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

《世家》:“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摄相者,江永云:“摄相乃是相礼,如夹谷相会,《论语》趋进翼如,宾退复命是也。若鲁相自是三卿,执政自是季氏。孔子是时但言之而从,《公羊》所谓行乎季孙三月不违者耳,未尝摄鲁相也。”余观《荀子 宥坐》云:“孔子为鲁摄相”,《晏子春秋》云:“孔子圣相。”则战国晚世,已有误以孔子为鲁相者。《史记》特承其误。崔氏《考信录》、梁氏《志疑》皆有辨。

诛少正卯,语本《荀子》,崔、梁亦辨之。余谓《国策》赵威后问齐使,“于陵仲子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此为始有诛士之意。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正议,闵王斮之檀衢,(《吕览 贵直篇》作狐援,《古今人表》作狐爰。)乃有诛士之行。下至荀卿,乃益盛唱诛士之论焉。其《宥坐篇》所载汤诛尹谐以下七事,周公诛管叔为不类,子产诛邓析为误传,此外则为虚造。盖犹非荀卿之言,而出于其徒韩非、李斯辈之手。《韩非》书(《外储说右上》)亦载太公诛华士、狂矞,其所举罪状,为“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畊食掘饮,无求于人”,是即赵威后之所欲诛于仲子者也。《宥坐》之言少正卯曰:“心达而险,行僻而坚,信伪而辨,记醜而博,顺非而泽”而《非十二子篇》亦云:“行僻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则知少正卯即十二子之化身矣。(荀卿先倡非十二子之论于前,其徒乃造为孔子诛少正卯之事于后,战国事如此例者甚多。)至于李斯得志,乃有焚坑之祸。崔、梁辨此事甚尽,顾未及于此,故为引伸之。(《家语》亦载此事,继以子贡进曰云云:余考子贡从游尚在后,(参读《考辨》第二十九)则《家语》言复误。)又荀子称“少正卯鲁之闻人,聚徒成群,小人之杰雄”,殆犹仅为一在野之学士。(然观其氏少正,则又非在野之士也。)至《史记》始以为大夫乱政者。崔述曰:“春秋之时,诛一大夫非易事,况以大夫而诛大夫乎?孔子得君不及子产远甚,子产犹不能诛公孙黑,况孔子耶?”专据《史记》为辨,亦未是。(《尹文子 圣人篇》亦载孔子诛少正卯事,宋鈃、尹文接万物以别囿为始,当无取于诛杀。盖尹文在荀卿之前,而书语出荀卿之后矣。至首辨其事者,当为朱子。其言曰:“少正卯之事,《论语》所不载,子思、孟子所不言,虽以《左氏》亦不道也。独荀况言之,是必齐鲁诸儒,愤圣人失职,故为此说,以夸其权耳。”稍次叶适《习学记言》亦辨之,亦以为出荀氏之传。)

又按:《左传》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正值鲁定公九年,孔子为司寇之岁。岂少正卯乃由邓析误传欤?

猜你喜欢
  志第五 地形二上·魏收
  卷四百五十一·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五·杨仲良
  卷六·李心传
  卷二十 崇祯十七年甲申·计六奇
  ◎帝系二·徐天麟
  东林列传卷十二·陈鼎
  卷之五百四十七·佚名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徐学聚
  史记集解卷四十三·裴骃
  十国春秋卷一百四·吴任臣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范晔
  杨嗣昌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八十五·佚名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瑹·唐圭璋

      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有词一卷。   月华清   春夜对月   花影摇春,虫声吟暮,九霄云幕初卷。谁驾冰蟾,拥出桂轮天半。素魄映、青琐窗前,皓彩散、画阑干畔。凝眄。见金波滉漾,分辉鹊殿。   况是风柔夜暖。正燕

  • 文廷式·龙榆生

    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江西萍乡人。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生。以父星瑞官高廉兵仆道,侨居广州。光绪壬午(一八八二)中式顺天乡试举人,庚寅(一八九○)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及第,授职编修,擢侍读学士。以盛名抗直,为

  • 止斋集补钞·管庭芬

    止斋集补钞陈传良癸丑冬车驾过宫留相还朝一声警跸接天齐,驰道无尘马不嘶。月御顺行随日毂,乾端和气币坤倪。三槐相继归公衮,细柳还须听将鼙。老矣尚能歌二圣,不应专美在浯溪。冬夕书怀冬夜苦难晓,短景复易夕。安得户牖光,不

