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部

孤经调换

从前文士有专习一经者其它经题文皆不做调换文义以一题而做五篇谓之孤经调换今无此例

会试举人

应会试举之人也

拔贡

贡生有五种恩拔副优岁是也皇恩钦赐者曰恩贡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廪生年老而准作贡生者曰岁贡乡试中式副榜准作贡生曰副贡从秀才中举其品行可靠者准作贡生曰优贡

附生

秀才也

廪膳生

秀才之优者月给廪米曰廪膳生○又秀才今称生员

府教授

一府之教官

斋夫

教官书斋中伺候之官役曰斋夫

火夫

炊煮茶饭之役者

准贡

见拔贡

岁贡

见拔贡

助祭

襄助祭事如焚香献爵供陈俎豆之类乃礼部司员之差也

祭仪

祭祀所供之物品

祭文

祭时所读之文词

飨荐

供献食品

案衣

陈设祭品之案以黄绫覆之如西洋之台布也

元霄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霄夜也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为岁除夕者晚也

圜丘

天坛之祭筑土成丘形圆以像天于此设祭谓之圜丘

方泽

地坛之祭掘地为方池贮水以祭谓之方泽

元旦令节

正月初一为元旦令节佳节也

灯节

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为灯节旧本三日宋时加二日谓之五谷丰登

万寿圣节

皇太后皇上诞日称万寿圣节

千秋令节

皇后皇太子诞日称千秋令节在古时王爵亦得称之今不详

庆贺表笺

上皇太后皇上者曰表上皇后皇太子者曰笺皆庆贺之辞也

巨典礼成

庆贺大事之礼既毕应上尊号于皇帝而加恩施于百官

请上尊号

尊号者美名也如慈禧端佑之类系由大臣请加上于太上皇皇太后皇帝者然有允有不允又在太上皇皇帝曰尊号皇太后曰徽号若薨后所上统曰尊谥

举手加额

拱手与额相齐乃古人喜悦之礼今空有其说无行此礼者

大行皇太后尊谥

大行者一去不返之意,犹言已故凡皇太后皇帝薨后尊谥未定之先称曰大行

初祭

皇帝薨后首七日始行奠祭之礼曰初祭

大祭

皇帝薨后七七日谓之终七应行大祭之礼

启奠

凡皇帝梓宫奉移他所启棺之先应行奠礼谓之启奠

朝觐

在古时诸侯来朝觐见天子以此为名今则各省督[以下原缺]

朝贡

蒙古各属国来朝于皇帝进贡方物曰朝贡

礼物

官府往来互以礼物馈送然有公有私公者不在禁例私者应禁

赐宴

属国朝贡应赐宴于殿廷国有大庆乃万寿节新年亦赐宴王公大臣新进士举人亦有赐宴之礼

乡饮酒礼

乡饮酒为古礼今尚有行之者由各地方官岁时招请本地年高有德者宴于公堂盖尊敬耆老之意也

如法装封

凡进贡物品表章皆按例装匣加印封固赉送京都进呈

品尝御膳

上食曰膳凡食品将进于皇上该管官必先尝之乃慎重之意

乘舆服御物

乘舆者天子也言天子之衣服及所用之物御者用也

卤簿大驾

卤为仪仗簿为旌旗大驾为銮辂平日皇帝游幸不用有大祭大典始陈列之俗所谓全副执事是也

织金朝衣

大朝所著之私服以金线织成花纹者与蟒袍褂不同

失误朝贺

令节大典百官朝贺于皇上有失期不到者例应处分

判署刑杀

判定也署办也又写也在斋戒或庆典期内刑官不得断刑杀等案即不理刑名也

州学正

一州之教官

县教谕

一县之教官

礼生

祭祀圣庙及先贤祠堂在傍提唱起跪叩首诸仪之员曰礼生皇帝祀则有赞礼郎之官

吊丧问疾

凡祭祀坛庙应预陪祀之员在斋戒期内不得往亲友家吊丧问疾

历代陵寝

前代之陵也如十三陵之属岁时应由礼部奏请派员往祭

半??死?土价银

凡大臣官员及陈亡殉难之兵士死后例给葬费各按品级有一定之数按数全给谓之全葬给与正数之半谓之半葬

忠臣烈士

忠于君曰忠臣忠于友曰烈士

古圣先贤[古满汉本作先]

