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章 終了

哲宗在元符三年正月去世,享年二十四歲,留在身後的是一代死亡、頹喪、疲憊的文臣學者。他父親神宗有子十四人,他只有一子,乃"劉美人"所生,亦在幼年夭折。他弟弟繼位,是為徽宗。徽宗身後遺有兒子三十一人、幾幅名畫、一個混亂的國家。他兄長所開始的,徽宗給做了結束。他還是任用那些人,遵行那些政策。王安石的國有資本主義,現在和神宗當政時期相提並論,和"祖制"的神聖不可侵犯一詞,使人敬而生畏。在豐裕國庫的方法,在與北方民族兵戎相見兩事上,徽宗也步王安石的後塵。集中財富于國庫、於皇家,也許這個政策是為帝王者無法割愛的吧。但是實行此一政策的皇帝,必須付出其代價。在徽宗,那代價是丟棄王位,國都淪陷,是在俘虜中死於敵方。徽宗能畫美麗的花鳥,交頸的鴛鴦,但是每一個帝王,只要能忍心對老百姓施虐政而為自己建築瓊樓玉宇園圍亭台,則未有不失其王位者。

徽宗登基之時,國家之組織已爛,國家之元氣已衰。有品有才有德之人,乃文明社會產生之瑰寶,要假以長久之時日方能生長成熟。司馬光、歐陽修、範純仁、呂公著那一代,已是往者已矣。那一代的人才,或已懲處,或已流放,或因病因老而死,或遭謀害而亡。清議批評,至大至剛的思想與文章,那種氣氛已然室塞,一切政治生活全已污染腐壞。蘇東坡及其門人學士為理想而從政之心,因遭逢迫害過深,已不復再存其壯志雄心,尤其是當時政治的歪風仍與他們的浩然正氣相左。憑皇帝一道聖旨,朝中即可立即出現一代新的正直博學勇敢無畏的儒臣,那可真是難矣哉。若使一個享有政權滋味八年之久的一個大幫派輕易放下政權,那也是所望過奢了。

不過,蘇東坡是暫時有好運來臨。因為在元符三年(-一00)前半年,朝廷要由神宗之後,新皇太后攝政。那年四月,所有元佑老臣一律赦罪,雖然她在七月還政於其子,直到次年正月她去世之前,她卻始終保有強大的力量保護元佑諸臣。在她在世之日,遭放逐的儒臣,都蒙赦罪,或予升遷,或至少得到完全的行動自由。神宗的這位皇后,就像她的婆婆一樣,天性就能辨別人的善惡,這一點遠勝過她的兒子,而且在女性單純的智慧上,也更有知人之明。批評家和歷史家,沉迷於精煉的詞句、抽象的特點,而不能自拔,精研一代的政治與問題入而不能出,有時反而會忘記在對人終極的判斷上,我們仍然逃不出兩個基本的形容詞"好"與"壞"。在總論一個人的事業人品時,他所能祈求得到的最高的那些讚美詞裏,"好人"一詞,終居其一。蘇東坡所曾服侍的幾位太后,似乎從未在朝廷大臣和政治之中涉及甚深。當然,章停是個堅強有力的人,呂惠卿能言善辯,蔡京有精力有才幹,但是皇太后現在只把他們歸入"壞人"之列。

在五月,那個時代的閑雲野鶴式的人物吳復古,又出現了,把蘇東坡遇赦的喜信告訴他,並告訴他要調到雷州半島西邊的一縣去。這消息不久就由秦觀的來信證實,秦觀是謫居雷州,剛剛接到特赦令。

由現在起,蘇東坡又要飄泊無定了。他渡海到了雷州以後,剛到了一個月,他接到命令要他去住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為了到永州,徒然改變路線,還在到永州的半途中,他終於接到可以隨意到處居住的命令。他若一開始就得到可以自由定居的命令,兄弟二人很容易便在廣州會面而結伴北歸。蘇子由接到命令調往湖南洞庭湖邊的一個地區。因為那時,蘇東坡只是奉令移居到海南島的對面,離廣東還很遠,子由已經立即攜眷北歸,那時以前,他的家眷一直住在惠州東坡的房子裏。等子由到了漢口附近,正往目的地去的途中,他又升了官,恢復了行動自由。因為在穎州他有田產,別的孩子也住在那兒,他就回到穎州去了。

