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

永乐四年夏四月辛酉朔享

○太庙

○壬戌户部引奏种样田官军言于令种样田者每岁终赴京较其所收多寡而赏罚之是数人者更两岁始至京虽较其所收当赏而违令过期官军皆当治罪  上曰收多者当赏其勤违令者当责其慢可通计两岁所收之数官军并赏之若慢令不至非军所得专惟坐其官

○癸亥擢进士汪渊李经为兵科给事中贾真汪彦绝郑景曜潘帱罗弘为监察御史改浙江按察司副使张胜为狭西按察司副使

○甲子礼部言广西岁贡生员考不中式者二人于法学官罚俸一年提调官当杖  上曰姑皆宥之侍郎杨砥等复言此定法也宥之无以示惩  上曰远方之人渐化者浅教道未易行不可概论夫立法虽有定论行法当量人情有定论则民知所守量人情则民用不冤姑宥之生员遣归学学再贡不中式一论如法

○乙丑永和王济烺辞归宴如初至赐钞币袭衣其从官赐钞有差

○升鸿胪寺序班刘帖木儿不花为本寺右寺丞以其谙通北虏语言文字故进用之

○赐哈密忠顺王长史周安钞九十锭纪善刘行卫经历辜思诚钞八十锭各彩币一表里衣一袭

○丙寅升羽林前卫指挥使王真为河南都指挥同知指挥同知钱聚为山东都指挥佥事金吾左卫指挥同知齐成为山东都指挥佥事胡顺蓟斌俱为本卫指挥使千户赵名善为本卫指挥佥事豹韬卫指挥同知刘广徐州卫指挥同知于海俱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水军右卫指挥同知田贰为羽林前卫指挥使

○丁卯鸿胪寺臣奏顺天府老人三十余人谢优免税粮  上曰耆老远来不易光禄寺与酒食礼科与道里费即遣归复进诸老人谕之曰往者连年军旅北方之民供给劳困朕未尝忘之比岁农种如何民稍复旧否诸老人叩头曰仰赖  陛下洪恩苏息调餋渐复旧矣  上曰朕久居北京心念之屡欲来但念民力未复恐重困之今若等归谕勉乡人子弟勤力务本相劝为善毋为不善斯汝耆老之职复叩首拜  上顾侍臣曰今北方之民如人重病初起善调理之庶几可安不然病将愈重朕所以夙夜拳拳也

○辛未保安王尚煜顺阳王有烜来朝命皇太子宴之文华后殿

○镇守都督佥事王中等奏安南胡大互杀陈天平事  上大怒谓成国公朱能等曰蕞尔小丑罪恶滔天犹敢潜伏奸谋肆毒如此朕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此而不诛兵则奚用能等皆曰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等请仗  天威一举殄灭之  上遂决意兴师

○壬申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部臣偰眉寿等贡方物思南宣慰使司宣慰使田宗鼎贡马赐钞文绮有差

○甲戌设剌次和瓦鲁之革甸香罗四长官司隶云南永宁卫以土酋张首为剌次和长官阿直为瓦鲁之长官阿措为革甸长官八非为香罗长官各给印章并赐官服银带彩币时首等来朝贡马故有是命

○刑部右侍郎金纯言西平侯沐晟不禀命于朝擅以籍没罪人妇女给配军士男子安置广西马牛给军屯操大臣专擅如此渐不可长宜正国典  上曰尔言故是然边远之事朕尝一以付晟可勿问

○乙亥齐王榑遣次子长山王吴焌来朝且陈悔过谢罪之意又言欲躬诣京师面达其情赐榑书许之

○丁丑  万寿节节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戊寅  上谕户部臣曰朕念北京数郡之民比年军旅困于供给故特免租税以优之其耆老近日多有来谢恩者今春作方兴老人正当劝督子弟勤力田亩不宜妨其所务况衰倦之人岂堪拔涉远道即檄诸郡止之户部言下人受恩感戴出乎中诚恐虽止不从  上曰朕心在寔惠及民不务虚文劳民其止之

○命兵部给秦府兴平永寿二郡王各典仗一员校尉一百名今后给郡王典仗校尉悉循此例

○设孟琏长官司时孟琏头目刀派送遣子坏罕未言孟琏旧属麓川平面宣慰司后隶孟府定而孟定知府刀府扛亦故平缅头目素与同侪难隶管属乞改隶遂设长官司隶云南都司命刀派送为长官赐冠带印章

○车里木邦麓川等处宣慰司刀暹答等遣目刀松答等贡马赐刀暹答等银钞绵绮纱罗有差金织罗衣各一袭而赐刀松答等钞币刀暹答复遣子刀兴请受学国子监初朝廷出师征八百元江军民府遣人助给馈运抵车里之境悉为其守者阻遏时刀暹答从征八百不预阻遏事然惧为元江所构故遣典假受学之名为质冀朝廷不疑之  上识其意谕礼部臣曰质子哀世之事朕推诚待人不以此也进典谕之曰尔远来求学固是美意然使尔父母旦多惓惓万里之外朕所不忍夫学之大者为忠与孝尔归善事父母常存心上忠朝廷下恤一境之人即此是学且归语尔父尔敬事朝廷之心误所深知保保终如始决非他人所能间也遂惕典衣服钞币命礼部俾随其贡使同归