  • 卷四百·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象类四言古象賛          【晋】郭 璞象实魁梧体巨貎诡肉兼十牛目不逾豕望头如尾动若丘徙五言律象           【唐】李 峤郁林开郡毕维扬作贡初万推方演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二年秋七月案是月壬辰朔癸巳右谏议大夫罗汝楫言左奉议郎签书威武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胡铨文过饰非益唱狂妄之说横议纷纷流布遐迩若不惩艾殆有甚焉者矣伏望陛下重行窜逐以伸邦宪诏铨除名新州编管 徽

  • 1938──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戊寅·郭廷以

      1﹐1(一一,三○)   甲、行政院改組,蔣委員長辭院長兼職,由孔祥熙升任院長,張群任副院長,陳立夫代王世杰為教育部長,鐵道部併入交通部,張嘉璈為部長,實業部改為經濟部,經濟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建設委員會併入,翁文灝為部長,海軍

  • 卷之一百二·佚名

    洪武八年十一月丁巳朔○戊午杭州民有获罪律当杖而谪戍其子为磨勘司吏固请以身代 上曰此美事也姑屈法以申父子之恩俾为世劝遂命释之○壬戌夜有星自天厨流至奚仲没○甲子遣吏部侍郎张度为正使工部侍郎孙敏为副使徵卫国

  • 第七九禀光绪十二年八月廿五日一一二一二-八·佚名

    皂、快总头役倪源、许来,禀缴已革三皂头役李益谕帖台下皂总头役倪源、快总头役许来叩首跪叩禀,为遵饬续吊,禀缴事。缘蒙饬吊已革三皂头役李益谕戳,禀缴核销,等因。奉此,役遵饬,经先吊到戳记一颗,禀缴在案

  • 外集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九 宋 李幼武 纂集 尹焞 和靖先生 字彦明一字德充其先洛阳人靖康初召到京师恳辞还山诰授和靖处士以荣其归虏陷洛阳举家遭祸公独窜身入蜀居涪陵绍兴五年以崇政殿说书召力辞七年始

  • 张烈传·魏收

    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魏高祖赐名叫烈,张烈便以本名为字。高祖张忄希,任慕容隽尚书右仆射。曾祖张恂,为散骑常侍,跟随慕容德南渡,因而定居在齐郡的临淄郡。张烈少时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当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与张烈

  • 卷十五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五上    宋 沈枢 撰忠义门 齐王蠋谢乐毅之请 周赧王三十一年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往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

  • 第七篇 箴言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林语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语译真实的话不悦耳,悦耳的话不真实。行善的人,不需言辩;好辩的人,行为反非至善。真正

  • 卷一百二十一·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一  宋 卫湜 撰坊记第三十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坊记者以其记六艺之义所以坊人之失者也此於别録属通论严陵方氏曰君子之坊民舍礼何以哉故经解曰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当

  • 三法度论卷下·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依品第三  问已说德及恶。云何为依。答依者阴界入。阴界入者此三是依。可依故说依。可依者是立义。众生于阴界入作依行德及恶。是故当知此是德恶所依。问云何为阴。答阴者色

  • 卷第一百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三异生离欲染时。诸加行道九无间道八解脱道中。现在唯修世俗智。未来亦唯修世俗智。第九解脱道中。现在唯修世俗智。未来

  • 四 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正果法师

    禅宗正传旁传的关系,犹如中国封建时代一家之嫡庶关系,虽然嫡庶有别,但其血脉系统则是一。得其传法,直下相承,则为正传,显其尊贵。旁传者虽得其同一之法,则称为支派,表示其有别于正传,不如正传尊贵。在印度第二祖阿难尊者,就旁传

  • 卷十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三嗣法门人传我等编颂古世尊睹星。灿灿疏星午夜晴。阎浮几个独惺惺。老胡梦里虽先觉。无奈金沙翳眼睛。世尊拈华。直指拈华已自弯。头陀何事独高攀。而今觌露投机句。万

  • 搔首问·王夫之

    《搔首问》写成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船山70岁之后,即船山年71或72所作。民国四年,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刘人熙从衡阳刘氏借得康熙间抄本《搔首问》,首次石印行世。刘人熙尚作一小序冠于前,言“《搔首问》者,即屈子之《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