将其官役、地亩、钱粮数目俱明证于册,送京裁夺。南京或仍为京,或改为省,俟大定日再议。一切紧要图籍,俱着收藏毋失。”辛未,命南京乡试于十月举行,从科臣龚鼎孳及学臣高去奢请也。是月,明宗室盛沥,中书舍人卢象观起兵袭江宁,不克。

闰六月辛巳,明江阴典史阎应元等起兵拒守。江宁贡生黄毓祺等起兵行塘。无锡生员顾杲谋起兵不克,死。常州生员张龙文起兵谋复府城,败死。庚寅,明松江在籍前兵部右侍郎沈犹龙、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等起兵拒守。辛卯,户部议复:山西巡按黄徽允疏言,江南额赋较他省独重,百姓久称苦累,漕、白二粮与岁供绢布其尤甚者也。漕运归官兑,则需索可省;白粮归官解,则民困可苏。应悉如御史言,其库贮绢布现存无多,应解本色一年,嗣后再议。从之。癸巳,命内院大学士洪承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地方。乙未,明昆山前总兵王佐才、诸生归庄、顾炎武等起兵拒守。城陷,王佐才死之。己亥,明太仓生员王湛起兵谋复州城不克,死之。乙巳,谕南京着改为江南省,设官事宜照各省例行。

七月壬子,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府尹为知府。掌印指挥、管屯指挥暂留,余指挥俱裁。卫所改为州县。洪武陵设守陵太监四名。命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往江南代豫亲王多铎。渝洪承畴:“江南初经归命,宜约束官兵,勿得扰民,责成抚按问民疾苦,兴利除弊,速图善后之策。”癸丑,明嘉定陷,在籍前任通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死之。屠城。乙卯,以土国宝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宁,总理粮储、军务。王之晋为苏松道,李景廉为常镇道,王懩为苏松常镇粮储道,刘汉式为扬州道,周亮工为两淮都转盐运使。辛未,以张士第为江南布政司参政,管左布政使事;申朝纪为江南右布玫使;于重华为江南按察副使。丁丑,以陈锦为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

八月乙酉,明松江陷,沈犹龙等死之。辛丑,明江阴陷,阎应元等死之。攻守凡八十一日,兵民无一降者。城破,殉难者比比皆是,尸骸枕藉,街巷池井皆满,臭不可近。明金山卫陷,指挥侯承祖死之。

九月乙卯,萧县渠寇徐库等就擒。辛酉,镇守庐、凤固山额真准塔奏:“明新昌王潜遁海岛云台山,聚众作乱,攻陷兴化县,官兵进剿,斩之于淮安,平之。”丙寅,改江南武乡试期于明年二月。庚午,海寇田仰寇福山,江宁巡抚土国宝击败之。是年秋,明溧阳副将钱国华起兵不克,死之。

十月乙酉,增设江南道御史一员,巡视上江、下江御史二员,巡仓御史一员。是月,御史赵弘文言:“江南之赋,当明初开基,收取姑苏,张士诚抗守,经久未下,及天下大定,遂以极重之粮额困之。此吴县每亩三斗四升四合,长洲每亩三斗七升五合,遂贻民间三百年未有之苦。目前商贾不通,城市罢织,民无生业。若重困以旧额,恐富者贫而贫者死,此同归于尽之势也。伏乞敕部详核,或照宋、元旧制,或照常、镇二府,减太重以苏民困,此亦收摄人心之第一义。又江南之役,有官户、民户,复有子户,其应免若干亩请规定之。庶穷檐小民无复苦乐不均之叹。”下部议。

十一月甲寅,命甲喇章京巴山为左翼,梅勒章京康喀赖为右翼,率官兵镇守江宁。癸酉,以李成栋为镇守吴淞总兵官。

十二月己卯,江南学臣高去奢疏言:“江南乡试旧额生员,中式一百二十五名、监生三十八名。今南雍已裁,本省在监者即与生员一体考试,应增二十名。”从之。辛卯,江宁遥抚土国宝奏报,逆绅吴日生、荆本彻出没太湖作乱,连剩掠,剿平之。癸巳,漕运总督王文奎奏:海寇马西禄、王大功缚献首贼酆报国等,并带海船二十五艘,兵丁五百余名,诣江宁投诚。又如皋贼首于锡几、刘一雄等久聚江海,为总兵官孔希贵所擒,如皋一带悉平。壬寅,洪承畴奏:“以江宁、苏、松、常、镇五府隶抚臣土国宝辖,庐、凤、淮、扬四府,滁、和、徐三州隶抚臣赵福星辖。其原颁敕书俱照各分属地方另行改正。”从之。

三年二月辛巳,江南苏、松、常、镇督粮道王懩奏言:“臣职司江南省督粮,而官衔仍带湖广,不便统辖,乞改为江南官衔。”奏入,下部议。寻议:“南京未改为江南省时,各道俱于别省两司带衔。今既改为省,应如王懩所请,其各道官衔应一体更改。”从之。驻防江宁府侍郎巴山、梅勒章京、康喀赖等奏:“正月十二日夜,江宁府城内民与城外贼同谋作乱。事觉,捕斩为首者三十人。至十八日夜,贼首伪潞安王、瑞昌王复率贼兵二万余,三路入犯,俱击败之。”甲申,吏部议复:“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疏言,江南改京为省,一应设官自当与各省一例。应如所议,设操江都御史一员,左、右布政使各一员,分守江宁道一员,屯田水利道一员,布政使司经历、理问、都事、照磨各一员,按察使一员,驿传兼盐法道一员,分巡江宁兼江防道一员,整理马政道一员,按察使司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省城内掌印都司、操捕都司、管屯都司各一员,都司经历、断事、都事各一员;江宁府知府一员,江防同知、马政同知、船政同知、管粮同知各一员,捕盗通判二员,查盐通判、水利通判、管粮通判各一员,推官一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各一员;江宁府儒学,江宁、上元两县儒学教授、教谕、训导俱照旧;两县县丞各二员,主簿、典史各一员。其部院等衙门俱应裁去,惟户、兵、工三部以军务方殷,兵马、钱粮、船艘为重,应于北京三部中差满、汉侍郎各一员,驻扎江南省城,协同经理。户部设司官六员,兵、工二部设司官各四员,皆隶衔北部,分理其事。”从之。丙戌,淮扬总督王文奎请设淮北、淮南、淮西并各道标大小二十七营,兵一万八千五百四十名,标下官一百八十八员,马一千八百五十三匹,战船一百六十艘。从之。丙申,遣侍郎巴山、梅勒章京、张大犹率师镇守江宁。

