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

  却说京内官民,闻袁钦差到京,欢跃得什么相似,多半到车站欢迎。袁钦差徐步下车,乘舆入正阳门,当由老庆老徐等,极诚迎接,寒暄数语,即偕至摄政王私邸,摄政王载沣,也只好蠲除宿嫌,殷勤款待。请他来实行革命,安得不格外殷勤?老袁确是深沈,并没有甚么怨色,但只一味谦逊,说了许多才薄难胜等语。语带双敲。急得摄政王冷汗直流,几欲跪将下去,求他出力。老庆老徐等,又从旁怂恿,袁乃直任不辞,即日进谒隆裕后,也奉了诚诚恳恳的面谕,托他斡旋。袁始就内阁总理的职任,动手组织内阁,选用梁敦彦、赵秉钧、严修、唐景崇、王士珍、萨镇冰、沈家本、张謇、唐绍怡、达寿等,分任阁员,并简放各省宣慰使,拣出几个老成重望,要他充选。看官!你想当四面楚歌的时代,哪个肯来冒险冲锋,担此重任?除在京几个人员无法推诿外,简直是有官无人。而且海军舰队,及长江水师,又陆续归附民军,听他调用,那时大河南北,只有直隶、河南两省,还算是没有变动。大江南北,四川又继起独立,完全为民军所有。只南京总督张人骏,将军铁良,提督张勋,尚服从清命,孤守危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又组织联军,进攻南京。上海都督陈其美,且号召兵民,一面援应江、浙联军,一面组合男女军事团,倡义援鄂。枕戈待旦,健男儿有志复仇,市鞍从军,弱女子亦思偕作。彼谈兵,此驰檄,一片譁噪声,遥达北京,已吓得满奴倒躲,虏气不扬。语有分寸,阅者自知。袁总理迭接警耗,前称袁钦差,此称袁总理,虽是就官言官,寓意却也不浅。默想民军方面,嚣张得很,若非稍加惩创,民军目中,还瞧得起我么?我要大大的做番事业,必须北制满人,南制民军,双方归我掌握,才能任我所为。隐揣老袁心理,确中肯綮。计画既定,便与老庆商议,令他索取内帑,把慈禧太后遗下的私积,向隆裕后逼出,隆裕后无法可施,落了无数泪珠儿,方将内帑交给出来,袁总理立饬干员,运银至鄂,奖励冯国璋军,并函饬国璋力攻汉阳。国璋得了袁总理命令,胜过皇帝诏旨,遂慷慨誓师,用全力去争汉阳。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黎都督元洪,与他素未识面,及武汉鏖兵,他遂往见黎督,慨愿前驱,赴汉杀虏。是夕,即渡江抵汉阳,汉阳民军,与清军酣战,已有多日,免不得临阵伤亡,队伍缺额,就令新募兵充数。新兵未受军事教育,初次交锋,毫无经验,一味乱击,幸清军统冯国璋,守着老袁训诫,未敢妄动,所以相持不决。至袁令一下,他即率军猛进,围攻龟山。民军总司令黄兴,督师抵敌,连战两昼夜,未分胜负。不意冯军改装夜渡,潜逾汉江,用着机关大炮,突攻汉阳城外民军。民军猝不及防,纷纷倒退。黄兴闻汉阳紧急,慌忙回援,见汉阳城外的要害,已被清军占住,料知汉阳难守,竟一溜烟的逃入武昌。下一逃字,罪有攸归。龟山所有炮队,失去了总司令,未免脚忙手乱,一时措手不迭,便被冯军夺去。汉阳城内,随即溃散,眼见得城池失守,又归残清。等到武昌发兵往援,已是不及,黎都督不免懊悔,但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只得收集汉阳溃军,加派武昌生力军,沿江分驻,固守武昌。黄兴见了黎督,痛哭移时,拟只身东行,借兵援鄂,黎督也随口照允,听他自去。黄兴实非将才。

