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三代圣人之法,后人多疑为疏阔,疑为繁重,相率芟夷屏弃,如弁髦敝屣,而就其所谓近功小利者,世更代改,积今二千余年,而荡焉泯焉矣。一二儒者,欲挟空言以争之,而势恒不胜,迨乎经历世变,始知三代圣人之法,未尝有此弊,夫而后恍然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试略举数事言之。 

以亿万人自养则有余,以一人养千百人则不足。观于今日,奉君国则民力竭,养兵勇则国力又竭,而始知圣人兵农合一,车徒马牛甲兵出自民间之法之善也。取士何以始泽宫?射御何以登六艺?观于今日,文臣不知兵,武士不晓事,而始知圣人文武不分之法之善也。什而取不及一,视古为少;倍蓰而当一,视古转多。观于今日,倍征无艺,浮收累民,而始知圣人百亩而彻之法之善也。土宜出于地而无穷,远物限于地而难致。观于今日,运道阻,天庾空,而始知圣人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之法之善也。食为民天,有食斯有民;水为谷母,治田先治水。观于今日,水利塞,稻田少,民受其饥,而始知圣人尽力沟洫之法之善也。世之盛衰在吏治,治之隆污在人才。观于今日,科目不得人,而始知圣人乡举里选之法之善也。郅治必先亲睦,百行莫先孝弟。观于今日,期功陌路,富贵贫贱不相恤,而始知圣人宗以族得民之法之善也。廉远堂高,笺疏有体,九重万里,呼吁谁闻?观于今日,谏诤设专官,民隐不上达,而始知圣人悬鞀建铎,庶人传语之法之善也。权所属则末秩亦将逞志,用不赡则中材不能无求。观于今日,俸薄官贪,而始知圣人分田制禄之法之善也。天下有亿万不齐之事端,古今无范围不过之法律。观于今日,则例猥琐,案牍繁多,而始知圣人不铸刑书之法之善也。开边拓土,石田不耕,长驾远驭,鞭长莫及。观于今日,夷患不已,而始知圣人守在四夷之法之善也。术业以不专而疏,心思以不用而锢。观于今日,器用苦窳,借资夷裔,而始知圣人梓匠名官、仓庾世氏之法之善也。 

此类尚多,更仆难数,然则为治者,将旷然大变、一切复古乎?曰不可。古今异时亦异势,《论语》称损益,《礼》称不相沿袭,又戒生今反古,古法有易复,有难复,有复之而善,有复之而不善。复之不善者不必论,复之善而难复,即不得以其难而不复,况复之善而又易复,更无解于不复。去其不当复者,用其当复者,所有望于先圣、后圣之若合符节矣。桂芬读书十年,在外涉猎于艰难情伪者三十年,间有私议,不能无参以杂家,佐以私臆,甚且羼以夷说,而要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为宗旨。志此者有年,一官无言责,怀欲陈之而未有路。乃者乡居,偶一好事,创大小户均赋之议,辄中佥壬所忌,固宜绝口不挂时政。重以衰病,逡巡无用世之望,惧遂泯没,爰以避地暇日,笔之于书。凡为篇四十,用后汉赵壹传语,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明知有不能行者,有不可行者。夫不能行则非言者之过,而千虑一得,多言或中,又何至无一可行?存之以质同志云尔。咸丰十一年冬十月吴县冯桂芬自序。 

猜你喜欢
  重刊《明心宝鉴》序·范立本
  ●七、经学统一时代·皮锡瑞
  卷五十四·程公说
  卷五十六·卫湜
  卷四十三·卫湜
  卷二十九·吕本中
  诏圣第五十八·桓宽
  卷一 法戒录·周梦颜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论 文·太虚
  参观陈嘉庚工厂之所感·太虚
  破 神 执 论·太虚
  宗镜录卷第三·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葛立方

    荆公尝有诗曰:“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或谓公曰:“萧何万世之功,则功字固有来处,若恩字未见有出也。”荆公答曰:“韩集《闘鸡联句》,则孟郊云‘受恩惭始隗’。”则知荆

