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王朱高煦传

汉王朱高煦,成祖第二子。性情凶悍。洪武年间,太祖将各位王子召往京城学习。朱高煦不肯学,而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太祖去世后,成祖派仁宗及朱高煦进入京城。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他不听劝告,并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径直渡江返回燕,朱高煦在归途中动不动就杀死官民,到涿州时,又击杀驿丞,于是朝臣以此指责燕。成祖起兵时,仁宗留守,朱高煦跟随成祖,曾为军中先锋。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乎被瞿能赶上时,朱高煦率领数千精锐骑兵,上前决战,将瞿能父子斩于阵前。到成祖东昌兵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逃走时,又是朱高煦率军赶到,击退南军。徐辉祖在浦子口打败燕兵,朱高煦率领番骑奔来。成祖大喜,说:“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朱高煦指挥番骑,拼力作战,南军这才退兵。成祖屡次濒临危难而转败为胜,朱高煦功劳很大。成祖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恃功骄纵,经常违法。

成祖即位后,命朱高煦率军前往开平防守边境。当时朝廷正在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喜欢朱高煦,常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功劳很大,几乎废立长子。成祖最终还是认为长子仁爱、贤能,况且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过失又多,没有改立朱高煦。永乐二年(1404),仁宗立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地为云南。朱高煦说:“我有何罪,要被排斥到远隔万里之地。”不肯前往。朱高煦跟随成祖巡幸北京,极力请求与其子一起返回南京。成祖不得已,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朱高煦求得天策卫为护卫,动不动就自比为唐太宗。不久,他又乘机请求增加两护卫,其所作所为更加放纵。成祖曾命他与仁宗一起谒拜孝陵。仁宗身体肥硕,且有足疾,在雨中由使臣搀扶行走,还常常失足。朱高煦便从后说道:“前人失足,后人知警。”当时是皇太孙的宣宗,在其后应声道:“更有后人知警啊。”朱高煦回首失色。朱高煦身高七尺余,动作轻捷,善于骑射,两腋皮肤长似数片龙鳞。朱高煦依仗自己威武雄壮,又每次随军北征,跟在成祖左右,便经常在成祖面前挑拨是非,陷害东宫,因为他的谮言,使解缙致死,黄淮等人被捕下狱。

十三年五月,朱高煦改封青州,又不想前往。成祖才开始怀疑他,赐诏说道:“你既已受封藩地,岂可常居守邸。前因云南遥远,害怕前往,而今封于青州,又托故欲留,前后恐非实意,此命更不可辞。”但是朱高煦仍拖延自如。私自挑选各卫壮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属兵部,纵使他们四处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将他们擒获惩处。朱高煦大怒,手持铁勺击杀徐野驴,对此无人敢言。朱高煦于是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成祖听说后十分生气。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尽获其违法之事数十桩,于是对他予以切责,褫夺其冠服,将他囚禁于西华门内,并准备将他废为庶人。仁宗流泪力救,成祖乃削其两护卫,处死其左右狎昵数人。第二年三月迁封乐安州,命其即日启程。朱高煦到乐安后,心中怨恨,便急于谋反。仁宗多次以信警告,他却不肯悔改。

成祖北征而死。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北京,窥视朝廷情况,迅速报告其父,一昼夜信使往返六七次。朱高煦也连日派人潜入京城,伺机叛乱。仁宗获悉后,反而更厚待他。写信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其岁禄,赏赐数以万计,然后仍命其返回藩地。封其长子为世子,其他儿子均为郡王。在此之前,朱瞻圻怨恨父亲杀死其母,屡次揭发父亲罪过。成祖听后说:“你们是父子,你这么做于心何忍呢?”现在朱高煦入朝,则将朱瞻圻前后窥报朝中情况一事全部上奏皇上。仁宗于是将朱瞻圻召来说道“:你在父子兄弟之间,谗害至此,我念你年纪尚幼,不处死你。”乃命朱瞻圻守护凤阳皇陵。

不久,仁宗去世,宣宗从南京前往奔丧。朱高煦企图在路上伏击,因行动仓促,未能成功。宣宗即帝位后,对朱高煦及赵王的赏赐比其他王府优厚。朱高煦有一天向宣宗提出请求,同时敷陈利国安民四事。宣宗命有关官员将其建议予以实施,又复信答谢。并因此对群臣说:“皇祖曾嘱咐先皇,说皇叔存有二心,应当加以防备。但先皇十分厚待皇叔。而今皇叔所言,果然出于一片诚心,说明他已革心洗面,皇祖此话可以不听从。”以后朱高煦提出任何请求,宣宗都委曲顺从。而朱高煦则更加放肆。