圣如三皇五帝周孔贤如颜闵程朱之流

孝子顺孙

子曰孝孙曰顺

义夫节妇

不再娶曰义夫不再嫁曰节妇

烈妇

殉夫或遇暴不屈而死曰烈妇

烈女

遇暴不屈而死未嫁曰烈女

旌表

旌者奖也表者揭也忠义节孝例由礼部奏请旌表

建坊

旌表之事应赐金建坊于所居坊或石或木为之古所谓华表也

天文

天上星象之事统名曰天文

正初刻

此言日月蚀之时候也或起于午正初刻子初二刻之类

始亏

日月蚀初见缺痕谓之始亏

初食

即初亏也一名通用

食甚

最为亏缺之时谓之食甚

复圆

日月蚀既过圆满如初谓之复圆

占候

钦天监预卜日月蚀之期及星象变异之术名曰占候

食甚日缠黄道星纪宫二十分

食甚日蚀之甚也日缠日行之次也黄道天文之度也星纪星辰之名也宫地位也二十分者小数也言日行至黄道星纪二十分地之时正是食甚之候也

日入地平未复光

言日蚀至日落时尚未复圆也

五纬二十八宿

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也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也

日月重轮珥食

日月之外又现光圈一二重谓之重轮左右旁现小圆光或一或二谓之单双珥食即日月蚀也

推步测验之书占休咎

推步算法也测验窥测占验也休祥也咎灾也言此书之法可以推知未来之灾祥

图象谶纬之书占治乱

图象以画图像形也谶预言也纬星象此种书可以预卜天下之治乱如推背图之类是也凡此皆在禁例考试作文概不准引用此书之语

印模

铸印所用之模范也以铅为之俗名印模子内外大小各衙门印信皆由礼部铸印局铸造颁发大官银印中下官铜印字用满汉篆文○又文官以长形印为贵武官以方印为贵

铸换

各衙门印信之年久字画模糊应请礼部另铸新印更换将旧印销毁

印角微塌

印用年久或失而复得畸角有缺损之处

康字五十号印信

铸印信按千字文编号记载年月于册而镌号数于印之背以凭查验

篆字模糊字画莫辨

此即前所言旧印之形状也

一甲赐进士及第

会试取中贡士殿试定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是也皆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官

二甲赐进士出身

二甲人数无定额第一名曰传胪皆赐进士出身或授庶吉士入翰林院读书或分入六部学习主事

乡试外帘五所官

在贡院执事人员有内外帘之分外帘在二门之外分为五所如弥封所受卷所腾录所对读所供给所是也○详注后见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亦无定额皆赐同进士出身授知县教官之属

三场体格

乡会试头场试以四书题文三篇二场五经文五篇三场策论二篇各有体例格式如限定字数及行款规矩应行避讳字样等类是也

经书七义

诗书易礼春秋三传也共七义以之题目

孤经调换

从前文士有专习一经者其它经题文皆不做调换文义以一题而做五篇谓之孤经调换今无此例

会试举人

应会试举之人也

拔贡

贡生有五种恩拔副优岁是也皇恩钦赐者曰恩贡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廪生年老而准作贡生者曰岁贡乡试中式副榜准作贡生曰副贡从秀才中举其品行可靠者准作贡生曰优贡

附生

秀才也

廪膳生

秀才之优者月给廪米曰廪膳生○又秀才今称生员

府教授

一府之教官

斋夫

教官书斋中伺候之官役曰斋夫

火夫

炊煮茶饭之役者

准贡

见拔贡

岁贡

见拔贡

填设道县按衣执事工食

填添也道为道台县乃知县按同案按衣本棹布之名今则借为案傍伺候之官役执事者道县官轿前鸣锣执伞诸役也盖乡试时道台县官皆入场办公其随侍人等应添给食料也

知贡举官

即乡试正副主考也在外者称曰大主考顺天乡试称为知贡举

大主考

正主试之官也

副主考

副主试之官也

内外帘官

在贡院执事人员有内外帘之分

提调

总理试场杂务之官府道为之

监临

总监试场之官督抚为之

监试

监察考试作弊之官府道或御史为之

同考官

协同正副主考评定文章之官

房考

即同考官也例派十八员各居一房分卷评阅故有此称

巡视官

试场例派武弁带同兵役在试院四围巡查以防士子传递消息

供给所[所满汉本做官]

