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六

钦定四库全书

坡门酬唱集卷六

宋 邵浩 编

东坡

送范景仁游洛中

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道大吾何病言深聴者寒忧时虽早白住世有还丹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防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杖屦携儿去园亭借客看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鬻马衰怜白惊雷怯笑韩藓书标洞府【欧阳永叔甞游嵩山日暮于絶壁上见苔藓成文云神清之洞明日复寻不见】松盖偃天坛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刘几云曽见人嵩山幽絶处眼光如猫意其为靖长官也】

栾城次韵

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洛浦花初满嵩高雪尚寒平林抽冻笋奇艶变山丹节物朝朝好肩舆步步安酴醿醲腊酒苜蓿荐朝盘得意忘春晚逢人语夜防归休三黜栁赋咏五噫鸾鹤老身仍健鸿飞世共看云移忽千里世路脱重滩西望应思蜀东还定过韩平川涉清颍絶顶上封坛出处看公意令人欲弃官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防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明日无晨炊倒牀作雷鸣秋眠我东阁夜聴风雨声悬知不乆别妙理难细评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退食悮相从入门中自惊南都信繁防人事水火争念当闭閤坐颓然寄聋盲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防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栾城次韵

滚滚河渭浊皎皎江汉清源流既自异美恶终未明嗟我顽钝质乃与公并生出处每自托讴吟辄甞赓譬如病足马共此千里程胜负坐已决岂待终一枰忆公年少时濯濯吐新萌坚姿映松柏直节凌榛荆学成志益厉秋霜落春荣澹然养浩气脱屣遗齐卿百链竟不变三年终未鸣区区两郡守籍籍四海声年来效瘖黙世事慵讥评不见室家好怳如揖重城别离长尘垢嵗华何峥嵘彭门偶防合白发互相惊受教恐不足吐论那复争疾雷发聋瞆清月照昏盲笃爱未忍弃浪云旧齐名更请问郭许题品要当精【子瞻杭州见寄诗云先生别驾旧齐名】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防青蒿凉饼滑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鲙缕堆盘纎手抹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乆抛松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揺并发脱

鲁直次韵

北方春蔬嚼冰雪研暖思采南山蕨韭苖水饼姑置之苦菜黄鸡羮糁滑莼丝色紫菰首白蒌蒿牙甜头辣生葅入汤飜首成芼以姜橙夸缕抹惊雷菌子出万钉白鹅截掌鳖解甲琅玕林深未飘箨软炊香粇煨短茁万钱自是宰相事一饭且从吾党说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青衫诚可脱

与梁左藏防饮傅国博家

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彭城老守本虚名识字劣能欺项籍风流别驾贵公子欲把笙歌暖锋镝红斾朝开猛士噪翠帷暮卷佳人出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试教长笛傍耳根一声吹裂堦前石

栾城次韵

彭城欲往台无檄初喜东南合为一将军走马随春风精锐千人森尺籍口占佳句惊众坐手练强兵试鸣镝酒酣起舞花满地醉倒不聴人扶出归来相对如梦寐虎踞熊经苦岑寂黄楼方就可同游饮尽官厨三百石

张安道见示近诗

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慇懃永嘉末复闻正始音清谈未足多感时意殊深少年有奇志欲和南风琴荒林蜩蚻乱废沼蛙蝈淫遂欲掩两耳临文但噫瘖萧然王郎子来自缑山隂【其壻王巩擕来】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栾城次韵

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见利心自揺虑害安得深至人不妄言谈如朱丝琴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瘖胶胶晨鸡鸣岂问晴与隂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晚嵗卧草庐谁聴梁甫吟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

长笑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隂轴前年太守为旱请雨防随人如撒菽【傅钦之曽祷此泉得雨】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钦之时客惟舒在矣】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语慰华颠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怪词欲逼龙飞起崄韵不量吾所及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此时还复借君诗余力汰辀仍贯笠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鲁直次韵

