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
(甲申)二十一年清光緒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初一日。丁丑。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
御重熙堂,接見淸觀察陳樹棠及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郞、美國公使福德。
賜老人歲饌。
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
1月2日
初二日。特擢前參判洪鍾華爲知義禁府事。年九十,優老也。
1月3日
初三日。詣仁政殿,親傳太廟、永寧殿春享大祭香祝。
1月4日
初四日。設畿沿海防營于富平府。
1月5日
初五日。畿沿海防衙門啓:「防務行將籌辦,佐僚宜先辟置。交涉通商衙門主事鄭萬朝、李源兢、朴齊純、機器局司事李庚稙,竝軍司馬差下何如?」允之。
1月7日
初七日。宣惠廳啓:「昨年諸道穡事,豐歉不均。而嶺南則偏被孔酷,至有賑資之請劃。又有俵災夥數,該道營官需八分一各樣價四分一減分。京畿則給災,比前稍減,請解分磨鍊。」允之。
1月9日
初九日。詣太廟,展謁。仍詣景慕宮展拜。王世子隨詣,行禮,春謁也。
1月10日
初十日。以沈履澤爲吏曹判書。
1月11日
十一日。議政府啓:「卽見東南諸道開拓使金玉均狀啓,則『鬱陵島木材。多被日本人偸斫運去云,故載木船隻,執留詰由,則稱有本島長票憑,以錢米換來云。本島,係是未通商口岸,則越境潛斫,有違公例。以該島長全錫圭言之,不惟不能禁止,乃反貪利違法者,合置重典,其罪狀,請令廟堂稟處』矣。島材之毋得犯斫,已有書契往復矣。島長設置,亦爲此等察檢,而乃反換物潛運者,有關國禁,萬萬痛惡。全錫圭,押上秋曹,按法勘處,其代,以勤幹解事人,卽爲定送事,請分付道臣。」允之。
1月12日
十二日。召見江原監司閔致序。辭陛也。
特擢大護軍金尙鉉,爲判義禁府事,行護軍沈宜絢爲知義禁府事,以李容直爲司憲府大司憲,李建昌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13日
十三日。詣永禧殿,展謁。王世子隨詣,行禮。還宮至敦化門外,命貢市堂上,率貢市人待令,詢瘼。
1月14日
十四日。以金奭鎭爲吏曹參判,金尙鉉爲議政府右參贊,洪鍾華爲工曹判書,朴齊寬爲忠淸道觀察使,李鍾俊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1月15日
十五日。命飭門禁截嚴,更有攔入,斷當嚴處。仍命罷漏,依舊規,以日出前限一時爲定。
1月16日
十六日。命罷右營監督尹泰駿職、削兵房申奭熙職。以侍衛失伍,有是命。尋命分揀。
1月17日
十七日。彗星消滅。
以鄭範朝爲兵曹判書。
1月18日
十八日。敎曰:「光州牧定配罪人洪時愚,恣行不法,作弊列邑,聽聞所及,事甚駭惋。令廟堂關飭完伯,捉致營庭,其所犯情節,嚴査登聞。」
以李源命爲判義禁府事。
1月19日
十九日。以閔泳韶爲吏曹參議。
1月20日
二十日。召見總理大臣于便殿。仍接見淸國欽差吳長慶。
敎曰:「來三月,卽甲申三月也。匪風下泉之感,尤有切焉。當於三月初一日,先行奉室拜禮,皇壇親祭,以二十日磨鍊,十九日又行禮奉室,仍行省牲、省器,而祭文措語,親撰以下矣。」
以洪祐吉爲弘文館提學。
1月21日
二十一日。《東宮日錄》編成。〈自甲戌二月至癸未十二月,合爲六十卷〉以金炳始爲左賓客。
1月22日
