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六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三月。庚申。朔。清明节。上诣恩佑寺、安佑宫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上御勤政殿听政。  

○饬九卿大臣体国尽职。谕。入春以来。虽得微雪。而雨泽未沛。朕心甚为忧虑。不知者视为无关己事。其知者以为时尚早。无烦廑念。朕谓当此旱势将成未成之际。我君臣正当早作夜思。力图补救。若旱已成灾。夫复何及。近来九卿大臣。朕实灼见其无作奸犯科之人。亦未闻有作奸犯科之事。然所谓公忠体国、克尽大臣之职者。则未可以易易数也。不过早入衙署。办理稿案。归至家中。闭户不见一客。以此为安静守分。其自为谋则得矣。如国事何。朕亦非因天时稍旱。而以此责诸臣也。凡朕所以责诸臣者。皆朕早夜之所自责。国家继绪百年。累洽重熙。至于今日。可谓承平无事。然于无事之日。而竟谓无可事事。则将来必有事随之。怀安即是危机。狃治即为乱本。盈虚消息之理。不可不慎。朕实不能一刻去诸怀也。至于外而督抚。内而九卿。朕之股肱心膂也。万方亿兆。皆吾赤子。其为朕教养此赤子者。朕非尔等是赖。其将奚赖。今尔等惟以循例办稿为供职。并无深谋远虑。为国家根本之计。安所谓大臣者欤。如仅循例办稿巳也。则一老吏能之。且其律例规条之熟。尔等尚有不知者。岂朕之所望于诸臣耶。从前公卿大臣。因循成习。皇考世宗宪皇帝。饬纲陈纪。肫切训诫。惟时在廷震动恪恭。罔敢懈逸。朕承丕绪。嘉与士大夫。养以和平之福。乃今而知执两用中之难。非过即不及。尔等不争自濯磨。殚心体国。则风会所流。其因循苟且之习。不二三年、将复如旧矣。朕七年中宵旰孜孜。于一切政事。似无大过举。然即有过举。朕亦不能自知。尔等身为大臣。若有所见。自当据实指陈。试思朕七年中、谁是以言得罪者。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尔九卿中、能责难于君者何人。陈善闭邪者何事。即有陈奏。不过请改一规条。更一律例。是即可为久安长治之大猷乎。朕广开言路。而科道所奏。亦不过摭拾琐碎。无裨政体。即有一二人言可采取者。要以意在立名。或期朕之见知。以邀超擢。此辈不必擢至公辅。但得佥都御史、副都御史等职。便已缄默不言矣。此皆为身家之念重。视国家之事轻故也。朕幼读诗书。颇谙治理。御极以来。无日不思措天下于郅隆。今起视天下。太平果有象乎。八旗生计、固患不足。然但思八旗富足。所见亦小。天下百姓、与八旗何异。但当熟计而深筹之。其所为根本之计安在。从来教养兼施。而教即寓于养之中。今家给户足。尚且未能。何云礼教。岂此数员教官。管辖秀才。便可为教乎。况并不能管辖秀才之教官。亦不少也。目今生齿益众。民食愈艰。使猝遇旱乾水溢。其将何以为计。我君臣不及时筹画。又将何待。岁月如流。迄以无成。乃曰俟诸后人。不几为天下后世笑乎。似此因循苟且之习不改。竟与乡原无异。若听尔等为乡原。则朕亦一乡原之主矣。朕实赧焉。尔等年龄、大率多长于朕。更事较深。其互相警惕。悉意远思。务为可久可大之图。不徒以循分供职为事。则庶几古大臣之风。而有当于持盈保泰之道矣。  

○召琉球国使臣翁鸿业等进见。  

○辛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户部议覆。御史薛澂奏称。各省设立义仓。原应听民乐输谷石。乃州县等官令乡长里首。举报富户。按地亩之多寡。定谷石数目勒派输纳。胥役遂得因缘为奸。闾阎滋累。请敕下直省督抚。饬属听民量力捐输。违者照例严参。应如所请。从之。  

