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扬州城守纪略

桐城戴田有着

宏光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大兵破扬州,督师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死之。史公字道邻,顺天大兴人。始为西安府推官有声,历迁安庐兵备副使,升巡抚;丁母忧。服阕,起总督漕运,巡抚淮扬。久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当是时,贼起延绥,蔓遍天下。江北为贼冲,公与贼大小数十百战,保障江淮;江南北安危,皆视归乎公。公死而南京亡。

先是,崇祯十七年四月,南中诸大臣闻北京之变,议立君,未有所属。总督凤阳马士英遗书南中,言福王神宗之孙,序当立。士英握兵于外,与诸将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深相结纳;诸将连兵驻河北,势甚张,诸大臣畏之,不敢违。五月壬寅,王即皇帝位于南京,改明年为宏光元年。史可法、马士英俱入阁办事,而得功等方各拥兵争江北诸郡。高杰围扬州,纵兵大掠,公奏设督师于扬州,节制诸将。士英既居政府,弄构不肯出镇;言于朝曰:吾在军中久,年且老、筋力惫矣,无能为也。史公任岩疆,屡建奇绩;高杰兵,非史公莫能控制者。淮南士民,仰史公威德,不啻如明神慈父。今日督师之任,舍史公其谁?史公曰:东西南北,惟君所使,吾敢惜顶踵、私尺寸,堕军实而长寇雠!愿受命。吴县诸生卢渭率太学生上书,言可法不可出;且曰:奏桧在内、李纲在外,宋终北辕。一时朝野传诵,称为敢言。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高宏图、姜曰广及士英廷议:请分江北为四镇,以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分统之;杰驻徐州,良佐驻寿州,泽清驻淮安,得功驻庐州。寻进封得功为靖南侯,又进左良玉为宁南侯、刘泽清为东平侯、刘良佐为广昌伯、高杰为兴平伯。高杰者,本流贼,其妻邢夫人,李自成妻也;杰窃之,率兵来降。当王师之败于郏县也,杰奔延安;自成既陷西安,全陕皆不守,杰率兵南走,沿途恣杀掠无忌。马士英以其众可用,使使聘以金帛;上手诏「将军以身许国,当带砺共之」。于是,杰渡淮至于扬州。其兵不戢,扬州人畏之,登陴固守,四野皆遭屠杀无算。江都进士郑元勋负气自豪,出面为调停,往杰营,饮酒谈论甚欢。杰酬以珠币,元勋还入城,气益扬。言于众曰:高将军之来,敕书召之也。即入南京,尚其听之;况扬州乎?众大閧,谓元勋且卖扬州以示德,遂共杀之,食其肉立尽。杰闻元勋死,大恨怒,欲为元勋报仇;将合围,而公适至。初,杰兵杀人满野,闻公将至,分命兵士中夜掘坎埋胔骸。及公至,升帐召见杰,杰拜于帐下,杰辞色俱变,惴惴惧不免,而公坦怀平易,虽褊裨皆慰问殷勤。杰一军遂有轻公心,因劫公于福缘庵,兵仗甲士环列,公处之夷然。浃旬上书,请以瓜步屯其众;扬州人乃安,杰众亦稍稍戢。已而,督巡淮安,奏以泽清驻淮安、高杰驻瓜扬、黄得功驻仪真、刘良佐驻寿州,各有分界。

九月,公还扬州,定从征文武官经制俸廪之数。铸印七:一为督饷道,以黄铉掌之。一为监军道,以高岐凤掌之。一为行军兵备职方司郎中,以黄日芳、秦士奇、何刚、施凤仪先后掌之。一为监纪推官,以陆逊之、应廷吉、刘景绰、梁以樟、吕彦良先后掌之。一为督师大厅副总兵,以李正春掌之。一为督师中军旗鼓,以马应魁、翟天葵、陶匡明先后掌之。一为督师军前赏功参将,以汪一诚掌之。从征立功,为故翰林院庶吉士吴尔埙、故滁泗总兵备石启明、故开封推官李长康、赞画通判张鑻、知县殷埕、支益、吴道正。而督师与诸将各分汛以守:大江而上,为左良玉;天灵州而下至仪真三■〈氵义〉河,为黄得功;三■〈氵义〉河而北至高邮,为高杰;自淮安而北至清江浦,为刘泽清;自王家营而北至宿迁为危险重地,公自当之;自宿迁至骆马湖,为总督河道王永吉。而高杰必欲驻扬州,要公为请于朝;扬州人又大閧,且以无府第为辞。公遂迁于东偏公署,而以督府居杰。既入城,号令严肃,颇安堵无患;其间小有攘夺,官亦不能禁也。

