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八 同情和厚意

我不是说过吗?我和章先生在那个深夜里被带到一个小囚室的前面,从铁格子门望进去,就看见里面的小铁床的下层已睡着一个囚犯。他姓周,是一个政治犯,是一个很可敬爱的青年!他当夜听见章先生无意中在谈话里叫了我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知道是我,表示十分的愉快;他原来也是我的一个读者,我们在精神上已是好友,所以一说穿了,便感到很深的友谊。当我铺床预备睡的时候,他看我们两人里面有一个要睡地板,再三要把他的那一层床让给我们,他自己情愿睡地板,经我们再三婉谢,他才勉强照旧睡下去,第二天清早,隔壁的囚室里就递过来一封长信,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写给章先生的。他只听说章先生来了,不知道我也来了,所以信里只急急问起我被捕的情形。他当夜为着这件事,一夜没有睡着,局促着写了这封长信,充满着热烈和挚爱的情绪。他的纯洁,诚恳,坦白,激昂,深深地震动了我们的心弦。后来我们见面了,都感到非常的快慰。他当面谈了还觉不够,也许因为话语还未能尽量倾诉他的衷情吧,又局促地俯在床旁写了一封长信交给我,在信里很诚恳地安慰我,乃至听见我还有咳嗽的声音(这是那几天偶然有的),都使他感到不安,再三叮咛,叫我要为国珍重身体。我很惭愧,觉得实在够不上他的那样厚望。还有一位同监的十九岁青年,大家都叫他做“八十四号”,因为他的囚衣的前后写着84两个大字。他是由乡村里来的一个穷孩子,到上海一个烟纸店里做过打杂;因为这家店关闭了,他便失业,为着饥饿所迫,做了一次小偷,被捕进来。他的写的能力很差,但是也自动地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了几十个字交给我,虽然像通不通似的,但是对于抗日救国的热烈和对于我们被捕的义愤,也已跃然纸上。

后来听到这几位青年好友的报告,才知道监狱里许多囚犯都知道有我们这样两个人来了,都一致表示愤慨。尤其是令人感动的,是一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盗犯,也在一封信里表示对于国难的关心和对于我们的深切的同情。他虽然用着很粗率的语句叙述他的意见,但是他那一颗火热般的心是谁看了都要感动的!听说全监九百余人为着援助绥远前线抗敌战士,决定全体绝食一天。

就在这监狱里的职员方面,也有许多表同情于救国运动,对于我们两人的被捕,表示深厚的同情。因为他们有职务上的关系,我在这里不能详述了,我只有在这里附笔表示对于他们厚意的深深的感谢。

同监的青年朋友们待我两人的殷勤是很可感的。我们的琐屑的事情,他们都争着代做。例如早晨倒洗脸水,扫地拖地板,饭后洗碗碟等等。监里犯人是各有一个号码的,铁格子门的外面便插有各人号码的硬纸片,职员招呼各犯时只叫各人的号码,不叫各人的名字。我的号码似乎是三百多号,章先生的号码二百多号,现在已记不清了,但是我们的号码虽记在铁门上的硬纸片上,都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同监的几位青年朋友不但自己一定要叫我们做先生,同时也一定要看守们叫我们做先生,不许叫号码。他们的那种天真的热诚,看着十分可感而又十分有趣!

我们的小小囚室,每日上午七点钟,由看守把铁格子门开锁,让我们到接连着的小教室里去坐坐走走。那小教室里排有学校里用的木椅桌七八排,我们白天就在那里谈话看书。午饭后,别的囚室的铁门还要关上一小时,各囚犯都要“归号”,我们两人因受优待,可以例外。不过到下午四点半,各囚室的铁门一律都要关上锁好,一律都要“归号”,我们也不能例外,因为白天有个看守监视着,下午四点半后锁上了铁门,一夜到天亮,只每隔几小时有个职员来巡视一次,并没有看守监视着。因此我们到了下午四点半,也只得同样地被关在那个小小的囚室里,局促在那个铁格子门的后面。那个小小的囚室,除放着一架两层的小铁床外,余下来的区域也只有比放一个小铁床的地位差不多,所以我们两人要在这里散散步,便要碰来碰去。碰了几碰,我只得采用折中的办法,章先生跑来跑去的时候,我就坐在那张骨牌凳上;他停走的时候,我就跑来跑去。晚上只在外面那个小教室里有电灯,小囚室里是没有灯的。我们跑得厌了,就拿些书挨在铁格子旁边去看看。

我们到的第二天,原在我们的囚室里的周君自动地搬到隔壁一间里去,所以原来的这一间囚室便只有我和章先生两个人同住了。在这个监狱里(指幼年犯监狱,非全部),除了几个幼年犯外,还有两个原来是监里的“主任”,犯了罪一同关在这里面。到了晚上倒也不寂寞。附近的两个囚室里的几个青年朋友睡在床上大开其“辩论会”,你一句,我一句,对于抗日救国问题也讨论得很激烈。在这些讨论里,你可以听到青年们的坦白的天真的意见。同时你可以听到住在稍远的那个囚室里的两个犯了罪的“主任”大念其佛经,发出喃喃不绝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声浪来。

