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志上第二十六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

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避逃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日,焉天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曰: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将军、大夫政之。

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贼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然则何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曰: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于上帝鬼神。天有邑人,何用弗爱也?且吾言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不辜者谁也?则人也。予之不祥者谁也?则天也。若以天为不爱天下之百姓,则何故以人与人相杀,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爱天下之百姓也。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政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故举天下美名加之,谓之圣王。力政者则与此异,言非此,行反此,犹倖驰也。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利无所利,故举天下恶名加之,谓之暴王。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猜你喜欢
  周书·武成·佚名
  卷九 释木第十四·邢昺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晏婴
  亡徵第十五·韩非
  卷七 精神训·刘安
  四书管窥卷八·史伯璿
  春秋大全卷五·胡广
  卷十五·黄道周
  卷四·叶梦得
  提要·王昭禹
  第33章 缁衣·戴圣
  於陵子·陈仲子
  安特雷朋中华国民同舟录后序·太虚
  因果观念与心理建设·太虚
  四阿鋡暮抄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774_1 【题春梦秋归故里】吉师老   故国归路赊,春晚在天涯。明月夜来梦,碧山秋到家。   开窗闻落叶,远墅见晴鸦。惊起晓庭际,莺啼桃杏花。   卷774_2 【看蜀女转昭君变】吉师老   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

  • 论须读书第十三·王骥德

      词曲虽小道哉,然非多读书,以博其见闻,发其旨趣,终非大雅。须自《国风》、《离骚》、古乐府及汉、魏、六朝三唐诸诗,下迨《花间》、《草堂》诸词,金、元杂剧诸曲,又至古今诸部类书,俱博搜精采,蓄之胸中,于抽毫时,掇取其神情标

  • 卷二十一·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十一 唐 释贯休 撰 七言律诗 春 自来自去动洪罏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鴈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溟蒙偏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闻迎眞身 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

  • 杜甫·闻一多

    引言明吕坤曰“史在天地,如形之景。人皆思其高曾也,皆愿睹其景。至于文儒之士,其思书契以降之古人,尽若是已矣。”数千年来的祖宗,我们听见过他们的名字,他们生平的梗概,我们仿佛也知道一点,但是他们的容貌、声音,他

  • 御选宋诗卷六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六十五七言絶句二欧阳修班春亭信马寻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辉野僧不用相迎送乗兴闲来兴尽归江行赠雁云间征雁水间栖矰缴方多羽翼防嵗晩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戏赠丁判官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

  • 列传第十八 萧景弟昌 昂 昱·姚思廉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即左光禄大夫道赐之子。道赐三子:长子尚之,字茂先;次太祖文皇帝;次崇之。初,左光禄居于乡里,专行礼让,为众所推。仕历宋太尉江夏王参军,终于治书侍御史。齐末,追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四年岁次甲子 金熙宗亶皇统四年春正月按是月癸丑朔丁巳燕北使于紫宸殿权侍郎正刺史已上预焉戊午吏部尚书罗汝楫为大金报谢使瀛海军承宣使知合门事郑藻副之以金来贺正故也己未金国贺正旦使完颜晔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三·徐乾学

    宋纪九十三【起屠维单阏正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凢二年】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二年春正月丁卯出内金帛二百万备陜西边储辛未诏张舜民毕仲游孙朴赵叡梅灏陈察李昭玘并罢馆职 二月甲戌朔令监司举

  • 第一九票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五·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饬谢范二役取缔孤魂前衔〔监理醮务、新竹县都城隍〕为票饬事。现值醮务,定于二十四日起,至二十七日完满。循例普照十方,水陆幽滞、无祀男女孤魂等众衣食,除先期转饬随缘助施、

  • 卷十·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宋 彭百川 撰仁宗平侬智高皇佑元年秋九月乙巳广南西路转运使言广源州蛮寇邕州诏江南福建等路发兵备之广源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地峭絶深阻产黄金丹砂颇有邑居聚落俗椎髻左袵喜战鬪轻死好

  • 卷四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十蠲赈三康四十年辛巳二月癸酉上谕直隶巡抚李光地曰朕历年省耕畿甸谘访民隐屡行蠲赈加惠黎元近见霸州大成文安地居洼下被水最甚虽

  • 卷十·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圗式卷十卤簿一皇帝卤簿一皇帝大驾卤簿玉辇 谨按刘熙释名辇人所辇也潘岳耤田赋天子乃御玉辇隋书礼仪志辇制象轺车而不施轮通幰朱络饰以金玉用人荷之宋

  • 卷十三 乡射礼第五·郑玄

    司正降复位,[疏]“司正降复位”。○释曰:自此尽“唯宾”,论举觯于宾与大夫,为无?爵之事。云“司正降复位”者,司正当监旅酬讫,故降,使二人举觯于宾与大夫,为无?始也。使二人举觯于宾与大夫。(二人,主人之赞者。)举觯者皆洗觯,升,实

  •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田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晏婴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

  • 辩观行品第五·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於大众,诸仁应谛听。譬如空闲地,欲造立宫室。匠人资土木,然後方得成。谛观诸物中,二皆无舍宅。亦如於众指,和合以成拳。离指而推求,拳体不可得。军师及车乘,城邑与园林。雲物须山川,瓶衣等诸相。皆

  • 卷九十六·道世

    △舍身灾第九十六(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色性无象,触必归空。三世若假,八微终散。虽复回天震地之威,会归磨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质,众缘所聚。四尘不同,风火恒异。析而离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胆,未足为譬。菩萨

  • 卷第三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八门第九子摄颂之余说(妙花婆罗门事)尔时世尊作如是念。此树生摩纳婆遍于我身欲观三十二相。已见三十于二有疑。阴舌二相未能得见。我今方便现阴藏相令彼见

  • 考古编·程大昌

    十卷。南宋程大昌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 张海鹏后识),多有可取。如,以白居易 《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