三月己未,以马鸣佩为户部右侍郎,总督江南各省粮储兼理钱法,驻扎江宁府。

五月庚午,以陈有明为工部侍郎,督理苏、杭织造。辛未,免江南沛、萧二县元年、二年荒地额赋之半。

六月己卯,遣御史宋调元巡按淮、扬。戊戌,遣御史卢传巡按苏、松。

八月辛巳,邳州土寇杨秉孝、王君实等哨聚党羽,僭号设官,谋攻邳城,掠民肆害。总督王文奎、淮徐道参议张兆罴调兵擒斩之。戊子,遣御史刘令尹巡按江南。

九月己酉,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奏:“伪瑞昌王朱谊氻结连江宁、常、镇、平、广逆党,谋犯省城,官兵进剿,擒谊劝并其党伪经略韦尔韬、伪总兵杨三贯、夏含章等。”命斩之。乙卯,遣御史王燮巡视两淮盐课。

十二月癸酉朔,苏松提督吴胜兆奏:“故明遂平王朱绍鲲及伪职方杨模等,拥众太湖,勾连海寇,谋为不轨。副将詹世勋等率兵扑剿,擒绍鲲等。”命斩之。

四年正月丙午,凤阳巡抚陈子龙奏报,官兵救援如皋,捣焚李七、赵云等贼巢,斩级千六百有奇。庚戌,漕运总督王文奎坐擅免荒田租赋及渎请故明陵寝祀典革职,下刑部议罪。乙卯,以杨声远为淮扬总督。

二月丁酉,以赵福星为江南左布政使,张文衡为江南按察使。降江宁巡抚士国宝一级,调外用,以擒获奸细王伯时不请旨,擅杀故也。

三月己未,以周伯达为江宁巡抚。壬戌,免江南崇明盐课、马役银。

四月辛卯,江宁巡抚土国宝奏:苏松提督吴胜兆谋叛,杀死方姓推官,杨姓同知。督标将官高永义等立缚胜兆并同谋之陆冏,获伪银印一颗,随解江宁。内院臣洪承畴研审确情,请旨发落。其叛党马雄、顾友成逃脱。疏入,命察永义等功次并二厅官被杀情由,脱逃叛党严缉务获。

五月壬寅,江宁巡抚土国宝奏:“舟山海寇沈廷扬等联复犯崇明,游击李云龙等分兵追剿,廷扬就擒,俘斩贼兵千余,湖、海诸寇悉平。”己未,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奏:“故明推官陈子龙阴受伪鲁王部院职衔,结连太湖巨寇,潜通舟山余孽。章京索卜图计擒之,子龙投水死,湖、海诸寇闻风解散,苏、松一带渐平。”

六月甲午,苏松提督吴胜兆谋反,鞫实伏诛。

七月甲辰,免江南徐州去年荒地额赋一年并漕米半年。戊午,调马国柱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河南等处。壬戌,遣御史王显巡按苏、松等处,匡兰兆巡视漕运。

八月乙亥,遣御史张翮巡视两淮盐课。乙未,降补原任江宁巡抚土国宝为江南布政使司参政兼佥事,管按察使事。

九月戊戌,遣御史梁应龙巡按苏、松。辛亥,淮安土贼张华山等用伪隆武年号,啸聚贼众千余,攻据庙湾。游击潘延吉、同知耿嘉乐弃城走,俱革职提问。辛酉,漕运总督杨声远奏:官兵剿庙湾土贼,擒斩甚众。癸亥,遣御史窦蔚巡按江宁。

十月庚辰,罢淮扬总督杨声远职,以所属盐城地方土贼猖獗,疏于防守也。癸未,以吴惟华为户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淮、扬。

十一月甲辰,以陈极新为江南右布政使兼管督粮道。辛亥,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奏:“犯僧函可,系臣会试房师故明礼部尚书韩日缵之子,出家多年,于顺治二年正月内,自广东来江宁刷印藏经。值大兵平定江南,粤东路阻未回,久住省城,臣在江南从不一见。今以广东路通回里,向臣请牌。臣给印牌,约束甚严。因出城门盘验,经笥中有福王答阮大铖书稿,字失避忌;又有变纪一书,干预时事。函可不行焚毁,自取愆尤。臣与函可有世谊,理宜避嫌,情罪轻重不敢拟议。其僧徒金猎等四名,原系随从,历审无涉。臣谨将原给牌文及函可书帖封送内院,乞敕部察议。”得旨:“洪承畴以师弟情面辄与函可印牌,大不合理,着议处具奏;函可等着巴山、张大猷差的当员役拿解来京。”寻,部议承畴革职。得旨宽免。

五年三月丙午,吏部奏:“江南等处票委官员赴任迟延,真伪难凭,请自今以后一概停止,以杜顶替、匿诈之弊。”从之。

闰四月乙卯,江宁巡抚周伯达卒。

五月丁卯,遣御史王士骥巡视两淮盐课。壬午,以土国宝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宁、提督军务。己丑,以夏一鹗为江南按察使,刘汉祚为江南左布政使。庚寅,江南通州妖人苏成造逆书,谋为不轨,被获伏诛。

九月癸亥,遣御史金元桢巡按苏、松。

十月戊戌,设淮安府城守尉一员,防御七员,骁骑校八员。

十二月辛卯,遣章京觉罗固霸达等领官兵驻防江宁府。壬辰,遣御史陈显忠巡按江宁。

六年二月乙卯,兵部议复:漕运总督吴惟华奏,防护运河各有专汛,应令梁成珠梅以南,漕督任之;以北,山东督抚任之,各照管辖饬防,不得诿卸,以重封守。从之。

三月乙丑,土贼攻陷海州城,知州张懋勋死之。

五月丁丑,裁苏州、松江同知各一员。

七月己未,增设江南省城管理仓库官一员,盐城营游击一员。辛酉,户部议复:“江宁巡抚土国宝奏,华亭县义米一项,始于义士顾正心悯里人差役之苦、宗族赡养之难,捐赀置田四万八千余亩,每岁租米四万三千余石,帮贴赔累,优恤贫穷。原与有司无涉,应仍归正心子孙收种,以成义举。”从之。漕运总督吴惟华奏报,擒获江北叛贼白玉麟等三十三人。辛巳,淮安、扬州、苏州各属州县卫所冰雹伤稼。谕确勘蠲恤。

十月已亥,以孙塔、杨起祥为户部侍郎,管理盐法,驻扎扬州府。甲辰,遣御史聂玠巡按淮、扬。

十一月己未,遣御史张慎学巡按苏、松。己巳,江南、江西、河南总督马国柱奏:“江南既改京为省,国学宜改为府学,即其旧址而新理之,仍支学田租银以供春秋祀事。”章下所司,寻议从之。辛未,徐州副将周维墉剿平沛县湖陵土寇。癸未,扬州道佥事胡江枉法贪污,赃至七千两。总督马国柱劾之。令提问追拟。

