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十六

金石略【二】

石【一】

内府

【臣】等谨按

列圣奎章

皇上宸翰其奉

颁发模勒太学镌刻名胜祠宇以及通行直省翠墨流播焕若日星薄海内外罔不仰瞻效法珍藏世

守至於

内廷秘刻非奉

赏赉不能寓目尤艺林所希觏也兹敬谨排类列於石

刻之首为一卷

御书清愼勤三大字【康熙十六年正书】

【臣】等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书清愼勤三大字又刻於广西临桂虞帝

御书龙飞凤舞四大字【康熙十六年正书後有沈荃恭题七言絶一首并跋】御书千字文【康熙十八年正书】

御制昇平宴集诗帖【康熙二十一年行书】

【臣】等谨按昇平宴集栢梁体诗

圣祖仁皇帝御书序文诗则沈荃奉

勅书也

御制乾清宫宴集诗帖【康熙二十一年正书】

【臣】等谨按

乾清宫宴集栢梁体诗

圣祖仁皇帝御书序文其诗亦沈荃奉

勅书与宴者勒德洪以下九十三人

御书行殿读书赋帖【康熙二十三年御制并书行书】

御书孝经【康熙二十四年正书】

御书畅春园记【康熙二十七年御制并书行书】

御临赵孟頫平泉图记帖【康熙二十九年行书】

御临赵孟頫辋川诗帖【康熙二十九年行书】

御临赵孟頫秋声赋帖【康熙二十九年行书】

钦定懋勤殿法帖【康熙二十九年奉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

圣祖仁皇帝钦定懋勤殿法帖凡二十六卷前四卷刻历

代帝王书又

世祖章皇帝御书十二种

圣祖仁皇帝御书二十九种其自五卷至二十四卷刻历代名臣书二十五卷二十六卷刻本朝臣工孙承泽沈荃史鹤龄张英米汉雯孙岳颁等六人书其中有

御临乐毅论兰亭帖圣教序智永千文禇遂良负苓者传顔真卿告身苏帖四种米帖五种赵帖七种董帖三种又

御制曹娥碑跋兰亭跋不自弃文跋均刻於原帖之後御书小楷百家姓【康熙三十一年正书】

御临董其昌书金刚经【康熙三十二年正书】

御书草诀百韵帖【康熙三十三年草书】

御书渊监斋法帖【康熙三十三年奉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

御书渊监斋法帖十卷临橅历代法书而赵董为多後有

米汉雯宋骏业请摹刻

御书奏摺二通卷末列排类校对诸臣衔名

御书靖边帖【康熙三十五年行书】

【臣】等谨按靖边帖乃

圣祖亲征朔漠

御制勒石纪功之铭刻於察罕齐老拖诺山昭木多狼居

胥四处铭词四言此则

内廷重刻之本也

御书懋勤殿法帖【康熙三十八年奉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

御书懋勤殿法帖八卷前二卷恭刻

世祖章皇帝御书圣经七佛偈陋室铭三种三卷以下恭

圣祖御书御临各种其中如周公庙孔子庙诸碑皆另有

碑石此则诸臣彚刻成帙者也

御书大字千字文【康熙三十九年行书】

【臣】等谨按

御书大字千字文系临米芾赐吴琠者今沁州另有石刻御书万夀帖【康熙三十九年正书奉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万夀帖乃