当是时,登莱总兵黄蜚奉召移镇京口,取道淮扬,虑为刘、高二营所掠。蜚故与得功善,使人谓得功,以兵逆之。得功果以兵往,而三■〈氵义〉河守备遽告杰曰:黄将军袭扬州矣;杰乃密布精骑于土桥左右。而得功不之知也,行至土桥,角巾缓带,蓐食将饮马;而伏兵皆起,得功不及备战,马值千金毙于矢,夺他马以驰,随行三百骑皆没。而杰别遣千人袭仪真,为得功部将所歼,无一存者。黄、高交恶,各治兵欲相攻。万元吉奉朝命往解,史公亲为调摄,慬而后定。诸将惟高杰兵最强,可以御敌;至是始归史公,奉约束惟谨。公决意经略河南,奏李成栋为徐州总兵,贺大成为扬州总兵,王之纲为开封总兵,李本身、胡茂桢为兴平前锋总兵—诸将皆杰部将也,陆逊之为大梁屯田佥事,胡蕲忠为睢州知州,冷时中为开封府通判,李长康为开封府推官;而杰遂于十月十四日引兵而北。将行,风吹大纛忽折,炮无故自裂,人多疑之。杰曰:偶然耳。不顾而行。是时,大兵已收山东,浸寻及于邳、宿,而史公部将张天禄驻瓜州、许大成驻高资港、李栖凤驻睢宁、刘肇基驻高家集、张士仪驻王家楼、沉通明驻白洋河。十一月,宿迁不收,公自抵白洋河,使应廷吉监刘肇基军、高岐凤监李栖凤军,进取宿迁;大兵引去。越数日,复围邳州,军于城北,刘肇基、李栖凤军于城南。相持踰旬,大兵复引去。是时,马士英方弄权纳贿,阮大铖、张孙振用事,日相与排斥善类、报私仇,漫不以国事为意。史公奏请,皆多所牵制,兵饷亦不以时发。南北东西,不遑奔命,国事已不可为矣。

公经营军务,每至夜分,寒暑不辍、往往独处舟中,左右侍从皆散去。僚佐有言宜加警备者。公曰:吾命在天,人为何益!后以军事日繁,谓行军职方司郎中黄日芳曰:君老成练达,当与吾共处;一切机宜,可以面决。对曰:日芳老矣,不能日侍左右;相公亦宜节劳珍重,勿以食少事繁、蹈前人故辙。且发书走檄,幕僚济济,具优为之;征兵问饷,有司事耳。相公第董其成,绰有余裕;何必躬亲,以博劳瘁、损精神为耶?公曰:固知君辈皆喜安佚,不堪辛苦。日芳曰:兵者,杀机也;当以乐意行之。公曰:将者,死官也;当以生气出之(?)。郭汾阳声色满前,穷奢极欲,何尝废事!公笑而不答。是冬,紫微垣诸星皆暗,公屏人,夜召应廷吉,仰视曰:星垣失曜,奈何?廷吉曰:上相独明。公曰:辅弼皆暗,上相其独生乎?怆然不乐,归于帐中。

