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田桓公在位十八年非六年

其弑君自立在魏武侯二十一年非二十二年

《史记 田齐世家》:“桓公立六年卒,子威王立。”《索隐》引《纪年》曰:“梁惠王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立十九年而卒。”《索隐》既云齐桓公十八年,威王始见,则桓公即以十八年卒也。而又云立十九年而卒者,人君于即位之翌年称元,故一称十八,一称十九也。(《绎史 年表》误后一年,遂为梁惠王之十四年。张宗泰《竹书纪年校补》误后二年,遂为梁惠王之十五年。皆缘不辨《索隐》此条文理而误。洪颐煊《校纪年》,威王立在周显王十一年,独为得之。)《史记》作六年者,六乃十八二字并合之误。如《晋世家索隐》引《纪年》:“敬公十八年,魏文侯处立。”十八二字,乃六字分离之误也。今自梁惠王十三年,逆溯十九年而上,为魏武侯二十一年,即田午弑君自立之年。

雷氏《考订》,定其事在魏武侯之二十二年,较余说后一年。其言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生。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愚案:后十年者,谓自侯剡始立之年数之,至此共十年,实侯剡改元之九年也。知在魏武侯二十二年者,《索隐》引《纪年》云: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以魏武侯二十六年卒推之,是齐桓实以此年弑其君,且即以此年为己之元年也。”今按:雷说可解于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之说,而无以解于桓公立十九年而卒之说也。今定桓公弑君自立,在武侯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纪元,则桓公十八年,当梁惠王十三年,及桓公立十九年卒,两说俱通矣。余定田侯剡立,在齐康公二十一年。(详《考辨》第六五。)其前一年,齐康公二十年,田和卒,田剡即立。下逮魏武侯二十一年,田午弑剡,前后适得十年。与雷氏所谓自侯剡始立之年数之,至此共十年者正合。(雷氏定田剡元,亦较余说后一年。)雷氏盖自推校未尽也。

又《魏世家索隐》引《纪年》:“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幽公盖桓公字误。雷氏《考订》亦曰:“幽即桓字之误。否则兼谥为幽。立是立为太子,否则桓公退老,使威王摄政。至明年桓公卒,而威乃践位也。威王立三字,当是《索隐》约举之词。未审《纪年》原文何如。后威王始见,即指平阿等事。盖桓公之卒,威王之元,《纪年》原文亦未之载,《索隐》故云。”今按:谓幽公即桓公,是也。谓威王立乃立为太子,否则桓公退老而摄政,此皆无证臆测,实不可从。盖雷氏定威王元在梁惠王十五年,则桓公卒自当在十四年。而又与《索隐》引《纪年》桓公十八年威王立,及惠王十三年威王始见两条不符,故不得不强为之说如是。而雷氏所以必证威王元在梁惠王十五年者,又以不知威王在位实有三十九年而然也。(参读《考辨》第七四。)

又《田齐世家索隐》网劭按《纪年》云:“齐桓公十一年,弑其君母。”黄氏《逸书考》云:“桓公立十年,弑齐康公,及其子,绝姜姓之祀。至是又弑康公之夫人,故曰弑其君母。”今按:黄氏此条,盖误读《索隐》田剡立后十年,田午弑君及孺子喜之文而误。康公于十九年迁海上,至二十六年而卒。其时乃田侯剡六年。其后三年,田午弑君,乃指田剡,非康公矣。然则君母者,殆指田剡之后,否则尚为田剡之母也。

《庄子 则阳篇》:“魏莹与田侯牟约。”司马云:“魏莹,魏惠王。田侯,齐威王也。”然威王名因齐,不名牟。俞樾曰:“田齐诸君,无名牟者。惟桓公名午,与牟字相似。牟或午之讹。然齐桓公与梁惠王又不相值也。”今按:梁惠王十三年,为齐桓公卒年,则惠王与桓公正相值。惟其时田忌尚未用事于齐,惠施、公孙衍亦未用事于魏,与《庄子》文仍不合。《庄》书随文寓言,未可尽据为故实也。