○礼部议覆。马兰镇总兵布兰泰奏称。陵寝祭祀品物。理宜精洁。以昭诚敬。先行呈样。原虑承办员役。草率制备。若将呈样品物。豫留私署。未免妄费。嗣后每品祗许留贮数枚。可辨精粗。又官员虽有公事承办。仍应每月按期坐班。嗣后大祭忌辰朔望外。每逄三六九之期齐集。不得藉称公事旷期。又兵丁运柴。原因风水重地。不便堆积。但枵腹趋事。无以示鼓励。嗣后每兵酌赏钱三十文。路可通车者。兵丁所领、令其自运。公用、官为酌给车辆。其木柴觔重需车辆若干。造册报部。又包衣官员缺出。并不报明总理衙门。嗣后应照盛京呈报将军定例。凡包衣官员。仍归总管拣选。呈明总理事务衙门。从之。  

○工部议准。闽浙总督兼理两浙盐政宗室德沛奏报。横浦场、华亭、金山、二县境内。下则场荡。因筑海塘、挖废二百三十一亩有奇。请予豁除。从之。  

○壬戌。谕礼部。凡外国使臣在京。若遇禁止屠宰。其每日应得食物。着照常给与。嗣后永着为例。  

○山东巡抚朱定元、进呈济阳县贡生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得旨。此书交与三礼馆总裁官阅看。如有可采择者。留于该馆。以备采择。  

○吏部等部议覆。御史孙灏奏称。安民在于察吏。督抚为国用人。当屏伺察之风。杜告讦之路。近者大吏好寄耳目于人。其人或吏治未能周悉。或居心不免偏私。凭藉委任。颠倒是非。毁誉失实。请敕下直省督抚。务宜公正居心。精明自励。即地方辽阔。不得不资采访。亦必周详慎重。毋偏听生奸。应如所请。从之。  

○癸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庄亲王允禄。裕亲王广禄。和亲王弘昼。各五推。吏部侍郎蒋溥。户部侍郎三和。礼部尚书三泰。兵部尚书任兰枝。刑部尚书来保。工部侍郎索柱。副都御史德尔敏。通政使五龄安。大理寺少卿卢承纶。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甲子。谕、理藩院承袭扎萨克图汗号。尔衙门将原汗子孙。台吉图巴扎卜多岳特。并现出缺之扎萨克图汗之子巴尔达尔。带领引见。朕思原扎萨克图汗。从前获罪。皇考施恩。保全性命。革去汗号。与伊一族王格勒克雅木丕尔承袭。格勒克雅木丕尔奉职无过。且在军前甚属效力。此汗号应袭与伊子巴尔达尔。虽图巴扎卜多岳特、称系其嫡支子孙。然伊等并非应行承袭汗号者之子也。扎萨克图汗。着郡王巴尔达尔承袭。台吉图巴扎卜多岳特、看来人去得。奏对亦甚明白。着加恩授为一等台吉。在乾清门行走。  

○以河南城守尉色尔图、为宁夏左翼副都统。  

○乙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兵部议准。贵州总督张广泗、议覆臣部咨、将贵州新兵。量为汰减。谨酌裁抚标左右营。安笼镇标中左右营。各五十名。威宁镇标左右营。镇远镇标中左右营。各百名。大定、平远、黔西、定广、遵义、清江、铜仁、上江、八协。一千三百五十名。长寨、丹江、台拱、朗洞、贵阳、毕赤、长坝、安南、归化、下江、水城、天柱、永安、普安、仁怀、黄平、凯里、十七营。并安顺城守营。二千一百名。古州道标一百名。古州八寨、清江、丹江、台拱、都江、各厅标三百名。其裁存马兵改步者。三百九十五名。又裁经制把总、及外委千把五十四员。从之。  

○以慎郡王允禧。大学士鄂尔泰。充玉牒馆总裁。大学士陈世倌。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工部侍郎索柱。内阁学士觉罗吴拜。充副总裁。  