十二月辛丑,江南巡抚土国宝以兵饷不足,请旨增派。

七年二月丁未,遣御史王国楠巡按淮、扬,盛复选巡按江宁。

七月癸丑,裁江宁开通厂宝源局鼓铸、马政、船政,苏州水利、扬州造船、淮安造船等同知,江宁捕盗、水利、管粮,松江水利,镇江农、马等通判。乙卯,北京造城,新增钱粮,江南加派五十九万五千七百七十四两九钱。丙子,裁苏松提督学政,归并江宁督学御史。

九月甲寅,遣御史王士骥巡视两淮盐课。

十月庚寅,山阳县高堰、清河县文华坝等处堤成。己酉,免句容县逃丁荒地额赋。

八年闰二月己巳,裁江南督饷侍郎、淮安总理漕运侍郎。

三月丁亥,都察院条议巡方事宜:“督学,江宁、苏松应分为二差;巡按,江宁、苏松、淮、扬并为二差;巡视盐政,两淮为一差。”从之。壬辰,遣御史秦世祯巡按苏、松、常、镇、淮、扬,张瑃巡视两淮盐课,张中元巡视漕运。

四月辛酉,以王文奎为漕运总督。

五月庚子,巡视漕储御史张中元列款疏参总漕吴惟华贪婪误漕状。命革职严讯。

七月戊寅,兵部奏:江南改直为省,其武闱不应分上江、下江,应照各省事例,统于省城乡试。从之。

八月丙寅,苏松巡按秦世祯以江南事重差烦,征解失宜,民不堪命,条上兴除八事:“一、田地令业主自相丈量,明注印册,以清花诡;一、额定粮数,俱填易知由单。设有增减,另给小单一纸,则奸胥不得藉口;一、由单详开钱粮总撒数目及花户姓名,先给后征,以便磨对;一、催科不许差人,设立滚单以次追比,则法简而事易办;一、收粮听里户自纳,簿柜俱加司府封印,以防奸弊;一、解放先急后缓,勒限掣销完验,不得分毫存留衙役之手;一、民差查田均派,排门册对,庶不至苦乐不均;一、备用银两,每事节省,额外不得透支。布政司将征解原册按季提查,年终报部。扶同容隐者按律议处,庶无挪移侵欺。”下所司议。

九月戊寅,以郑廷櫆为江南右布政使。

十月丙辰,江南逛按秦世祯劾奏江宁抚臣土国宝徇庇贪污请不法事。命革职严讯。壬戌,遣御史朱绂巡视漕运。

十二月丁巳,江宁巡抚土国宝闻革职严讯之旨,自缢。丁卯,以周国佐为江宁巡抚、提督军务。戊辰,增设吴县、长洲、嘉定、昆山、常熟、吴江、华亭、上海、青浦、武进、宜兴、无锡、江阴管粮主簿各一员。准高淳县岁输漕粮一万六千八百五十石改征折色,着为例。

九年五月己卯,户部奏言:“江阴、青浦二县有坐派养牛之税,实属病民,请严饬督抚、按臣、行府州县官,将牛、牙杂税等项,止许于买卖市集照例抽收。若有横派乡民者,指名参处。”报可。辛卯,遣御史陈自德巡视两推盐课。

七月庚辰,免淮安牙行六、七两年份逋欠税银。辛巳,御史杨世学条陈治河事宜,略曰:“治河之道,未有不使之多途以入海者。前代止治河,今则兼治淮。淮为河之下流,而滨海诸州县,如泰州、盐城、兴化、刘庄、白驹诸盐场,又淮之下流。各处下有海口,上有闸坝,河水暴涨,多开闸坝使出海口,则自无溃决,此乃前代已行之效。国初,居民因新昌余贼缘海遁去,渐次堵塞,继而水道变为圩田,豪右蠹胥据为已有,此海口之所由塞也。海口既塞,则行船安稳,商人便之,不乐复开。虽有安东、庙湾亦可入海,而流不疏则势不杀,急行壅溢,所以溃决。上决于开封,中决于邳、宿,下决于高、宝。而奸人阻挠,簧鼓其辞,以乱当事之心。此所以岁岁报工,年年告溃,民力重困而功用迄无成也。乞敕河漕重臣毋惑浮言,毋委属吏,亲至其地,详为相度,将海口之处尽行开浚,其漕堤闸口,启闭各因其时。然后循下流面上至河身,别其浅溢,去其淤沙,使河身益深足以容水,则波不及陆而委易达海,淮右之民,庶几其有瘳乎!”章下部议。丙申,工部右给事中胡之俊疏言:“今天下财赋半出东南,而东南要地莫如苏、浙。苏、松、嘉、湖地势汙下,旧有刘家河、吴淞江等处引水入海,日久壅淤,河道成田,土豪占据,多所阻挠。年来淹没漂沦,水患见告。职此之故考地志,三吴之水悉汇震泽,震泽广三万六千顷,并溪港诸水,势甚横烈,皆以三江为入海之路。东江河身湮没,久不可稽,仅存松江之吴淞、苏州之刘河。刘河,即娄江也。唐、宋、元、明,以三江泄震泽之水,始不为害。今三吴江道尽塞,受祸甚剧,财赋重地,悉委波涛,百万粮储,从何措办?请敕部从长计议,疏通故道,国计民生胥赖之矣。”章下所司。戊戌,户部左侍郎王永吉条陈治河事宜,略曰:谨按黄水自邳、宿而下至清河口,淮、泗之水聚于洪泽湖,亦出清河口,黄、淮交会东入于海。然黄强淮弱,势不相敌,淮、泗逼而南趋,直走四百余里,出瓜州、仪真,方能达江。一线运河,收束甚紧,即有大小闸洞沿途宣泄,而海口不开,下流壅塞,所以河堤溃决,修筑岁费金钱。九载以来,八年昏垫,海口之当开,固刻不容缓者也。查海口之在兴化、泰州、盐城境内者,俱被附近愚民将闸门填塞,滴水不通。咽喉重地,岁岁陆沉,关系匪轻。乞敕河漕重臣,遴委才能属员亲往相度,勿听一偏之词,务收两全之利。开凿深通,复其故道,淮、泗之水消,则黄河之势减,平成之绩,亿万年永赖之矣。下所司议。

