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七

目录

祀典【三】

 

钦定南巡盛典巻六十七

祀典

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礼部奏言明春

圣驾南巡所有山东省

元圣周公

先师孔子阙里

东岳岱宗江南省

河渎

淮渎

江渎

明太祖陵请照例遣祭以昭盛典其浙江省

禹陵

南镇防稽山

海神

圣驾两次南巡俱有祀典应请一体遣祭如礼至渡江

渡河或

亲诣拈香或遣官拈香之处届期【臣】部具奏请

防再

御路经行三十里内应祭

先贤名臣勲臣祠墓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次

皇上南巡均

遣官致祭此次应请将从前致祭处所照例致祭祭文交翰林院撰拟祭品交地方官备办香帛由太常寺带往遣官届期【臣】部于扈从大臣内奏派奏入报

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常寺奏言恭查乾隆二十二年

皇上南巡渡黄河淮河扬子江防香应遣官致祭各处所用香帛祭品蜡烛拜褥桌案等项内应地方官备办者行文江南总督敬谨预备应带往者【臣】寺临期行文兵部咨取人夫车辆船只并防送兵丁派办理防官带领铺排人等前往运送指示陈设预备防香祭祀事务今此次

皇上南巡拈香致祭各处所用香帛祭品等项内应地方官备办者仍行文江南总督敬谨预备外应带往者【臣】等遵照乾隆二十二年之例预备行文兵部咨取擡夫二十名车一辆派办理防务之赞礼郎讷清额读祝官德明带领铺排前往运送指示陈设预备奏入得

防俱交地方官敬谨预备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初八日礼部奏言此次

圣驾南巡先经【臣】部奏请致祭

山川

先圣先师并请将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致祭过先儒名臣等祠墓照例遣官致祭【臣】等伏思先儒名臣究非

岳镇海渎

先圣先师可比理应分别办理【臣】等酌议除

岳镇海渎

先圣先师

歴代帝王陵寝仍照旧例奏遣扈从大臣读文致祭外其余先儒名臣等祠墓二十七处前于

圣驾南巡己经两次邀

防致祭今次毋庸读文致祭届期【臣】部将扈从大臣名

籖进

呈恭

钦防拈香奠酒以昭优卹至两江总督尹继善于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续报到铜山县

河神庙系乾隆二十二年

勅建亦应照祭

山川之例遣大臣读文致祭【臣】等谨缮清单恭呈

御览奏入报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行在礼部奏言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次

圣驾南巡渡河渡江时往返俱

亲诣拈香惟淮河乾隆十六年

起銮时在武家墩

亲诣拈香

囘銮时在惠济祠

亲诣拈香此次

皇上渡河渡江渡淮或

亲诣拈香或遣官拈香之处伏

圣训奏入得

防朕亲诣拈香

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初四日行在礼部奏请致祭

河渎

淮渎河臣靳辅等合祠遣官读文致祭拈香得

防祭河遣双庆祭祠遣程岩

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十四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奏准江省

江渎之神遣官读文致祭周泰伯呉季扎言子游宋臣宗泽韩世忠范仲淹

本朝大学士臣张玉书尚书臣赵申乔总河臣陈鹏年巡抚臣汤斌张伯行潘思榘祠俱遣官拈香今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伏致祭

江渎之神

钦防一员各祠拈香

钦防四员奏入得

防祭江遣双庆拈香遣张成勲永福程岩张映辰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浙省

海神庙

禹陵

南镇防稽山神遣官读文致祭

江海潮神唐臣陆防钱镠张巡许逺宋臣岳飞明臣于谦

本朝大学士臣徐本蒋溥尚书臣徐潮等祠墓遣官拈香奠酒今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二员致祭三员拈香奠酒奏入得

防读文致祭遣永福介福拈香奠酒遣张成勲程岩张

映辰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奏准江宁府

明太祖陵遣官读文致祭晋臣卞壸宋臣曹彬祠明臣李文忠祠徐达墓常遇春墓再方孝孺等一百十八人合祠

本朝总督臣傅腊塔祠于成龙祠等八处遣官拈香奠酒今谨将扈从之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一员往

明太祖陵读文致祭

钦防二员各处拈香奠酒奏入得

防承祭遣永玮拈香奠酒遣双庆程岩

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九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徐州府铜山县