○丙寅。大学士等议覆。刑部侍郎张照、周学健、奏称。妇人杀人。有名分、罪不至死者。比于奸盗不孝决杖一百。余罪赎。查妇人惟奸盗不孝决罚。余犯笞杖及应决杖一百者赎。定例不必更易。但杀人有名分。而残毒异常者。应声明依例不足蔽辜之处。从重定拟请旨。又该侍郎等奏。妇人虐夫妾。及殴夫。妾殴家长。反勒夫赎。情理两违。查殴夫不义。嗣后夫愿离者、不准赎。其不愿离、及妻殴妾。仍赎。若妾殴家主及嫡。以卑犯尊。杖责的决。又奏称习俗恃主仆之分。草菅人命。世宗宪皇帝。饬分红白契。白契以雇工论。乃问官俱照红契拟。亟宜申明。查雍正十三年前。旗人白契。准作家奴。民人应照旗例。至买婢向不用红契。乾隆七年前。准作红契。嗣后通行晓谕。文契送印。不送印者听。但遇殴杀故杀。须验别红白科断。又奏、仆于家主。万难抵避。汤火炮烙。偶未即死。谓非故杀。亦太拘牵。查挟势非刑。明知必毙。而任意横加。显系存心欲杀。毋论凡人主仆。详究按拟。不得概以殴杀宽减。又奏请家长杀奴仆案。汇题请旨。亦慎重命案之意。嗣后虽罪止杖枷、及例应赎者。人犯先行发落。仍按季汇题。从之。  

○八旗则例告成。纂修官以下议叙有差。  

○丁卯。命大学士九卿督抚、举可任言官者。谕。朕御极以来。广开言路。虚心讷谏。其言之是者。不次超擢。未是者。亦曲予优容。科道官当体朕心。于国家纲纪。政事利弊。官吏贤否。民生休戚。一一据实指陈。方为无忝厥职。乃黾勉尽言者。固不乏人。而或者以讦为直。务自诩为名高。而朝廷卒不获其益者。亦复不少。此皆用匪其人。官不称职。朕亦不能辞其咎也。夫言官为风纪所关。若止为身谋。则将来或因以分门树异。或因以植党营私。必至惑人心而摇国是。史册所垂。足为殷鉴。古者谏无专官。故进言之路广。三代而下。始设官而责之以言。然如马周阳城之起布衣而为御史。其事犹可风也。兹特降谕旨。着大学士九卿择其素所深知。其人有骨鲠之气。质朴之风。而复明通内外政治者。不拘资格。列名封奏。朕将量加录用焉。其外而督抚。于各属员中。有深知灼见。可备绳纠之任者。亦准列名封奏。  

○又谕。闽省吏治废弛。惟事逢迎。办理公事。一无实际。营伍盐法诸务。毙坏已极。固当及时整顿。策楞办理事务。尚属黾勉。但闽省民俗刁悍。如上年该省雨泽稍迟。设坛祈祷。百姓或摘去帽缨。或手执麻旗。男妇多人。沿街叫号。及开仓发粜。又复争先购买。鼓噪喧哗。种种恶习。诚宜惩治。然整理之道。贵持其大纲。厘剔之方。在去其太甚。必须因地制宜。从容办理。若过于严急。失之苛细。百姓或不相安。以致滋生事端。殊非整饬地方之意。本年彗星夜见。在闽省分野。而日蚀分数。亦惟闽为多。可寄信策楞。令其诸务留心。体察民情。酌量事势。详慎办理。不必太急。  

○户部议准。四川巡抚硕色奏称。建昌、永宁、二道所辖铜铅厂。矿苗甚盛。不碍田园庐舍。除例给厂费外。现议委员。专司抽课。取具商匠结册。查核铜数汇报。其长宁、云阳、等处。产黑白铅矿。应准一体开采。从之。  

○蒙古律书告成。总裁官以下议叙有差。  

○戊辰。吏部议准。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地方被盗。事主未报。止取无讳盗印结。州县恃无处分。漫不稽查。请嗣后本任获讯补报者免议。经上司访闻。及他处得贼究出者。照地方有杀死人命。不知情。不行申报例。降一级留任。同城道府、及不同城在百里内外者。议处有差。从之。  

○又议覆。山东巡抚朱定元奏称。州县承审案件。如有捕蝗勘灾。监赈入闱。檄委会审会勘。以及勘河防险。邻邑相验等公出。准于本限内扣除。督抚查参咨内声明。其兼署别邑。本任内应审事。不准照公出例。再专司督催之道府厅。承审案件。属员审解。上司遇有公出。照州县例扣展。其未经解审。及承缉、承追、承查、承变等案。承办之员。概不准将公出日期扣除。该管上司如之。均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准。署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庆复奏称。肇庆协分防绿水等十汛。桨船长大。配兵十余名。方能驾驶。内悦城、马墟、二汛。兵数尚敷。余除差防外。无兵配船。修造徒縻公项。应请裁。将该汛递文三板小船。略为改造。增长五尺。宽一尺。安二浆一橹。沙炮一位。配兵五名。余兵在汛。巡守两得。应如所请。从之。  