八月癸丑,以周天成为工部右侍郎,督理苏州等处织造。丙辰,总督马国柱奏报江南旱灾,谕速救济。

十月庚子,免沛县六年至八年份水灾逋赋。戊申,令江宁仓差归并于西新关。甲寅,以御史李成纪巡按苏、松,林起宗巡按江宁。

十二月癸卯,河道总督杨方兴疏言:“清口为黄、淮交汇之处,伏秋淮弱黄强,黄遂内灌,前人置闸、筑坝,原以防浊沙淤淀之患。自闸禁废弛,岁需挑浚,为费不赀,今请于清江、通济二闸适中处,寻兴福闸旧址,先行修复,启一闭二,以时蓄泄,岁可省无限挑浚之费。”下所司议奏。乙巳,命江阴县岁解子鲚鱼通行折色,着为令。

十年正月丙申,复设扬州府西河船政同知。

五月甲戌,裁各省巡按。

六月己未,复设江南鼓铸炉。

十一月戊申,河道总督杨方兴疏言:“黄河旧绕邳城,因患其淹灌,始徙于羊山之南,不意土中伏有虎山,复激水北流。今董家堂堤岸冲决,势难捍御,议于虎山、象山以南改挑新河四千一百七十余丈,旧河筑坝截流,使水尽归新河,以利运道。”章下部议。丙辰,户部奏官:“江南各府属旱灾,除有漕粮州县已经改折,其无漕粮州县卫所被灾八分以上者,免十分之三;七分以下者,免十之二;四分,免十之一。”从之。

十二月丙戌,江宁巡抚周国佐疏报:海逆入犯吴淞,遣副将张思达、参将雷应春等出洋进剿,将士奋勇转战一百四十余里,杀贼无算。

十一年正月辛丑,以宁、苏等处连年水旱,小民困苦已极,暂停织造二年。乙巳,以史记功为江南按察使。戊申,免江宁、苏、松、常、镇、淮、徐等属州县卫十年份旱涝租赋。癸丑,总督马国柱奏报:海贼分入犯崇明、镇江、靖江、泰兴等地,败之。乙卯,马国柱奏报:海寇犯金山,夜窃大炮,复烧毁金山、瓜州船只,顺流而遁。

二月己巳,礼科给事中季开生以海贼突犯江北,势颇猖獗,条陈战守六要:“一、远侦探;一、扼要害;一、备器械;一、严海禁;一、杜接济;一、密稽察。”下所司议。癸未,江宁巡抚周国佐奏报:海逆张名振等入犯,败之于淘港、杨家嘴、小洪、东阜等处,俘斩甚众。

三月戊戌,免扬州、淮安、徐州所属州县去年水旱灾伤额赋。

四月丙寅,工科给事中张玉治奏言:“江南镇江咽喉重地,因无建牙重臣整饬战具,以致贼兵内犯。查旧制,设文武操江二员,今止存操江巡抚一员,又驻八百里外,鞭长不及,恐误事机。合请移驻京口,专防江海。吴淞要地,仍责令苏州总兵官镇守。无事,则训练水师;有事,则飞舸追剿。职守既定,南北各无推诿,海氛扑灭,可计日待矣。”下所司速议。壬申,周国佐奏:败寇张名振于崇明南沙嘴、寿兴沙等处,焚获贼船甚多。甲戌,以冯如京为江南右布政使。丙戌,命江宁昂邦章京管效忠移驻镇江,苏州提督张天禄移镇吴淞,总兵官王燝移镇刘河。

五月丁未,遣刑部郎中刘世杰往江南恤刑。

六月庚辰,苏州、常州、松江、镇江等府飓风海溢,房屋树木半被漂没倾拔,男妇溺死无算。

八月庚午,谕吏部:“朕览江宁巡抚周国佐历来章奏,词语模糊,意见游移,此必事事假手左右,胸中漫无主持。苏、松重地,岂容阘茸之人因循贻误!周国佐着解任回旗,该部会推才品堪任者具奏。”甲戌,以张中元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宁。

九月丁未,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以衰老休致。庚戌,改江南、江北提督学院为提学道。辛亥,降漕运总督沈文奎三级凋用,以督催漕运稽迟也。

十月辛未,免江南淮、扬二府、徐州被灾额赋。

十一月庚戌,以余应魁为江南按察使。

十二月辛巳,漕运总督沈文奎疏报:招垦江北荒屯地九千九百余顷,征银二万一千有奇。

六月甲寅,以孔允樾巡按苏、松。庚申,严禁沿海省分,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己巳,裁江南操捕、管屯都司各一员。

七月乙酉,给事中季开生奏:“近日臣之家人自通州来,遇吏部郎中张九徵回籍,其船几被使者封去。据称奉旨往扬州买女子,恐奉使者不能仰体宸衷,借端强买,小民无知,未免惊慌,必将有嫁娶非时,骨肉析离之惨;且乘机而奸棍挟仇捏报、官牙垄利挪移诸弊,断不能无。乞皇上速收成命。”得旨:“前内官监具奏,乾清官告成在即,需用陈设器皿等项,合往南省买办,故令发库银遣人往买,初无买女子之事。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无汉女,且朕素奉皇太后慈训,岂敢妄行。即天下大平之后尚且不为,何况今日,朕虽不德,每思效法贤圣之主,朝夕焦劳,屡次下诏求言,上书禁勿称圣,惟恐所行有失。若买女子入官,成何如主耶?季开生身为言官,果忠心为主,当言国家正务实事,何得以家人所闻、茫无的据之事,不行确访,辄妄捏渎奏?肆诬沽直,甚属可恶!着革职,从重议罪具奏。”寻部议:应杖一百,折赎流徒尚阳堡。从之。壬辰,遣刘士杰往江南恤刑。

八月壬申,降苏松提督张天禄职三级,以贼入汛地、伤兵焚船故也。癸酉,降总督马鸣珮职二级,夺江宁巡抚张中元俸,以海寇登岸焚掠,不据实入告,徇庇失事提督张天禄,以罪为功也。

九月戊子,复设江南福山、杨舍、江阴、靖江、孟河、永生各营及沿江汛兵共一千八百名。

十月戊辰,谕江南督抚:督率所属各粮道恪奉漕规,冬兑春开,务依限到淮,勿得拖欠稽迟。辛未,复设总理漕务满洲侍郎一员,驻扎淮安。庚辰,添设江南黄浦参将一员,水陆官兵八百名。