宣德元年(1426)八月,朱高煦终于谋反。他派遣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城,约集旧功臣为内应。英国公张辅将他们逮捕,并予以上奏。当时朱高煦已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约定,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夺取了相邻郡县所有马匹。设立五军:指挥王斌统领前军,韦达统领左军,千户盛坚统领右军,知州朱恒统领后军,诸子各自监督一军,朱高煦亲自统率一军。世子朱瞻坦留守,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统领四哨。部署已定,朱高煦又伪授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御史李..因父丧在家守丧,朱高煦招他前来,李..拒不从命,并改名换姓,抄小路赶往京城禀报谋反一事。宣宗仍不忍用兵,而派宦官侯泰前去送信。侯泰一到,朱高煦便大军压阵会见侯泰,他南面而坐,对侯泰大声说道“:永乐年中皇上听信谗言,削除我的护卫,将我迁徙乐安。仁宗也仅以黄金、丝帛对我加以引诱,我岂能这样郁郁不乐地生活?你回去答复宣宗,迅速将奸臣夏原吉等捆绑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侯泰非常害怕,面对朱高煦只是连连卑恭应答而已。返回京城后,宣宗问起汉王说了些什么话,治兵情况如何,侯泰都不敢如实回答。

当月,朱高煦派遣百户陈刚进疏,又亲自写信给公侯大臣,大多是指斥之言。宣宗叹道“:汉王果然谋反。”于是商议派遣阳武侯薛禄率军前往征讨。大学士杨荣等则劝说宣宗亲征。宣宗认为杨荣等的建议正确。张辅上奏说“:朱高煦一向懦弱,臣愿领兵二万,将其擒获献给皇上。”宣宗回答说:“你诚然可以擒获此贼,但我才刚刚即位,也许还有心怀二意的小人,朕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于是宣宗率军从京城出发,御驾亲征。经过杨村时,宣宗骑着马,回头对随从大臣问道“:你们估计朱高煦会有什么计谋呢?”有的大臣回答说“:一定会先攻取济南,作为其巢穴。”有的则说:“他昔日不肯离开南京,而今必然引兵南下。”宣宗听后说道:“你们都说得不对。济南虽近,却不易攻取,听说大军到来,他们也来不及进攻。护卫军家住乐安,必然内顾,而不肯直趋南京。朱高煦对外夸耀、欺诈,其实内心十分胆怯,遇事多疑而不能决断。如今他敢谋反,是轻视朕年少新立,众心未附,不能亲征。而现在听说朕率军亲征,便已丧胆,还敢出战吗?所以大军一到即可将他擒获。”

朱高煦开始听说薛禄等率军,攘臂大喜,以为容易对付。后来获悉宣宗亲征,才害怕起来。当时有人从乐安前来归附,宣宗厚赏他们,命其回去晓示其他人。又写信给朱高煦说:“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而今六师压境,汉王你马上交出首倡谋反之人,朕便可免除你的过失,恩礼如初,不然,一旦被擒,有人会将你看成奇货,捆绑起来献给朕的,到那时你就悔之晚矣。”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朱高煦约定次日清晨出战。宣宗命大军在寝苌上吃饭,星夜兼程,御驾停留乐安城北,军营堵住乐安四城门。贼军据城而守,王军发射神机铳箭,声震如雷。诸将请求立即攻城,宣宗不许。再下诏谕示朱高煦,可他均不作答。这时城中许多人都想捉拿朱高煦献给宣宗,朱高煦十分恐惧。便秘密派人到宣宗所驻帐幕,表示今晚辞别妻儿,便马上出城认罪归降,宣宗允许。当夜,朱高煦将兵器及叛逆谋反来往的书信全部焚毁。第二天,宣宗移驻乐安城南。朱高煦准备出城,王斌等极力劝阻说“:宁可战死,不为人擒。”朱高煦哄骗王斌等重新入宫,然后偷偷从小路出城拜见宣宗。群臣请求将其处以正典之刑。宣宗不同意。只是以弹劾奏章晓示他,朱高煦叩首说道:“臣罪该万死,唯听陛下之命。”宣宗命朱高煦写信召其诸子,余党全部就擒。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协从者也不予问罪。命薛禄及尚书张本镇抚乐安,将乐安改名为武定州,然后班师回朝。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在西安门内建造房屋,将他们禁锢于内。王斌等均被处死,只有长史李默因曾进谏而免死,被贬谪至口北为民。天津、青州、沧州、山西诸都督指挥相约举城响应者,事发之后相继被诛,共六百四十余人,那些故意放纵与藏匿反贼而获罪被处死或戍边者达一千五百余人,被编为边民者达七百二十人。宣宗亲自写成《东征记》以示群臣。朱高煦及诸子均相继死去。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六·刘昫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欧阳修
  卷三十一·燕三·佚名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雍正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二百二·佚名
  提要·廖道南
  一○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议处海成情形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三·杜大珪
  提要·胡知柔
  卷三十五·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六·佚名
  史弥远传·脱脱
  第十二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一段·梁启超
  卷二百十三之四·雍正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九 僧法宣【续高僧传云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本隋人後入唐】 爱妾换马 朱鬛饰金镳红粧束素腰似云来?蹀如雪去飘颻桃花含浅汗柳叶带余娇骋先将独立双絶不【玉台