○以翰林院检讨兴泰。左春坊左庶子文保。翰林院侍读龚学海。翰林院检讨陈兆仑。署日讲起居注官。  

○已已。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遣官祭先蚕之神。  

○命督抚稽查关榷弊端。谕。朕惟惠养万民之道。以轻徭薄敛为先。自御极以来。于蠲租减赋外。豁除各省关税。不下百万。又令将税课规条。刊刻木榜。遍行晓谕。不许额外徵收。宜其商民均沾惠泽。行旅各安牧圉。乃近闻各关过往商旅。尚不能普被恩施。怨声啧啧。究其由来。皆因司榷之家人胥役。巧立名色。重戥徵收。勒掯需索。弊端百出。不饱其欲。则逗遛不肯放行。大为行旅之害。是国家徒有减税损上之德。而商民未受减税益下之恩。无知者尚哓哓于税课之重。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即使再减数百万额税。用是以往。朕知其于商民仍属无益也。夫司榷官员。一任家人胥役。肆横无忌。漫无觉察。商旅其何以堪。朕思督抚有稽查通省之责。凡属地方利弊。无一不当留心厘剔。而关税弊窦若此。朕在京尚有所闻。督抚身在本省。岂竟一无闻见乎。总因视非己事。故尔漠不关心耳。嗣后着该督抚严行访察。遇有此等弊端。立即严拿重究。如司榷官员。瞻徇袒护。亦即据实奏闻。不得视为具文。以奉旨之后。一查即可了事。务期实力稽查。俾商旅永无苦累。倘朕再有所闻。或被科道知有实据参奏。朕惟该督抚是问。  

○兵部议覆。川陕总督尹继善奏称。陕甘所裁新兵。候缺糜饷者。尚八千余名。营弁遇缺出。多将旧兵幼弱子弟、及亲党滥充。请确查旧兵有无子弟注册。缺出、验明强壮者充。其无子弟、及有而幼弱者。以新兵拨补。新兵衰疲者亦汰。至现无新兵之营。旧兵无子弟可补。将附近营汛新兵拨充。应如所请。并饬直隶、山东、河南、画一办理。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山东菏泽县千总杜龙妻朱氏。举人杜撰妻庄氏。  

○庚午。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江南淮、徐、等处。年来叠被水灾。黎民乏食。朕屡降谕旨。令该督抚加意抚绥。昨又特差侍郎周学健前往。会同办理。务使贫民不致失所。但平粜加赈。俱需米粮。若本地仓储不足。何以济用。目今江、广、漕船尾帮。正在过淮之际。着截留七万石。分拨被灾各州县地方。其如何减价平粜。及动用赈散之处。令该督抚钦差侍郎、商酌妥协办理。倘从前所报饥民。册籍之外。再有困苦不能糊口者。亦一体查明赈恤。该部即速行文该总漕督抚。及钦差侍郎等知之。  

○兵部议覆。议政大臣和硕裕亲王广禄等会议。黑龙江将军博第等奏称。黑龙江城内贸易民人。应分隶八旗查辖。初至询明居址。令五人互结注册。贸易毕促回。病故回籍除名。该管官月报。如犯法、将该管官查议。其久住有室。及非贸易者。分别注册。回者给票。不能则量给限期。嗣后凡贸易人。娶旗女、家人女、典买旗屋。私垦租种旗地。及散处城外村庄者。并禁。再凡由奉天船厂等处。及出喜峰口、古北口、前往黑龙江贸易者。俱呈地方官给票。至边口关口查验。方准前往。至黑龙江索伦等。交纳官貂外。余俱钤给听卖。未钤者买卖均罪。买者呈验。将数目及进何口之处注票。至口查对。得旨。回原籍之民人。着勒限三年。余依议。  