二十二日。議政府啓:「頃因忠州牧使閔應植上疏,設砲之需,以沁都砲糧,每歲用餘幾許,關問守臣,參酌區劃之意,啓稟行會矣。卽見該留守金允植所報,則『米有用餘,而錢有不足』云。其在共濟之義,不容不參互措劃,就米六千石,課年付之該牧,以爲磨鍊接濟之資。錢雖不足,原定籌餉外,或有不恒之費,則與年例應下不同,自可以充補排比,請以此分付守臣。」又啓:「年前以情費事,有減省廳啓稟定式頒示中外者,而第聞稅穀,則尤有異於錢布之納。凡京江之到泊也,倉底之輸入也,庭內之開捧也,員役徒隷之外,主人等名色,極其繁多,情費隨以增濫,其害終歸於民邑。目下矯捄之方,莫如祛汰其冗襍,令金穀衙門,諸般情費之存減,各樣名色之因革者,這這商酌停當,成節目,報本府,以爲反貼遵行何如?」竝允之。
統理軍國衙門啓:「政府句管曾前下納米太木,自癸未條爲始,使各其邑,輸納于親軍營。而日本塡補條,以管稅廳稅銀劃送,恐爲便宜。請以此意,分付慶尙監司、東萊府使、義州府尹。」又啓:「現今軍需之難繼,萬萬可悶,無他容措之道。就關西城餉中,限四萬五千五百石,姑先取用。而陰雨之備,亦不可不充數乃已,立本之節,從後更爲稟處何如?」竝允之。
1月23日
二十三日。敎曰:「參議交涉通商事務卞元圭,機器局幇辦差下。」
以金東壽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1月24日
二十四日。詣景祐宮,展拜。歷拜南延君祠宇,仍覲本宮。還宮時,歷御下都監,接見淸國欽差吳長慶。
咸鏡道儒生池鳳翎疏,請復設諸書院。批曰:「復設院宇,果非遽施之事。爾等退修學業。」
江原道儒生南啓近等疏,請端廟時生六臣中,貞節公趙旅、貞簡公元昊、靖簡公李孟專、靖肅公成聃壽,竝享彰節祀。批曰:「追享,當有早晩公議。爾等退修學業。」
副司果金在豐疏捄時弊:一,擇賢師傅,二,勸賞忠義,三,勸農修武,四,擇用良吏,五,復設罷鎭。批曰:「五條設弊,多有可採,甚庸嘉尙。」
1月25日
二十五日。次對。左議政金炳國曰:「聖王之政,惟治爲本。故子貢之問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繼而曰『去兵』,曰『去食,民無信不立。』夫國非兵,無以禦暴;人非食,無以資生,而猶不若信之爲重,寧去兵與食,信不可去。此乃萬世垂法之訓也。人主深居九重,總攬萬機,而使上下交、遠邇服,其道豈有他哉?以其爲政也整而有紀,簡而易從,出一令則行,發一禁則止。苟或規度屢改,施措靡定,衆心疑眩,莫適所向,則雖欲鎭安,其可得乎?以我殿下聰明有臨之資,聖神廣大之德,體成湯之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法文王之與國人止於信,勿以兵食爲憂。必以立信爲先,則天心愈篤於眷佑,群情滋厚於蘄嚮,寶籙靈長,休祥日至。竊不勝新年區區之祝矣。」敎曰:「所陳甚切,實當服膺矣。」炳國曰:「宮、府一體,王道之本,如天地之無私於覆載,然後萬事百爲,皆得平允。蓋宮與府,均是國家之宮與府也,豈宜有一事一爲之異同乎哉?且上之所好,下必效焉。故漢武好諫諍,則汲黯進;好文辭則枚、馬出。其應如影響,所好不可不愼也。我聖上日月之明,寧或少忽於此?而戒其未然,所以克收永圖也。凡於大小去處,益懋均視之政,亦恢從善之方,千萬顒祝。」敎曰:「宮、府一體,卽公而無私也。不能去一私字,則何以爲國乎?卿言果得治法之要,補予不逮,甚庸欽歎。」炳國曰:「爲治之要,在於安民而已。民安而國不治者,未之有也。我殿下所以憂恤元元,靡不用極,察其痼瘼而矯捄之,軫其饑饉而賑濟之。宜其樂生安業,咸囿於歡聲協氣之中,而恩澤未究,愁恨不絶。此其故何哉?職由於守令之不善對揚也。蓋守令者,近民之官也。上以分九重之憂,下以膺百里之責,得其人則民安,不得其人則民不安,其勢然也。臣意則依別薦例,政府東西壁、有司堂上、六卿、判尹,無論文蔭武,以聲續素著者,各薦二三人,守令隨窠,次次差送。