明年正月,饷缺,诸军皆饥。史公荤酒久不御,日惟疏食啜茗而已。公所乘舟桅,辄夜作声,自上而下,复自下而上。顷之,高杰凶问至。公流涕顿足曰:中原不可为,建武、绍兴之事,其何望乎!遂如徐州。初,高杰与睢州人许定国有隙。定国少从军,积功至总兵;崇祯末,有罪下狱,寻赦之,仍为总兵。崇祯十七年冬十一月,挂镇北将军印,守开封。至是,闻杰之至也,惧不免,佯执礼甚恭,且享杰;杰信之。伏兵杀杰,及其从行三百人于睢州,定国渡河北降,且导大兵而南。杰部将李本身,屠睢州城外二百里,皆尽引兵还徐州。杰既死,诸将互争雄,几至大乱。公与诸将盟,奏以李本身为扬州提督。本身,杰甥也;以胡茂桢为督师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其余将佐,各有分地,立其子高元爵为世子。于是,众志乃定,而高营兵既引还徐州,于是大梁以南皆不守。大兵自归德,一趋亳州,一趋砀山、徐州;李成栋奔扬州。富土桥之变也,黄得功怨望甚,不能忘;及闻杰死,欲引兵袭扬州,代领其军。公自徐至扬,使同知曲从直、中军马应魁入得功营和解之;亦会朝命太监高起潜、卢九德持节谕解,得功奉诏。邢夫人虑稚子之弱也,知史公无子,欲以元爵为公子;公不可。客有说公者曰:元爵系高氏,今高起潜在此,君盍为盟主,令子元爵而抚之,庶有以塞邢夫人之意而固其心。公曰:诺。明日,邢夫人设宴,将吏毕集,公以语起潜。起潜曰:诺。受其子拜。邢夫人亦拜,并拜公;公不受,环柱而走,起潜止焉。明日,起潜亦设宴宴公;并宴高世子。公甫就坐,起潜使小黄门数辈挟公坐,不得起,令世子拜,称公为父,邢夫人亦拜;公快怏弥日。自是,高营将士愈皆归诚于公。马士英、阮大铖忌公威名,谋欲夺公兵权,乃以故左春坊左中允卫胤文监兴平伯军,军中皆愤不受命。寻加胤文兵部右侍郎,总督兴平军,驻扬州,扬州又设督府。幕僚集议曰:公,督师也;督师之体,居中调度,与藩镇异。今与彼互分汛地,是督师与藩镇等也。为今之计,公盍移驻泗州,防护祖陵,以成居重御轻之势;然后上书请命,以淮扬之事付之总督卫子安、总河王铁山乎(子安,胤文字铁山,永吉字也)?公曰:曩之分汛,虞师武臣之不力也,吾故以身先之;移镇泗州,亦今日之急务。遂使应廷吉督参将恒刘禄、游击孙桓、都司钱鼎新、于光等兵会防河郎中黄日芳于清江浦,渡洪泽湖,向泗州而发。先是,公所至,凡有技、能献书言事者,辄收之,月有廪饩以应。廷吉董其事,名曰礼贤馆。于是,四方幸进之徒,多接踵而至。廷吉言于公,请散遣之。公曰:吾且以礼为罗,冀投一、二于千百,以济缓急耳。廪之如故。然众皆望公破格擢用;久之不得,则稍稍引去。城破之日,从公而及于难者,尚一十九人。至是,移镇之议既定,公命廷吉定其才识,量能授官,凡二十余人。明日,诸生进谢;公留廷吉饮酒,从容问曰:君精三式之学,尝言夏至前后南都多事,此何说也?廷吉曰:今岁太乙阳局,镇坤二宫始系关提,主大将囚;且文昌与太阴迸,凶祸有不可言者。夏至之后,更换阴局,大事去矣!公欷歔,出袖中手诏示廷吉曰:左兵叛而东下矣,吾且赴难。如君言,奈天意若何?因令廷吉督诸军赴淮泗,便宜行事;而会泗州已失,廷吉等屯高邮、邵泊间。公至燕子矶,而黄得功已破左兵于江上。公请入朝,不许。诏曰:北兵南向,即速至盱、泗应敌。当是时,马、阮浊乱朝政,天下寒心,避祸者多奔左良玉营。而良玉自先帝时已拥兵跋扈,不奉朝命,其众百万,皆降贼;素慕南都富丽,日夜为反谋。良玉被病,其子平贼将军梦庚欲举兵反。适有假太子之事,一时失职被收诸臣如黄澍、何志孔等又为春秋与赵鞅之说以赞成之,遂以奉太子密旨诛奸臣马士英为名,空国行。竖二旗于鹢首,左曰「清君侧」,右曰「定储君」。遂破九江、安庆,屠之;江南大震。马、阮惧,相与谋曰:与左兵来,宁北兵来;与其死于左,宁死于北。故缓北而急左,边备空虚,大兵直入无留矣。史公至天长,而盱眙、泗州已失;泗州守将张方严败没,总兵李遇春等降。史公同副将史得威数骑回扬州,登陴设守。而扬州人讹言许定国引大兵至,欲歼高氏;高营兵斩关夺门而出,奔泰州。北警日亟,黄日芳引蜀将胡尚文、韩尚谅营茱萸湾,应廷吉率诸军来会,营瓦窑铺以为犄角。史公檄召各镇兵来援,皆观望不进,惟刘肇基、何刚率所部兵入城共守。城陷之日,何刚以弓弦自缢死(刚,上海举人,崇祯十七年正月上书烈皇帝请缨自效者也)。肇基以北兵未集,请乘其不备,背城一战。公曰:锐气未可轻试,姑养全力以待之。及大兵自泗州取红夷炮至,一鼓而下;肇基率所部四百人巷战,力尽皆死。