蘇東坡和弟弟子由不一樣,他費時好久才離開了海南島。他是等搭福建一隻大船過海,但是空等了些日子,只好和吳復古、兒子過、他的大狗"烏嘴"一齊渡海。這一群人一齊到雷州去探望秦觀,然後吳復古自己離去,飄然不見。蘇東坡和吳復古二人此生足跡遍中國,所不同者,蘇東坡是受別人的命令所驅使,而吳復古則完全聽由己意,不受命於他人。回想起來,蘇東坡一定很願和吳復古易地而處。那樣,他會更快樂,更自由。

蘇東坡如今啟程北上,我們無須細表。在每一個他所經的城市,都受人招待,受人歡迎,大可以稱之為勝利歸來。到每一個地方都有朋友和仰慕他的人包圍著他,引他去游山遊廟,請他題字。在接受命令到湖南赴任之後,他就同兒子,也可以說是長時期的伴侶,從沿海城市廉州北上往梧州,他曾經吩咐孩子們在那裏等他。他到達時,發現兒媳和孫子們還沒到。並且賀江水淺,乘船直往北到湖南行船不易。他決定走一條長而彎曲的路:回廣州,再往北過大疫嶺,再由江西往西到湖南。這段旅程要走上半年,但是幸而他不須要走完那條路線。

十月,他到了廣州,又重新和兒孫等團聚。二子蘇造已經自北方到此來探望父親。蘇東坡在詩文中說自覺生活如夢。

在廣州為他設宴者極為繁多。在他居海南之第二年,當時謠傳他已死亡。在一次宴席上,一個朋友向他開玩笑說:"我當時真以為你死了。"

蘇東坡說:"不錯,我死了,並且還到了陰曹地府。在陰間路上遇見了章停,決心又還了陽。"

這一大家人,有少婦有嬰兒,一齊乘船往南雄。還不曾走很遠,吳復古及一群和尚追上了他們,和這位大詩人在船上盤桓了幾天。忽然吳復古生了病,不久死去,就那麼簡單省事。臨死時,蘇東坡問有什麼囑託。他微笑一下,閉上了眼。

在離開廣東之前,他接到可以自由居住的消息。在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0-一)正月,蘇東坡穿越大疫嶺,在山北贛縣停留了七十天。一大家人在那裏等船,但是好多孩子生病,六個僕人死于瘟疫。在停留的那些日子,只要不忙著題字,他就給病人看病,給市鎮上的人配藥。有些朋友常和他在一起,一同計畫去遊山玩水。他的行動總是有人探聽出來,他們一到目的地,就看到一大堆縷絹和紙,請他在上面題詩。他欣然應允,因為他喜歡寫。等天色漸晚,他要急忙回家時,人只好求他寫幾個大字。所有去求他墨寶的人,都稱心滿意而歸。

五月一日,他到了金陵,他已經寫信給至交錢世雄,求他在常州城內為他找房子住。但是那半年內他所寫的那些信,顯得他頗為躊躇不定。子由這時已經回到穎昌的老農莊,而且已然寫信要他去同住。但是他卻不知如何是好,拿不定主意。他知道常州地瀕太湖,風光甚美,並且他在常州也有田產,是為生活之資。他很願和弟弟住在一處,但是弟弟有一大家人,而且家境並不富裕。他不知道該不該帶一家三十口人,子孫僕人等,去加重弟弟的負擔。接到信之後,他決定去與弟弟結鄰而居。他在金陵渡江,告訴兒子邁和運到常州去清理家事,然後在儀真相會。他還真寫了公函請求撥四隻官船,供一家人往京都方向進發。