圣祖御制恭祝

皇太后万夀无疆赋亦称尊亲帖

御书心经塔图【康熙四十二年正书】

御书避暑山庄记【康熙五十年正书】

御书正大光明四大字【康熙五十年正书】

御书佩文韵府序【康熙五十年正书】

御书唐诗选序【康熙五十二年正书】

御书朱子全书序【康熙五十二年正书】

御书大字心经【康熙五十二年行书】

御书溥仁帖【康熙五十三年正书】

【臣】等谨按溥仁帖即

御制溥仁寺碑也今承德府另有碑石

御书多心经【康熙五十四年正书】

御书避暑山庄法帖【康熙五十五年蒋涟等奉   旨摹勤上石】

【臣】等谨按

御书避暑山庄法帖五卷真行大小不等内如避暑山庄

记朱子全书序唐诗序韵府序各种

内府另有专刻此亦彚刻本也

御书金刚经【康熙六十年正书】

御书裴潾劄子【行书】

【臣】等谨按裴潾疏帖

御题云此文言正而理顺故仿董其昌笔意书之

圣祖仁皇帝御书石刻

御制得雨诗帖【雍正二年七言律行书】

御制九日宴集诗帖【雍正四年行书】

【臣】等谨按九日宴集栢梁体诗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并书其诗则果亲王允礼奉勅书也

御刻金刚经塔图【正书】

御书魏徵十思疏【雍正四年行书】

【臣】等谨按

世宗宪皇帝御书十思疏敬刻金刚经塔图碑隂御书朗吟阁法帖【乾隆元年奉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

御书朗吟阁法帖凡十六卷乃

世宗宪皇帝潜邸所书进呈诗赋以及杂临唐宋以来名

人书蹟末刻乾隆三年

皇上御跋二则

御书四宜堂法帖【乾隆元年奉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

御书四宜堂法帖凡八卷乃

世宗宪皇帝御极以後所书内

御制诗文居多亦有另立碑石者如

御制黑龙潭碑阙里

孔庙碑之类

世宗宪皇帝御书石刻

御制得雪诗【乾隆元年七言律一首行书】

御制畊织图诗帖【乾隆四年行书】

【臣】等谨按耕织二图每图二十三事首幅恭刻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御书序文乾隆四年

皇上御书序文每幅首列缘起又

圣祖御制七言絶句一章

皇上御制七言絶句一章末刻于敏中等恭跋御书示大学士诗【乾隆五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书太上黄庭内景外景二经【乾隆九年正书】

御书常清浄经【乾隆九年正书】

御书黄庭经【乾隆九年正书】

御临锺繇荐季直表并题七言絶句一首【乾隆十八年】御书妙法莲华经【乾隆十九年正书】

【臣】等谨按是卷前绘佛像後有

御跋又蒋溥等恭跋

御书天马赋【乾隆二十年行书】

御书敬胜斋法帖【乾隆二十六年蒋溥等奉  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

御书敬胜斋法帖四十卷自一卷至十二卷皆御制诗文十三卷以下

御书

御临各种法帖大小行楷不一诸臣谨跋皆附刻於御书各种之下

御画文殊像【乾隆二十六年像左镌  御赞像右镌  御制五言律诗并  御跋俱

行书】

御制手植桧诗并画【乾隆三十三年七言絶一首行书】

御制西番莲赋并画【乾隆四十年行书下方镌于敏中梁国治诗各一首】

御书拟白居易新乐府帖【乾隆四十二年行书】

御题吉祥天母赞【乾隆四十二年四言行书】

【臣】等谨按

御题吉祥天母赞

国书正书蒙古西番四体书下有画像

御书月令七十二候诗帖【乾隆四十四年行书】

御书怀旧诗帖【乾隆四十四年五言古行书】

御书古稀说【乾隆四十五年行书】

御书言志诗【乾隆四十六年五言古行书】

御书改教诗【乾隆四十六年五言古行书】

御书知过论【乾隆四十六年行书】

御制青松诗并画【乾隆四十六年五言古一首行书】

御书通监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题辞【乾隆四十七年行书】御笔诗帖并画兰【乾隆四十九年行书】