  • 卷八十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一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楼上观山 九陌黄尘没马头人来人去几时休谁家有酒身无事长对青山不下楼 林下得月以木隂蔽遮为恨 夏日思栽千树林月明恨不扫繁隂眼前物物皆如此世事

  • 卷二十七·志第八·河渠·脱脱

        ◎河渠   ○黄河   金始克宋,两河悉畀刘豫。豫亡,河遂尽入金境。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金人设官置属,以主其事。沿河上下凡二十五埽,六在河南,十九在河北,埽设散巡河官一员。雄武、荥泽、原武、阳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二·苏天爵

    丞相淮安忠武王(王伯颜) 丞相河南武定王(阿朮) 丞相楚国武定公(阿里海涯) ○丞相淮安忠武王(王伯颜) 丞相淮安忠武王 卷二之一 王名伯颜,八邻氏,其父从宗王居西域。至元初,王奉使于朝,遂拜中书左丞相。七年,改同知枢密院事。十一年

  • 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六月。甲寅朔。克西克腾台吉齐巴克扎卜米朝○丙辰。谕吏部、前已有上□日、着顾尔泰、速往催趱漕船乃不即起程、又为带去之章京笔帖式等、写摺具奏。若等候此摺上□日意、则与原上□日不符。况

  • 第七卷 慈善机关·缪荃孙

    吴 县师仁堂 公办 养老 同治年设立,田四二一一亩。保节局 私办 光绪二十一年设立。接婴局 私办 保婴 光绪二十八年设立,银四五○元。妇女救济所 官办 民国四年设立,银五三○元。第一医院 官办 施医 民国

  • 第九卷 帝王·缪荃孙

    楚项 籍项籍,字羽,下相人。梁兄子。长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器过人。与季父梁避仇吴中。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奇之。梁起兵,籍为裨将,击斩会稽殷通。徇下县,时年二十四。从梁渡江,别攻襄城、城

  • 第七十六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第七十六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副将巴都虎,受领汗牌,我所辖之一翼兵不离总兵官。若离总兵官,则将我巴都虎杀之。若不离,则由总兵官以未离而告上汗。以汗之法秉公管辖之,不因好恶而徇情,不因亲戚而袒护,不因雠敌而欺压,善即为善

  • 王君廓传·欧阳修

    王君廓是并州石艾县人。少时孤贫,曾为市场经纪人,品行不好,惯于盗窃。曾背负形同渔具的竹篓,内设倒刺,路遇卖丝绸者,用篓扣住脑袋,使其无法摆脱,随即夺走丝绸,而原主不知被谁劫夺,成为乡里一大祸害。大业末年,想集聚兵马为盗,请与

  • 帝系五·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神宗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六日,诏:「定王宗朴定王:原作「康王」。按据《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宗朴生前封濮阳郡王,死后追封定王,并无康王之封,今改。,先帝近亲,其子仲容、仲任仲容、仲任:按据《宋史》

  • 咸丰九年八月初七日·曾国藩

    黎明开船,逆风逆水。以十除人曳牵而上,未刻至隆平。团首胡玉堂来接,团勇沿江岸迎送。湾泊二刻许,复开行。傍夕至武穴。广济县方令来接。方名大提,巴陵人,附生,保至令职。厘金等局委员李宗涑、胡夏初、童焕藻、单发轫、曾纪潢

  • 卷一百四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九  宋 卫湜 撰大学第四十二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於别录属通论河南程氏曰大学乃孔子遗书须从此学则不差或问伊川先生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八·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云何此依十五处立者。而有两释。一云云何此十因依十五处立。二云此者此前四缘。既云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有差别建立十因。云何此缘依处立因 有义断云。后解为胜。依处差别立缘为因。非离缘外别有因也。

  • 顺治永安县志·陈廷枢

    十卷,清陈廷枢修,黄豹纂。明嘉靖间李杏撰成志稿一部。万历二十年,邑令苏民望就李氏稿重加纂辑。又六十年,陈廷枢来知县事,立意重修邑乘。而于顺治九年(1652)设局,延黄豹主其事。历三月而成此书刻印。兹篇并星野、气候、节序

  • 西游记·杨景贤

    杂剧。元末明初杨讷撰。《录鬼簿续编》著录。此剧6本24出,是现存元杂剧篇幅最长的剧本。第一本写陈光蕊携妻赴任,被船夫刘洪害死,已有身孕的殷氏被逼嫁刘洪。产儿后,被刘逼迫将婴儿投入江中,被金山寺长老丹霞禅师抚养,取名

  • 客滇述·顾山贞

    一卷。明顾山贞撰。《客滇述》记明末清初之际川贵之变,记事用明代年号,起自崇祯元年(1628),农民起义发难,至吴三桂平定川贵时止。书中记叙农民起义军蔓延入蜀,蜀巴骚动,然十七年间,张献忠五出五入,川境未尝大害。迨张

  • 唐律疏义·长孙无忌

    唐朝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唐长孙无忌等奉敕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全书共分为十二篇,三十卷,五百条(现存《唐律疏义》为五百零二条)。分为律文和疏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唐律的律文。后一部分是律疏,即对法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