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三、孔子相夹谷堕三都考

孔子为鲁司寇,其政绩之大者,凡二。对外为相夹谷,对内为堕三都。夹谷之会,在定公十年。全祖望《经史答问》论之曰:夹谷之相,正孔子为卿之证。春秋时所重莫如相,凡相其君而行者,非卿不出。鲁十二公之中,自僖而下,其相君者皆三家,皆卿也。鲁之卿非公族不得任。而是时以阳虎诸人之乱,孔子遂由庶姓当国,夹谷之会,三家拱手以听,孔子俨然得充其使,是破格而用之者也。江氏《乡党图考》云:“夹谷事以《左氏》为信,《穀梁》《史记》《家语》皆有斩侏儒事,后儒伪造也。”梁氏《志疑》云:“夹谷之会,《左》《穀》述之各异,《史》合采二传又不同。盖其事当世乐道之,后人侈论之,故其言殊。《家语》但窃二传、《史记》以成文。”崔氏《考信录》辨此事尤详密,要不外据《左氏》以驳《穀梁》《史记》,以见传说之递衍而递失其真也。惟宋叶梦得《春秋谳》则并《左氏》而不信,谓其先阳货请齐师,齐不乘阳货之乱,假之以求得志,何忽以一犁弥之言,遽求劫我而幸于仓卒乎?且虽谓孔子无勇,鲁之兵尚强,纵得鲁侯,安能即求鲁?《传》又谓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齐既方以强暴相凌,亦岂孔子能以一言而兵之?又谓孔子求反汶阳之田,盖为下书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故耳。今经不书盟,而传以为盟,可见其妄。盖自阳货败,鲁始用孔子,齐人知之,遂求与我平而归其侵地。《公羊》曰: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齐人为是来归郓、讙、龟阴之田,此言为近实。凡《左氏》《穀梁》所载,皆不足据。(《左氏谳》卷九。)