十一月甲申,以吴库理为户部右侍郎,总理漕务。戊申,裁淮安府东新仓大使一员。

十二月甲子,以许宸为江南按察使。乙丑,增松江府水利通判一员。癸酉,初,海寇犯淘港,士卒被伤并抛失军器甚多,至是,革江南提督张天禄职。甲戌,以秦世祯为操江巡抚。

十三年正月已酉,革苏州总兵官王璟职,以海寇侵犯汛地,不能戮力戡定故也。

二月已未,分江南华亭县为两邑,旧邑名华亭,新邑名娄县。乙丑,江宁巡抚张中元保举隐逸故明进士陆贻吉、于沚。下所司议。辛未,裁江南兴屯道同知。

闰五月己酉,江南、江西总督马鸣珮以病免。戊午,遣刘宗韩巡按江宁,李森先迅按苏、松。己未,以郎廷佐为江南、江西总督。

六月辛卯,转陈培桢为江南左布政使。癸巳,敕谕江南各省督、抚、镇等官曰:“朕惟自古帝王底定万邦,皆恩威并用,讨贰怀服,乃能使人心乐于归往,早享太平。本朝开创之初,睿王摄政,攻下江、浙、闽、广等处,未降者多被诛戮,以致遐方士民,疑畏窜匿。从海逆郑成功者,实繁有徒,或系啸聚有年,未经归化;或系被贼迫胁,反正无由;或系偶陷贼中,力难自拔,原其本念,未必甘心从逆。此辈皆朕赤子,迷罔无知,深可悯侧。今欲大开生路,许其自新。该督、抚、镇即广出榜文晓谕,如贼中伪官人等,有能悔过投诚,带领船只、兵丁、家口来归者,察照数目,分别破格升擢。更能设计擒斩郑成功等贼渠来献者,首功封为高爵,次第亦加世职,同来有功人等,显官封赏,皆所不惜。倘仍执迷不悟,郑逆所据不过海滨穷岛,波上游魂,势不能久。一旦绝其粮饷,阻其出没,遣发大兵,直捣巢穴,必致玉石俱焚,虽悔亦何及乎?其前次陷贼官兵及薪归人等,地方官问明来历,尽心安插,原有田产速行察给,即无田产亦设法周恤,务令得所。”辛丑,增设江南福山营千总一员,把总二员。癸卯,撤江南各省守催钱粮满官还京。

十一月辛亥,以王无咎为江南右布政使。壬子,裁江南下砂场副使一员,设松江府批验所大使一员。丙辰,江南荻港镇地裂水涌,溢陷民房百余家,溺男妇数百余口,覆没商船十余艘。丙寅,免海州本年荒地额赋。

十四年正月庚申,以卢慎言为江南按察使。

三月甲寅,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奏请舒江南三大困:“一、江南官多降调,为钱粮积欠多面考成严也。以数年之积逋,追征于一时,官有必去之念,民无慑服之心,为有司者,尚能力布皇仁耶?请将考成规则,去其降调之例,重不过革职戴罪,仍令在任,课其成功,自必安心治理矣;一、江南自八年至十三年,积欠钱粮四百余万,未必尽欠在民,或官吏侵蚀,或解役朋分,新旧牵混,上下朦胧。请以十四年为止,通将从前积欠,总令右布政使查其已解而无批回、被经承侵欺挪借者,及某官支用提取而不应开销者,注数请追,分为二册。若民间实欠,则又为一册,议定一年止征若干,示民知有应完之数。分路督催,责成各道,握总者为右布政使,按册而稽,专理旧欠。一切新粮,专责左布政使,则征新补旧之弊可除矣;一、江南为数省咽喉,商贾舟楫所聚,向因大军经过,封船载送,商民坐困。或谓禁封货船,但封空船,不知江河之内舍货船则空船无几,岂能载往还兵马乎?臣见江西已经造船备送兵马,江南亦可踵行,庶商困得苏,军机不误矣。”上以其言深切时弊,下所司详议。

五月癸亥,河道总督杨方兴引年乞休。上以其久任河督,勤练著劳,命以原官加太子太保致仕。

七月丙午,谕礼部:“江南省在明朝亦系直隶,故典试皆用词臣,今既改为省,以后着照浙江一体题差。”庚申,谕吏部:“总理河务,事关重大,必得其人,方能胜任。吏部右侍郎朱之锡气度端醇,才品勤敏,着升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提督军务。”

九月辛丑,以亢得时为漕运总督。

十月癸酉,命都统赵布泰等驻防江宁。庚寅,加都督佥事、苏州总兵官梁化凤为都督同知,统率抽调各营一万名,改为水师,仍驻防崇明。两协设副将二员,各统水师二千名,驻防吴淞;游击六员,各统水师一千名,分泊崇明各沙,俱属梁化凤统辖。提督总兵马逢知专管陆师。裁苏州总兵官缺,从总督郎廷佐请也。

十一月癸亥,给事中阴应节参奏江南主考方犹等弊窦多端,榜发后,士子忿其不公,哭文庙、殴帘官,物议沸腾。其彰著者,如取中之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悬成、亨咸,膏茂之弟,与犹联宗有素,乃乘机滋弊,冒滥贤书。请立赐提究严讯,以正国宪、重大典。得旨:“据奏,南闱情弊多端,物议沸腾,方犹等经朕面谕,尚敢如此,殊属可恶。方犹、钱开宗并同考试官并着革职,并中式举人方章钺,刑部差员役速拿来京,严行详审。本内所参事情及闱中一切弊窦,着郎廷佐速行严察明白,将人犯拿解刑部。”

十五年二月庚午,御史上官鉝劾奏江南省同考官舒城县知县龚勋,出闱后被诸生所辱,事涉可疑;又中式举人程度渊者啧有烦言,情弊昭著。应详细磨勘以厘夙奸。得旨:“着严察逮讯。”丙申,礼部议复:“御史上官鉝奏,江南新榜举人啧有烦言,应照京闹事例,请皇上钦定试期,亲加复试,以核真伪。至直省士子云集闱务,不便久稽,其江南新科举人应停止会试。”从之。

三月庚戌,上亲复试丁酉科江南举人。遣卫贞元巡按江宁。戊午,谕礼部:“前因丁酉科江南中式举人情弊多端,物议沸腾,屡见参奏,朕是以亲加复试。今取得吴珂鸣三次试卷,文理独优,特准同今科会试中式举人一体殿试。其汪溥勋等七十四名,仍准作举人。史继佚、詹有望、潘之彪、洪济、黄枢、秦广之、陈遡潢、许允芳,张允昌、何亮功、何炳、曹汉、马振飞、朱扶上、万世俊、黄中、董粤固,韩揆策、谢金章、许凤、杨大鲲、周篆、沈鹏举、史爽等亦准作举人,罚停会试。二科方域、林大节、杨廷章、张文运、汪席、陈珍、华廷樾、顾元龄、刘师汉、夏允光、程牧、孙弓安、叶甲、孙长发等十四名,文理不通,俱着革去举人。”