先是,有使自北来,自称燕山卫王百户,持书一函,署云:豫王致书史老先生阁下。史公上其书于朝,而厚待使者,遣之去。至是,大兵既集,降将李遇春等以豫王书来说降,又父老二人奉豫王令至城下约降;因缒健卒投其书并父老于河。李遇春走,豫王复以书来者,凡五、六,皆不启,投之火中。部将押住者,本降夷也,匹马劫大兵营;夺一马,斩一人而还;公赏以白金百两。是时,李成栋驻高邮,刘泽清与淮阳巡抚田仰驻淮安,皆拥兵不救。大兵攻围甚急,外援且绝,饷亦不继,而高岐凤、李栖凤将欲劫史公以应大兵。公曰:扬州,吾死所;公等欲富贵,各从其志,不相强也。李、高中夜拔营而去,胡尚友、韩尚谅亦随以行。公恐生内变,皆听其去,不之禁。自此,备御益单弱矣。

四月十九日,公知事不支,召史得威入,相持哭。得威曰:相公为国杀身,得威义当同死。公曰:吾为国亡,汝为我家存。吾母老矣,而吾无子,汝为吾嗣,以事吾母。我不负国,汝无负我!得威辞曰:得威不敢负相公;然得威江南世族,不与相公同宗,且无父母之命,安敢为相公后。时,刘肇基在旁,泣曰:相公不能顾其亲,而君不从相公言,是重负相公也。得威拜受命。公遂书遗表,上宏光皇帝;又为书,一遗豫王,一遗太夫人,一遗伯叔父及兄若弟,一遗夫人;函封毕,俱付得威。诀得威曰:我死,汝当葬我于太祖高皇帝之侧,其或不能,则梅花岭可也。复操笔书曰:可法受先帝恩,不能雪雠耻;受今上恩,不能保疆土。受慈母恩,不能备孝养。遭时不造,有志未伸;一死以保国家,故其分也。独恨不早从先帝于地下耳。四月十九日,可法绝笔。书毕,亦付得威。