  • 卷十二·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十二(明)袁华 撰○絶句题野航壁緑水滑可染白石明可把高林落秋声谁舩系其下頋玉山园池十有六咏碧梧翠竹堂桐花落银床竹色被兰渚六合飞炎埃高堂不知暑玉山佳处玉山最佳处牕户絶纎埃门无俗士驾

  • 列传第二十二·李延寿

    游雅 从祖弟明根 高闾 赵逸 兄子琰 胡叟 胡方回 张湛 段承根 宗钦 阚骃 刘延明 赵柔 索敞 宋繇 孙游道 江式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也。太武时,与勃海高允等俱知名,征拜中书博士。后使宋,授散骑侍郎,赐爵广平子。稍迁

  • 宋史全文卷十九上·佚名

    宋高宗七甲寅绍兴四年春正月辛朔,上在临安。甲寅,进呈临安府勘武翼郎冯师道言语狂悖事,上曰:『师道本画工,尝令绘佛像为民祈福,已赐缗钱。闻辄觊觎锡带迁秩,此事在承平时犹不可,况于今日,岂有滥赏?官职赉予,当劝有功,朕未尝敢

  • 卷之一千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四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通饬所属再行查缴《一柱楼集》悉营销毁·佚名

    一三四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通饬所属再行查缴《一柱楼集》悉营销毁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江苏巡抚闵<鹗元>,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奉上谕:江南东台县已故举人徐述夔所著《

  • 卷十五·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十五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七汉李固 杜乔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合之子也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

  • ●序·文秉

    烈皇昔由藩邸入继大统,毒雾迷空,荆棘满地,以孑身出入于刀锋剑芒之中,不动声色,巨奸立扫,真所谓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者耶!仪监于殷,尽彻诸内奄,政事俱归于外庭,诚千载一时也。然而逆珰遗孽,但知力护残局,不复顾国家大计,即废籍诸公,亦阅

  • 杜本、张枢传·宋濂

    杜本字伯原,祖先居京兆,后徙天台,又徙临江之清江,今为清江人。杜本博学能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得到他递交的建议书《救荒策》,很赏识他的见解。及忽剌..进京任御史大夫,便向武宗力荐杜本。杜本被武宗召至京师。但不久,便回武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司马光

    晋纪二十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 [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

  •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

  • 卷第五·黄绾

      典籍所载,乃天地万物之理,及圣贤君子言行,恶可不讲求?但要知古人远取诸物,则必近取诸身,理义人心所同,彼特先得我心之同然者。必于吾心独知之地实致其力,必求仁,必求道,必求德,不使一毫不尽,则此心之理,建诸天地,考诸三王,徵诸庶

  • 读书偶记卷一·雷鋐

    副都御史雷鋐撰李贯之得力唤起截断四字频唤起真心敬以直内之要也每截断私念义以方外之本也黄勉斋语何基曰为学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功夫基悚然服以终身吾辈勉旃刘器之从司马公得不妄语三字终身行之拳拳勿失家居未尝有惰容

  • 十地经论 第七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七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第五地中分别有三。一胜慢对治。二不住道行胜。三彼果胜。云何胜慢对治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言。诸佛子。若菩萨得第四菩萨地善满诸行已。欲入第五菩

  •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疏·楚圆

    昔风穴和尚谓首山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观此一众。虽敏者多。见性者少。吾虽望子之久。犹恐耽著此经。不能放舍。风穴高提祖印。向千圣顶[寧*頁]上。下者一著。不妨险峻其奈首山言前领旨。格外明宗。直

  • 卷之十三·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三 穆宗壬寅长庆二年。 祖住筠州黄檗。 上堂。大众才集。祖拈拄杖一时打散。复召大众。众回首。祖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祖一日捏拳谓众曰。天下老和尚总在这里。我若放一线道。从汝七纵八横。若不

  • 永字八法·佚名

    以“永”字八笔为例来讲述楷书用笔的方法。其来源一说为晋代王羲之,一说为隋代智永,一说为唐代张旭。以“永”字八笔为例,对正楷点画用笔的方法。“永”字八笔依序为: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相当于今称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