○己卯命礼部遣使购求遗书  上视朝之暇輙御便殿阅书史或召翰林儒臣讲论尝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学士角羊缙对曰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  上曰士人家稍有余资皆欲积书况于朝廷可阙乎遂召礼部尚书郑赐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遗书且曰书籍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又顾缙等曰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皆欲遗子孙朕积书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

○升云南镇沅州为镇沅府命土官知州刀平为知州置经历知事各一员时刀平从征八百有功故也

○庚辰遣使赐周王橚端午节物

○锦衣卫奏民有与外国使人交通者宜执付法司治如律  上问其实对曰以氊衫市之而与之言甚久  上曰释之锦衣卫复言氊衫市之虽微交通于法难宥  上曰立法以禁奸过轻则民慢用法在体情过重则民急彼小人治生富则以钱易物贫则以物易钱交议价直岂一言可决彼何知国法其释之既而  上谓侍臣曰兹事若忽于听察则愚民以一氊衫而获罪矣侍臣曰古称视不为恶色所蔽为明听不为奸人所欺为聪政是至听之下自不能欺  上曰古人言听思聪聪作谋诚非持敬不能盖心不存虽听不闻听不聪虽谋不获

○辛巳周世子有燉妃吕氏薨讣闻赐祭命工部给明器仪仗有司营丧葬

○壬午长山王贤焌保安王尚煜顺阳王有烜辞归宴如初至各赐钞及文绮袭衣其从官亦赐钞有差

○癸未升永宁州为永宁府仍隶云南布政使司命土官知州各吉八合为知府盖嘉其能修职贡也

○上视朝罢御右顺门召成国公朱能新城侯张辅谓之曰安南黎贼罪大恶极天地所不容今命尔等将兵讨之尔等由广西入西平侯由云南入度用师几何能等对曰臣闻仁不可为众也盖仁义之师天下无敌  陛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臣等奉扬  天威当一鼓扫灭师之多寡惟  上所命  上壮之

○甲申敕镇守云南西平侯沐晟曰比遣都督黄中等送安南王孙陈天平还国中等不遵朕言轻视黎贼率意而进以至辱国今兴师南伐敕四川等都司选卒七万并敕蜀王于成都三护卫选卒五千听尔调遣大军合用粮储须预为会计从便规画输运不可后期赐晟曰金五百两

○遣翰林侍读曾日章赍敕西平侯沐晟日章陛辞  上曰朕所欲告晟者具载于敕尔以朕言谕之故黔宁王感  高皇帝厚恩尽心竭虑功在社稷名垂竹帛尔今日受国家之寄非轻为子而能继父之功业孝莫大焉为臣而能广君之谋猷忠莫大焉如苟足于目前必无远大之计周虑于事外必建奇伟之功恃一己之能易尽集众人之智无穷其必勉之

○敕蜀王椿于三护卫选马步军五千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选马步军七万俱隶西平侯沐晟就云南操练听征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言监察御史车舒怠惰不事请绳以法  上召舒谕曰朝廷擢尔宪纪之职尔日所治何事试言之舒不能对又问人谓尔都不事事惟嗜安佚信有之乎又无以对遂责戍边顾为瑛曰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不能是者悉黜之又谕吏部尚书蹇义曰御史将以警肃百僚苟非其人不可轻授又曰岂但御史百司大小之职皆须择人庶不瘝官废事

○乙酉改河南布政司右参议刑政为广东左参议河南道监察御史华嵩于北京道升前米脂县知县杜浚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广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储颙坐科歛降广东左参政

○兀者卫指挥锁失哈遣男阿速哈率女直头目来朝命阿速哈等二十人为千百户卫所镇抚赐钞币有差

○丙戌夜有星如鸡子大赤色有尾光烛地出天市东垣东北行入天津

○丁亥赐云南木邦孟定湾甸孟琏麓川元江土官头目哈密忠顺王脱脱使臣西番土酋兀者卫野人女直宴

○戊子遣永宁府土官知各各吉八合等赍敕往大西番抚谕其土酋人等

○琼州府琼山临高诸县生黎峒首王罚钟异王林等来朝命罚等为主簿巡检赐冠带钞币

○己丑肃王楧长子生赐名赡焰

○锦衣卫校尉有讦朝臣谤毁时政之失者  上曰此必诬之盖朝廷未尝行此政彼安得有此言命锦衣卫诘之果挟私忿诬之  上曰人君于视听之际岂可不审向若不察付之法司则死诽谤必矣小人敢诬君子此风不可长命以校尉付法司论如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欧阳修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脱脱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七·荀悦
  通鉴续编卷十一·陈桱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千七十九·佚名
  ◎盛氏之阔绰·李定夷
  第一一一清单(第一一二号之附件)一一三○六-一·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八·来保
  尧雄传·李百药
  室韦传·魏徵
  ●卷之二·吕坤
  197.花石纲·林汉达
  张德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37 ·佚名