两层的小铁床上面铺的是木板。床架不是铁杆做的,只是较厚的铁片做的,在上层睡的人转个身的时候,全部的床架都有摇摆的姿态。章先生的身体比我高大,我怕他梦中转身,“牵动全局”,也许要把铁床翻倒,所以让他睡在下层,我睡在上层。我夜里在床上转身的时候,仍要很谨慎地慢慢地转,免得床身震得过响,以致惊动他的好梦。

我和章先生从来没有同住过,想不到一同住就住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囚室里;但是我们想到全狱的朋友们对于我们的同情和厚意,却给与我们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和安慰的情绪。

猜你喜欢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景帝·张廷玉
  卷十五 漢紀七·司马光
  卷二百二十二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第五十一回 巧排挤毒死辅臣 喜招徕载归异族·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六·佚名
  卷二·王明清
  五十 曹寅奏江南雨水收成情形摺·佚名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四·佚名
  卷四十二之一·佚名
  闲愁记·胡兰成
  卷之七  北平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一、孔子生年考·钱穆
  卷十七·雍正
  卷四十三蠲赈二·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经孙·唐圭璋

      经孙字仲立,初名子柔,丰城人。生于绍熙三年(1192)。宝庆二年(1226)进士。累迁刑部侍郎、太子詹事、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忤贾似道,罢归闲居。咸淳九年(1273)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有矩山存稿。   水调歌头   致仕得请

  •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徐志摩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这秋月是纷飞的碎玉, 芦田是神仙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的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欢喜—— 清风吹露芦雪的酥胸; 我再

  • 卷六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四目録仙佛类戏题醉仙人图【元元好问】醉仙图【明高启】醉中咏玉林山人所绘醉仙图【明徐渭】仙人图【元刘因三首】仙人障子【明周用】题白鹿仙人图【明倪谦】题二仙图【元范梈】卧

  • 卷之九十七·佚名

    洪武八年二月辛卯朔 上躬祀历代帝王○故元平章柴驴儿右丞于真自宁夏来降赐袭衣绮帛有差○以工部尚书李敏为江西行省参政诰曰国家建行省以分镇方面凡兵民之政皆领焉任重职要非谋猷可以致君才略可以泽民者曷克称之前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五月戊申朔遣给事中魏元吉刘一麟梁梦龙李春芳沈淳张溢罗嘉宾查催各处钱粮既而辽东一镇以饥荒久不报 上特罢之○倭入福建南安县纵火焚谯楼及官民廨舍○己酉○先是有旨命兵部尚书杨博总督宣大事宁还部及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四月丁巳朔孟夏时享太庙遣官恭代分献○ 上谕内阁今春屡次动火头目眩晕庙享恐弗成礼遣官及陪祀各执事务秉精虔以体朕诚敬至意卿等可传示知悉○是日午大风黄尘四塞○兵部覆甘肃督抚官徐三畏等条议冲边紧要

  • 第三十二卷 仕绩 二 三·缪荃孙

    淮 安 府 二 明刘 江刘江,桃源人。洪武初武进士。其先从太祖取淮西,伐吴,克平江,转战闽、越,继征中原,积有战功,由千户历升中军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五年,卒。辍朝二日,遣官谕祭,丧葬所需皆官给之,礼从丰备。见明开国

  • 御制历代纪事年表序·佚名

    古者纪事之书其体有二专纪一事而具其始末者尚书之体也编年而通纪一时之事者春秋之体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尽变尚书春秋之体而後世为史者皆师之然其法实不外乎尚书春秋其本纪世家即春秋通纪时事之体八书与列传即尚书专纪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武韦之祸中宗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愽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已

  • 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班固

    (贾谊)【原文】贾谊,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 王冕传·张廷玉

    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年幼家贫,给人放牛,因多次贪听私塾读书,很晚才归,丢失了牛,屡遭父亲痛打,但他始终不改。母亲说:“冕儿既然如此痴心向学,由他去吧。”于是王冕躲在庙里,夜间借佛前油灯读书。会稽人韩性非常器重他,收为弟子。

  • 说卦卷九·孔颖达

    说卦第九。[疏]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

  • 天志上第二十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

  • 卷九·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九檀弓上第三之一正义陆氏德明曰檀弓鲁人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檀弓者以其善於礼故着姓名显之今山阳有檀氏此檀弓在六国之时以此篇载仲梁子故知是

  • 第5章 八佾篇第三(1)·孔子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宗庙的厅堂里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够忍受的呢?”名家注解朱熹注:“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礼乐,孔子

  • (六)·梁漱溟

    从上所述,昔贤讫未得其至近至妥之路以指教于学者,后之人顾能得之邪?此必须具体作答,即伍、严两先生为学之路是已。然两先生固有所不同。欲言其所用功夫之不同,还须从其解书不同说起。伍先生之讲&ldquo;格物致知&rdquo;也,

  • 卷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南泉问座主讲甚么经。曰弥勒下生经。师曰弥勒几时下生。曰现在天宫未来。师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洞山价举问云居。居云。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

  • 卷第二·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往复无际等者回向品说回向众生即往复无际也回向实际即动静一源也回向菩提即含众妙而有余也彼疏中广以十门三义配三回向今略引彼配释此文一依三法初句眷属般若次句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