五月戊申,谕户部:“年来钱粮匮乏,屡经会议,未能实济急需,皆由费用繁多,积弊未革。今惟再筹裁省,严剔弊端,乃可渐致充裕。在京各衙门官,有一缺而设数员者,半属闲冗。着各衙门将满、汉司官,自笔帖式以上俱开列员数、职掌,奏请裁定。在外文武各官,如有赘员亦量行裁减。各省于顺治元、二年间开报荒田甚多,连年虽屡奉清察,未见报明,其中岂无豪强隐占,官吏欺蒙,上下推诿,不肯清出实数,按期征收,隐漏钱粮为数不少?江南芦政一项,地方广远,漫衍数省,连年虽经行察,其中隐混未清者甚多,责成抚按严行确察。又江南无锡等县,历来钱粮欠至数十万,地方官未见有大破积弊、征比完结者,皆由官吏作弊,上官不行严察,且乡绅举贡之豪强者,包揽钱粮,隐混抗官,多占地亩,不纳租税,反行挟制有司。有司官不能廉明自守者,更惧其权势,不敢征催。该部遇有如无锡等州县之欠钱粮者,察明奏请,选择廉明谨慎、满洲启心郎、理事等官,先往一县,不带多人,不预别事,专令督理拖欠钱粮。或钱粮在官借口民欠,或乡绅及其子弟、举贡、生员、土豪隐占地亩,抗不纳粮,或畏惧豪强不敢征比等项情弊,务期察明惩治。清察一处,即可为他处榜样。历年各省逋欠钱粮,多系贪官猾吏挪移隐蚀,以及乡绅、举贡、生员、土豪影射占隐。年来抚按未行清察,不能尽厘奸剔弊之职。今责成抚按严加清察,如有前项情弊,题参重处。如曲庇不行指参,本犯一经发觉,即治抚按以徇纵之罪。至于挪借侵蚀诸弊,有在藩司者,有在有司者,互相蒙隐,奸弊百出。虽严行追比,而完解无多。或借端脱卸,攀累无辜;或饰称产尽,希图豁免。责成巡抚不时稽核,巡抚巡历一处,将藩司经承及府州县章书提集,按册磨对,当面质讯。各省地丁钱粮,向来屡奉清察,奏报者少,况兵荒之后,册籍无存,岂无欺隐之弊。今责成抚按,大破情面,彻底清察。如仍徇庇,别经发觉,即治抚按以溺职之罪。又胥役侵蚀钱粮,往往假他人名色,置买田产,及事发追比则动称无产。承追之官不行严比,反听其优游延缓,是以积欠愈多。嗣后凡奸胥弊发,赃银能完与否,即当清察,勒限完结,逾限不完,即行治罪,不得姑息从容,稽延岁月。其他人代为胥吏影占田产者,承追官严加清察,重行治罪。又地方有司奉有设处供应之文,即借名横行科敛,且于正项之外暗征私派。今责成抚按严行清察,题参重处。以上种种情弊,虽因在外抚按屡奉谕旨,不能恪遵,亦由部中司官、笔帖式、书吏交相容隐,徇庇行私之所致也。今后堂官宜随事严加详察,尽革弊端,使司官等知所畏惧。如仍前因循曲庇,不肯大破情面,书吏等事一经发觉,即治司官、笔帖式之罪。堂官不行纠举,一同议处。着会同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奏。”

七月戊午,更定乡、会试额数,均减其半。

九月壬寅,苏松巡按王秉衡以索诈盐法道书役等银两,革职逮讯。

十二月己卯,以姚延著为江南按察使。

十六年正月丁巳,江宁巡抚张中元以病免。

三月丙申,调蒋国柱仍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宁。

闰三月辛未,裁江浦、六合、清河、桃源、沭阳、赣榆、宿迁、睢宁各县儒学训导。乙亥,裁江南布政使司都事、按察使司知事各一。丁丑,以毛一麟为江南右布政使。戊子,再复试丁酉科江南举人。

五月甲戌,裁江宁府都事、断事各一员。

六月癸巳,裁句容县云亭驿驿丞。壬子,郑成功陷镇江府。

七月丙子,郑成功犯江南省城。庚辰,漕运总督亢得时闻郑成功入犯江宁,出师高邮,自溺死。壬午,裁砀山县儒学训导。

八月己丑朔,江南总督郎廷佐奏:“海寇郑成功自陷镇江,势愈猖撅,于六月二十六日逼犯江宁,城大兵单,难于守御,幸贵州凯旋梅勒章京噶褚哈、马尔赛等,统满兵从荆州乘船回京。闻贼犯江宁,星夜疾抵江宁。臣同驻防昂邦章京喀喀木、梅勒章京噶褚哈等密商,乘贼船尚未齐集,当先击其先到之船。喀喀木、噶褚哈等发满兵船二十艘,于六月三十日两路出剿,击败贼众,斩级颇多,获船二十艘,印二颗。至七月十二日,逆首郑成功亲拥战舰数千,贼众十余万,登陆攻犯江宁,城外连下八十三营,络绎不绝。安设大炮、地雷,密布云梯,复造木栅,思欲久困。又于上江、下江及江北等处,分布贼艘阻截要路。臣与喀喀木等昼夜固守,以待援兵协剿。至七月十五日,苏松水师总兵官梁化凤亲统马步官兵三千余名至江宁。又抚臣蒋国柱调发苏松提督标下游击徐登第领马步兵三百名,金山营参将张国俊领马步兵一千名,水师右营守备王大成领马步兵一百五十名,驻防杭州协领牙他里等领官兵五百名,俱抵江宁。臣等公议,贼今分兵逼城,立三营于仪凤、锺阜二门外,当先击之。随于七月二十三日派满兵堵贼诸营,防其应援。遂发总督、提督两标绿营官兵并梁化凤标营官兵,从仪凤、锺阜二门出剿。贼踞木栅,并力迎敌,我军各将领奋不顾身冒险先登,鏖战良久,阵擒伪总统余新,并斩伪总兵二员,击死贼众无算。至晚收军,臣等又公议,满洲绿旗官兵悉出击贼,恐城内空虚,留臣守城。其喀喀木、噶褚哈、马尔赛、梁化凤等由陆路进。汉兵提督管效忠、协领扎尔布巴图鲁、费雅住巴图鲁、臣标副将冯武卿等由水路进。各统官兵次日五鼓齐出,贼已离营,屯扎高山,摆设挨牌火炮,列阵迎敌。我兵自下仰攻,鏖战多时,贼始大败。生擒伪提督甘煇并伪总兵等官,阵斩贼众不计其数,烧毁贼艘五百余只。余孽顺流败遁,喀喀木、噶褚哈等复领水陆两路官兵疾追至镇江、瓜州,诸贼闻风乘舟而遁,大军于二十八日回江宁。”得旨:“据奏满、汉官兵奋勇,水陆并进,擒剿逆寇甚多。克奏大捷,深可嘉悦,着该部从优议叙具奏。”癸巳,命固山额真刘之源为镇海大将军,同梅勒章京、张元勋、周继新领官属兵丁驻防镇江。甲辰,江宁巡抚蒋国柱奏:“逆寇郑成功自江宁败遁南下,复犯崇明,游击刘国玉等击败之,贼俱南下。”下所司察叙。乙卯,逮江宁巡抚蒋国柱至京勘问,以海贼犯京口,国柱同提督管效忠败绩也。