  这时候的冯国璋,已告捷清廷,清廷封国璋二等男,国璋颇也欣慰,便拟乘胜再下武昌,博得一个封侯拜相的机会。当下派重兵据住龟山,架起机关大炮,轰击武昌。武昌与汉阳,只隔一江,炮力亦弹射得着,幸亏武昌兵民,日夕严防,就是有流弹抛入,尚不过稍受损伤,无关紧要;沿江上下七十余里,又统有民军守着,老冯不能飞渡。只汉阳难民,渡江南奔,船至中流,往往被炮弹击沉,可怜这穷苦百姓,断股绝臂,飘荡江流;还有一班妇女儿童,披发溺水,宛转呼号,无从乞救,一个一个的沉落波心,葬入鱼鳖腹中。马二先生,何其忍心。各国驻汉领事,见了这般惨状,也代为不平,遂推英领事出为介绍,劝令双方停战。自残同类,转令外人出为缓颊,煞是可叹。国璋哪肯罢休,只说须请命清廷,方可定夺,一面仍饬兵开炮,蓬蓬勃勃的,放了三日三夜,还想发兵渡江,偏偏接到袁总理命令,嘱他停战,冯国璋一团高兴,不知不觉的,销磨了四五分,乃照会英领事,开列停战条件,尚称:“民军为匪党。”并有“匪党须退出武昌城十五里,及匪党军舰的炮闩,须一概卸下,交与介绍人英领事收存”等语。英领事转达黎督,黎督复交各省代表会公决。

  原来独立各省,已各举代表,齐集湖北,拟组织临时政府,以便对内对外,本意是择地武昌,因武昌方在被兵,不得安居,暂借汉口租界顺昌洋行,为各省代表会会所。各省代表,见了冯国璋停战条款,统是愤懑交加,不愿答复。嗣恐英领事面子过不下去,乃想出一个用矛制盾的法儿,写了几条,作为复词。内开虏军须退出汉口十五里以外,及虏军所据的火车,应由介绍人英领事签字封闭。极好的滑稽答复。这种绝对不合的条款,怎能磋磨就绪?惟老冯也不好再战,暂行停炮勿攻,待有后命,再定计议。乐得逍遥。忽接到江南急电,江督张人骏将军铁良提督张勋等,统弃城出走,南京被民军占去。接连又奉袁总理电命,停战十五日。于是按兵不动,彼此夹江自守,暂息烽烟。

  小子且将南京战事,续叙下去。江督张人骏,本也是个模棱人物,只因铁良是满人,始终辅清,张勋虽是汉族,却因受清厚恩,不敢背德,定欲保全江宁,对敌民军,所以各省纷纷独立,唯南京服从清室,毫无变志。江南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时已反抗清廷,任为宁军总司令,发兵攻击南京,初战不利,退回镇江,旋经浙军司令朱瑞,苏军司令刘之洁,镇军司令林述庆,沪军司令洪承点,济军司令黎天才,齐集镇江,与宁军一同出发,再捣南京,张勋却也能耐,带着十八营防军,与联军交战数次,互有杀伤。嗣因联军分头进攻,一个效忠清室的张大帅,顾东失西,好似一个磨盘心,终日在南京城下,指麾往来,闹得人困马乏,急忙电达袁总理,请他速发援兵。谁知这袁总理并无复音,再四呼吁,终不见报。袁总理已叫你拱让,你何苦硬要支持?未几,济军占领乌龙山、幕府山,浙军亦占领马群孝陵卫一带,又未几,浙军复进夺紫金山,会同镇军沪军,攻克天保城。张勋屡战不利,反丧了统领王有宏,没奈何退入朝阳门,专令城内狮子山守兵,开炮击射联军。哪知狮子山上的兵士,已有变志,所发诸炮,都是向空乱击,毫无效力,城外最要紧的雨花台,又被苏军夺去。张勋力竭计穷,先嘱爱妾小毛子,收拾细软,由部众拥护出城,自己亦率了残兵二千人,与张人骏、铁良等开了汉西门,乘夜走脱,联军遂拥入南京城,欢呼不已。南京踞长江下游,倚山濒水,向称为龙盘虎踞的雄都,民军席卷长江,必须攻克南京,才得作为根本重地。适值汉阳为清军所得,两方面胜负相同,各得对等资格,那时和议问题,方好就此着手了。实皆不能出老袁意中。