场中需用食料茶水灯火及一切杂物派员专司经理设供给所即五所之一也

县考

童生由县官考试而送之于府也

府考

童生由府考试而送之于学院也

道考

从前未设学政秀才即由各道道台考取故曰道考今设学政谓之院考然亦间有仍言称道考者

乡试

秀才就各本省考取举人也

会试

举人入京考取进士也

弥封所

士子卷面各书姓名应由受卷所交弥封所将其姓名以纸封严上盖图章至阅文取中填写榜文时始拆其封盖恐士子与主考有亲友之谊先知姓名未免存偏向之意也

受卷所

士子作文既毕书于卷上呈交受卷所

誊录所

由受卷所送交誊录所以朱笔誊录一本呈于主试而不呈原卷恐笔迹中有弊故也

对读所

誊录既毕送对读所取原卷对读一过字无差讹乃送收卷官上呈主试

誊录书手

誊录所写字之人

宾兴

乡试又名宾兴盖取诗经我有嘉宾之句以士子皆国家所请之宾客亦隆重文人之意

殿试

会试中式称曰贡士皇帝在保和殿御试一次始分三甲赐为进士

录科

生员于乡试之前先由学政官考试一次文理通顺者乃录其名送入科场谓之录科

科举

应考举人之科也

科考

应考举人之科也

岁考

凡生员廪生每年由学政官考试一次分别优劣酌定赏罚曰岁考

贡院

试场

龙门

试场之正门也

道考院考

凡童生应考生员先由本府县考试再送道台考试又送学院(学政也)考试取中乃作附生

号房

试场做之有小屋数千间按千字文编列号数如天地玄黄之类

科甲

由举人应考进士之科曰科甲

贤书

中式举人曰登贤书盖谓名登荐贤之书

拆号

阅文取中之后定期各按号数拆阅试卷弥封将中式姓名填写于榜上谓之拆号

填榜

阅文取中之后定期各按号数拆阅试卷弥封将中式姓名填写于榜上谓之填榜

揭晓

将中式名榜高揭悬挂俾众共晓

出榜

即揭榜也

棚规[棚满汉本作榜]

