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一、韩哀侯懿侯昭侯三世名谥年数考

《史记 韩世家 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按今年尚借晋桓命邑郑,则知《年表》于上年书灭晋之误。又《年表》书郑康公二十年灭,实不误。《世家》以韩哀侯二年邑郑为郑灭之岁,故云康公二十一年也。《今本伪纪年》韩灭郑在周安王二十一年,则由魏武侯二十一年而误。)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韩若山立。”曰:“若山即懿侯也。”又《晋世家索隐》引《纪年》:“韩哀侯以桓公十五年卒”,是年正当魏武侯二十二年,则韩哀侯卒,在灭郑之明年也。《水经 沁水注》引《纪年》:“惠成王元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是懿侯名若,《索隐》所引,涉上韩山坚而衍一山字。又《浊漳水注》引《纪年》:“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是同年韩有懿、共两侯。《六国表》惟有庄侯,《索隐》云:“即懿侯”,《志疑》据今本《伪纪年》,谓:“序共侯、懿侯于一年之内,而《史》无共侯,疑共侯即庄侯。韩山坚,《史》所云韩严也。山坚弑君自立,未及一年便卒。懿侯嗣位。悯先君之被害,恨篡臣之未诛,遂削其年不数,而以为己改元之年。”不悟山坚弑君,远在六年前,且《纪年》明云山坚弑君而若立,非山坚自立。《索隐》又明谓懿侯即庄侯,岂得又谓懿侯嗣庄侯哉?今共侯之名既不他见,疑《水经注》所引共侯本庄字之误,而《伪纪年》依之,遂滋后世之疑。否则懿侯、共侯、庄侯盖一侯而三谥。如后有韩威侯即宣惠王,亦一君三谥也。(雷氏《义证》谓:“《纪年》同年有懿侯、共侯,则懿侯兼谥为共,别谥为庄,犹宣王之兼谥为惠,别谥为威矣。”)懿侯自哀侯被弑之翌年改元,至惠成王八年,凡十二年而卒。是年昭侯立。(《吕览 任数篇》高《注》,以昭侯为景侯子,误也。梁伯子已辨之。)明年,梁惠成王九年,为昭侯元年也。《年表》昭侯元年在梁惠王十三年,《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四年,郑釐侯来朝。”而曰:“郑釐侯者,韩昭侯也。”是《史记》昭侯,于《纪年》称釐侯。然考《水经 河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十一年,郑釐侯来致地。”《济水注》引《纪年》:“梁惠成王九年,王会郑釐侯于巫沙。”则梁惠九年时釐侯已立。考诸《赵世家》:“成侯十三年,与韩昭侯遇上党”,是年正惠成九年。《史记》载三晋事,韩最疏略,赵则颇详。盖赵史犹有存者。此昭侯元不在惠王十三年之的证也。余考昭侯在位实三十年,《史》盖误增哀侯之年,遂削昭侯以为偿。(雷氏《义证》亦谓:“《史记》误将懿、昭之立移后四年。”又《韩世家索隐》谓《战国策》有严仲子名遂,又恐是韩严。按严仲子乃聂政事,刺韩相侠累,《韩策》作韩傀,事在列侯三年,相隔二十三年,吴师道《战国策补注》已详辨之。)

又按《年表》昭侯二十二年,申不害卒,是年实昭侯二十六年。然则申子卒在是年盖不误。史公特误以申子之卒为昭侯卒年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魏收
  ● 卷三·王鹗
  过庭录·范公偁
  鸿猷录卷十三·高岱
  卷之五百三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十九·吕中
  卷一·鹿洲文集蓝鼎元·平台纪略总论·丁曰健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九 家门以内·溥仪
  萧思话传·李延寿
  王宗沐传·张廷玉
  唐纪三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己卯 、619)·司马光
  卷十八·佚名
  卷二百十六之四·雍正
  卷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唐圭璋

      据诗渊,仍次侯寘后。   水调歌头   八月秋欲半,后夜月将圆。天潢当日流润,□派落人寰。尘扫长淮千里,威振南蛮八郡,梓里绣衣还。芳毓燕山桂,庆衍谢庭兰。   小山阴,长松下,白云间。壶中自有天地,闻早挂逢冠。笑指横

  • 附录·阮阅

      ○月窗本序跋  诗防《关雎》,诗话即稗官野史之类。自王迹熄而诗寝微,变至于汉魏,极于盛唐。其遗韵余音,直将与宇宙间山川为流峙也。《汉艺文志》注稗为细粝,王者欲知闾巷细琐之言,故立稗官,关系殆亦不小。淮伯王月窗嗜