○以右通政熊晖吉为太仆寺卿。右通政林令旭为太常寺卿。佥都御史彭启丰为通政使。  

○福建巡抚王恕、缘广东按察使任内改招被议。以直隶布政使刘于义为福建巡抚。以河南按察使沈起元为直隶布政使。  

○广西巡抚杨锡绂疏报。乾隆五年分、兴安县、郁林州、开垦水田八顷五十亩有奇。  

○辛未。谕。向来直隶、山西、沿边副参等缺。准以侍卫章京等员补用。原以满洲骑射素优。防御关隘。自属相宜。而于绿旗营伍。恐未能周知。是以止将边缺补用。朕思直隶一省。为京畿重地。所有营汛。均属紧要。若将己任边关将备满员之内。择其通晓营伍者调补。以在京满员补用边缺。则于职守既无贻误。而满员亦得藉此疏通。向来沿边副参等缺。以三分补用绿旗。以七分补用满员。今内地副参等缺。应酌以七分补用绿旗。以三分补用满员。在绿旗将弁。原于各省通行升转。非若满员之有界限。分缺无多。实无占碍之虞。而满员历任边疆。留心营伍。亦收驾轻就熟之益。其如何分缺拣补。及如何定例题升之处。该部详悉妥议具奏。  

○大学士等议覆。州陕总督尹继善奏称。哈密、赤靖、等处驻防兵。例于五六月换班。现在安西新兵一到。旧兵即可彻防。随换随彻。兵劳费滋。又值夷人进贡。营伍均宜静镇。已移知甘肃提镇。无庸派兵更换。但此次留防兵。出口二载有余。计彻期在岁底。请照给出防兵丁银数、减半给与。用资兵乏。应如所请。从之。  

○吏部议覆。江南总督那苏图查覆。御史王兴吾奏、请将乾隆四五年有蝗州县。严行考察。江省上年蝗蝻甫生。即扑灭净尽。间有外省飞来。关查未得确实。本任升故。后人以日久无从指实。且有随风旋入。难定方向者。不力职名。实难开报。应如所请。免其咨送。仍饬督属先事挖子。一有飞蝗。严行查参。不得籍口日久支饰。从之。  

○工部等部议覆。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豫省伏牛山。需员弹压稽查。应建移驻之通判、州同、州判、守备、衙署、各营房。马棚、墩台、旗纛庙、烟墩、牌坊、门楼、共估地基工料银六千一百七十两零。所有汝州州同、移驻杨家楼。陕州州判、移驻朱阳关。均本州地。原管水利河务。仍可查办。应同原驻防之四巡检。归移驻孙家店之河南府通判辖。遇有逃盗匪类。详报查办。地方事仍归州县。嵩县守备。既移驻孙家店。公事与通判互相移会。各城守营汛。即归守备辖。有事详报核办。通判、州同、州判、分于本州县及洛阳十州县。派拨民壮。差遣巡缉。黑峪川、过风楼、二处。于守备带往驻防外之存城马步兵。各拨步兵四名驻防。其文移往来。嵩县、南召、卢氏、三县。各增设铺司。再查伏牛山。岔径要路甚多。所有马市坪、留山店、三川店、各议拨兵巡防。应如所请。从之。  

○壬申。谕。去年上下两江。及浙江之州县。被水偏灾。收成有歉收之处。朕恐民间米粮不足。降旨截留三省漕粮。八十万石。以为备用。向来定例。漕粮停运之年。运丁月粮。止给一半。停给一半。朕念运丁等当歉收之岁。食用艰难。己降旨将浙省停给项内。再减半给与。资其养瞻。江南运丁。亦应一体加恩。着将停给项内。照浙例减半赏给。以昭特恩。后不为例。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朝廷定有行取一途。原欲州县内升。使知部务。部属外用。使知民情。且此等人。拔置言路。亦能通达事体。有所献纳。近来因行取人员。升补无期。令其在任候升。于单月补用主事。究之缺少人多。得用部属者甚属寥寥。自应酌量疏通。其现在由行取在部之司官。着该堂官秉公保举。候朕分别简用。至于从前行取人员内。大率拘谨守分之人多。而明通干济之才少。盖由该督抚止照例将无参罚者咨送。即有拣选保举者。亦不过以该省次等州县塞责。甚非国家立法之本意。嗣后各省督抚。当行取之时。务将有守有为、声名卓越者举出。其有因公参罚者。亦准其入选。以收得人之效。着该部详悉妥议具奏。  

