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书大传补遗

五帝传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诗疏引)

论衡引大传曰凤凰在列树

萧索轮囷是谓卿云(杨升庵引尚书大传)

髙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史记正义引)

书传曰泽障曰陂(新唐书引)

书谓菜为茹(诗疏)

政者齐中也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道正而万事顺成故天道政之大也(史记正义前玉海所引无首句)

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就川而为之大昕之朝夫人浴种于川(齐民要术引)

古者圣帝之治天下也五十已下非烝祭不敢游饮唯六十以上游饮也(大戴记注引)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书曰有鳏在下曰虞舜(仝上引大传)

古学彚纂引大传曰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通于织纴纺绩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则上无以孝于舅姑而下无以事夫养子

尧为天子丹朱为太子舜为左右尧知丹朱之不肖必将壊其宗庙灭其社稷而天下同贼之故尧推尊舜而尚之属诸侯致天下于大麓之野(太平御览引尚书大传)

三王之治如环之无端如水之胜火(仝上)

髙宗有亲丧居庐三年然未尝言国事而天下无背叛之心者何也及其为太子之时尽以知天下人民之所好恶是以虽不言国事也知天下无背叛之心(仝上)

子张问曰髙宗梁闇三年不言何也孔子曰古者君薨王世子聴于冡宰三年不敢服先王之服履先王之位而聴焉以臣民之义则不可一日无君矣不可一日无君犹不可一日无天也以孝子之隠乎则三年弗居矣故曰义者彼也隠者此也逺彼而近此则孝子之道备矣(升庵集引)

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絶世书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此之谓也(路史国名记引)

大传引盘庚曰若徳明哉汤任父言卑应言

大传引大诰曰民仪有十夫(玉海)

书大传云岁事既毕余子皆入学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传农事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余子皆入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轻任并重任分颁白不提挈出入皆如之此之谓造士(困学纪闻)

尚书大传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然则恶而知其善爱而知其恶者寡矣(埤雅)

传记火发于宻水泄于深(万卷菁华前集引大传)

道是周公也克是太公也(按大戴记贾子新书克作充)弼是召公也丞(一作承)是史佚也故成王中立而聴朝则四圣而维之(仝上引大传)

舜之在位也端由北极(仝上引大传按淮南览训有之或非传文也)

清而明者天之体(晋天文悉引鸿范传)

正月雷微动而雉雊雷诸侯之象也雉亦人君之类也(初学记引)

人君嫉贤疾善在下谋上则日蚀雨电杀走兽(太平御览引)

凡有所害谓之灾无所害而异于常谓之异害为已至异为方来(仝上)

云者起于山弥于天阴气也王者失中臣下敢蔽君不明则云阴象多蔽天光有云如众谓风师法有大兵(仝上)

沙簏者山林也

长狄之人长盖五丈余也

洪范五行传曰若烦数溷渎或不精严神不告也或观卦察兆吉不得也或不神蓍不灵此其所以过差圣人不得专用也筮共违于人神灵不佑也

魏襄王十三年张仪诈得罪于秦而去相魏将为秦而欺夺魏君是岁魏有女子化为丈夫者天若语魏曰勿用张仪阴变为阳神将为君(神疑臣)是时魏王亦觉之不用张仪仪免去归秦魏无害(仝上)

秦始皇九年四月寒冻民有死者(以上俱御览)

桀杀刑弥厚而民弥暴(路史注引)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鼌错传引)

尚书传言周将兴之时有大赤鸟衔榖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春秋繁露)

尚书大传曰反必告庙也(穆天子传郭注引)

吕尚钓于磻溪得鱼腹中有玉璜(御览)

伏生大传云周公兼思三王之道以施于春秋冬夏(困学纪闻)

螭猛兽也(欧阳尚书说)

尚书大传曰周书自泰誓就召诰而盛于洛诰传曰士卒鳬藻言其和睦欢恱如鳬之戱于水藻也(埤雅引)

古者中刑用鑚凿(御览引)

周人以仁接人而天下莫不仁故曰大矣

有徳者尊其位而重其禄

诸侯之义非天子之命不得动众起兵杀不义者所以强干弱枝尊天子卑诸侯也

撞宾在外者皆金声在内者皆玉色(御览)

大传云周成王时州靡国献狒狒(呉任臣字彚补)

尚书大传宣王问于春子曰寡人欲行孝弟之义为之有道乎春子曰昔者卫闻之乐正子曰文王之治岐也云云(困学纪闻)

子夏叶拱而进(困学纪闻引大传)

余居龙坞之明年借书于赵子公千得困学纪闻太平御览二书公千好学而乐与朋友共之其识见有过人者今録大传四十余则皆前书未有得赵子书而补之不能忘所自也夫以余之孤陋无所知晓使遇天下好学者皆如赵子或藉是可渐补伏书之缺不厚幸与噫燕朋逆师燕辟废学吾又叹世之面朋而不心者何多也矧余于公千未谋面与南漳子