但是,那年正月,皇太后不幸逝世,現在正是五月。一切情形顯示政策又要全復舊觀。蘇東坡判斷恐怕又要有麻煩出現,所以不願住得近在京輜。他給子由寫了一封長信,把他們不能聚首歸咎於天命。他說:"吾其如天何!"情況既然如此,他自然只好定居在常州。家庭安定之後,他再讓邁去任新職,他和另外兩個兒子則在太湖地區的農莊上居住。

這時,蘇東坡在儀真等待孩子們前來相接,他就住在船上。那年夏季突然來臨,而且非常之熱。他覺得自己從熱帶回來,為什麼反覺得在中國中部會如此之熱。太陽照在岸邊的水上,濕氣自河面上升,他覺得十分難過。在六月初三,他得了大概是阿米巴性的痢疾。他以為自己喝冷水過多(陝冷過度),也可能是一直喝江水的緣故。第二天早晨,覺得特別軟弱無力,乃停止進食。因為他自己是醫生,就自己買了一服藥,買黃昏來吃,覺得好得多了。黃香中醫認為是很有力的補藥,能補血、補內臟各經,是衰弱病症的好補藥,而並不適於專治某一種病。這味藥在現代還需要研究,因為很多現代的中國人天天論碗喝黃香湯,確有益處。

可是,他的消化系統確是出了毛病,他夜裏不能睡。大畫家米芾來看他多次。他身體較好時,二人甚至一同去做東園之遊。他在儀真給米芾寫的九封信把他的病描寫得很明白。有一次,他這樣寫:"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飽蚊子爾。不知今夕如何度?"米芾送來一種藥,是麥門冬湯。蘇東坡一直把米芾當晚輩看,米芾則對他十分仰望。現在蘇東坡讀了米芾的一篇賦之後,他預言米芾的名聲已經屹立不搖,雖然二十年相交,對他所知,實嫌不足。蘇東坡的病,時而覺得好些,時而覺得軟弱疲乏。他的生命力受到了破壞,不是皇帝,也不是章淳,而大概是阿米巴菌。河邊的濕潮氣悶很難受,他讓船移到轉為涼爽的地方。

六月十一日,他向米芾告別,十二日過江往靖江去。在這個地區,他特別受人歡迎。到此等於還鄉。詩人已自海外歸來,即將到達的消息,立刻傳開。百姓有數千之眾,立在江邊,打算一看這位名人的丰采。一般都傳說他要做中樞要員,執掌朝政。

他堂妹的墳墓就在靖江,她兒子柳閡現在城內。六月十二日,甚至他身體疲弱之下,他仍然和三個兒子、一侄子,去到堂妹及其丈夫墓前祭祖。他第二次為亡者寫祭文。可能是為堂妹寫了一篇,另為堂妹夫寫了一篇,不過從內容上看不太清楚,不敢確信。第一篇《祭柳仲遠文》,先提到的是他妻子堂妹,然後才說:"結哦仲遠,孝友恭溫。"第二篇祭文更為真情流露,其中文句有:

我厄于南,天降罪戾。方之古人,百死有溢。天不我亡,亡其朋戚。如柳氏妹,夫婦連壁,雲何兩逝,不愁遺一。我歸自南,宿草再易。哭墮其目,泉壤用尺。閩也有立,氣貫金石。我窮且老,似舅何益……

第二天,客人去看他,發現他側身面壁而臥,硬咽抽搐,竟至不能起床接待他們。來訪的客人之中有已故的宰相蘇頌之子,以為蘇東坡是為他的亡父而哭。蘇頌亡時年八十二歲。蘇頌家雖然與蘇東坡同姓,卻不是同一省籍。蘇東坡與蘇頌相識,已有三四十年,但是若說他聽他老友之死會傷心到如此程度,實難令人相信。並且,在前一天,蘇東坡聽到他死的消息時,也沒親自到墓前去祭奠,只是派長子蘇邁去過。他這種悲傷的原因,我相信,必須從上面引證的祭文裏去看。