  袁总理世凯,与清摄政王载沣,面和心不和,便乘此下手,欲逼载沣退归藩邸,但形式上不便强逼,只把重大的问题,推到载沣身上去,自己不肯作主。载沣实担架不起,情愿辞职归藩。庆亲王奕劻,虽已罢去总理,遇着紧要会议,总要召他与闻,他便在隆裕后面前,力保袁总理能当重任,休令他人掣肘。隆裕后究是女流,到了没奈何时候,明知袁总理未必可靠,也只好求他设法,索性退去摄政王,把清廷一切全权,托付袁总理。全权付与,还有什么清室江山。袁总理遂命尚书唐绍怡,做了议和代表,且与唐密商了一夜,方令启程南下。一夜密商,包括后来无数情事。各省代表会,闻北代表南来,公推伍廷芳为民军代表,酌定上海地点,与北代表会议。两下里只约停战,未及言和。那革命党大首领孙文,已从海外回国,来任临时总统,开创一个中华民国出来。笔大如椽。

  孙文字逸仙,号中山,广东香山县人,少时入教会学堂读书,吸受欧化,目击清政日非,遂倡言革命;嗣复往来东西洋,结合中国游学生,组织同盟会,一心与满清为难,好几次运动革命,统归失败。俱见《清史演义》。至是民军起义,把中国二十二省的舆图,得了三分之二,不禁宿愿俱慰,奋袂回国。看官试想!中国革命,全是他一人发起的效力,此番功成回来,宁有不受人欢迎么?

  先是黄兴到沪,拟召江、浙军援鄂,会因鄂军与清军议和,彼此停战,乃将援鄂事暂行搁起。至南京已下,各省代表,均自汉口移至南京,道出沪上,拟选举正副元帅,为他日正副总统根本。当下开会公举,黄兴得票最多,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得票,居次多数,当选为副元帅。哪知江、浙联军,啧有烦言,多半谓汉阳败将,怎能当大元帅的职任?况黎都督是革命功首,反令他屈居副座,如何服人?遂纷纷电达沪渎,不认黄兴为大元帅。此即为军人干涉立法权之始。但各代表推选不慎,也是难免指摘。各省代表,束手无策,只好再行酌议,拟将黎、黄两人,易一位置。黄兴闻联军不服,即日离沪,只致书各省代表,力辞大元帅当选,并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各代表得了此书,乐得顺风使帆,以大元帅属黎,副元帅属黄,惟会议时有一转文,黎大元帅暂驻武昌,可由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组织临时政府。公决后,即由各代表派遣专足,欢迎副元帅移节江宁,一面与行政机关接洽,在江宁预设元帅府,专待黄副元帅到来。不意黄副元帅竟尔固辞,至再三敦促,仍然未至。有几个革命党人,与黄兴素来莫逆,竟跑入代表会所,狂呼乱叫,拍案痛詈,略称:“举定的正副元帅,如何易置?显是看轻我会中好友,你等名为代表,试为设身处地,一位大元帅,骤然降职,尚有面目来宁,组织临时政府么?”此是政党纷争之始,愈见选举不慎之弊。说得各代表俯首无言,待他舌干口渴,方设词劝慰,将他请出。党人恨恨而去。