尚书大传补遗

猜你喜欢
  卷三·刘逢禄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五·佚名
  卷四十七·卫湜
  春秋公羊传谳卷一·叶梦得
  卷三·朱熹
  颜氏學記卷十·戴望
  卷一百·顺治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欧阳竟无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宗喀巴
  六离合辞例释义·太虚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三·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婚拒·孟称舜

    【普贤歌】〔丑上〕媒婆惯会使花唇,我做媒婆更有名。东家去说亲,西家去说亲,十处说亲十处成。媒婆媒婆,道路奔波,未知今日,命运如何。我奉申老员外命,来此求亲。问说此间已是王老爷的衙了,不好径进去,且叫一声:管门大叔那里?〔净

  • 弁言·林占梅

    清同治间,淡水林占梅撰有诗集「潜园琴馀草」一种,未刊。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题称「林鹤山遗稿」「潜园琴馀草」八册(另附「补遗」三页)抄本,当为其稿本之传录。兹选取其一部份,辑为「潜园琴馀草简编」。林氏,淡之竹堑人;字雪村

  • 余集卷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五古今体三十九首【丙辰五】监远堂溪堂临昆湖因之额监远昨岁亦憩兹视事传餐饭两督摺报来征苗逐贼遯瓜寨贼之边巢穴期穷铲【堂在广润祠西偏俯临昆明湖水昨岁四月廿

  • 卷四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九元稹牡丹二首【此後并是校书郎以前作】簇蘂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繁緑隂全合衰红展渐难风光一擡举犹得暂时看象人被色空成象观空色异真自悲人是假那复假为人与杨十二巨

  • ◎运历(上)·徐天麟

    ○五运(正朔服色附)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睚谓水德,师古曰,驺子即驺衍。)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郊祀志。)秦兼天下,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七年春正月辛丑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于奉天华盖二殿○云南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思伦发及元江府土官知府那荣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长官白文玉等五十处土官来朝各贡马象方物○壬寅免山东青州府乐安

  • ●郑氏史料续编卷二目录·佚名

    四二、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查参周潭失事防弁李有功,请敕部议处)顺治十年正月(八七)四三、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报明厦门得失情形,计图剿克)顺治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九一)四四、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遵旨严究行刺浙闽总督陈锦

  • 六四二 谕校阅全书错误之倪承宽等着分别罚俸或销去纪录·佚名

    六四二 谕校阅全书错误之倪承宽等着分别罚俸或销去纪录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初八日又奏校阅四库全书错误之总阅官倪承宽等均各照例分别议处一疏,奉谕旨:倪承宽、董诰俱着罚俸六个月,王燕绪着罚俸三个月。吉梦熊着销去纪录一

  • 卷四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四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陈完者陈厉公佗之子也【索隐佗音徒

  •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六乐考【二】乐制二乾隆六年重定中和乐章音律节奏先是和硕庄亲王等遵旨奏试殿陛中和乐章歌音将不协於律之处详细奏闻诏令大学士礼部会同内务府详酌妥议至是奏覆按现有乐章十二成内

  • 二十五年·佚名

    (己巳)二十五年清乾隆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戌,下諭八道、兩都,咸使勸農。1月2日○辛亥,兵曹啓言:「元日,敦義、昭義、興仁三城門,徑開於曉鐘前,請守門將卒,棍汰懲勵。」從之。○判義禁鄭羽良啓言:「都事沈鑐來見臣曰:『藏匿饋

  • 卷四十七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郑玄

    [疏]少牢馈食礼第十六。○郑《目录》云:“诸侯之卿大夫祭其祖祢于庙之礼。羊豕曰少牢。少牢于五礼属吉礼。《大戴》第八,《小戴》第十一,《别录》第十六。”○释曰:郑知“诸侯之卿大夫”者,《曲礼下》云:“大夫以索牛。”用

  • 先识览第四·吕不韦

    先识原文: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於城,城从於民,民从於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 哉?得其要而已矣。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

  • 目次·心圆

    揞黑豆集目次 佛祖机用言句卷之首。 六祖下十七世(至二十世)卷之一 应庵昙华  简堂行机  慧通清旦  大明诠  灵岩仲安  无着道闲  或庵师体  济颠  钱端礼  别峰宝印  全庵齐己  觉阿  葛郯

  • 读易详说·李光

    十卷,宋李光著。又名《易传》。《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诸家书目或题《读易老人解说》。此书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并为“以史证《易》”之代表作。其书早佚,朱彝尊《经义考》注未见。

  • 追昔游集·李绅

    唐诗别集。三卷。唐李绅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 (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 《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 (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 (808)授校书郎。长庆元年 (821)为右拾遗、

  • 全相平话五种·佚名

    讲史话本。元至治年间刊行。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每种分上中下三卷。当时应有《七国春秋平话》前集和《前汉书平话》正集,但今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