而若薦之而不稱其職,焉用薦爲哉?以此意,別般知委何如?」敎曰:「不以具文備數,必以實績茂著人薦之,以爲需用可也。」炳國曰:「向以當五錢無礙通用之意,有所筵飭,不啻截嚴。爲邑倅者,固當誠心洞諭於民,期有實效,而不惟不此之爲,視若尋常,諸般公貨,一任吏輩之幻弄,反以葉錢,收捧京司上納,只是當五而已。至愚而神者,卽民也。以其葉錢則換歸於私,而當五則都輸於公,或曰此貴而彼賤,轉相疑貳,以致物價之刁騰,事之駭歎,莫此爲甚。不飭之各道道臣,竝施從重推考之典,自今毋論葉錢與當五,一從民間所捧,以爲京司上納。而幻弄之弊,非必邑邑皆然,其不察之該守令,摘發論勘。至於營邑廩錢,亦一從民間所納事,將臣此奏,揭付坊里,俾無一民不知之歎事,竝措辭發關於八道、四都何如?」敎曰:「貨幣申飭,前後何如?而外道營邑,初不察飭,任其奸弄,轉生疑惑,寧有如許事體乎?依所奏,各別嚴關行會。如或一向有奸僞礙滯之弊,則道臣重究,該守令嚴勘可也。」炳國曰:「司僕、惠廳自辟窠之不拘實職人檢擬,銓曹之無礙移擬於他司,卽《通編》所載。而近日則此規不行,自辟窠之箇滿遞任,殊涉可悶。從今以後,申明舊典,戶曹自辟,亦遵此例,宣惠郞則自該廳,備三望,移送銓曹受點,俾作實職之窠,與司僕、戶曹自辟窠,竝勿拘品格差出,恐好。下詢大臣、銓臣、戶惠堂處之何如?」敎曰:「不必更有詢問,依所奏爲之可也。」炳國曰:「鄭文忠公夢周後承零替,香火不繼云。其祀孫,令該曹問名,不拘年紀,初仕調用。故通德郞朴俊欽,劬經邃學,砥行篤修。故進士沈宜德,禮學旣博,行誼且勵。俱爲士林之所推重,而尙未蒙褒揚之典。公議久菀,特贈臺憲,以樹風聲何如?」允之。
統理軍國衙門啓:「機器局,旣設始矣。該局幇辦卞元圭,使之從水路入送天津,以爲量宜幹務何如?」允之。
順康園守奉官辛鴻集疏,請忠州中宮殿潛御地建閣。批曰:「此事不必如是支煩也。」
1月26日
二十六日。特擢南廷哲爲工曹參判。
《東宮日錄》纂輯時,監董閣臣以下,施賞有差。
迎接官朴定陽以「今日未時,淸國提督吳長慶,率差官八人、巡捕二人、兵隊六十名,出去南壇陣」啓。
1月27日
二十七日,統理軍國衙門啓:「卽見南兵使尹雄烈狀啓,則『抄得精勇,演習技藝,而帶率軍官及軍校中,勤勞效力者,合有奬勸之擧,特許施賞之典。親騎衛,係是馬軍,而設始之初,許付自辟邊將四窠矣。因減省廳別單,竝以久勤間窠施行,則合有變通。南北兵營鎭堡中四窠,屬之本營親騎衛,及新演衛士永作自辟事,請令該衙門稟處』矣。曾前許付之四鎭中,安原黃拓坡,旣陞履歷窠,梨洞間,又永革,只有豐山一窠,則親騎衛新演衛士之輪回差送,果有窠窄呼屈之端。道內阿山鎭,作爲自辟,依新式,以久勤間窠施行事,分付銓曹及該帥臣處何如?」允之。
遞駐津大員金善根,以南廷哲代之。
命罷右捕將韓圭稷職。因統理軍國衙門,以夜不發巡,啓請也。尋命分揀。
1月28日
二十八日。命罷禁衛大將具完植職。因統理軍國衙門,以廢閣公務,啓請也。尋命分揀。
1月29日
二十九日。敎曰:「故領敦寧興寅君緬禮,將行於大興郡云。龍虎四標定界賜牌事,分付該府、該道。遣承旨致祭,遣中使護喪。錢一千兩、米三十石、木布各五同,令度支輸送。」
命黨賊所捉之譏校等,竝賞加事,分付該曹。因廟啓也。
以朴齊寅爲判義禁府事,尹弘大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判尹洪澈周,疏陳私懇。批曰:「疏辭令禮曹問議于時原任大臣稟處。」
密陽儒生孫亮鳳疏,陳時務,條列進聖學、收人才、富財用。批曰:「所陳三條,頗有可採。甚庸嘉尙。」
副司果高宗八疏,陳時弊。批曰:「貢果輸運之弊,令廟堂,關飭道臣,方便矯捄。」
1月30日
三十日。特授李漢永爲同知經筵事,以金有淵爲判義禁府事。
命抄百歲老人五人,超授崇政階。〈咸澤權、朱權相、羅顯述、吳一賢、金明運〉