在當地的文人不能見到蘇東坡的,其中有章停的長子章援。因為蘇東坡病重,謝絕見許多客人。章停一年以前也貶到雷州半島去了,兒子正在前去探望他父親的途中。當年蘇東坡為主考官時,他曾親自以第一名取了章援。所以章援,按一般習慣上說,應當算是蘇東坡的門生。那是大概九年以前的事。章授知道他父親對蘇東坡的所做所為,也知道蘇東坡這種人物隨時有再度當權的可能,所以他給蘇東坡寫了一封長七百字的信。這封信當然很難措詞。他說出不敢登門拜訪的理由,並且很坦白的說是因為他父親的緣故,他曾躊躇再三。他很委婉的提到蘇東坡若有輔佐君王之時,一言之微,足以決定別人的命運。章授深怕蘇東坡會以他父親當年施之蘇東坡者,再施之于他父親。他盼望能見蘇東坡一面,或者得他一言,以知其態度。

章援若是以為蘇東坡會向他父親尋仇,他就大謬不然了。蘇東坡在遇赦北歸的路上,就聽到章停被放逐的消息。有一個人叫黃實,與蘇章兩家都有親戚關係。他是章淳的女婿,同時又是蘇子由第三個兒子的岳父。蘇東坡聽到章停被貶滴的消息,他寫信對黃實說:"子厚得雷,為之驚歎彌日。海康地雖遠,無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穩。望以此開譬大夫人也。"他給章援的回信如下:

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因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魚所知。建中靖國之意可恃以安。所雲穆蔔反復究繹,必是誤聽。紛紛見及已多矣,得安此行為幸。見今病狀,死生未可必。自半月來食米不半合,見食卻飽。今且連歸毗陵,聊自想我裏。庶幾少休,不即死。書至此,困憊放筆,太息而已。(-一0一年)六月十四日。

聖法蘭濟,也是生在那同一世紀的偉大人道主義者,他若看了這封信,一定會頻頻點頭讚歎。這一封信,連同他以前給朱壽昌反對殺嬰惡俗的那一封信,還有他元佑七年(一0九二)給皇太后上書求寬免貧民欠債的那一封信,可以算做蘇東坡寫的三大人道精神的文獻。

在六月十五,他沿運河繼續自靖江北歸常州家園。他萬劫歸來的消息引起了轟動,沿路在運河兩岸,老百姓表示發乎真誠的歡迎。他體力較佳,已然能在船裏坐起,頭戴小帽,身著長袍,在炎熱的夏天,兩臂外露。他轉身向船上別的人說:"這樣歡迎,折煞人也!"

航程很短,不久到了常州,住進東門附近好友錢世雄給他租的一棟房子。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皇帝上表請求允許完全退隱林下。宋朝官員的退休制度是,朝廷將退休的官員任命為寺院的管理人,處於一種半退休狀態。蘇東坡現在被任命為故鄉四川省一個寺院的管理人,管理廟產。當時有一種迷信,官員若有重病,辭去官職,有助於病的痊癒,也能延年益壽。意思是在上天看來,做官和搶劫人民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辭官不做就猶如向神許願不再為惡之意。蘇東坡說他也聞有此說,願意一試。

回到常州之後,他的病還是纏綿不愈。一直沒有胃口,一個月光景,始終倒在床上。他預感大去之期已不遠。在家人侍奉之下,好友錢世雄幾乎每隔一天就去看他。他在南方時,錢世雄不斷寫信捎藥物給他。每逢蘇東坡覺得稍好一些,他就讓兒子過寫個便條去請錢世雄來閒談。一天,錢世雄到時,發現蘇東坡已不能坐起來。

蘇東坡說:"我得由南方迢迢萬里,生還中土,十分高興。心裏難過的是,歸來之後,始終沒看見子由。在雷州海邊分手後,就一直沒得再見一面。"

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在海外,完成了《論語》、《尚書》、《易經》三書的注解,我想以此三本書託付你。把稿本妥為收藏,不要讓人看到。三十年之後,會很受人重視。"