各省学政官出考所属府州县其地未设试院应搭席棚为号舍名曰考棚该府县赔补规费谓之棚规

中式朱墨卷

墨卷即中式之本人手书者朱卷乃誊录所以朱笔誊出者中式后应取二卷核对语句相符与否盖防偷换之弊也

题名录

乡会试出榜后书肆按榜上中式次序姓名刊刻刷印售卖曰题名录

磨勘磨对

凡取中之试卷应察勘其中语句书法有无犯规之处谓之磨勘又取墨卷与朱卷比较有无文章不符之处谓之磨对

曳白

不能做文亦不成一字只以白纸卷子呈交谓之曳白俗名交白卷子

越幅

书卷之时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谓之越幅

油墨污

书卷之时自不小心误翻灯砚致卷被污

关节

关者说也节者通也托人关说行贿以通于主考求其取中谓之关节即人情也

夹带

以文章夹入衣物之中以图抄写徼幸如此入场谓之夹带

怀带

以文章夹入衣物之中以图抄写徼幸如此入场谓之怀带

传递

求友代作文字暗中传送递交以为己做

顶名

求友冒充己名顶替入场考试谓之顶名

冒籍

冒称假籍贯应试如他省人诈称顺天人之类

贴出

凡犯冒籍顶名传递等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

罚科

凡会试已中之卷复经磨勘察出有犯规之处则罚停殿试一科或二科

文理优通列为一等

中式举人覆试分为三等文理优长通达者应在一等之列

明通

文理明白议论通达

平通

平稳通达

有疵

文章中有毛病也

荒谬

文章中有荒唐乖谬之词

不通

文理不通

疵蒙谬累

疵者毛病蒙者胡涂谬者乖谬累者拉累不清皆文章之坏所也

贡举非其人

知贡举官所取之士皆不佳也

公同阄定

中式之数不足则各考官于未中式卷中公同拈阄取定一人以补其缺

恩荣宴

新中进士宴于礼部曰恩荣宴新中举人宴于府署曰鹿鸣宴

入帘鹿鸣宴杯盘缎疋花红等项

主考房考内外帘等官统谓之入帘试毕皆应入鹿鸣之宴例赐银造杯盘金花彩缎等物然皆不实给按数折价以给之

新中举人花红

新中举人应赐金花彩绸

刊刻乡试录下马上马宴插花及给表里等项

乡试录中式举人之姓名录也各省学政官到州府县考试该地方官应设宴送行接风谓之上马下马宴新举人插带金花给与衣服里外之料

修理贡院整造席舍及铺垫供给

考试之年贡院有破坏之处应行修理席舍即前所谓考棚也铺垫乃室中应用之物供给乃场中饮食之料

万寿圣节

太上皇皇太后皇帝诞日皆称万寿圣节

表笺

凡臣僚具上太上皇皇太后皇帝之贺折皆称表上皇后及太子者则皆称笺

大行

皇帝驾崩曰大行皇帝大行古有二解或曰一往不返谓之大行或曰皇帝初崩尊谥未定暂称大行言其德行大备无所不具也上行读平声做行路解德行之行读去声二解皆可通并如并存之

忠臣烈士

忠烈犹忠义也此忠义之臣之通称并无忠于君忠于友之别

古圣先贤

古时之圣人先前之贤人此亦通称不能限指何人

一甲

会试取中贡士既经殿试定分三甲一甲三名一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名授职翰林院修撰二三名均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三甲

二甲一名为传胪以下各人则以次分授主事中书知县教授等官

乡试内外帘官

乡试办事之官分内外内帘主阅卷荐卷之事外帘主收卷弥封对读等事

三场

从前乡会试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二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文五篇三场策问五道

科举

分科考试之通称

科甲

乃由举人进士出身之通称

棚规

小考之所曰学院亦曰考棚以其分棚列考故也规者规费即府厅州县所津贴学台者棚为学台考试之所故即以棚规称之

贡院

乡会试考试之所也

罚科

已经中式之举人与进士其试卷经磨勘有犯规者重则斥革轻则罚科举人罚停会试进士罚停殿试所罚以所犯大小定轻重科数

德统元首正六龙之位

六龙出易经干卦时乘六龙以御天因易以龙为阳干卦六爻皆阳故曰六龙中国以干龙喻君上故用此典

玉烛常调

玉烛出尔雅四时调和之玉烛此中国相沿之名词不必强为之解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志第二十八·律历八·脱脱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脱脱
  卷之二十九·佚名
  第一回 盘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黄士衡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一百七十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六十九·纪昀
  三○九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佚名
  ●名卿绩纪二·王世贞
  二八 咳嗽药·周作人
  鲁悉达传·李延寿
  高叔嗣传·张廷玉
  三十五年·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章谦亨·唐圭璋

      谦亨字牧之,一字牧叔,吴兴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号为佛家。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浙东提刑,兼知衢州。   念奴娇   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系处,只伴客愁离别。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

  • 杨子咸·唐圭璋

      子咸号学舟。宋末人。与萧立等同时。   木兰花慢   雨中荼   紫凋红落后,忽十丈,玉虬横。望众绿帏中,蓝田璞碎,鲛室珠倾。柔条紧风无力,更不禁、连日峭寒清。空与蝶圆香梦,枉教莺诉春情。   深深。苔径悄无人。

  • 巻六·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六宋 邵浩 编东坡送范景仁游洛中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道大吾何病言深聴者寒忧时虽早白住世有还丹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防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杖屦