【臣】等谨按一刻乾隆甲戌

御临赵孟頫书东坡诗行书下绘兰花又一石刻御制七言律诗并跋行书下附刻张照临黄庭外景一

段小楷书

御书经筵御论【大学乐只君子节乾隆五十年行书】

【臣】等谨按

御书经筵御论首列大学诗云乐只君子一节

御跋云此壬戌春

御论中不自谓能尽父母之道而翰臣缮写绫本误作

君子二字刻本亦沿讹未改今正之

御书题养正图诗【乾隆五十一年行书】

【臣】等谨按题养正图诗乃乾隆二十三年

御制凡诗六十首五十一年重书末有

御题跋

皇上御书石刻

御定李邕帖【康熙三十四年奉旨上石】

【臣】等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定李邕帖一大照禅师碑一牡丹诗御刻曹娥碑

【臣】等谨按曹娥碑旧本有前人跋二通

圣祖御跋拉萨哩恭纪沈荃书刘源高士奇审定钦定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乾隆十二年】

【臣】等谨按

钦定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卷卷首恭刻

谕旨前二卷起锺繇至王珣书三卷起梁武帝至顔真卿书四卷孙?礼书五卷怀素至杨凝式书六卷七卷起宋太宗至孝宗书八卷至十七卷皆宋人

书十八卷至二十二卷赵孟頫书末附管道昇书二十三卷至二十八卷元明人书二十九卷至三十二卷董其昌书帖中

御书题跋分列各卷者共四十则末刻梁诗正等恭跋

及总理排类诸臣衔名

御定墨妙轩法帖【乾隆十二年】

【臣】等谨按

御定墨妙轩法帖四卷自唐褚遂良至元赵孟頫凡十

八人书分为四卷卷中恭刻

御书题跋三则二卷有

御书怀素苦笋帖释文并跋末有蒋溥等恭跋帖石嵌

万夀山之惠山园墨妙轩两壁间

御刻小字莲华经【乾隆二十四年正书】

【臣】等谨按小字莲华经唐僧义道与其妹为亲荐福而书譬喻品结语中脱去十四句凡五十六字奉

旨即取经中所有字补足有明僧道衍跋乾隆辛未上因其余幅

御书心经於後并跋末刻王鸿绪原跋蒋溥等恭跋御刻淳化阁帖【乾隆三十四年】

【臣】等谨按淳化阁帖翻刻寖多初搨絶尠

皇上嘉惠艺林择

内府所蓄毕士安赐本命于敏中等详加考正释文旁注钩摹上石砌於藴真斋之廊更名淳化轩凡十卷每卷各有

御识前勒乾隆三十四年

御笔谕旨又三十六年

御制淳化轩记冠於卷端

御刻四体书七佛偈【乾隆三十八年】

【臣】等谨按

御刻七佛偈分

国书正书西番蒙古四体书上绘七佛像

御刻兰亭八柱帖【乾隆四十四年】

【臣】等谨按

御刻兰亭八柱帖内前三册为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模本四册为柳公权书兰亭诗五册为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六册为

御勅于敏中补柳公权书兰亭诗七册为董其昌仿柳

公权书兰亭诗八册为

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卷首

御题五言排律一首卷中

御题七言絶六首七言律四首

御跋四又于敏中恭和

御制元韵七言律一首

御刻赵孟坚落水兰亭帖【乾隆四十七年】

【臣】等谨按赵孟坚所藏兰亭帖即定武石刻也有姜夔赵孟頫跋落水始末见孟坚自跋

御题山隂真面四大字

御制七絶四首末有和珅等恭和作

钦定快雪堂帖【冯铨原本】

【臣】等谨按快雪堂帖五卷故臣冯铨原刻後归闽中黄氏督臣杨景素购进内顔真卿鹿脯帖苏轼书三种米芾书三种原本木刻奉

旨重易以石并

御书快雪堂记一篇

御题七律二首帖石嵌快雪堂两廊原刻木版并弆堂

御刻历代法帖

钦定梦墨楼帖【陈奕禧书】

【臣】等谨按梦墨楼帖十卷陈奕禧书大小真行备载雍正十二年奉

旨模勒上石

御制落叶诗帖【乾隆七年张照奉  勅正书】

【臣】等谨按

御制落叶诗七律六首张照奉

勅书羣臣和者自鄂尔泰以下凡二十三人并刻於後御制柳絮诗帖【乾隆八年张照奉  勅行书】

【臣】等谨按

御制柳絮诗七律五首张照奉

勅书羣臣和者自鄂尔泰以下凡十六人并刻於後钦定天瓶斋法帖【张照书乾隆二十二年奉  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天瓶斋帖十卷张照书前三卷皆奉

