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制历代纪事年表序

古者纪事之书其体有二专纪一事而具其始末者尚书之体也编年而通纪一时之事者春秋之体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尽变尚书春秋之体而後世为史者皆师之然其法实不外乎尚书春秋其本纪世家即春秋通纪时事之体八书与列传即尚书专纪一事之体而所谓年表者又编年之变例也历代之史具矣而表多缺焉康熙四十四年春朕南廵吴会有儒生龚士炯进其所编历代年表若干卷起陶唐而终于隋朕惜其用心之勤而业未竟也乃命侍郎周清原内阁学士王之枢续之讫于元至正之末凡一百卷其体依仿诸史而微有别者诸史之表各分一类而是编则王侯宰辅以及外蕃层次附列於帝纪之下诸史之表独载废置朝会征伐之大者而是编则每事皆系焉是其所以异也代远文繁亲加裁定复考正三元甲子编年一卷列诸简端昔宋袁枢为纪事本末朱子以为与资治通监相

表里亦犹左氏之於春秋既依经以作传而复别为国语以相错综也以是知纪事之书不厌其类之广盖以历世久远事物纷赜观者易于遗忘故别为一体以提其要而使致详焉是编之作亦所以备史之一类云耳翰林检讨马豫锓板告竣为序其大指如此

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猜你喜欢
  志第九 律历三下·魏收
  卷九十六·列传第三十四·脱脱
  卷九十 志六十五·赵尔巽
  契丹國志卷之十九·叶隆礼
  1912──中華民國元年壬子·郭廷以
  ●卷二十八·陶宗仪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七十六·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六·纪昀
  李乂传·刘昫
  徐文华传·张廷玉
  谓秦王·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四七·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谢榛

      四溟山人,眇一目,称“眇君子”,然其论诗真天人具眼,弇州《艺苑卮言》所不及也。诗之工,则有目者咸识之。全集中有《诗家直说》四卷校订而授之梓。惜未得善本补其残缺,又何敢嫌其繁冗,谬加删削为哉?山人之义心侠

  • 卷一百二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三别业类五言古题崔山人别业      【唐】储光羲南阳隐居者筑室丹谿源谿冷怯秋晏室寒欣景暾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东岭或舒啸北窓时讨论封君渭川竹逸士汉隂园何必崆峒上

  • 卷四 贞顺传·刘向

      卷四之一 召南申女  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许嫁于酆,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女与其人言:“以为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传曰:‘正其本,则万物理。失之豪厘,差之千里。’是以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

  •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五卷 坛庙二·缪荃孙

    松江府东海神坛,在柘林,又在南汇城南。均洪武十六年建。辅国将军庙,在府治西南,祀吴陆逊、陆凯、陆抗。东岳庙,一在府城;一在魏浦;一在孟河;一在邓庄。纯阳祠,在府城。唐、宋忠良祠,在府城南,祀唐平章侍郎陆贽、宋丞相李纲。卫文

  • 史记集解卷一百·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孟康曰信交道曰任如淳曰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或曰任气力也侠俜也】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如淳曰窘困也】及项羽灭髙祖

  • 一二 厨房的大事件·周作人

    乡下饭菜很简单,反正三餐煮饭,大抵只在锅上一蒸,俗语曰熯,便可具办。这方法在《善俗书》上说的很得要领,云“锅用木盖,高约二尺,上狭下广,入米于锅,以薄竹编架,横置上面,肉汤菜饮之类皆可蒸于架上,一架不足则碗上再添一架,下架蒸生

  • 康默记传(附康延寿传)·脱脱

    康默记,原名照。年轻时任蓟州衙校,太祖进攻蓟州时获得他,爱其才,隶属于麾下。所有与蕃、汉相关之事,都委托康默记折衷处理,他办事都很合乎皇上意旨。当时诸部新近归附不久,康默记推断剖析律令的意义,论断判决定刑的轻重,不曾有

  • 讷溪奏疏·周怡

    (明)周怡 撰吏科给事中臣周怡谨题为督抚大臣罔上不忠乞赐谕责以振风纪事窃惟抚按之臣受天子明命分理一方生民休戚赖以苏息茍仰思朝廷付托之重一方瞻仰之大则所以惕心饬躬慎官畏法真如负重而涉渊冰寜肯专恣自大废法徇情

  • 卷一百五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经籍考经【礼】宋史艺文志礼类一百十三部一千三百九十九卷【不着録者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

  • ●竹窗随笔目录·袾宏

    僧无为人命呼吸间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悟后孚遂二座主实悟出家父母反拜生愚死智庄子(一)庄子(二)庄子(三)养老书心得祀神不用牲好乐世

  • 孟子纂笺卷十三·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去声】

  •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孔子

    【原文】 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矣。” 【注释】 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 【译文】 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读解】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儒学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

  • 襄公·襄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夏五月,公至自楚。庚午,卫侯衎卒,阍弑吴子余祭。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子、薛人、小邾人城杞。晋侯使士鞅来聘。杞子来盟。吴子使札来聘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六·宗喀巴

    中士道希求解脱敬礼胜尊具大悲者足如是随念当死及思死后堕恶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厌舍现世,于后善趣发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业果,励力断恶修善,则能获得善趣妙位。然非以此便生喜足,是令发起共下士之意乐及发共中

  • 彻悟禅师语录序·彻悟

    世之称净业者。自晋远法师始。仰体佛慈。大启度门。凿池植莲。建堂立誓。於时十八贤众百二十三人。得自在力。念而无念。无生而生。心印递传。迄至於今不坠。有彻悟禅师者。法门之元嗣也。夙具定慧。参契渊微。始则悟

  • 卷之十七·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世 聚云真禅师法嗣 忠州万松三目慧芝禅师 郡之刘氏子。落发於本郡东明。次参聚云。云示以本色钳锤。力究数年。方明心要。初总院事。后充西堂

  • 目次·佚名

    护国启真诚和尚语录目次序疏第一卷上堂示众第二卷小参垂问法语机缘第三卷真赞拈颂传第四卷赞偈佛事诗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