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 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

禅宗正传旁传的关系,犹如中国封建时代一家之嫡庶关系,虽然嫡庶有别,但其血脉系统则是一。得其传法,直下相承,则为正传,显其尊贵。旁传者虽得其同一之法,则称为支派,表示其有别于正传,不如正传尊贵。在印度第二祖阿难尊者,就旁传一人,即末田底迦。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亦旁传法嗣一人,就是达磨达。如是直到中国五祖以前旁传的共有二百零五人。

这里介绍的是禅宗五祖的旁传情况,选择其可述者,略加介绍,使初参学者,知道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而已,非有鄙视旁传之意,学者当知之。

初祖达磨大师,旁出法嗣三人。

释迦世尊以化期将尽,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传法给摩诃迦叶,在说付法偈后,复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与他。因此历代诸祖传法,亦必授衣,成为禅宗大法授受的正传。至菩提达磨大师到中国传法授衣为第二十八传。

菩提达磨大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欲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见《景德传灯录》卷第一)

从道副等三人的答话和慧可的表态来看,其他三人落于言诠,慧可超脱无依,高深莫测。承受大法和接受金缕僧伽黎衣,当然落在慧可身上,成为中国禅宗正传的第二祖。道副等三人,则为初祖的旁传法嗣了。

道副、尼总持、道育三禅师,因无机缘语句,也就无所叙述。

二祖慧可大师旁传十七人,介绍三人。

1.僧那禅师,姓马氏,少年神俊,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作。二十一岁讲说《礼记》、《易经》等,听者如集市。会遇二祖说法,感其玄妙,便与同志十人,投可祖出家,奉头陀行。他对门人慧满说:“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推察,遇声遇色,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见《指月录》卷六)这实际就是,以无相的孤明心体,朗照世间万法。他还把四卷《楞伽经》传付给慧满,教他宜善护持,非人慎勿传之。僧那付法以后,游方行化,莫知其终。

2.向居士,是一个幽栖林野、木食涧饮的清士。北齐天保初,闻二祖盛化,乃致书通好。书中有“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之句。二祖写信答他说:“……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观身与禅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居士捧读二祖书信,乃伸礼觐,密承印记。

3.相州隆化寺慧满禅师,是荥阳人,姓张氏。初于本寺遇僧那禅师,开示法要,志存俭约,常行乞食。尝示人曰:“诸禅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殊乖大理。”常持《楞伽经》四卷,以为心要,如说而行,盖遵历世之遗付耳。后于陶冶中,无疾坐化,寿七十许。

其余还有十四人不录,名见《景德传灯录》卷第三、《传法正宗记》卷十八等。学者可翻阅参考。

三祖僧璨大师无有旁传。

四祖道信大师旁出法嗣一人。

牛头山法融禅师为四祖道信大师旁出。融(594-657),润州延陵人,以隋开皇十四年(594)生,十九岁即博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知儒道世典非究竟法,遂入茅山,从三论宗的灵法师出家。后入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枯坐,感百鸟衔花之瑞。唐贞观中,四祖道信大师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相与问答之后,融礼请祖为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感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即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令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师自尔法席大盛。

唐永徽中,徒众乏粮,师往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去暮还,供僧三百,二时不缺。三年,邑宰萧元善请于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显庆二年(657)闰正月二十三日终于建初。寿六十四,葬于鸡笼山。

在禅宗史上,称法融一系为牛头禅,法门极盛,著有《心铭》(载《景德传灯录》卷三十)。门弟子有道纂、道凭、智岩、昙璀等十三人。此派是道信下别自建立的“于空处显示不空妙生”之一派,为中国禅宗分派的嚆矢,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禅派。其弟子中智岩传其衣钵,以次传慧方、法持、智威、慧忠。自法融至慧忠六世,是为“牛头六祖”。慧忠下有维则,则下有云居智。又智威之门有玄素,素下有道钦。钦开径山,受唐代宗之信仰,赐号国一。钦门有鸟窠道林,因与白居易问答而驰名。牛头门风,振盛于唐,后遂不振,递传数代而绝。牛头禅明诸法如梦,以休心不起,本来无事为悟,忘情为修。如宗密之《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说:“牛头宗意者,体诸法如梦,本来无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为有,即见荣枯贵贱等事。事迹既有相违相顺,故生爱恶等情,情生则为诸苦所系。梦作梦受,何损何益,有此能了之智,亦如梦心。乃至设有一法过于涅槃,亦如梦如幻。既达本来无事,理宜丧己忘情。情忘即绝苦因,方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为修也。”即此可见其宗风。