堕都之事,在定公十二年,《世家》误在十三年。《志疑》论之云:“考《左传》侯犯以郈叛,公山不狃以费叛,郈费之堕,叔、季自堕之。郈、费不叛,则二氏方欲资为保鄣,即欲随之,其将能乎?观围成弗克可见已。乃《左传》述此事,一若堕郈及费,皆出孔子、仲由之谋。《左氏》作之,《公羊》附之,史公信之,而三言成实,岂情也哉?《家语》袭《左传》《史记》之文,谓孔子堕三都之城,并堕成邑,误甚。宋章如愚《山堂考索》有《三家堕都辨》,以为其谋非出孔子。《滹南集 五经辨惑》云:三山林少颖,近代名儒也。其于兵莱人,堕三都等,皆排之而不取,可谓卓识。”今按:梁氏此论,可谓似而实非也。考古者贵能寻实证。实证之不足,乃揆之以情势,度之以事理,而会之于虚。孔子之堕三都,《左氏》言之,《公羊》又言之,《史记》又言之,三家之言,如出一辙。其为信史也,有实证矣。即舍是而揆之以情势,度之以事理,孔子非不能唱堕都之议者,季、叔非决不能听孔子之说者。夫谓郈、费,叔、季自堕之,固也。然而围成弗克,又谁实主之耶?今详考事实,孔子堕都之议,实自郈、费之叛而发。八年,阳虎作乱,费宰公山不狃隐赞之。九年,伐阳关,阳虎出奔齐,季氏犹未显讨不狃也。十年,侯犯以郈叛,乱既定,孔子乃唱堕都之议。《公羊》载其言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且《论语》亦言:“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此自是孔子平昔君君臣臣正名复礼之主张。孔子既以相夹谷见信,乘此时而言之于季孙。季孙惩于阳虎之叛,憾于不狃之诈,而听之。叔孙亦自鉴于侯犯之事而先堕郈,季孙遂继之堕费。而不狃自馁于往日之助阳虎,乃先叛以逃罪。独成宰公敛处父能臣也,始终忠于孟孙,于阳虎之乱有力焉,故孟氏信之。而渐于孔子复礼之论,又二子皆先堕,乃伪不知而隐抗命。此皆事理之甚著,情势之极显者。故谓孔子鉴于鲁之内乱而相机进言,可也,谓季孙、叔孙亦鉴于私门之变,而遂信孔子之言以自堕其都,亦可也。(《公羊注》“二大夫宰吏数叛,患之,以问孔子。孔子曰:陪臣执国命,采长数叛者,坐邑有城池之固,家有甲兵之藏故也。季孙悦其言而堕之。”此注为得当时情实矣。吴英曰:《左氏》谓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疏云:当是仲由自立此谋,是也。孔子时为司寇,国有堕都之事,则必孔子以为是可知也。《公羊》以为计出于孔子,然堕郈堕费,实出叔、季两家自患其都为叛夫之薮,孟孙亦与及焉,故皆有从堕之议。子路与之果决,孔子不过在其位谋其政,以为合于古者邑无百雉之制而可堕也。故复古即所以靖乱,而非孔子创谋以为必不可缓之急务也。今按吴氏此辨,盖亦以三都不果堕,而为孔子作解脱也。)今尊孔子者,不详考情实,昧于因利乘势见可而动之理,若孔子凭空发此一段堕都大议论,叔、季二氏,皆感化于圣德,而孔子、仲由,遂能不籍实力,不凑机会,自有神妙作用,堕此二都,固属远于情理。而矫其谬者,因谓堕都之议,绝与孔子无涉。乃不惜蔑弃实证,视同市虎,则岂不两失之哉?此如夹谷之会,《世家》谓齐惧,归鲁侵地而谢罪,其说若未免过侈。而矫诬者因遂并排其事而不取,亦不得谓识之卓者也。(即如崔述《考信录》所辨,一若齐之归地,与孔子之相,固可无涉,而全不足以为孔子功者,是亦矫枉过甚之说也。方夹谷之会,鲁为齐下,而既会之后,齐人归地。虽齐不为惧鲁之用孔子而与鲁会,而齐之归地,要不可谓非孔子折冲坛坫之功。见于《左传》者,如鲁叔孙豹、郑子产、宋向戍,即如孔子弟子子贡,皆以弱小知礼,而抗强敌,以自树其国体。应对朝聘,文采斐亹,照映一世。虽后世诵者,犹有馀慕。孔子相夹谷,夫亦犹之。即谓不足以尽孔子之能事,岂得抑而没之,谓与孔子无涉乎?故《左氏》所记,纵如叶梦得氏之疑而不信,要之会夹谷而孔子相,必有一段外交情节,则无从而疑者。崔氏之论,未得为适当之见也。魏禧曰:夹谷既会,齐侯谓其臣曰,夫人率其君古人之道,二三子独率我入夷狄之俗,使寡人得罪于鲁侯,如之何?晏子曰:小人之谢过也以文,君子之谢过也以质,君已知过,则谢之以质。景公于是归鲁田。可知此会孔子有平仲为内主。即因梁邱据,亦当由平仲得之,不得草草看过,谓圣人开口半言,齐人遽服也。此亦可备一解。然若《左氏》所记根本不可信,则魏氏之言亦仅为一种猜测尔。)考古论世事,就事论事,不以己意抑扬乎其间,庶乎得古人之情实矣。(又按:姚际恒《春秋通论》世无传本,余曾见其钞本之残者,亦论此事。大旨与后来《志疑》之说同。谓“《春秋》孔子所修,《论语》孔子所作,此等事当参观始得。《论语》云: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则孔子之不罪弗扰可知矣。盖弗扰叛季氏,非叛鲁也。堕费之议,实由于叔孙、季孙,非孔子与子路之为此谋也。弗扰以费叛,而孔子欲往,孔子岂反谋堕费,使季氏得除叛臣而即安乎?故郈叛而叔孙、仲孙堕郈,费叛而仲孙堕费,皆率师以往,愤疾家臣之叛己而自欲堕之也。其堕之之意,则将以为家臣无所恃以复叛而我以安。惟孟氏之邑则异是。其宰不叛也,故孟氏不欲堕。但二氏以己邑既堕,亦欲堕孟氏之邑,及强公使围之,此公之闇也。孟氏使其臣拒之,而成卒不得堕。”又谓“堕费之于鲁,无利而有害。三都者,固不特三家之保障,而实亦鲁之保障也。使圣贤于鲁得位行道,自必有正本澄源之计,次弟设施,岂在于纷纷毁裂其城池,以吾君相漫然尝试于叛人哉?”今按:姚氏此论,其误亦与前后诸家同,而为辨较深刻。然当知孔子欲赴弗扰之召,其意非在助弗扰以去季孙也。若谓定公围成,乃定公之闇,而孔子在当时,似并不赞三都之堕者,则彼之所谓正本澄源之计,又将若何而为设施哉?虚辨无实,不足翻前古之成案也。又按:叶梦得《春秋谳》,亦辨此事,盖自来疑此事之最早者。叶氏谓孔子欲正三家,必有其道矣,何致使仲由为之,此亦虚辨无实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后妃·沈约
  卷十八·沈德符
  卷五·凌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九·纪昀
  卷四十六·鄂尔泰
  史记集解卷五十·裴骃
  冯亮传·李延寿
  第五十三章 徐州会战·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碧鸡漫志序·王灼

