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章谦亨

  谦亨字牧之,一字牧叔,吴兴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号为佛家。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浙东提刑,兼知衢州。

  念奴娇

  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系处,只伴客愁离别。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芳筵相映,最宜斜挂残月。

  却得连日春寒,未教轻滚,一片庭前雪。应恨张郎今老去,难比风流时节。醉眼浑醒,愁眉都展,舞困腰肢怯。有时微笑,把伊绾个双结。

  步蟾宫

  守岁

  团园小酌醺醺醉。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

  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摸鱼儿

  过期思稼轩之居,漕留饮于秋水观,赋

  一词谢之

  想先生、跨鹤归去。依然上界官府。胸中邱壑经营巧,留下午桥别墅。堪爱处。山对起、飞来万马平坡驻。带湖鸥鹭。犹不忍寒盟,时寻门外,一片芰荷浦。

  秋水观,环绕滔滔瀑布。参天林木奇古。云烟只在阑干角,生出晚来微雨。东道主。爱宾客、梅花烂漫开樽俎。满怀尘土。扫荡已无馀,□□时上,主峤翠瀛语。

  念奴娇

  同官相招西湖观梅,用东坡大江东去韵

  画楼侧畔,试与君、管领南枝风物。影浸西湖清浅水,旁倚云崖烟壁。艾纳全披,檀心俱露,一片前村雪。碧松修竹,岁寒真是三杰。

  长向酒欲冰时,魁英相放,不待阳和发。一任无

  情风又雨,毕竟香难灭。幻玉精神,添酥标致,羞上箫箫髮。脆圆可爱,更看春二三月。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

  台上凭阑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小重山

  同仇香过汭川,道间偶成

  久雨初晴天气佳。远峰犹□被,乱峰遮。更无一朵路旁花。春归也,光景只桑麻。

  山径曲如蛇。□□□□□,□□□。薄醪邀客去程赊。都输与,鹥鹭立平沙。

  石州引

  半角庭阴,弓月映眉,珠露侵靸。花棚倒挂风枝,低罥鬓唇叶。凭肩笑问,甚日罢织流黄,泥人无语吟虫答。灯近悄分携,溜钗钿犀合。

  一霎。莲丝易折。未稳栖鸳,陡惊弹鸭。几度空阶,宵永笛声孤。玉腰烟瘦,□□梨梦香消,醒来凉袖阑干压。不尽度檐云,写闲愁千叠。

  水调歌头

  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状元读书岩

  解变西崐体,一赋冠群英。清风峡畔,至今堂以读书名。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重于山岳,惜不大其成。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

  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擎灯。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画堂春

  上县后春登台

  连朝檐溜几曾乾。韶华一似衰颜。牧丹开尽木香残。忆家山,愁倚危阑。

猜你喜欢
  吴势卿·唐圭璋
  第十卷·佚名
  第三出 伙谋·李渔
  卷二丙戌·孙元衡
  ◆黄尊师石翁(松瀑稿)·顾嗣立
  黄遵宪诗集·黄遵宪
  卷一百八·王奕清
  卷310 ·佚名
  卷一百五十三·曹学佺
  卷一百三十二下·曹学佺
  卷七十九·陈焯
  卷九十·陈元龙
  卷三十三 【道流】·陈衍
  卷五·王建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卷第一·蔡松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方泉诗集巻一·周文璞

    宋 周文璞 撰钟山赋陟古阜兮逶迟望古乡兮徘徊日忽忽兮欲下捈予心兮诉哀昔王气之初发有神人之称孤逮温雒之弗竞亦中兴于此都乃因融结以作镇倚崔嵬而在东指牛首以立阙背龙盘而作宫后季嗣兴规模屹隆张皇帝图咨谋国工隂

  • 卷之十一·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十一张祜四献太原裴相公三十韵万古元和史,功名将相殊。英明逢主断,直道与天符。一镜辞西阙,双旌镇北都。轮辕归大匠,剑戟尽洪炉。物望朝端洽,人情海内输。重轻毫在手,斟酌斗回枢。邴吉真丞相,陈蕃实丈夫。礼宾