南宗诸师,对牛头一派禅风颇有异词。如《景德传灯录》卷九载黄檗希运禅师说:“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此举一例,可知其余了。

五祖弘忍大师,旁出法嗣共十三人。即北宗神秀、嵩岳慧安、蒙山道明、扬州昙光、随州禅慥、金州法持、资州智侁、舒州法照、越州义方、枝江道俊、常州玄赜、越州僧达、白松山刘主簿。这里简略地介绍神秀、慧安、道明三禅师如下:

1.北宗神秀禅师,开封尉氏人,俗姓李氏,少年精研儒业,博学多闻,不久舍弃所学,出家寻师访道,至蕲州双峰东山寺,遇五祖弘忍大师,专以坐禅为务,乃叹服曰:“此真吾师也。”于是誓心苦节,以打柴担水自役,而求其道。五祖默识之,深加器重,请为七百人的教授师。五祖对神秀说:“吾度人多矣,至于悟解,无及汝者。”观其得法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主渐悟之法。渐次拂拭烦恼,以入于菩提。以“伏心灭妄”为修行宗旨。五祖寂后,秀遂往江陵当阳山玉泉寺,高扇宗风大弘禅法。唐天授二年(701),则天武后闻其名,请至宫中,于内道场供养,武后对之行跪拜礼。当时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及中宗即位,尤加礼敬。大臣张说尝问法要,执弟子礼。师有偈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神龙二年(706)二月二十八日于东都天宫寺入灭,春秋百岁,谥大通禅师。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帝送到桥,王公士庶皆送至葬所。张说及征士卢鸿一各为碑诔。门人普寂、义福等并为朝野所重。

神秀的得道弟子十九人,其中以普寂、义福、敬贤、巨方、香育最为有名。普寂后来也被谥为大慧禅师,其弟子四十六人,其中有道璇,于日本圣武天平八年(736)东渡日本,传北宗禅于日大安寺行表,行表传其法于传教大师。义福(658-736)和普寂共传道二十年,寂后谥大智禅师。北宗一系因有二人的弘传,一时颇盛。普寂、义福即为第七祖。

在禅宗史上,一般称慧能一系的禅法为“南宗禅”,一云“南顿”;称神秀一系的禅法为“北宗禅”,一云“北渐”,故有“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之称。北派数传即衰,独南派盛行不替。因此后世的禅宗,均属慧能一系。

2.嵩岳慧安国师,荆州枝江人,姓卫氏,得法于黄梅五祖。行头陀行,遍历名胜。麟德元年(664)游终南山石壁,认为是息身之处,遂驻锡如此。自尔从他习禅者辐辏相接。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礼,问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坦然于言下知归,更不他去。怀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

隋炀帝尝征诏,慧安辞不赴诏。及唐高宗诏,师亦不赴。武后时,以师礼迎请至辇下,与神秀禅师同加钦重。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后曰“何不记耶?”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生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后闻稽颡信受。中宗即位,益加钦礼。时人尊称他为“老安国师”。

神龙三年(707)师辞归嵩岳,三月三日以后事嘱门人。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八。门人遵旨,舁置林间,野火自燃,得舍利八十粒,内五粒色紫,留于宫中。至先天二年(713),建塔供奉。

3.袁州蒙山道明禅师,鄱阳人,是陈宣帝之裔孙,国亡,落于民间。因其是王孙,尝受官署,因有将军之号。少年时于永昌寺出家,慕道心切,遂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寻,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慧能,即率同志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卢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卢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卢曰:“汝若如是,则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师又问:“某甲向后宜往何所?”卢曰:“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师礼谢,即回岭下。独往庐山布水台,三年后,始往袁州蒙山,大唱玄机。师初名慧明以避六祖讳,改名道明。座下诸弟子,尽遣往岭南,参礼六祖。

