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言

荀卿其人,废死兰陵,在当时郁郁而未得志。然其书则卓然立于诸子之林,不但为戴德、戴圣、韩婴所采录(1),而且历千百年而不废,此必有其所以不朽之道。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其言云:“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2)此虽论文之言,然按诸其说,荀子亦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荀子之书,乃为“嫉浊世之政”而作(3),故其“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4)。其书颇多洞察社会政治、道破人情世故,指示立身行事之论。故读是书,非但可知古人之学术思想,亦必有益于立身处世。为助读者披阅,今将其人其说,略述于下。

荀子,名况,战国末赵国(今山西安泽)人,约生于公元前335年(5)。年十五曾游学齐国稷下(在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善为《诗》、《礼》、《易》、《春秋》。齐襄王(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时,曾任稷下学官祭酒,时人尊而号为荀卿,后人亦谓之孙卿子(6)。后遭谗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死而荀卿废,遂家于兰陵,疾浊世之政,发愤著书数万言而卒。李斯、韩非、浮丘伯皆尝受业为弟子。《史记》有传,可参见。

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

以哲学观而论,荀子乃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之代表。荀子以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又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7)。既揭示了自然规律之不可抗拒,又强调人类之能动性。至如《解蔽篇》之探讨思维原则,《非相篇》之反对相术,亦皆为研究哲学者所当注意者。

荀子为性恶论者,以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8)。

荀子之性恶论运用于政治领域,则为礼治主义,以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9)。人之欲无穷,故必隆礼;隆礼之至,则必重法。故荀子之论礼,又每每与法相提并论,其言云:“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8)当然,有法无礼亦不可,“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10)。然则何以得其人?则唯礼义之用,“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11)。荀子融礼、法为一炉,兼重道德教化、法治刑赏,其政治思想之要义盖在此。至于其称先王之外,又首唱法后王之论(12),则又较孔、孟之只道先王为进步。

政治之基础在经济,故荀子又详论“足国之道”,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主张“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以为“如是则国富矣”(13)。荀子又以为“国计之极”,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13)。此一财政原则,向为两千年来发展封建经济之金科玉律,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战国时政局动荡,战争不断,故荀子又专门论及军事,以为“仁人之兵”无敌,以为“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是强弱之常也”(14)。此皆不刊之论。至于其论“六术”、“五权”、“三至”等等,亦多可采,实为将兵者所当详察。

荀子倡性恶论,故特别强调后天之学习,所谓“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⑧,故其论学甚详,《劝学》、《修身》、《不苟》等篇,每多修身进学之警策。

其他如《非十二子》篇评论各家思想,《正名》篇阐述其正名学说与语言理论,亦发前人之所未发。而以民歌形式所写之韵文《成相》篇,乃后世弹词之祖;至于《赋》篇,又开汉代辞赋之先河。此皆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语言文学者所当深究。

以上所述,乃其荦荦大者。要而言之,荀子之学,出于孔氏而深广于孔,其中心虽以礼义为治,然其思想之博大,乃集各家思想之大成,决非“儒家”所可包容;其足以取资者,亦非上述所可详尽,读者自可得之。

张觉

1989年3月26日初稿于上海流水斋

1993年1月13日修改于五角场铁屋

[注释]

(1)见《大戴礼记》、《小戴礼记》、《韩诗外传》。(2)见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3)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4)见本书《尧问》篇。(5)考证见张觉《韩非子全译》之《难三》题解。(6)“荀”、“孙”音近而讹。或以为汉人避宣帝刘询讳而改曰孙卿子,非。(7)见本书《天论》篇。(8)见本书《性恶》篇。(9)见本书《礼论》篇。(10)见本书《君道》篇。(11)见本书《王制》篇。(12)见本书《不苟》、《非相》、《儒效》、《王制》等篇。(13)见本书《富国》篇。(14)见本书《议兵》篇。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定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晏婴
  朱子語類門目·黎靖德
  朱子礼纂卷一·李光地
  卷二十一·夏僎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一章 论常道·林语堂
  卷九·朱鹤龄
  春秋传卷一·胡安国
  目录·李如圭
  商书·太甲上·佚名
  答汤雪筠问(二项二十则)·太虚
  致陕西辛未讲经会电·太虚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九卷·宝亮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第一节,二十七年初夏,徐州会战,张军在徐州西担任掩护,天初明。第二节,张军已完成掩护任务,向徐州西南撤退,夜间。地点 第一节,徐州西八十里某村。第二节,徐州西南大路上。人物第一节:张自忠 将军张敬高级参谋洪副官马副

  • 卷四十·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四十 宋 陆游 撰 夜雨 浓云如泼墨急雨如飞镞激电光入牖犇雷势掀屋漏湿恐败书起视自秉烛移牀顾未暇盆盎苦不足不如卷茵席少忍待其复飞萤方得意熠熠相追逐姑恶独何怨菰丛声若哭吾歌亦已悲老