  • 卷四十二·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姜 夔【字尧章居苕溪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号之曰白石道人与石湖放翁倡酧最多 按黄岩亦号白石时人目为双白其诗学皆得自萧干岩海藻而姜则萧之壻也】春日书怀垂杨大别寺春

  • 卷上·孙涛

    太宗太宗幸翠微宫,进士张昌龄献〈翠微宫颂〉,帝爱之。初昌龄与进士王公冶皆善属文,名振京师。王师旦知贡举,黜之。帝怪诘其故。对曰:『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若置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帝善其言。 高宗柳公权《小

  • 卷三百七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戊子盡是月庚子   六月戊子,詔:新復州縣知州、軍並堂除選,餘吏部選。   司諫王巖叟言:「伏睹三月二十八日聖旨,其見任職事官有舊帶待制已上職者,並還舊職。竊見兵部尚書王存舊帶龍圖閣直學士權知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二·孙承泽

    宪典至元初作宪典其篇二十有二曰名例曰卫禁曰职制曰祭令曰学规曰军律曰戸婚曰食货曰大恶曰奸非曰盗贼曰诈伪曰诉讼曰斗殴曰杀伤曰禁令曰杂犯曰捕亡次之曰恤刑曰平反曰赦宥而终之以狱空则辟以止辟之效成刑期无刑之徳可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九年七月戊戌朔孟秋时享太庙遣公张惟贤恭代○调左坊左庶子冯有经翰林院简讨汪元极南京别衙门用吏部主事今升丁鸿阳礼部郎中张嗣诚照浮躁例工部郎中周之龙刑部郎中王廷槐姑照不及例俱降一级调外任用从吏科都给

  • 提要·曹彦约

    (臣)等谨案经幄管见四卷宋曹彦约撰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为主管机宜文字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宝庆元年擢兵部侍郎迁礼部旋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盖彦

  • 隋高祖文帝纪·李延寿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小名那罗延。他原是弘农华阴人,是汉朝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代孙子。杨震的八世孙是燕的北平太守杨铉。杨铉的儿子杨元寿,北魏初年任武川镇司马,因而在神武树颓安家。杨元寿生了太原太守杨惠嘏,杨惠嘏生了

  • 卷七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二土田志十一守陵人员地亩看守永陵关防属下各旗人等及匠役扫院丁壮地八十五顷三十九亩二分在马家和罗吴库礼噶山胡篮哈达等处总管属下八旗丁壮地

  • 卷四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周后稷,名弃。【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地理志云右扶风美阳县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括地志云:&ldquo;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太王城也。&rdquo;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集解】:韩诗章

  • 仰山伟禅师·惠洪

    禅师名行伟。生于氏。大名人也。幼寡笑语。颓然地坐终日。伏犀插额。眉目疏秀。人皆异之。年十九。游京师。闻宝相寺大乘师。方益有鉴裁。谒之。益曰。君风神不凡。然非凌烟麒麟所宜置。正当袒肩荷担如来。乃称耳。伟

  • 太虚法师语集·太虚

    一吾人所得之异熟报体,由前世善恶业所引,其富贵贫贱贤愚等亦由彼业所命定之,故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性、即人报所得之人同分。率由之即为人道,故曰:“率性之谓道”。就人道而设教,使人修之而全人道,故曰:“修道之谓教”。二

  • 平民千字课·陶行知

    陶行知,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国的教育之父”,他的教育思想是不断发展创造、不断进步的,是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有许多涉及或适用于语文教育的思想,对其所处时代及当今语文教育有

  • 李虚中命书·李虚中

    三卷。古代星命术书。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二》:“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指《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

  • 剩语·艾性夫

    元诗别集。2卷。艾性夫撰。艾性夫诗集《剩语》及《弧山晚稿》原本早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艾性夫诗两卷,分别出自《剩语》及《弧山晚稿》,《四库全书》编者因“题作《剩语》者较多

  •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林语堂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