  各代表忍气吞声,面面相觑,忽闻孙中山航海到来,已抵吴淞口,亏得他来解围。大众方转忧为喜,即开了一个欢迎会,去迓中山——中山于十一月初六日到沪;遂把大元帅副元帅的问题,搁过一边,一心一意的,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初十日开会投票,每省代表,一票为限。奉天代表吴景濂,直隶代表谷锺秀、张铭勋,河南代表李搫,山东代表谢鸿焘,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刘懋赏,陕西代表张蔚森、马步云,江苏代表袁希洛、陈陶怡,安徽代表许冠尧、王竹怀、赵斌,江西代表林子超、赵士壮、王有兰、俞应麓、汤漪,浙江代表汤尔和、黄群、陈时夏、陈毅、屈映光,福建代表潘祖彝,广东代表王宠惠、邓宪甫,广西代表马君武、章勤士,湖南代表谭人凤、邹代藩、廖名搢,湖北代表马伯援、王正廷、杨时杰、胡瑛、居正,四川代表萧湘、周代本,云南代表吕志伊、张一鹏、段宇清,联翩到会,依法投票。全是表面文章。开箱检视,总数只有十七票,倒有十六票中,端端正正的,写着孙文二字,大众欢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自是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产生大陆,成为开辟以来第一次创局。大书特书。孙文辞无可辞,勉允就职,当准于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即阳历新正月一日,为临时总统莅任,中华民国纪元的吉期。先是鄂军起义,用黄帝纪元,因黄帝为汉族远祖,兴汉排满,不得不溯源黄帝,所以檄文起首,称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至造成民国,拟联合汉、满、蒙、回、藏五族,成一大中华,不应再存种族的形迹,乃改用民国纪元。且因世界各国,多用阳历,也只好随众变通,藉便交际;可巧总统选出,又适当阳历残年,为此种种理由,才有此特别更改。话休烦叙。并非烦文,实为通俗教育起见。

  且说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当选临时大总统孙文,由沪上乘着专车,赴宁受职,火车上面,遍悬五色旗,随风送迎。这五色旗寓着五族共和的意义,系江、浙联军光复南京后,由都督程德全,及湖南志士宋教仁等,创造出来,后来遂定为国徽。武昌起义,用铁血旗,即十八星旗。滇、黔、粤、桂独立,袭用同盟会之青天白日旗。各省独立,统用白旗。故本书特揭五色旗之缘起。是日午前,车抵南京,政学军商各界,统到车站欢迎,驻宁各国领事,亦到来迎接。各炮台,各军舰,各鸣炮二十一门,表示欢忱。孙文下车,便改乘马车至临时总统府,即日行就职礼。各省代表暨海陆军代表齐集,军乐声与欢呼声、舞蹈声,和成一片。待众声少止,乃由孙文宣读誓词,词曰: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数语已载《清史演义》,因所关重大,用特复录。

  各省代表,因他宣誓已终,遂捧授大总统印信,由孙文接受加仪,那时宁军总司令徐绍桢,又由各代表公推,令进箴颂,乃琳琳琅琅的宣读起来。正是:

  元首退居公仆列,国民进作主人翁。

  欲知所读何词,且至下回续叙。

  ----------

  本回所叙各事,多载入《清史演义》,而此复复述者,以事关重大,《清史演义》中不可无是文,《民国演义》中,尤不可无是文也。妙在事实从同,运笔不同,两两对勘,不嫌重复,反增趣味,且有彼详此略、彼略此详诸异点,置诸《清史演义》宜如彼,置诸《民国演义》宜如此,此妙手之所以不涉拘墟也,阅者鉴之,应不河汉余言。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班固
  列传第一百四·刘昫
  列传第四十七·刘昫
  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八·赵尔巽
  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通志卷八十六·郑樵
  金佗续编卷三十·岳珂
  别集下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下·袁枢
  重光·周绍良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秘书志卷第十·王士点
  164.段秀实不怕强暴·林汉达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从周·唐圭璋

      从周字肩吾,一字子我,号蠙洲,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精六书之学,尝著字通,为魏了翁之客。   玲珑四犯   初拨琵琶,未肯信,知音真个稀少。尽日芳情,萦系玉人怀抱。须待化作杨花,特地过、旧家池沼。想绮窗、刺绣迟了,半缕茜茸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三齣·张景