  • 卷之八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

  • 第二十五卷明正统·缪荃孙

    英宗正统元年正月癸酉,巡抚直隶、行在刑部右侍郎曹弘奏:“直隶淮安府所属饥民,蒙赈济粮米,方得苏息。但去岁薄收,若复追征,民实艰难,乞候丰岁征纳。”事下行在户部。复奏,从之。二月丁未,应天府江宁县民奏:“本县抛荒官田,令民佃

  • 第八十一卷 文苑 八·缪荃孙

    松 江 府 一 晋陆 喜陆喜,字恭仲,吴人。瑁子。仕吴,累迁吏部尚书。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作言道、访论、古今历、审机、娱宾、九思,其书近百篇。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借称诸葛孔明以行其书。太康中,诏曰:伪尚书陆

  •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佚名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遵旨搜罗遗籍,分别进呈,仰祈睿鉴事。窃臣前恭奉谕旨,饬查有无不应存留之书,再委妥员查办。当经臣将局内从前已校各书,查无

  • 九年·佚名

    戊申春正月1月1日○庚子朔,獻納尹衡聖啓:「年年溫幸,恩賞繁濫,前因臺啓,所授官資皆已還收。今此諸臣賞格,請一倂還收。」上不從。○上敎曰:「初冬間,許判府事疾病連綿,俄出差路,予以爲喜。今寒威已盡,春和漸生,未聞平否,予用慮念。

  • 读书劄记卷五·徐问

    明 徐问 撰谢上蔡持体验克治工夫甚力郤从禅学中出来以知觉为仁以树根比念头虽皆切实而不能无本来气味朱子以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山下稍皆入禅学去故程子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然尹和靖又似少穷理之学故

  • 春秋集传详説原序·家铉翁

    春秋非史也谓春秋为史者后儒浅见不明乎春秋者也昔夫子因鲁史脩春秋垂王法以示后世鲁史史也春秋则一王法也而岂史之谓哉陋儒曲学以史而观春秋谓其间或书或不书或书之详或书之略或小事得书大事缺书遂以此疑春秋其尤无忌

  • 卷六·李钟伦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六安溪李钟伦撰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疏乡师四人其乡有六二人共主三乡训乡师之职所掌皆稽器属徒之令乡大夫之职所掌皆德行道艺之教盖乡大夫以卿为之其职贵其事重故复有乡师以其部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三·念常

      (辛酉) 武帝炎改会昌(穆宗第五子。母韦太后。仇士良临死谓同类曰。天子奢泆不道。勿令读书亲儒者。后服丹药。其性躁急喜怒不常。年三十四而崩。在位六年)帝自幼稚不喜释氏。是年正月即位。七月桂州马生三足驹。

  • 百千印陀罗尼经之二·佚名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无量菩萨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陀罗尼名百千印。当共受持。诵此咒时。应先归命金色广颜光明幢佛。释迦牟尼佛。即说根本陀罗尼曰。  怛

  • 阿Q正传·鲁迅

    中篇小说。鲁迅著。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全篇共九章。故事之前先着重描写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展现阿Q的个性特点。再写阿Q在赵太爷家帮工时,向女仆吴妈求爱而被赶出赵家,从此走上流浪生活

  • 沫沫集·沈从文

    文学评论集。沈从文著。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出版。该书收入的文章有:《论冯文炳》、《论朱湘的诗》、《论落花生》、《论焦菊隐的〈夜哭〉》、《论施蛰存与罗黑芷》、《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闻一多的〈死水〉

  • 读诗质疑·严虞惇

    三十一卷,清严虞惇著。分《国风》十五卷,《小雅》八卷,《大雅》三卷,《颂》五卷。另篇首附有十五卷;为(1)列国世谱;(2)国风世表;(3)诗指举要;(4)读诗纲领;(5)删次;(6)六义;(7)大小序;(8)诗乐;(9)章句音韵;(10)训诂传授;(1

  • 五苦章句经·佚名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一说五道苦,二说八恶处,三说十二重城,三棘篱,六贼等,四说诸重担,五说香臭二木喻,及说四生四谛等,又说五天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