九月己未朔,江宁巡抚蒋国柱奏:“镇江失守时,文官知府戴可进等六员、武官副将高谦等十四员皆失身从逆,独巡江营守备罗明异守谭家洲阵亡,应从优恤。”下所司察议。

十月丁酉,江南苏松巡按马腾升奏:“前因京口失守,特遣固山额真驻防镇江,诚虑之周也。而臣窃以为有不便者三:镇江之民疮痍未复,传闻大军驻扎,惶惧窜徒,若果兵临,势必侵扰,民何能安?且恐满兵骄悍成习,即号令有不能施,不便者一;以重兵驻防京口者,御海寇也,必须修备战艘,练习水师,此非满兵所长,不便者二;用兵之道,将有号令,兵有纪律,事权归一,兵力自优,何必设此无统摄之满兵株守一城,以虚糜兵饷,不便者三。臣为要地起见,为万民请命,不得不为皇上痛陈之。”得旨:“京口要地,向因防兵单弱,致海逆入寇失陷,故特遣满兵驻防。马腾升乃云未能御寇,辄先扰民。前贼至之日,镇江阖城从贼,理应诛戮,免其追究,已属法外之仁,今遣兵驻防,原以为民,何为反云扰民?征剿寇盗、平定地方,皆满兵之力,何云满兵骄悍成习?设防之兵,当水陆兼备,江宁大捷亦由陆兵力战败贼,何云非满兵所长?驻防之兵,该固山额真自能统摄,如有寇警,该固山额真自当相机堵剿,何云无统摄之满兵株守一城、虚糜兵饷?镇江原有绿旗兵不能御贼,地方文官不能以一矢加贼,马腾升身为巡方,远避他府,今乃借口为地方起见,妄行条奏,沽名市恩,且马腾升系何国之人,乃称满兵骄悍成习。是何意见,着作速明白回奏。”

十二月丁亥朔,苏松巡按马腾升遵旨回奏:“兵火之后,臣目击地方残破、人民流离。又过镇江,见谭家洲当江口瓜、镇之中,于此建立营垒,设立重兵,使深明水性之将练习舟师,统于督臣,足资弹压。讵知庙算神谟,动出万全,特遣满兵驻防,原使水陆兼备,靖寇卫民。臣一时愚昧,思虑未周,发此狂沦,罪复何辞!惟痛自刻责,仰听处分而已。”得旨:“此回奏巧言支饰,殊为可恶,着吏部从重议处具奏。”辛亥,以击败海寇功授苏松水师总兵官梁化凤三等阿达哈哈番,仍加左都督、太子太保。

十七年正月壬戌,裁苏州、镇江、徐州、太仓、镇海各卫经历,镇江织造局大使,通州通济库大使,松江递运所所官,毗陵、孟城、锡山各驿驿丞。丙寅,以朱国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宁。

二月癸巳,先是,漕运总督蔡士英奏:“国初设总漕一员,驻淮安;凤阳巡抚一员,驻泰州。自顺治六年,巡抚标兵调入粤西,遂撤凤抚归并漕督。漕务、海防势难兼理,请仍照初制,专管分任。”至是,九卿、科道会议:应如士英所请,其抚标官兵俟兵部议设。从之。戊戌,命总兵官杨捷驻扎扬州,防江北一路要汛。壬寅,免江南淮、扬二府、徐州去年份水灾额赋。甲寅,徐州夏镇民、涂弘德奏讦工部分司顾大申贪赃四十余万,令提京严审。

三月己巳,差户、兵、工三部官各一员,清查江南拖欠钱粮。

四月戊子,以蓝润为江南按察使。己丑,命总兵官刘芳名驻防江宁。乙未,遣御史张凤起巡按苏、松。

六月癸巳,以白色纯署河道总督。

八月甲申朔,议政王、贝勒、大臣、兵部、刑部议奏:“江南提督马逢知纵放奸细,阴附逆贼,贻误封疆,负国重恩,情罪重大。马逢知并其子俱应斩立决,妻妾家产俱籍没入官。江南巡按马腾升与逢知结为弟兄,同谋徇隐,亦应斩立决。”得旨:“据审马逢知交通海逆,情罪重大,但逢知彼时或贼至献城,或率兵从贼,叛迹显著,自应并伊子即行正法。今阅招内将海逆差来伪副将刘澄不即诛戮,仍行放回,阴附逆贼是真。至显为叛逆之处,尚未得实情。事关重辟,宜加详慎。马逢知并其亲子及马腾升俱应斩,着牢固监候,家产依议籍没。该部选才能侍郎一员,前往会同刘之源,郎廷佐、梁化凤确察逢知当日叛逆事迹,果有确据,再行加等治罪。”

九月戊午,江宁巡抚朱国治言:“郑逆未靖,请于海边、江口多设烽堠、炮台,以守御。”下所司速议。

十八年正月癸酉,户部议复:“御史胡文学疏言,江南等省漕粮改折收银,恐有杂派,乞严饬抚按痛除积弊,止许照价征收,不得仍借兑漕为名,恣行科索。”从之。巡按苏、松六府御史张凤起疏言:“苏、松、常、镇四府差繁赋重,漕米折价请仍照原议,每石折银一两。”下部知之。

二月己丑,免崇明县顺治十六年、十七年旧欠钱粮。戊申,江南总督郎廷佐疏言:临江、临海百姓修理烽墩,奉法惟谨,应予豁免丁徭,略示优恤。从之。

四月癸卯,江宁巡抚朱国治议复:“巡按苏、松御史马腾升疏言海防官驻扎事宜,请将苏州海防同知移驻常熟县,松江海防同知移驻上海县,各令其督修沿海桥梁、马路、墩堡,协催兵饷,严行保甲之法,稽查出洋船只。有警,与各营汛将弁相机商酌,庶责任专而事无贻误。”下部知之。

五月癸亥,以刘兴汉为江南按察使。

六月庚辰,江宁巡抚朱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属并溧阳县,未完钱粮文武绅衿共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七名,应照例议处。衙役人等二百五十四名,应严提究拟。”得旨:“绅衿抗粮殊为可恶,该部照定例严加议处。”丙午,溧阳县妖人端应国、妖妇曹氏妄称大乘邪教,煽惑愚民。江宁巡抚朱国治捕获以闻。