勅书及恭録

御制诗文四卷至八卷恭刻

御笔墨兰并

御题一则及杂临各帖九十两卷则其自书也

钦定时晴斋帖【汪由敦书乾隆二十三年奉  旨模勒上石】

【臣】等谨按时晴斋帖汪由敦书前二卷奉

勅书三卷恭录

御制诗文四五六卷杂临各帖七卷以下皆其自书御制盛京赋四体书

【臣】等谨按

御制盛京赋真草隶篆四体书帖真书为励宗万草书为梁诗正隶书为张若霭篆书为汪由敦册高二寸许笔细如发

御刻万福集成赞【乾隆三十六年】

【臣】等谨按万福集成赞彭元瑞恭集圣教序字缀辑成文恭进奉

旨以内府珍弆旧拓本钩摹上石

御制七佛塔碑记【乾隆四十二年 国书正书蒙古托忒四体书其正书为于敏中奉

敕书】

御刻臣工书

乾清宫宴集栢梁体诗帖【乾隆四年御制序行书】

【臣】等谨按

乾清宫宴集聨句诸臣自显亲王衍福等以下凡九十

九人

御制序文并书其聨句诗则梁诗正奉

勅书也

元宵聨句【乾隆八年自张廷玉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敕正书】

灯夕锡宴联句【乾隆八年自鄂尔泰以下凡十二人七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澄海楼联句【乾隆八年梁诗正张照扈从  巡幸盛京联句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

书】

重华宫赐宴联句【乾隆十年自张廷玉以下凡十二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重华宫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庄亲王允禄以下凡十八人七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流杯亭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张廷玉以下凡四十五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惇叙殿赐宴宗室栢梁体联句【乾隆十一年自和硕康亲王以下凡一百三人

七言排律庄亲王允禄奉  勅正书】

爆竹联句【乾隆十二年自张廷玉以下凡十六人五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

灯夕锡宴联句【乾隆十五年自传恒等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赵州栢林寺殿壁观唐吴道子画水联句【乾隆十五年梁诗正彭启

丰刘纶扈从  巡幸联句五言古梁诗正奉  勅正书】

上元行幄观灯赐宴聨句【乾隆十六年梁诗正汪由敦钱陈羣扈从  南巡联句

七言排律梁诗正奉  勅正书】

雪狮联句【乾隆十七年自史贻直以下凡十五人七言排律汪由敦奉  勅正书】

新正咏雪联句【乾隆十八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人五言古汪由敦奉  勅正书】氷灯联句【乾隆十九年自傅恒以下凡十六人钱汝诚奉  勅正书】

山庄灯夕赐宴联句【乾隆十九年自傅恒以下凡十二人七言排律王际华奉  勅正

书】

再登澄海楼聨句【乾隆十九年汪由敦刘纶扈从廵幸 盛京联句五言古刘纶奉

勅正书】

鳌山联句【乾隆二十年自傅恒以下凡十六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

重华宫立春日雪联句【乾隆二十一年自传恒以下凡十六人七言排律钱汝诚奉

勅正书】

赵北口行宫观灯联句【乾隆二十二年自傅恒以下八人扈从  南巡联句七言排

律钱汝诚奉勅正书】

西山积雪联句【乾隆二十三年自传恒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钱汝诚奉  勅正书】燕九日联句【乾隆二十四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钱汝诚奉  勅正书】重华宫赐宴联句【乾隆二十五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钱汝诚奉  勅正书】紫光阁落成锡宴联句【乾隆二十六年自传恒以下凡二十四人七言排律钱汝诚奉