二月
2月1日
初一日。丁未。京畿監司金弘集以「去月二十九日,中國泰安船、海靖船兩隻,向西出去,欽差提督吳長慶一行,與協議官卞元圭,按騎離發」啓。
2月2日
初二日,議政府啓:「頃因繡單,羅州等十邑陳結之冤徵者,從實修啓之意,覆啓行會矣。卽見該監司金聲根所報,則『丙、丁大無之後,民散土荒,十邑陳結,白徵之狀,實是南民切骨之瘼。若勒排面里,强督稅賦,則勢將民與稅俱失而已。限五年許令蠲稅,排年復總』爲辭矣。第伏念其中査執之總,爲一千五百餘結,實餘陳結,至過半萬之數矣。此合有參酌軫恤,上項羅州等十邑陳結五千九百六十餘結內,三千結,特許限三年減稅。凡權豪之欺冒者,別般察禁,貧殘之冤矜者,從實蠲除。而且近來査起之規,便歸文具,莫重壤賦,課歲告蹙,揆諸事體,良庸慨歎。請嚴飭列邑,期復原總。」允之。
2月3日
初三日。敎曰:「今日府大夫人晬辰。令都承旨問候以來。」
以權膺善爲吏曹參議。
禮曹啓:「判尹洪澈周疏辭,依批旨,問議于時原任大臣,則領中樞府事臣洪淳穆,病未獻議。議政府左議政臣金炳國、右議政臣金炳德,以爲;『故參判洪承億,以兄亡弟及之義,還歸本房矣。其生時以觀植爲其兄承榦立后。而惟其主淑善翁主祀,事係倫統,有不敢遽議』云矣。大臣之意如此,上裁何如?」敎曰:「依大臣議爲之。」
2月4日
初四日。忠淸道進士慶焌等疏,請坤殿潛御所建宮竪石。批曰:「如是持煩,乃事體之不當然也。」
京畿幼學金泰植等疏,請水原闕里祠復享。批曰:「旣撤更建,乃事體之不當然也。」
江原道儒生閔致元等疏,請彰節祠,趙旅等四臣追配。批曰:「已有前批,不必更煩。」
2月5日
初五日。以沈宜絢爲工曹判書,李鎬翼爲吏曹參判。
忠淸道儒生李承璪等疏,請復諸書院。批曰:「已有前日之批。爾等退修學業。」
2月6日
初六日。議政府啓:「卽見京畿監司金弘集狀啓,則『積城縣居前司果金光壕,出義捐財,新備鳥銃二十柄,創設砲軍二十名。而砲料則將以一千金,修築堤堰,可作數石落沃土,衣資則以五百兩,分給饒民,殖利取用,極爲嘉尙。宜有激奬之典,請令廟堂稟處』矣。出私財,願助軍需,誠意所在,合施奬勸之政。前司果金光壕,外職調用事,分付銓曹何如?」允之。
2月7日
初七日。特擢李世宰爲知春秋館事。
2月8日
初八日。召見時原任大臣。以王世子誕辰承候也。左議政金炳國曰:「東宮邸下,睿齡已踰十歲。今日又値生辰,聖心伏想嘉悅,群情益切慶祝矣。」敎曰:「每當此日,嘉悅無比。而今年則尤倍於前矣。」
命時原任大臣、閣臣、賓客、奉朝賀、宗親、儀賓、內外衙門堂郞、宗正卿、六曹、兩司長官、二品以上、承史、玉堂、春桂坊,竝賜饌。
御重熙堂,接見中國統領諸總兵,及各國公使,竝設讌待之。
設館學儒生應製于春塘臺。賦,幼學李致沆、姜益秀、李敏植、金載善、童蒙金應權,竝直赴殿試。
特放輕囚。
敎曰:「古今島圍籬安置罪人李秉文、智島圍籬安置罪人鄭洛鎔,竝放逐鄕里,中和府定配罪人尹
猜你喜欢 帝纪第二 神武下·李百药 卷四百七十二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书成进·阿桂 卷之一千五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佚名 卷十二·郝经 第五辑·佚名 九五二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覆遵旨提审通永道李调元案内人证情形折·佚名 卷二十九·司马贞 李贤传·李延寿 丁好礼传·宋濂 女难·沈从文 乐七·徐松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司马迁 徐善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