七月已酉,免江南盐城、萧县、睢宁去年旱灾赋。

八月甲寅,户部遵旨议复:“查明季加增练饷并无旧案,止有遣单一纸,每亩派征一分。直隶、山东、河南、江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陕西、广西、四川十三省,共计五百七十七万一千余顷,每亩一分派征,计征银五百余万两。请敕该抚于十八年为始,限三月征完解部。”得旨:“如议速行。”已未,谕户部:“前因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濒海地方逼近贼巢,海逆不时侵犯,以致生民不获宁宇,故尽令迁移内地,实为保全民生。今若不逮给田地居屋,小民何以资生。着该督抚详察酌给,务须亲身料理,安插得所,使小民尽沾实惠,不得但委属员;草率了事。尔部即遵谕速行。”命直隶各省,各设总督一员驻扎省城。

九月丁亥,改江南、江西总督郎廷佐为江南总督。壬辰,裁江、安提督、庐凤提督二缺,改苏松提督粱化凤为江南通省提督。

十月己酉,以林起龙为漕运总督。丁巳,以祖永烈为苏州宁海将军,驻扎苏州。辛酉,韩世琦调江宁巡抚。

十一月壬辰,以孙代为江南右布政使。

十二月庚戌,户部议复:江南总督郎廷佐疏言,崇明县地丁钱粮虽已蠲免,其盐课仍应完解。得旨:崇明孤悬海外,逆贼来犯,皆赖兵民同心协力,固守全城,所欠盐课着予豁免。己未,以柳天擎为江南按察使。

猜你喜欢
  太祖纪二·薛居正
  卷首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四十·鄂尔泰
  儒林宗派卷十一·万斯同
  一零八、惠施自楚至宋考·钱穆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巻十三·允禄
  卷二百七中·雍正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雍正
  卷六十六·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第五节 唐末割据(上)·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四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六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三古今体六十六首【辛亥三】河东总河李奉翰催漕御史和琳奏啓微湖济运事宜诗以志慰微湖积水运河资储蓄无方遂失宜【江南邳宿一带运河每岁藉微山湖积水以济漕运乃因司河者储蓄无方遂致河水

  • 卷七·魏源

    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有得古琴者,言是椒山物,索同人作诗。太初约予同作。)伶伦既死贻嶰峒,谁回元气抉空同?古心感帝帝梦通,夜深重瞳投以镛,排阊叫舜放四凶。天王圣明臣罪蠢,遂从文王羑里中。我得此琴匪漫逢,玉带生研同敬恭。一弹

  • 卷二百六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四 欧阳玄 舟次诸牐寄诗奉谢都水分监瑞卿监丞 抱疴辞承明买舟溯官牐袢襟正无悰篷底可容纳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忆初离神

  • 卷五·张籍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张司业集] 钦定四库全书 张司业集卷五 唐 张籍 撰 七言律诗 书怀寄元郎中 转觉人间无气味常因身外省因缘经过独爱游山客计较唯求买药钱重作学官闲尽日一离江岛病多年吟君钓客诗中语便欲南归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四·杨仲良

      神宗皇帝   王安石专用小人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甲子,安石请以吕惠卿为制置司检详文字(惠卿自有本事)。   三年四月己卯[1],前秀州军事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定素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万历十九年闰三月丙寅朔彗入娄○大学士申时行男用嘉赘于故给事董道醇因就试浙江中式有言其越省弊中者时行奏请覆试 上以无私不必再试至是御史李用中复言之时行请革其子举人准承荫入监并恳乞休 上优答之命供职如故○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一·纪昀

    列传元 【十五】○元十五董文炳【士选】 张弘范【弘略】董文炳张弘范△董文炳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幼警敏善记诵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未几同列 束手下之县贫重以旱蝗

  • 通志卷一百六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外戚传一晋羊琇 王恂【弟防恺】杨文宗羊元之虞豫【子允】庾琛 杜乂禇裒 何凖【子澄】王蒙【子脩】王遐王蕴禇爽后魏贺讷 姚黄眉 杜超贺迷 闾毗冯熙【子诞】李惠髙肇 胡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六 我的乳母·溥仪

    梁鼎芬给我写的&ldquo;起居注&rdquo;中,有一段&ldquo;宣统九年正月十六日&rdquo;的纪事:上常笞太监,近以小过前后答十七名,臣陈宝琛等谏,不从。这就是说,在到我七周岁的时候,责打太监已成家常便饭,我的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

  • 刘弘基传·欧阳修

    刘弘基是雍州池阳县人。少时因父荫补任隋右勋侍。大业末年,从征辽东,因家资贫乏,行至汾阴县时,自料误期依法当斩,便与其部属屠牛犯法,暗示县吏逮己入狱。一年之后,按赎刑论处。随后亡命在外,盗马以自供给。后来到达太原,暗自依

  • 汉纪三十九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85)·司马光

    汉纪三十九汉章帝元和二年(乙酉,公元85年) [1]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又诏三公曰:“安静之吏,悃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

  • 卷第廿四·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四〈起天平寶字六年正月、盡七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廢帝六年春正月庚辰朔。廢朝。以宮室未成也。辛巳。日有蝕之。癸未。帝臨軒。授三品船親王二品。

  • 卷第三·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三 文德紀三文德天皇起仁壽元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常康親王與藤原貞子落飾入道文德天皇仁壽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帝不受歲賀。以諒闇未終也。甲申,正六位上-長統

  • 卷六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四     婺源江永撰井田    通禮十三補昔黄帝始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制以防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鑿井於中一則不地氣二則無費一家三則同風俗四則齊巧拙五則通財貨六

  • 序·智旭

    【纪事】灵峰第四重定选佛图略式。亦名十法界图。前三刻幷三人六种图俱不用。是图乃为引入佛法而述。故凡缁素随喜者。莫作游戏想。应生恭敬心。先当礼佛。然后选之。庶几不负灵峰老人述图之苦心也。灵峰后学灵晟识【

  • 民国与佛教·太虚

    ──十九年春在厦门双十中学讲──在未讲之前,关于这题牵涉的问题,先在此讨论一下:在西洋,法国哲学家孔德,他的思想力,可以左右当时全西洋哲学思想界,就是现在,也还具有相当的势力。实际地讲起来,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十九世纪之末

  • 佛说佛名经卷第九·佚名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是贤劫千佛名者。必见弥勒世尊及见卢至。远离诸难。  南无月光明佛 南无不动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多伽罗香佛 南无妙胜佛 南无波头摩幢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沉水香佛 南无大

  • 大学本旨·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采用所谓《大学》古本,认为曾子原著不分经传,《大学》所引曾子言为曾晳之语,而非曾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