然後想打開箱子,但是找不到鎖匙。錢世雄安慰他說,他的病會好,一時不用急。在那一個月裏,錢世雄常去探望。蘇東坡最初與最後的喜悅,都是在寫作上。他把在南方所寫的詩文拿給錢世雄看時,兩目炯炯有神,似乎忘了一切。有幾天,他還能寫些小文劄記題跋等,其中一篇是《桂酒頌》,他把這一篇送給錢世雄,知道他的好友會細心珍藏的。

七月十五,他的病況惡化。夜裏發高燒,第二天早晨牙根出血,覺得身體特別軟弱。他分析症狀,相信他的病是來自"熱毒",即一般所謂傳染病。他相信只有讓病毒力儘自消,別無辦法,用各種藥進去干涉是沒用的。他拒絕吃飯,只喝人參、麥門冬、獲菩熬成的濃湯,感覺到口渴,就飲下少許。他寫信給錢世雄說:"莊生聞在有天下,未聞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則天也,非吾過矣。"錢世雄給蘇東坡幾種據說頗有奇效的藥,但是蘇東坡拒不肯服。

七月十八,蘇東坡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他告訴他們不用擔心,囑咐他們說:子由要給他寫墓誌銘,他要與妻子合葬在子由家附近的嵩山山麓。幾天之後,他似乎有點起色,教兩個小兒子扶他由床上坐起,扶著走了幾步。但是覺得不能久坐。

七月二十五日,康復已然絕望,他在杭州期間的老友之一維琳方丈,前來探望,一直陪伴著他。雖然蘇東坡不能坐起來,他願讓方丈在他屋裏,以便說話。二十六日,他寫了最後一首詩。方丈一直和他談論今生與來生,勸他念幾首謁語。蘇東坡笑了笑,他曾讀過高僧傳,知道他們都已死了。

他說:"鳩摩羅什呢?他也死了,是不是?"鳩摩羅什為印度高僧,在漢末來中國,獨力將印度佛經三百卷左右譯成中文。一般人相信他是奠定大乘佛法的高僧,中國和日本的佛法即屬於此一派。鳩摩羅什行將去世之時,有幾個由天竺同來的僧友,正在替他念梵文咒語。縱然這樣念,但是鳩摩羅什病況轉惡,不久死去。蘇東坡在二十四史中的《後秦書》中,讀過他的傳,還依然記得。

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覺氣短。根據風俗,家人要在他鼻尖上放一塊棉花,好容易看他的呼吸。這時全家都在屋裏。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裏說:"現在,要想來生!"

蘇東坡輕聲說:"西天也許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錢世雄這時站在一旁,對蘇東坡說:"現在,你最好還是要做如是想。"蘇東坡最後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脫之道在於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兒子邁走上前去請示遺教,但是一言未發,蘇東坡便去了。享年六十四歲。半月之前,他曾寫給維琳方丈說:"嶺南萬里不能死,而歸宿田野,遂有不起之憂,豈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細故爾,無只道者。"

由一般世俗的看法衡量,蘇東坡畢生坎坷多好。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問伯夷叔齊二大先賢,他二人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弟子問孔夫子,"這些大賢人臨死之時,有無怨恨?"孔夫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蘇東坡今生的浩然之氣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面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複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呈形,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房玄龄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卷二十一·苏辙
  三四一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呈续获应选应毁书籍折·佚名
  卷九十八·司马迁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邹韬奋
  第八章 孔子之卒·钱穆
  卷一百十七·佚名
  卷八·佚名
  目录上·佚名
  卷九·佚名
  卷六十六巡防二·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零二·彭定求

        卷202_1 【武阳送别】沈宇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   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卷202_2 【捣衣】沈宇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   卷202_3 【代闺人

  • 真知柔·唐圭璋

      待考。   水龙吟   春寿太守   碧霄彩旆铃,应南极星躔光火祭。巍巍名阀,芳传汉相,貂蝉炳焕。德莹冰壶,量包沧海,神钟岩电。向宝储内阁,英摽才华,声猷著膺宸眷。   荐领名都屏翰,更循良、歌腾畿甸。峻专剧郡,荣登法