勅正书】

观囘部绳伎联句【乾隆二十六年刘纶于敏中联句五言古于敏中奉  勅正书】玉盘联句【乾隆二十七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四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紫光阁锡宴联句【乾隆二十八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岁朝图联句【乾隆二十八年自传恒以下凡二十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赵北口行宫氷嬉联句【乾隆二十九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人扈从  联句七言排

律于敏中奉勅正书】

雪象联句【乾隆三十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四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燕九日赵北口行宫观灯火联句【乾隆三十年自傅恒以下凡十八人扈从

南巡联句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

玉盂联句【乾隆三十一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

立春日得辛

祈谷礼成重华宫小宴联句【乾隆三十二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于敏

中奉勅正书】

三清茶联句【乾隆三十三年自传恒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氷牀联句【乾隆三十四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玉瓮联句【乾隆三十五年自傅恒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于敏中奉  勅正书】学诗堂联句【乾隆三十六年自尹继善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王际华奉  勅正书】耕织图联句【乾隆三十七年自高晋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王际华奉  勅正书】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羣臣联句【乾隆三十八年自刘统勲以下凡二十八人七

言排律王际华奉  勅正书】

四库全书联句【乾隆三十九年自舒赫德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王际华奉  勅正书】天禄琳琅鍳藏旧板书籍联句【乾隆四十年自舒赫德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

排律王际华奉勅正书】

宁夀宫落成恭侍

皇太后宴即事联句【乾隆四十一年自舒赫德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董诰奉  勅正

书】

紫光阁锡宴联句【乾隆四十二年自舒赫德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董诰奉  勅正

书】

三登澄海楼联句叠旧韵【乾隆四十三年于敏中梁国治扈从  巡幸 盛京联

句五言古梁国治奉  勅正书】

四库全书荟要联句【乾隆四十五年自福隆安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

上元夕赵北口行宫观灯火联句【乾隆四十五年福隆安以下凡十二人扈

从  南巡联句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

快雪堂帖联句【乾隆四十六年自三宝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月令七十二候联句【乾隆四十七年自三宝以下凡二十四人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

职官表联句【乾隆四十八年自阿桂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四登澄海楼联句【乾隆四十八年梁国治董诰扈从巡幸 盛京联句五言古梁国治

奉勅正书】

立春日

重华宫曲宴宗亲及近臣并命观灯火联句【乾隆四十九年 皇

六子以下凡二十四人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

五经萃室联句【乾隆四十九年自阿桂以下凡二十八人七言排律梁国治奉  勅正书】千叟宴联句栢梁体【乾隆五十年自贝勒允祈以下凡九十九人梁国治奉  勅正书】

右联句臣工奉

勅书

【臣】等谨按诸臣书如沈荃陈奕禧张照励宗万梁诗正张若霭汪由敦以及联句诸诗或奉

诏刻石或奉

勅书刻石并贮

内廷谨附载於

御书石刻诸种之末

御书心经 【皇四子恭刻】

御临怀素千字文【乾隆三十五年于敏中恭刻】

御跋并赵孟頫十札【乾隆十六年行书】

【臣】等谨按赵孟頫十札墨迹为王鸿绪家藏乾隆十六年鸿绪子图炯以

皇上为拈赵法源流於简端题成仍还王氏命其子孙

世守之

御制萨尔浒山之战书事【于敏中恭书镌石】

御临顔真卿裴将军诗帖【崔应阶恭刻】

御制题孙觉春秋经解诗【七言排律行书纪旳恭刻後附纪昀恭跋】

【臣】等谨按以上各种

御书皆

赐後臣工恭勒进呈亦敬谨附载焉

皇朝通志卷一百十六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五十九·胡三省
  卷之六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四·佚名
  续后汉书音义卷三·萧常
  一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拟写着海宁全德承办文宗等三阁全书装潢庋架谕旨进呈片·佚名
  志卷第二 高丽史四十八·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三十六·裴骃
  任城王高蔆传·李延寿
  谢彦章传·薛居正
  霸突鲁传·宋濂
  李腾芳传·张廷玉
  汉王朱高煦传·张廷玉
  卷三十九·黄训
  卷之十三·佚名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二·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杨维祯下寄韩李二御史同年扬子十年官不调岂无词赋列时髦青冥远隔新持斧雨露犹同旧赐袍共喜诸公当北道却容独客卧东皋斗牛清夜能回首一道丰城剑气高