    第二十一齣 戟户逢仇【菊花新】〔生〕浮云世事等碁秤。一着争先未是赢。大底局中情。不若壶中兴。飮啄皆前定。荣枯不自山。我汤日新只道老死投荒。谁想严家势败。还朝有日。叫左右。把门开了。恐有关文往来。〔解人

  • 下篇·陆圻

    ○高梦箕 穆虎 高成李继周刑部严讯穆虎、高成,五毒备至,誓死不承假冒。穆虎曰:“我家主是忠臣,直言奏闻,一字非谬,我等何得畏死悖义?”法司气夺。高梦箕复上疏自明,并逮治之。己亥,锦衣卫冯可宗即讯高梦箕,梦箕列自北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纪昀

    灾祥略 【三】旱火风○旱旱 【唐高祖武德三年夏旱四年春不雨至七月七年秋关内河东旱太宗贞观元年夏山东大旱二年春旱三年春夏旱四年春旱九 年秋剑南关东二十四州旱十二年吴楚巴蜀二十六州旱十七年春夏旱二十一年秋陕

  • 一○○六 军机大臣奏稽核秋季所进第三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总校等官交部察议片·佚名

    一○○六 军机大臣奏稽核秋季所进第三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总校等官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

  • 卷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史记正义卷一唐 张守节 撰五帝本纪第一【郑元注中候勑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

  • 卷六·汪越

    高祖功臣年表第六〔序〕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爲統紀,豈可緄乎?〇孚遠曰:此數語無註,蓋不敢斥言漢家少恩,故爲隱語也。〔平陽〕以中涓從。〇師古曰: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涓,潔也,主居中涓潔也。〔信武〕後元三

  • 胡氵荧传·张廷玉

    胡氵荧,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是白发,满月后才变黑。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升为户科都给事中。惠帝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皇上很怀疑。五年,派胡氵荧出去颁发御

  • ●图民录卷三·袁守定

    丰城袁守定易斋着 民不可遽杖 一杖之易系人生平 杖人之病 不行鞭杖 老幼不加杖 用杖以不及为得中 爱人者必有天报 作威致凶 酷吏传不可不读 酷吏之称 循吏酷吏之分 下马风 变化气质

  • 此木轩四书说卷九·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孟子二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节孟子所述庾斯之事葢是一时之宜于公义亦无所害但以此为例则不可要当权其轻重而处之唐应徳论之云使孺子无疾庾斯以私恩故不敢抗或至国危如何为庾计辞于君弗敢将焉可矣愚谓此言有

  • 地数第七十七·管仲

    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能者有余

  • (十四)·钱穆

    《近思录》卷十四圣贤气象,凡二十六条。明道言:“尧与舜是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

  • 儒佛异同论之三·梁漱溟

    儒佛异同既一再为之析论如上矣,忽又省觉其有所遗漏,宜更补充言之。何言乎有所遗漏?人类实具有其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之两面,不可忽忘。儒佛两家同为吾人个体生命一种反躬修养的学问,是固然矣;顾又同时流行世界各地,为中国、

  •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晋成康之世。车骑将军庚冰。疑诸沙门抗礼万乘所明理。何骠骑有答。至元兴中。太尉桓公。亦同此义谓庾言之未尽。与八座书云。佛之为化。虽诞以沦茫浩。推乎视听之外。以敬为本。此出处不异。盖所期者殊。非敬恭宜废也

  • 初品 天臂品·佚名

    第一〇一 天臂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释迦国。释迦国有一名天臂之聚落。时,世尊告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向世尊应曰:“世尊!”于是世尊曰:“诸比丘!有某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

  • 养生十三则阐微·佚名

    气功功法。见《道藏续编》。作法:两手握固,闭目冥心;舌舐上腭,一意调心;神游水府,双擦两肾;心注(意想)尾闾,频耸两肩; 目视顶门,叩齿搅口;静运两目,频频咽气; 澄神摩肤,手攀两足;俯身鸣鼓,数息凝神;摆腰洒腿,两手托天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致远

    杂剧。马致远作。简称《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