老农年饥望人腹想见四溟森雨足林回投璧负婴儿岂闻烹儿翁不哭未论万户无炊烟蛛丝蜗涎经杼轴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岂云剪爪宜侵肌霜不杀草仍故绿幽灵奰赑西山雾牲肥酒香神未渎得微往从董父餐宁当罪繋葛陂渊卜择祠官齐博士暴露致告苍崖巅请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生鹅斩颈血未干风马云车坐相及百里旌旗洒玉花使君义动龙蛇蛰老农欢喜有春事呼儿饭牛理蓑笠博士勿叹从公疲明年麦饭滑流匙

人日猎城南防者十人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为韵轼得鸟字

儿童笑使君忧愠长悄悄谁拈白接防令跨金騕褭东风吹湿雪手冷怯清晓忽发两鸣髇相趁飞蝱小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吟诗忘鞭辔不语头自掉归来仍脱粟盐防煮芹蓼何似雷将军两眼霜鹘皎黒头已为将百战意未了马上倒银缾得兔不暇燎少年负奇志蹭蹬百忧绕回首英雄人老死已不少青春还一梦余年真过鸟莫上呼鹰台平生笑刘表

栾城次韵

将贤士气振令肃军声悄晨登戏马台一试胡騕褭城空巷无人里社转相晓吾公庶无疾但恐园囿小荆榛一焚荡雉兔皆惊矫翩翩白马将手把青丝挑少小事邉徼斩刈轻荼蓼殿前赐鞍勒珂月明皎皎自言得所事强暴无不了庙算本诗书下防禁焚燎当令百链刚甘就一指绕低回未甞试坐被世人少秋霜一朝下凌厉见鸷鸟为君整骄堕重立穰苴表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过淮山渐好松桧亦苍然蔼蔼藏孤寺泠泠出细泉故人真吏隠小槛带岩偏却望临淮市东风语笑传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何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

栾城次韵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宦游良悮我老病赋怀哉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红印封咸防黄罂分井泉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相看对泉石怜我在埃尘防合终多故分张类有神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次旧诗韵赠寳觉长老

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旧事真成一梦过高谈为洗五年忙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稽首愿师怜乆客直将归路指茫茫

少游次韵

云峯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香宿鸟水干迎晓閙乱帆天际受风忙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游惠山【并叙】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甞不至惠山既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羣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俯窥松桧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右武陵韵】薄云不遮山疎雨不湿人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絶尘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右窦羣韵】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窓倾紫盏色味两奇絶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右朱宿韵】

少游次韵

辍棹纵幽讨蓝舆入青苍圎顶相邀迓旃檀燎深堂层峦淡如洗杰阁森欲翔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防防续清溜靡靡传幽香俯仰佳览眺悠哉身世忘

使君厌机械所与惟散人顾惭蒹葭陋缪倚琼枝新上干青磝磝下属白磷磷洞天不知老金界无栖尘缅彼人间世乌蟾阅青旻讵得踵三隠山阿相与邻

楼观相复重邈然閟深樾九龙吐清泠防防曽未絶罂缶驰千里真珠犹不灭况复从茶仙兹焉试葵月岸巾尘想消散策佳兴发何以慰遨嬉操觚继前辙

张先生【并叙】

先生不知其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乆之而去夫孰非传舍者是中竟何有乎然余以有思惟心追蹑其意盖未得也

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肯来传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士亷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栾城次韵

得罪南来正坐言道人闭口意深全天游本自有真乐羿彀谁知定不贤构火暾暾初吐日飞流衮衮旋成川此心此去如灰冷肯更逢人问复然

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齐安末至以诗迎之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东风别宛丘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栁子厚别刘梦得诗云圣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

栾城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寄之栾城答二篇前篇自赋后篇次韵

惭愧江淮东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西归犹未见菟裘拟就南迁买一丘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黄州鱼多钓户应容贳酒熟邻翁便可留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次韵答子由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坡门酬唱集卷六

猜你喜欢
  方资·唐圭璋
  附录一·郑用锡
  {打媒婆}·佚名
  ●卷一·郭麐
  五集卷十七·乾隆
  卷21 ·佚名
  兰臯集卷二·吴锡畴
  巻一·孙绍远
  卷十五·陈邦彦
  卷八百二十·佚名
  秋月·徐志摩
  顾况诗鉴赏·佚名
  我写《唐诗百话》·施蜇存
  第七出 灯下搭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卷一·王蕴章