又按吴式芬《攟古录 金文》陈侯午钅享,(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作陈侯午殷,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作陈侯午镈◆。)“隹十又四年,陈侯午以群诸侯献金,作皇妣孝大妃祭器镈◆。”翁祖庚云:“《史记》桓公午六年卒。《索隐》引《纪年》桓公十九年而卒。以此铭考之,桓公实不止六年。所称孝大妃,即太公和之妃。”此以铜器金文为证,而可以定《史记》与《纪年》之得失者。(《金陵学报》一卷二期有王古鲁《对于日人武内氏六国表订误之商榷》一文,主田桓公以六年之说,自误。惟定齐威王在位三十八年,而武内氏从之,此则王氏之得也。二氏皆未能以史事详证,故其说多误。)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欧阳修
  卷一百三·列传第三十三·文学上·脱脱
  第二十七回 三部内哄祸起萧墙 数次亲征荡平朔漠·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一百九·徐乾学
  东行三录·马建忠
  卷之五十六·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六·佚名
  郑氏关系文书·佚名
  一一八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请钦赐三分书校对贡生陈煦等举人并准予会试折·佚名
  续集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孟浩、田珏传·脱脱
  唐伯元传·张廷玉
  卷之九十九  平番始末上(明)許進 撰·邓士龙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司马光
  况钟和周忱·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阮阅

      ●卷三十三·诗谶门上  太祖采听至明远,边事纤悉必知。有间者西蜀还,问剑外有何事,间者曰:“但闻成都满城诵朱山长《苦热诗》曰:‘烦暑郁蒸无所避,凉风清冷几时来?’”  曰:“此蜀人

  • 卷一百十三·徐世昌

    赵文楷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太湖人。嘉庆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山西雁平道。有《石柏山房诗存》。夜宿田家月出一丈高,众星垂纂纂。驱车问田舍,径窄苍耳满。犬吠松溪寒,花繁竹篱短。田父知客来,倾壸春

  • 乐府雅词拾遗巻下·曾慥

    (宋)曾慥 编寳鼎现【曼洞作】夕阳西下暮霭红溢香风罗绮乗夜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观皓月照严城如昼花影寒笼绛蘂渐隠隠芙蕖万顷迤逦齐开秋水 太守无限行歌意拥旌幢光动金翠倾万井歌台舞榭瞻望车轮骈皷吹控寳马耀貔

  • 卷三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王建宫词一百首蓬莱正殿压金【一作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一作开】着五门遥北望柘【一作赭】黄新帕【一作筑】御牀高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一作六】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

  • 李持正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平未详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

  • 卷之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殿阁词林记卷一·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殿学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吴伯宗名柘以字行抚州金溪人父仪元乡贡进士伯宗生而岐嶷十岁通举子业识者竒之叹曰此儿玉光劔气终不可掩洪武庚戌乡试辛亥廷试俱第一是时初议开科取士命国子祭酒魏观博士孙吾与修

  • 第三七四谕同治六年六月十四日一二二○七--九·佚名

    淡水分府严,对刘维兰给发六张犁等庄总理谕戳署淡水总捕分府严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案据竹北一保闽籍保正刘青云、粤籍垦户刘维翰即刘子谦、总理黄国忠、监生曾本立、陈鸿书、彭殿华、詹国和,暨铺户、

  • 张行信传·脱脱

    张行信,字信甫,原名行忠,因为避庄献太子讳而改名。是张行简的弟弟。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累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1190),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泰和三年(1203),同知山东西路转运使,不久又签河东路按察司事。四年

  • 卷十三·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三举纠漕运官状【正德五年】    邵 宝臣谨题为奉命催儹粮船举大义以纠运官事查得本年九月初五日济宁州地方被大夥流贼烧毁粮船臣仰思国计不

  • 中庸·戴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 天道無二第五十一·苏舆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兩起,故謂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陰與陽,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右或左,春俱南,秋俱北,夏交於前,冬交於後, 行而不同路,交會而各代理,此其文與?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陽

  • 第七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七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智成就品第十六忍成就品第十七证涅槃品第十八智成就品第十六佛告阿难。时彼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栴檀那。白放光如来应供正遍觉言。世尊。如佛所说三法藏门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七卷偈颂释雪窦革辙二门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息耕斗室危坐。半窓冻日熙熙大功不宰碧玉溪头黄叶村。不闻花鸟到篱门。憨眠似觉底时节。山月半规新吐痕善应无方雨脚蹒跚林叶稀。去来初不

  • 卷第二十四(藏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四(藏字号) 甲子(晋惠帝永兴元年起)丙寅(改光熙)丁卯(怀帝永嘉元年)癸酉(愍帝建兴元年)丁丑(东晋元帝建武元年)戊寅(改大兴)壬午(改永昌)癸未(明帝太宁元年)丙戌(成帝咸和元年)乙未(改咸康)癸卯(康

  • 霓裳续谱·王廷绍

    俗曲总集。清王廷绍编。八卷。卷一收《西调》七十九曲,卷二收《西调》七十七曲,卷三收《西调》五十八曲,卷四收杂曲一百四十三曲,卷五收杂曲二十八曲,卷六收杂曲八十六曲,卷七收杂曲六十八曲,卷八收杂曲八十二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