○癸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湖北标镇协营。于雍正九年。派调马兵一千名。赴陕出口、驻劄凉州。随带马一千匹。所有曾经支领乾银。以部例折算。该扣还一千三百一十三两。此项虽不在豁免之例。朕念各兵效力边陲。劳苦可悯。且事历多年。其中事故更换者不少。本兵家属。既不可以着追。而现在之兵丁。所领粮饷。又仅敷每日之食用。难以扣抵从前之欠项。朕心轸恤。着将长支豆草价银一千三百一十三两。悉予蠲免。俾戎行得沾恩泽。该部可即行文该督抚知之。  

○大学士等议覆。云南总督张允随奏称。蒙居租地方。系夷人二十一寨扼要之区。应设汛弹压。安兵百名。以东川营千总、外委、各一员。移驻该处。并移则补巡检同驻。于溪罗、红着、古途、都革、头道河、者那、六处。各设一塘。兵各十名。即于东川营及昭通镇标四营抽拨。应如所请。从之。  

○刑部议覆。左侍郎张照奏称。遣犯妻子。应分别查办。一、发遣黑龙江、宁古塔、当差之犯。例应佥妻。及奉旨佥妻子者。同本犯覊管。妻女子孙、系情愿随往者。于佥解文内注明。免滥行覊管。本犯身故。妻子愿抱骨回籍。即给照报部存案。从前各案。未经分晰注明者。详查改正。奏明宽免。一、配所生长子孙。本犯在日。有欲于近地耕种贸易者。准呈明该管衙门。量给假限。逾限不回。查明究治。配所生女。或许嫁他处。或寄养与人。不得查禁。一、赏旗为奴人犯。子孙前往省视。赴该管衙门报名。回日呈明。给票放行。如旗主刁留计陷。照存养良家男女为奴婢。杖一百律、治罪。应如所请。从之。  

○甲戌。以广西苍梧道储龙光、为河南按察使。  

卷之一百六十二

猜你喜欢
  卷四 文帝纪第四·班固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于什门 段进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娄提 刘渴侯 朱长生 于提马八龙 门文爱 晁清 刘侯仁 石祖兴 邵洪哲 王荣世 胡小虎 孙道登 李几 张安祖 王闾·魏收
  东都事略卷三·王称
  名山藏卷之二十五·何乔远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象台首末卷五·胡知柔
  卷一百十一·张守节
  卷二十六·司马贞
  古镜新记一·胡兰成
  十国春秋卷十二·吴任臣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褚渊传·萧子显
  闗中奏议巻六·杨一清
  台巡事项·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子发·唐圭璋

      子发字君举,燕王德昭五世孙,官保义郎。   鹧鸪天   约略应飞白玉盘。   明楼渐放满轮寒。   天垂万丈清光外,   人在三秋爽气间。   闻叶吹,想风鬟。   浮空仿佛女乘鸾。   此时不合人间有,   尽入

  • 歴代诗话卷三十一·吴景旭

      戊集中之下  汉魏六朝  泉明  诗话类编曰靖节先生以义熈元年秋爲彭泽令冬遂觧绶去后十六年晋禅宋又七年卒晋史谓名潜字元亮南史谓名潜字渊明今按先生义熈中作孟传及祭程氏妹文俱称渊明元嘉中对檀道济乃称云

  • ◆金溪羽人查居广(学诗初稿)·顾嗣立

    居广,字广居,临川人。少入金溪望仙观受度为道士,复之上饶龙虎山,从庐阜黄尊师石翁学为诗。尝东游至鄞海上,还憩虎林山,得杨推官仲弘诗七言今体,服其雄浩。又得范太史德机诗五七言古今体,服其清峻。皆手钞口诵,心领神解,期与之俱

  • 卷一百三十九·徐世昌

    沈兆霖沈兆霖,字尺生,号朗亭,钱塘人。道光丙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署陕甘总督。谥文忠。有《沈文忠公集》。出新郑得小谿极幽秀断岸陡成壁,其下横清溪。溪光渺无尽,曲曲穿平畦。含露苇苕润,出波

  • 卷二百九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五木槿花类五言古咏槿          【唐】李 白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堦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嵗长翕赩木槿          【元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怀芳记》·张次溪