二十五日,大兵攻愈急,公在城上亲拜天,以大炮击之,大兵死者数千人。俄而城西北崩,大兵入。公持刀自刭,参将许谨救之,血溅谨衣,未绝。令得威刃之;得威不忍,谨与得威等皆身被数十矢,死。惟得威存。时,大兵不知为史公;公曰:吾史可法也。大兵惊喜,执付新城楼上见豫王。王曰:前书再三拜请,不蒙报答。今忠义既成,先生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公曰:吾天朝大臣,岂可苟且偷生,得罪万世;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王曰:既为忠臣,当杀之以全其名。公曰:城亡与亡,吾死岂有恨!但扬州既为尔有,当待以宽大。死守者,我也;我可杀,扬州人不可杀也。王不答,使左右兵之,尸裂而死。阖城文武官皆殉难死,其最著者为提督刘肇基、总兵庄子固、乙邦才、故兵部尚书张伯鲸、翰林院庶吉士吴尔埙、兵部职方司主事何刚、兵科给事中施凤仪、督饷佥事黄铉、通判吴道隆、扬州知府任民育、江都知县罗伏龙、原任知县周志畏、监饷知县吴道正、礼贤馆诸生卢泾才、胡如瑾、何临正、旗鼓副总兵马应魁、副旗鼓参将陶国祚、陶匡明、副总兵李豫、赏功参将汪思诚、左营参将许谨、右营参将陈光玉、运使杨振熙、同知王缵爵、随征书记顾启胤、陆晓、龚之序、唐经世、督师仆史书、都司千总等官姚怀龙、解学曾、吴魁、冯士、富近仁、孟容、徐应承、张小山、段元、范仓、张应举、郭仓、曹登亥、范泗、范晦、王东楼等二百人。

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公既死,得威被执,将杀,大呼曰:吾史可法子也。王令许定国鞫之,踰旬乃免。既免,亟收公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先是,得威以公遗书藏于商人段氏;至是,往段氏,则段氏皆死。得威彷徨良久,忽于破屋废纸中得之,持往南京,献于太夫人。其辞曰:儿仕宦一十有八年,诸苦备尝,不能有益于朝廷,徒致旷违定省;不忠不孝,何以立于天地之间!今日殉城,死不足赎罪。望母委之天数,勿复过悲。副将史得威完儿后事,母以亲孙抚之。其与夫人书曰:『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约,当于泉下相俟也』。共遗伯叔父兄若弟书曰:扬州旦夕不守,一死以报朝廷,亦复何憾!独先帝之仇未复,是谓大恨耳。遗豫王书不得达;其辞曰: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实有余恨;得以骸骨归葬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于愿足矣。宏光元年四月十九日,大明罪臣史可法书。

当扬州围时,总兵黄斌卿、郑彩守京口,常镇巡抚杨文聪驻金山。五月初十夜,大雾横江,大兵数十人以小舟飞渡,南岸守兵皆溃。镇海将车郑鸿逵以水师奔福建,黄斌卿、郑彩、杨文聪皆相继走,镇江遂失。而忻城伯赵之龙已先于初五夜使人赍降书往迎大兵矣。马士英奉太后如杭州,上幸太平入黄得功营。

十八日,豫王入南京,刘良佐来降。

二十二日,良佐率兵犯驾,左柱国太师靖国公黄得功死之,其将田雄、张杰奉上如大兵营。

明年春三月,史得威举公衣冠及笏葬于扬州郭外梅花岭,封坎建碑;遵遗命也已而。敕赐旱西门屋一区以处其母妻,有司给粟帛以养之。岁戊子,盐城人某伪称史公,号召愚民,掠庙湾,入淮浦,有司仍拘系公母妻。江宁有镇将曰:曩者,维扬之役,吾为前锋,史公实死吾手。此固假托名字者,行当自败,何必拘其母妻哉!乃释之。

猜你喜欢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
  卷八·谷应泰
  ●卷三十四·赵翼
  名山藏卷之六十六·何乔远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纪昀
  九五八 军机大臣奏各馆纂办未竣各书分晰开单呈览片(附清单)·佚名
  史记集解卷五十七·裴骃
  十国春秋卷九十五·吴任臣
  楼钥传·脱脱
  范成大传·脱脱
  结论·孙中山
  卷一百七十·佚名
  卷十二·陆宗楷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上·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仁父·唐圭璋

      踏莎行   赠傀儡人刘师父   不假牵丝,何劳刻木。天然容貌施妆束。把头全仗姓刘人,就中学写秦城筑。   伎俩优长,恢谐软熟。当场喝采醒群目。赠行无以表殷勤,特将谢意标芳轴。

  • 序言·陈端生

    序言陈端生1751—约1796字云贞,钱塘人。嫁淮南范秋塘。范以科场案谪戍。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后范赦归,未至家而陈卒。再生缘20卷,陈写至17卷,余3卷由梁德绳续稿。后由侯芝整理为80回。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梁德绳1