    宋庠 和吴侍郎惠诗 最乐乘秋浩气全,洛台归兴满新篇。 霞浆不杂甘辛味,庙瑟都遗掩抑弦。 崑岭希珍惊倦鹊,兰台清吹饮吟蝉。 欲知传诵人多少,正似三都纸贵年。 宋庠 和吴侍郎见贶白莲 田田香叶满

  • 卷十四 安帝·王夫之

      〖一〗  国之亡,类亡于淫昏暴虐之主,而晋独不然;前有惠帝,后有安帝,皆行尸视肉,口不知味、耳不知声者也。与子之法,定于立适,二君者,皆适长而豫建为太子,宜有天下者也。藉废之而更立支庶之贤者,则抑凌越而为彝伦之斁。虽然

  • 第七十六回 选将才独任吴明彻 含妒意特进冯小怜·蔡东藩

      却说周主邕亲政以后,进太傅尉迟回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大司空李穆为太保,齐公宪为大冢宰,卫公直为大司徒,赵公招宇文泰第七子。为大司空,柱国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此外如宇文神举、宇文孝伯及王轨等,亦皆

  • ●卷九·刘一清

    ○丙子北狩 祈请使 左相吴坚(天台人)右相贾余庆(海州人)参政刘(重庆人)枢密文天祥 (吉州人)参政家铉翁(眉州人) 表献玺纳土官 监察御史杨应奎(庐州人)大宗丞赵岩秀(临安人) 日记官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五·徐乾学

    宋纪九十五【起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四月凡一年有十月】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秋七月甲申朔建长生宫以祠荧惑 丙戌诏省台寺监及监司郡守并以三年成任 戊子以蔡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弘治十二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覆吏科给事中吴蕣所言经筵所以正君心而隆圣学欲访察仿佛宋儒程颐朱熹者不拘常额擢居斯职且欲起用致仕南京祭酒谢铎以备朝夕延访蕣言深为有见但铎先以少卿屠勋之言候缺起用请移文趣起以俟擢用

  •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春正月。丁丑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内记  ○遣官祭太庙后殿。外记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内记 

  • 卷一百六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工部十四船只诸司职掌凡在亰并沿海去处每岁海运辽东粮储船只每年一次修理其各卫征战风快船只等项若有缺少损坏及当修理者务要会计木钉灰油麻藤及所用物

  • 冬官考工记第六·佚名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

  • 卷十·梁益

    <经部,诗类,诗传旁通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十      元 梁益 撰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叔父陟恪春秋左传昭公七年秋八月卫襄公卒卫齐恶告丧于周且请命王使成简公如卫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

  • 卷四·佚名

    △欲品第二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并侍者阿难。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中。乞食已周还出城外。有一妇人抱儿持瓶诣井汲水。有一男子颜貌端正座井右边弹瑟自娱。时

  • 贺陈辞修总长就职电·太虚

    南京陈参谋总长辞修先生勋鉴:抗战成功,巴徼振凯旋之旅,指挥若定,屺桥回访道之车,先生秉武三军,抗棱八表,长征绝幕,刻石字于狼胥,固我边疆,控河源于牛渚,犹复公忠体国,羞言大树之功,总长参谋,不受通侯之赏;允宜矜式,萦感私衷,肃布贺忱!聊

  • 致月空书(六通)·太虚

    一月空主任:函报各件均悉。事务职一期才可熟手,务须连任多期,不得辄求自退。至院费不足,则非一人事,仅可与尊法师从长计议,提出常会通过也。太。一月九日。二月空:百医不痊,已开始用草药酒,觉无甚碍。吾房内草药酒,望为倾入一小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云佛说阿弥陀经。赞曰。下第六正释本文分二。初解题目。二释经文。此初也。佛说者即能化教主。阿弥陀者。唐言无量寿等也。经者摄贯等四义也。以胜显劣。依主释也。或以别简总亦依主释也。依人得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六·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为一切众生求生净土悉得生耶。为亦有不得生耶。若悉得生众生界无穷。何因极乐国土有终尽日。阿弥陀佛有涅槃时。又花聚菩萨及山海慧菩萨不应发愿。若有一众生生阿弥陀佛国未尽。若我先生者

  • 道余录序·道衍

    余曩为僧时,值元季兵乱,年近三十,从愚庵及和尚于径山习禅,学暇则披阅内外典籍,以资才识。因观河南二程先生遗书,及新安晦庵朱先生语录。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杰,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

  • 无上秘要·佚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561—578在位)令通道观学士所纂。道教类书。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录存七十二卷,今《正统道藏》太平部目录止于一百卷,但缺佚一至二、十至十四、三十六、五十

  • 提婆菩萨传·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与付法藏传所载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