  • 卷八十二·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二    宋 陈起 编利登骳稿 青阳洞天呈青阳主人曾少裕 两岸苍苍峭天柱停策崖边唤舟渡青巾羽客打舟来惊起灵蛇絶溪去千年神浆不自惜万里晴天安得雨但见飞流

  • 卷二十九·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九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八首 【时守杭州作】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林子中名希闽人东坡起迁客朝廷以人望

  • 卷一百八十九 嘉祐四年(己亥,1059)·李焘

      起仁宗嘉祐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遣官祭社。知制誥劉敞言:「臣前論先期避殿不中古典【一】,未蒙省察。今又聞遣官祭社,稽之於經,亦未見此禮。蓋社者,上公之神,羣陰之長,故曰日食則伐鼓於社,所以責

  •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蔡东藩

      却说章帝生母,本是贾贵人,见二十五回。因为马太后所抚养,故专以马氏为外家,未尝加封生母;就是贾氏亲族,也无一人得受宠荣。至马太后告崩,乃策书加贾贵人赤绶,汉制贵人,但服绿绶,惟诸侯王得用赤绶。安车一驷,宫人二百,御府杂

  • 千百年眼卷五·张燧

    文帝用贾生孝文时,山东之国,齐七十二城,楚四十城,吴三十城。三国之中,齐为尤大,悼惠王复子多而材。吕氏之乱,哀王襄欲举兵西向,则关中为之震恐,且有自帝之谋,其弟朱虚、东牟且将为内应。幸诸吕已诛,文帝正位,而其谋遂寝。然则帝即

  • 卷二十九·唐·蒋一葵

    【韩愈】 〔字退之。尝登华山巅,穷极幽险,心悸目眩,不能下,发狂号哭,投书与家人别,华阴令百计取之,方能下。柳子厚得其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发读,曰:“大雅之文,正当如是。”予昶,为集贤校理,以退

  • 卷八十三上·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三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一上 【义例曰司马迁作史记帝纪後继以十表及八书班固作汉书帝纪後继以八表十志范晔东汉书无表而有八志至陈夀书则总谓之志自纪传外凡志

  • 八三九 四库全书总裁等奏分别请叙纂办二三四分书籍各员折奉旨依议·佚名

    八三九 四库全书总裁等奏分别请叙纂办二三四分书籍各员折奉旨依议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十一日十一日戊申。是日,四库全书总裁王、大臣等奏,纂办二、三、四分书籍完竣,遵旨分别议叙,除总纂之内阁学士纪昀、光禄寺卿陆锡熊俱已

  • 第45章 血口喷人的蒋介石·冯玉祥

    史迪威将军这个人,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老朋友,也是许多中国人的老朋友。因为他在中国很多年,中国话说得很好,他平素的一言一动都是平民化的,他所做的事情都肯为大众谋利益。这一次在缅甸同日本人作战,他是实实在在地与官兵同甘

  • 七三 筹备杂志·周作人

    刊行杂志,开始一种文学运动,这是鲁迅在丙午(一九〇六)年春天,从仙台医学校退学以后,所决定的新方针。在这以前他的志愿是从事医药,免除国人的病苦,至是翻然变计,主张从思想改革下手,以为思想假如不改进,纵然有顽健的体格,也无济于

  • 卷六·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六    宋 吕祖谦 撰宣公晋楚战于邲晋师败绩【十二年】楚子围郑宣成之间正是楚庄王霸业强盛之时举邲之战晋楚之强弱可知当是时晋景公但循常袭故政事少怠楚庄王方厉精为治政事修明晋楚之强

  • 为 续 明 书·太虚

    吾人现现成皆各有等同佛陀的觉心,刹那刹那活泼泼底流行著。

  • 论 王 阳 明·太虚

    ──十二年冬──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阳明道学之来历  第一节 阳明道学之历程  第二节 阳明学与宋明儒学  第三节 阳明道学与佛之禅教律  第三章 阳明道学之宗纲  第一节 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 刊行法眼禅师十规论叙·文益

    宗致难独开。是以佛祖皆有论。所以开宗致。投群机也。法眼大师始以不知之亲切。履道不谬。唱道弥至矣。独时世之遇此真法渐衰。祖佛之洪范不能永传。数患浊世之秕糠相混扰。而曾作十规论。叙上祖之实诣。救於当时之弊

  • 阴符经解·黄帝

    一卷,又称《黄帝阴符经集注》,旧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注。《阴符经》又名《天机经》,经文仅四百三十多字,卷首有佚名序文一篇。一本不分章;一本分三章,曰: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

  • 阴丹内篇·佚名

    阴丹内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此篇不足七百字,言阴丹秘诀,其丹法以采阴炼阳为纲要。所用药物为紫廷红铅、玉蜂琼浆、丹壶炎光,三物以斤两计之,文武火锻之。「以铅聚汞,以汞聚神,以神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