  • 卷六百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三杜荀鹤感寓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春闺怨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马上行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日将家渐远犹恨马行迟钓叟茅屋深湾里钓船横竹门

  •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窦婴引卮酒

  • ●卷一·姚元之

    圣祖仁皇帝之登极也,甫八龄。其时大臣鳌拜当国,势焰甚张,且以帝幼,肆行无忌。帝在内,日选小内监强有力者,令之习布库以为戏(布库,国语也,相斗赌力)。鳌拜或人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内,帝令布库擒之,十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裴植传·李延寿

    裴植,字文远,叔业的兄长叔宝的儿子。少小酷好读书,博览经史,尤长于佛教经典,善于谈论佛家义理。跟随裴叔业在寿春任上。叔业病卒,席法友、柳玄达等共同推举裴植监理州事。封锁叔业丧事的消息,下达命令,处理政事,都出于裴植的主

  • 一四 初出茅庐·邹韬奋

    我是在一九二一年毕业于约翰的。向例在行毕业礼的那一天,各同学都一律要穿西装,要罩上宽袍大袖的学士礼服,戴上方帽子。这在富家的子弟,到了这一天,当然可以出钱特制很讲究的西装和礼服,在我这穷学生,却又是一个问题了。学士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七·高晋

    目录祀典【三】 钦定南巡盛典巻六十七祀典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礼部奏言明春圣驾南巡所有山东省元圣周公先师孔子阙里东岳岱宗江南省河渎淮渎江渎明太祖陵请照例遣祭以昭盛典其浙江省禹陵南镇防稽山海神圣驾两次

  • 纲鉴易知录卷六八·吴楚材

    宋纪仁宗皇帝纲 庚辰,康定元年,春正月朔,日食。目 先是司天杨惟德请移闰于庚辰岁,则日食在正月之晦。帝曰:&ldquo;闰,所以正天时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rdquo;不许。至是知谏院富弼请&ldquo;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rdqu

  • 遇不遇第二十四·佚名

    贤有常质,遇有常分。贤不贤,性也,遇不遇,命也。性见于人,故贤愚可定;命在于天,则否泰难期。命运应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故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春日丽天,而隐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

  • 卷十九·陈启源

    <经部,诗类,毛诗稽古编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九吴江陈启源撰坐民之什上【正大雅】生民姜嫄为帝喾元妃见家语世本大戴礼史记诸书宜为可信然揆之事理实有难通诚如张融所駮矣【説载孔疏】且非直此也姜嫄是帝喾元妃

  • 第48章·老子

    【原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2)。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3)。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题解】此章,老子强调无为,实际上是有为的。此种“无为则无不为”

  • 讲 学 与 修 行·太虚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讲学以明心为切要,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起信论云:‘言众生心,则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尽’。以一切法皆由心缘起,依持乎心也。盖心有特性,一者、能活动了知,二者、能保存经验──受熏持种──,非此则

  • 第四十一章 八王章·佚名

    彼[莫伽罗那王]之殁后,彼子为王,为天人之姿有大力,知为库玛罗提达多塞那[童初舍利军],(一)[彼]行父所建精舍之修理,行正法结集,清佛之教,(二)以四种要品饱施大比丘众,行种种之善业,后第九年殁。(三)其子气提塞那为王,行善业为种种而第九个月

  • 维洛那二绅士·莎士比亚

    《维洛那二绅士》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剧作主要通过意大利维洛那城二绅士的故事,反映爱情和友谊的主题,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精神,渗透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的浓厚气息

  • 铁道游击队·刘知侠

    长篇小说。刘知侠著。写于1952年至1953年,1954年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等,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忍受日军的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