  • 第一齣~第十齣·佚名

    第一齣 开演【意难忘词】〔末上〕乌古孙公。享荣华富贵。乏嗣传宗。坚心辞纳宠。甘作白头翁。妻杜氏娶姱容。眞德量宽洪。更可钦王家孝女。礼义雍雍。天王特赐罴熊。当侍姬入道。妖寇兴戎。许君能济困。杨妪亦多功。

  • 五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一古今体一百十一首【丁未五】孟夏常雩进宫斋戒之作龙见南郊举祀仪还宫斋宿致?寅常雩本是缘请雨况此殷殷望雨时一夜皆晴五鼓隂凭舆顒望不胜心行行云散升朱日

  • 卷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一 太宗皇帝 帝京篇九首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

  • 列传第三十六 刘弘 陶侃·房玄龄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祖馥,魏扬州刺史。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少家洛阳,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率更令,转太宰长史。张华甚重之。由是为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

  • 第六节公业·佚名

    第一 阄书合约字第二 再分阄书合同字第三 转典瓦店契字第四 起耕典水田契银字第五 杜卖尽根田契字第六 阄书约字第七 合约字第八 阄书字第九 遗嘱阄约字第一○ 分业阄书合约字第一一 阄书字第一二 嘱付字第一三 嘱分

  • 一三六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三六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云南巡抚臣谭尚忠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

  • 贾三近传·张廷玉

    贾三近,字德修,山东峄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上疏说:“善于治理的人遵守法律以让百姓得到好处,不要让他们太离谱了。现在郡县不相信朝廷的法令,百姓不相信郡县的命令。已减免了的租税

  • 卷二十七 运历上·龙文彬

    ◎历吴元年十一月乙未,冬至,太史院进戊申岁《大统历》。太祖谓刘基曰:“古者以季冬颁来岁之历,似为太运。今于冬至,亦未宜。明年以后,皆以十月朔进。”时所详定皆出自基及其属高翼之手。太祖命详校而后刊之。(《昭代典则》

  • 职官七六·徐松

    收叙放逐官一【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太祖即位赦书:「应贬降、责授及勒停官,并与恩泽。」 干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南郊赦书:「诸贬降官吏未量移者与量移,已量移者与复资,已复资者与叙用,余者委刑部分析贬降缘由闻奏听

  • 卷五十·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金石五石鼓石鼓在国子监文庙防门内左右分列其数凡十其形似鼓而顶防圆元大德间虞集得之大都移置于此又元潘廸石鼓音训碑一并列于左【谨案石鼓文字谨就今十鼓完缺备橅以纪其实其音训则潘

  • 咸丰九年八月初七日·曾国藩

    黎明开船,逆风逆水。以十除人曳牵而上,未刻至隆平。团首胡玉堂来接,团勇沿江岸迎送。湾泊二刻许,复开行。傍夕至武穴。广济县方令来接。方名大提,巴陵人,附生,保至令职。厘金等局委员李宗涑、胡夏初、童焕藻、单发轫、曾纪潢

  • 庄公·庄公十二年·左丘明

    【经】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夏四月。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十月,宋万出奔陈。【传】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遇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萧。公子御

  • 被毁灭的人·阿尔弗雷德·贝斯特

    小说讲述了超能侦探鲍维尔为寻找一件诡异的杀人案件的真相,踏上为死者复仇之路的悬念推理故事。好的故事能够娱乐人心,伟大的故事更激发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命、梦想及价值的探索。《被毁灭的人》不仅具有曲折的情节,还表现

  • 学治臆说·汪辉祖

    二卷。续说、附说赘一卷。清汪辉祖撰。《学治臆说》二卷,是汪辉祖应其二子继坊、继培之请,将自己平日从政佐治的经验,整理出一百二十则。上卷主要谈及选幕僚、处理政务,而以审案为重点;下卷主要谈及治理恶棍、除盗、理财,

  • 宁坤秘笈·佚名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

  • 晁无咎词·晁补之

    六卷。宋晁补之 (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 (今属山东)人。是集又名 《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 《琴趣外编》,其跋语称诗余不入集中,故名 《外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