  • ●録鬼簿卷下·钟嗣成

    ○方今才人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仙〕曲吊之宫大用【名天挺。大名人。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卒不见用。先君与之莫逆交,故余常得侍坐,见其吟咏。文笔人莫能敌;乐府歌曲,特余事耳。】豁然胸次扫尘埃,久矣声名播省台。先

  • 表第七 方镇四·欧阳修

    表格略

  • 列传二十一·薛居正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

  • 卷四百五十九 列传二百四十六·赵尔巽

      冯子材王孝祺 陈嘉 蒋宗汉 苏元春马盛治 王德榜张春发萧得龙 马维骐覃修纲 吴永安 孙开华朱焕明 苏得胜 章高元欧阳利见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平博白,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改隶张国

  • 东都事略卷六十四·王称

    列传四十七  谢绛字希深阳夏人也父涛太子賔客绛以父任为校书郎举进士知汝隂县迁光禄寺丞为秘阁校理上疏谓有宋当以土徳王天下下两制议两制以为太祖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五行之序事遂寝仁宗即位绛建议请以真宗配感生帝而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万历九年三月甲子朔升山东右布政使管理漕运事游季勋为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布政使杨一魁为本省左布政使副使袁弘德为山西行太仆寺卿兼佥事○升吏部文选司员外署郎中事池浴德为太常寺少卿○以大阅发太仆寺银三万两给赏各营

  • 九七二 军机处为《通鉴纲目续编》等板片解京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佚名

    九七二 军机处为《通鉴纲目续编》等板片解京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初六日办理军机处为札行事。本年三月二十二日奉旨传谕苏州织造,将该衙门存贮《通鉴纲目续编》板片委员解京等因。本日户部侍郎金简查奏《

  • 王轨传·令狐德棻

    王轨,太原祁地人,小名沙门,是汉朝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第一大族。祖辈都在魏国当官,赐姓乌丸氏。父亲王光,自幼雄健英武,有将帅的才能谋略。每次参加征战,都立有战功。太祖了解他勇敢果断,待他十分优厚。官至骠骑大将

  • 变动篇第四十三·王充

    论灾异者,已疑于天用灾异谴告人矣。更说曰:“灾异之至,殆人君以政动天,天动气以应之。譬之以物击鼓,以椎扣锺,鼓犹天,椎犹政,锺鼓声犹天之应也。人主为于下,则天气随人而至矣。”曰:此又疑也。夫天能动物,物焉能动天?何则?人物系于

  • 卷十一·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一    宋 杨简 撰小雅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

  • 卷二百二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八天子遣使诸侯国蕙田案周礼大行人有间问归赈贺庆致禬之礼而皇华一诗有咨亲咨礼咨事咨难之敎盖天子遣使诸侯非特以联上下之交通和

  • 卷六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六宗庙制度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案度程毋或作为滛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注霜降而百工休至此物皆成也工

  • 注解正蒙卷下·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至当篇第九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得其道者德也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是易简即德也配云者以易言之大德敦

  • 伊滨集·王沂

    元代诗文别集。24卷。王沂撰。王沂文集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题名王沂《伊滨集》的诗文若干篇,重编为《伊滨集》24卷。卷1为赋、四言诗、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5为七

  • 逃禅词·扬无咎

    原名《补之词》。词别集。南宋扬无咎撰。一卷。无咎,为汉扬子云之后,诸书误“扬”为“杨”,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人。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高宗朝秦桧专权,屡征不赴,人品高洁。所画墨

  • 三国史记·金富轼

    朝鲜古代通史。金富轼著。1145年问世。1394年庆州府使金居斗等人出版的木刻本,是现存最古老的版本。金富轼(1075—1151),30岁中举,历任户部尚书、平章事和元帅等重要文武官职。1147年受封为乐浪郡开国侯,是朝鲜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