  • 扫叶集·汪精卫

    颐和园四山微雨洗烟霏,万点波光动翠微。白鸟快穿虹影过,绿杨遥带浪花飞。排云宫阙空如许,横海楼船遂不归。未与圆明同一炬,金甍犹得醉斜晖。清叶赫那拉后移海军经费以筑此园,故诗中及之。卫辉道中川原如锦焕朝阳,生气蓬蓬布

  • 卷之三十一·佚名

    洪武元年三月辛未朔命翰林儒臣修女戒 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执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

  • 卷二百五十一·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九月乙卯朔车驾次榆林○丙辰次岔道遣太常寺丞陈希道祭居庸山川○丁巳车驾度居庸关次龙虎台飨随驾将校北京文武大臣迎 驾见○戊午车驾次新店命官军以所获虏人口孳畜等物先入京城○庚申左春坊左庶子兼翰

  •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九月。己酉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子皆如之。记注  ○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奕譞奏、现居赐邸。为皇帝发祥之所。敬稽成宪。应否恭缴。请旨遵行等语。醇亲王府第

  • 第五○供词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五·佚名

    蔡进发等四人供述:愿承当挑夫首或帮办差事据萧万供:年廿三岁,原籍晋江县,现住本城,开挑夫店度活。今蒙提讯,断令小的,和蔡进发帮办挑夫差事,小的当堂具结,不敢延误就是。据陈沙供:年五十二岁,原籍惠安县,现住

  • 第三章 依附王罕时代之帖木真·冯承钧

    当时尼伦诸部以乞牙惕、泰亦赤兀惕两部为最强,递相为诸部长。也速该死时似在1167年,帖木真年仅十三岁,诸部人当然复归泰亦赤兀惕部。当时尼伦诸部以乞牙惕、泰亦赤兀惕两部为最强,递相为诸部长。也速该死时似在1167年,帖木

  • 圣历·周绍良

    №圣历001【盖】大周故朝散大夫行洛州陆浑县令韦府君墓志铭【志文】大周故朝散大夫行洛州陆浑县令韦府君墓志铭并序□□□□舍人承庆撰君讳,字志广,京兆杜陵人也。轩辕颛顼氏导其深源,大彭豕韦氏播其遐绪

  • 张衡传·李延寿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祖父张嶷,魏时任河阳太守。父张允,周时任万州刺史。  张衡自幼怀有高尚的志向,有坚强耿直之风。十五岁那年到太学学习,研习精要,思虑深邃,受到同辈的推崇。周武帝在太后丧葬期间,与身边的人出外打猎,张衡

  • 倪维德传·张廷玉

    倪维德,字仲贤,苏州府吴县人。祖父、父亲都以医术显于世。维德自幼好学,后学医,以《内经》为主。他认为自北宋大观年间以来,医生都用裴宗元与陈师文合著的《和剂局方》,这种陈旧的药方对新发现的病多不合用。他求得金人刘完

  • 目录·钟泰

    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第一章 上古之思想第二章 王官六艺之学第三章 老子 附管子附《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解第四章 孔子第五章 墨子 附宋钘第六章 杨子第七章 商君 尸子附见附论管商同异第八章 庄子 

  • 前言·荀况

    荀卿其人,废死兰陵,在当时郁郁而未得志。然其书则卓然立于诸子之林,不但为戴德、戴圣、韩婴所采录(1),而且历千百年而不废,此必有其所以不朽之道。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四大

  • 自序·冯桂芬

    三代圣人之法,后人多疑为疏阔,疑为繁重,相率芟夷屏弃,如弁髦敝屣,而就其所谓近功小利者,世更代改,积今二千余年,而荡焉泯焉矣。一二儒者,欲挟空言以争之,而势恒不胜,迨乎经历世变,始知三代圣人之法,未尝有此弊,夫而后恍然于圣人之所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善知不定法者.諸法未生未出未成未定未分别.是中如來智慧得知。如佛分别業   經中說.佛告阿難有人身行善業口行善業意行善業是

  • 魔境胜境之分别·印光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十四诸心由随眠故名有随眠心。彼随眠于此心随增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但有一心如说

  • 凡例·书玉

    沙弥十支戒相。是五篇三聚之基。二十四门威仪。乃三千八万之本。必须清净守持。以为八德之要。凡受戒者。不可忽也。  前之十戒。次第已分。后之威仪。条章先列。自不庸科。然其间解法。事有差殊。有直释戒相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