    (清)萝摩庵老人 撰●目录《怀芳记》序怀芳记 补遗●《怀芳记》序京师歌伶甲于天下。人原是璧,室尽如兰,一经品题,声价何止十倍。记咸丰丙辰,吾友余不钓徒展觐入都,招胜侣、萃吟朋,选伎征歌,寻花问柳,曾有《明僮小録》之刊。勤

  • 四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四集序仆浪迹苏台,跌宕欢场,寄情风月,每酒旗歌板之间,扇影衣香之侧,浅斟低唱,选妓征歌:回风飞雪之舞,遏云绕梁之音,未尝不目眩情移,倾耳忘倦。夫折扬皇华,下里之曲,一经博雅之士,叶以宫商,被以管弦,繁音缛节,不啻抚渌水,扬白雪使

  • 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六·律历六·脱脱

        ◎律历六   ○崇天历   步交会   交终分:二十八万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终日:二十七、余二千二百四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中日:一十三、余六千四百一十八、秒七百三

  • 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紀四十七·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五月,盡旃蒙赤奮若七月,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興元元年(甲子、七八四年)   五月,鹽鐵判官萬年王紹以江、淮繒帛來至,上命先給將士,然後御衫。韓滉欲遣使獻綾羅四十擔詣行在,幕僚何士幹請行,滉喜曰

  • 清流党之外交观·佚名

    同、光之间,清流党之势最盛,实有左右朝野舆论之权。一时尊王攘夷之论,靡漫于全国,凡稍谈外交识敌情者,咸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之不遗余力。党势既盛,遇事则挟其鸱张虚矫之气,以鼓动多数无识之徒,为之后盾。朝廷于和战大计,往往为

  • 第三章 衰微时代·佚名

    ○第五十二节 旻宁得袭帝位之原因嘉庆二十五年,颙琰殂,第三子旻宁立,年号道光。推旻宁之所以得袭帝位,有二原因:一、乾隆五十四年,弘历秋犭尔木兰,令诸孙随行,旻宁时方八岁,亦与焉。行至张家湾,弘历亲率诸王校射,旻宁侍侧。俟诸

  • 卷四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九明 俞汝楫 编奏疏学政疏覆行国学三事疏正统三年三月北京国子监助教李洪言三事一国学乃养育天下贤才之所粤自肇建北京南北分为二监例以南人入南监北人

  • 序·佚名

    日本文徳天皇實録序菅原朝臣道真,奉是善教所製臣基經等、竊惟、自古人君王者、莫不因天度。而叙憲章、立日官而平暦數。故姫漢之千餘載、善惡呈理於掌中、齊梁之百年、昏明析徴於眼下者也。伏惟、太上天皇〈清和〉、

  • 吉堂禅师传·太虚

    焦山定慧寺吉堂禅师,名迦泰,籍江苏兴化县。父朱士衢,母孙氏,皆有德泽。昆季五人,禅师行第三。初生时、绝而复苏,异香满室。幼不与群儿为伍,喜作佛事。至十三岁,闻人述出家事,生大欢喜,遂走东台古佛堂求剃度。未几、归依师逝,持诵

  •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五卷·佚名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五卷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世成就品第十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于是之时复入一切佛不思议陀罗尼顶法光王境界神变三摩地中。其殑伽沙一切诸佛。俱是之时亦入一切佛不思议陀罗尼顶法光王境界神

  • 绘事微言·唐志契

    中国古代画学论著。明唐志契著。四卷。卷一凡五十一节,论述山水画美学原理。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主张情景合一,以艺术家的个性贯注于山水之中。提出“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

  • 天乐集·徐颂尧

    这部《天乐集(道教西派海印子内丹修炼典籍上下)》巨制是被誉为【西派翘楚】的徐海印关于道学和佛学著作的合编,所点校之《天乐集》是根据20世纪40年代的32卷铅印本为工作底本整理,《天乐集(道教西派海印子内丹修炼典籍

  • 上蔡语录·曾恬

    南宋曾恬、胡安国所记录谢良佐的言行录,后经朱熹删定,于绍兴29年(1139)成书,共3卷。《四库全书》列入子部儒家类。有浙江巡捕采进本。黄宗羲所编《宋元学案·上蔡学案》,对《语录》作了精细摘录。此书详尽地记述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