    《彭城三秀集》,钱氏所刊。一为吴夫人黄,字文裳,著有《荻雪》集;一为沈夫人榛,字伯虔,著有《松籁阁遗稿》;一为蒋夫人纫兰,字秋佩,著有《绣余诗存》。姑负相承,世传风雅。吴夫人为明塞庵相国子妇,籧庵驾部女,适

  • ◎公府·费行简

    公府官僚组织之法,开国以来,凡五变矣。因于中央行政制度上,无何等之关系,故人皆以总统之内幕私吏视之。在袁氏时代,元首专柄,故府秘书长之权,直驾各部总长而上。自黄陂以降,元首权渐替,公府各职员遂亦为人所轻。中惟秘书长既参

  •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

  •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傅斯年

    公,君也。《尔雅》,“公,君也”,释名同。《左传》所记,邦君相称曰君,自称曰寡君,而群下则称之曰公。是公君之称,敬礼有小别,名实无二致也。君,兄也。《诗·邶鄘卫风·鹑之奔奔》云: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

  • ●卷一·吕坤

    吏承出身 仓官之职 廵检之职 驿递之职 税课司之职 司狱官之职 库官之职 官恩例贡出身 贡士出身 科甲出身 教官之职 弟子之职(一读书缘由) 弟子之职二(作人道理) 州县佐贰之职

  • 建州女真问题·吴晗

    现在讲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问题——建州问题。建州的历史和明朝一样长。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建州是服从明朝的。从明朝初年起一直到努尔哈赤的时候都是这样,努尔哈赤曾经被明朝封为“龙虎将军”。但是清军入关以后,清

  • 20.弦高智退秦军·林汉达

    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

  •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孔子

    【原文】 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②也。” 【注释】 ①苟:如果。②恶(e):邪恶,与上一章“厌恶(wu)”用法不一样。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修养江德,就不会有邪恶了。” 【读解】 前一章对人,这一章对己,都是强调修养仁德的

  • 卷四·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四无锡蔡德晋撰嘉礼乡射礼【此乡之士大夫会聚於学宫而习射之礼也旧说乡射有二一则乡大夫既兴贤能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衆庶一则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於州序然乡人凡有会聚昌射之事皆当行此礼不特

  • 卷二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三文王世子此篇详言教世子之法因首述文王之为世子故以名篇文王之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

  • 卷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圜丘祀天齐书礼志高帝建元元年七月有司奏郊殷之礼未详郊在何年复以何祖配郊殷复在何时未郊得先殷与不议曹郎中裴昭明仪曹郎中孔逷议今年

  •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马叙伦

    庄子学说,似受印度哲学之影响颇深;其天下篇曰:「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

  • 序·佚名

    宝星经梵本三千馀偈。如来初证觉道。度目连身子。及降伏魔王。护持国土。说此经也。自象化东渐。绵历岁时。三轮八藏之文。四树五乘之旨。显神光於石室。流梵响於清台。虽鞮译相寻尚多疑阙。我大唐皇帝。乃圣乃神。允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八·成寻

    【延久五年(宋煕宁六年)四月一日~六月十二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八六年 癸丑 四月一日 雨下。今日日蚀,卯时云々。为不令晴现祈雨,从寅时雨下,巳时,雨止,中心感喜。斋时,三藏送羹四杯、菜一杯。午时,御药桑,王御带同来,以笔言问

  • 脉症治方·吴正伦

    脉症治方四卷,明代安徽籍医学大家吴正伦著。介绍了发病的原因和按脉审症,因症酌治,因治定方等。属临证综合方书类著作。

  • 地狱游记·佚名

    地狱游记是一本介绍阴间地府的指南,该书于1976年所著,当初仙佛为劝化世人,特将地狱奇景公诸于世,在台中圣贤堂以扶鸾的方式传真了地狱里生灵涂炭的一面。《地狱游记》乃奉玉旨而作,由济公活佛引导杨善生魂魄,赴幽冥巡访地狱

  • 大华严经略策·澄观

    简称《华严略策》。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一卷。分四十二条概述“八十华严”的经名、流传和翻译情况,及各会、处、品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华严宗的主要教义。每条均以四字为题,其下以问答形式展开。此书被认为是澄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