    乙丑冬,予客寄成都之碧鸡坊妙胜院,自夏涉秋,与王和先、张齐望所居甚近,皆有声妓,日置酒相乐,予亦往来两家不厌也。尝作诗云:「王家二琼芙蕖妖,张家阿倩海棠魄。露香亭前占秋光,红云岛边弄春色。满城钱痴买娉婷,风卷画楼丝竹声。

  • 远山堂剧品提要·祁彪佳

    《远山堂剧品》,明祁彪佳着。著录明人杂剧的专书,仅有这样一部稿子(其中元杂剧占极少数)。体例和《曲品》相同,计有:妙品二十四种,雅品九十种,逸品二十八种,艳品九种,能品五十二种,具品三十九种,共二百四十二种。虽然还不能说是搜

  • 卷之十二·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十二杨洵美杨洵美,登宝历元年进士第。补诗二句。句暮鸦不噪禁城树,衙鼓未残宾卫秋。 【见唐张为《诗人主客图》。】杜牧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 【(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

  • 第十八场·田汉

    [宣抚司营前。[党仲升誓师,周马二将与军士环立。党仲升 众位兄弟!众将 党将军。党仲升 金寇大举南侵,必要灭亡我国,若不坚决抵抗,我们子孙将生 生世世,做敌人牛马。此理大家都明白了无有?周将军、马将军 都明白了,只是我

  • 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蔡东藩

      却说张贵人弑主以后,自知身犯大罪,不能不设法弥缝,遂取出金帛,重赂左右,且令出报宫廷,只说孝武帝因魇暴崩。太子德宗,比西晋的惠帝衷,还要暗弱,怎能摘伏发奸?会稽王道子,向与孝武帝有嫌,巴不得他早日归天,接了凶讣,暗暗喜欢,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九·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十月庚午朔颁明年大统历○时享 太庙遣驸马许从诚代○辛未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陵寝○癸酉○以海寇不靖免淮扬二府及通州海门如皋宝应等州县正官入觐○甲戌○采访法秘御史王大任姜

  • 卷之九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辅公礻石传·欧阳修

    辅公礻石是齐州临济县人。隋朝末年与乡人杜伏威一起为盗,转掠淮南地区。伏威兵马渐多,自称为总管,任公礻石为长史。贼寇李子通占据江都,伏威派公礻石率精兵数千人渡江进讨。子通率领十倍之众拒战,其兵锋甚锐。公礻石挑选甲

  • 魏纪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司马光

    魏纪三 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 [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十六天时间,攻下了城,斩杀孟达。申仪在魏兴已经很久

  •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吕思勉

    宋自仁宗以前,和辽、夏的关系,已见第三十一章。神宗时,对辽还保守和平,对夏则又开兵衅。夏元昊死于一〇五一年,子谅祚立。十六年而死。子秉常立,年方三岁。是年,宋鄜(fū)州注511将种谔袭取绥州。明年,为神宗元年,夏人请还前此所

  • 卷十八(文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文公(○陆曰:“文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谥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疏]正义曰:《鲁世家》文公,名兴,僖公之子,夫人声姜所生。以襄王二十六年即位。《谥法》:慈惠爱民曰文。是岁,岁在降娄。【经】元年,春,王正月,公

  • 卷六·吴浩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义疑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六华亭呉浩撰周礼陈其殷注云殷众也谓众士也王制诸侯上士二十七人其中士下士数各居其上之三分郑盖引之以证其众按序官中士佐上士则倍之下士佐中士亦倍之下士

  • 卷七·佚名

    △不旬菩萨品第四尔时世尊,故存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大众围绕说法。尔时众中有金色光。其光明净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悉蔽一切日月四天释梵光明。照已即灭。一切大众瞻睹如来目未曾旬。当尔之时寂然无声亦无声欬。

  •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一世祖皇帝玉音一百段。出弘教集。实帝师大臣钦承对旨。谨置于编一帝师所说彰所知论。冠于篇者尊之也一吾佛世尊未生以前时代。本不与书。欲便初学。卷自太古始一往古帝王。即位改元崩殂及僭国之主。宰臣护教尊法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八·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永徽六年夏五月译理门论终显庆元年春三月 百官谢示御制寺碑文六年夏五月庚午。法师以正译之余。又译理门论。又先于弘福寺译因明论。此二论各一卷。大明立破方轨现比量门。译寮僧伍竞造文疏。

  • 卷第三·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国忌提纲(报恩) 大慧杲禅师。徽宗皇帝大祥。上堂。拈香罢。乃就座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从上诸圣。莫不皆从无

  •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马克·吐温

    本书收集了作者的精选优秀小说。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有《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历险记》《卡拉维拉斯县有名的跳蛙》等,其作品以幽默、机智见长,并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品的简

  • 蒙求·李翰

    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