上来已简略介绍旁传的善知识七人,其余未叙述者,或于史书中已立传,或唯列其名,可于《传灯录》、《广灯录》、《传法正宗记》等书中参考之。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二(本)·窥基
  大雲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佚名
  破邪论卷下·法琳
  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十·佚名
  卷四十六·彭绍升
  答姚际虞问(二则)·太虚
  摩诃止观卷第六上·智顗
  卷第十·佚名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太虚
  抉 伪 披 真·太虚
  准提净业引·谢于教
  卷第五十三·佚名
  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多罗那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前集卷四·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四      元 傅习 编李伯宗送邵天常归山搏风径拟九霄飞志业谁知与愿违虎豹关深书未逹鸡豚社逺梦先归香侵客路花方盛绿满家山蕨正肥去后且从闲处乐徴书有日到柴扉栁道传八月二日大驾北

  • 卷七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七十一李德?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元和宰相吉甫子也以荫补校书郎河东张?靖辟为掌书记府罢召拜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未几授御史中丞始吉甫相宪宗牛僧孺李宗闵对直言筞痛诋当路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

  •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陈寿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吴书曰:纮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吴书曰:大将军何进、太尉硃俊、司空荀爽三府辟为掾,皆称疾不就。避难江东。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三·乾隆

      明  熹宗皇帝  【辛酋】天啓元年春二月辽阳有数日并出  闰月孙如游罢  如游入阁言者诋其不由廷推交章论列如游亦屡乞去帝辄慰留至是疏十四上乃许之【后四年卒赠少保谥文恭】  三月我  大清兵取沈阳辽

  • 卷四十二之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三异同表孔子作春秋为传説者五家今惟存公谷左氏考前汉书儒林公羊学最先立自大儒董仲舒丞相公孙皆为公羊学故武帝尊用之至宣帝以卫太子好谷梁乃诏太子太傅

  • 瞿九思传·张廷玉

    瞿九思,字睿夫,黄梅人。其父瞿晟,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广平知府。曾主持凿长渠三百里,灌田数十亩。九思十岁随父亲在吉安,拜罗洪先为师。十五岁做《定志论》,后与同乡耿定向交游,学问更加长进。万历元年(1573)乡试中举

  • 礼记训义择言引·江永

    礼记一书裁自小戴马融附益之凡四十九篇虽精粗兼载纯驳不一先王遗制圣贤格言往往赖之而存而读者病其剿取残编断简杂乱无次临川吴氏别为删定大学中庸不厕礼篇投壶奔丧列为礼之正经冠昏饮射燕聘六义别辑为传以附经此外存

  • 卷四·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四     灵璧知县马骕撰晋灵之弑【文六年】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

  •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六祖下第六世▲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此与云居对洞山语同。僧宝传。师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菩萨诣菩提场品第十二尔时菩萨既澡沐已。复受饮食身力充实。即时往诣大菩提场。到已告语善地天子。并诸地居天子众等。说伽陀曰。任持大地不动摇菩萨离爱断

  •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中·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舍利子。所有地狱之道及地狱因。乃至有情所受报应。我悉能知。今复少以譬喻略明斯义。舍利子。譬如世间有大火聚。高等人量。或逾人量。其火炽盛。

  • 金银岛·斯蒂文森

    (又译《宝岛》)。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83年。这是一部海上探宝的惊险小说,作品描写机智勇敢的少年吉姆·霍金斯偶然从一个死去的店客比尔的遗物中得到一张海盗头子弗林特生前埋藏大批赃物的指示

  • 水浒后传·陈忱

    陈忱作。共8卷40回,作品叙述宋梁山起义军征方腊之后,宋江等人死去,一部分梁山好汉流落江湖,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民族压迫下,他们又重新举起了义旗,阮小七怒而杀死蔡太师的张干办,李俊奋起反抗恶霸巴山蛇,各地民众

  • 来子·来鹏

    来鹄,又作来鹏,豫章人。少有大志,广学权谋机变之术,得鬼谷子真传,又能为政,有汉张子房之风也。咸通年间,举进士不第。后入韦保衡幕中。韦不纳其言,转投田令孜,认为主公。然其心早在帝侧也。故帝招之即应。乾符元年三月,帝拜其为

  • 金刚仙论·世亲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又称金刚仙记、仙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系注解天亲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关于本书之作者,据本书卷末载(大二五·八七四下):‘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比丘边学得,复寻此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 菩萨善戒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作善戒经、菩萨地善戒经、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经详述受菩萨戒之作法、心得等,谓欲受菩萨戒则须先具足优婆塞戒、沙弥戒及比丘戒,并阐释梵网经、璎珞经之十重戒、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