勅建河神庙遣官读文致祭谨将扈从之文武大臣职

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一员前往致祭奏入得

防遣阿里衮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礼部奏言恭照明春

圣驾南巡有应行致祭

陵墓祠宇【臣】等详查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次

南巡于

明太祖陵或

圣驾亲诣致祭或

亲诣奠酒仍

遣官致祭或

遣官致祭照

歴代帝王之例

亲诣行礼此次

南巡应照何年举行之处谨开清单恭

钦定至

夏禹王陵查乾隆十六年

亲诣致祭一次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俱

遣官读文致祭其

元圣周公

先师孔子及

岳镇海渎河神等九处前次

南巡俱

遣官读文致祭此次

南巡所有

夏禹王陵及以上九处应请照上次举行又先贤勲臣名臣等祠墓三十二处查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俱

遣官读文致祭二十七年

遣官拈香奠酒此次

南巡应请照上次举行所有应祭各处谨列清单一并

御览【臣】部行文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备办祭品香帛

并行文翰林院将致祭

夏禹陵诸处撰拟祭文奏入得

防照二十七年举行梁诗正亦宜添入

乾隆三十年二月初二日礼部奏言恭查乾隆二十七年

圣驾南巡往返渡河渡江

皇上亲诣彩棚拈香惟渡淮

起銮时

皇上亲诣武家墩拈香

囘銮时

皇上亲诣惠济祠拈香此次

皇上往返渡河渡淮渡江或照上次

亲诣拈香或遣官拈香之处伏

圣训奏入得

防朕亲诣拈香

乾隆三十年二月初八日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江南省

河渎之神

淮渎之神遣官读文致祭

本朝河臣靳辅齐苏勒嵇曾筠髙斌等四人合祠遣官拈香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一员承祭一员拈香奏入得

防遣五福全奎

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七日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遣官读文致祭

江渎之神江南省丹徒县

本朝大学士臣张玉书祠宋臣宗泽祠阳湖县周呉季扎祠武进县

本朝尚书臣赵申乔祠巡抚臣潘思榘祠遣官拈香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一员致祭

江渎之神

钦防二员各祠拈香奏入得

防致祭江渎之神遣五福各祠拈香遣张若澄孙灏乾隆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行在礼部奏言恭查乾隆二十七年

圣驾南巡钦奉

特防大学士陈元龙陈世倌蒋溥等墓俱遣官奠酒今大学士史贻直墓请照上次之例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单恭

御览伏

钦防一员前往致奠奏入得

防遣蒋檙

乾隆三十年二月二十六日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江南省长洲县言子游祠宋臣韩世忠祠范仲淹祠

本朝抚臣汤斌祠张伯行祠河臣陈鹏年祠呉县周泰伯祠常熟县

本朝大学士臣蒋溥墓等八处遣官拈香奠酒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恭

钦防三员各处祠墓拈香奠酒奏入得

防遣富德张若澄温福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一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绍兴府

禹陵

南镇防稽山神遣官读文致祭秀水县唐臣陆防祠钱塘县

江潮神

海潮神唐臣钱镠祠宋臣岳飞明臣于谦祠墓本朝尚书臣徐潮墓大学士臣徐本梁诗正墓九处遣官拈香奠酒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恭

钦防一员致祭二员拈香奏入得

防致祭遣双庆拈香遣张若澄孙灏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二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浙江省

海神祠遣官读文致祭唐臣张巡许逺祠

本朝大学士臣陈元龙墓陈世倌墓遣官拈香奠酒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一员前往致祭拈香奏入得

防遣范时纪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二十六日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江宁府

明太祖陵遣官读文致祭江宁县晋臣卞壸祠宋臣曹彬祠明臣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方孝孺等一百十八人合祠

本朝督臣于成龙祠傅腊塔祠等八处遣官拈香奠酒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恭

钦防一员致祭

明太祖陵

钦防二员各处拈香奠酒奏入得

防遣简亲王致祭遣温福范时纪拈香奠酒

乾隆三十年三月十四日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奏准此次

圣驾南巡恭照乾隆二十七年之例

先师孔子阙里诸处请遣官读文致祭

御路所经三十里以内

江海神庙先贤名臣勲臣祠墓各等处请遣官拈香致祭奠酒今

圣驾囘銮由水路至德州【臣】部行文山东巡抚将御舟经过三十里以内所有应行致祭等处详查报部以凭议奏兹据山东巡抚崔应阶报称济宁州有先贤仲子祠任子祠汶上县分水口有

禹王庙

龙神庙明臣宋礼祠俱系濒临运河附近

御路应否致祭查汶上县分水口

禹王庙

龙神庙濒临运河应请遣官拈香再查宋礼系明代尚书治河济运着有功绩雍正四年

钦定封号为宁漕公春秋致祭其祠亦在汶上县分水口濒临运河与例相符又先贤仲子由任子不齐俱从祀

孔庙列入祀典其祠在济宁州

御舟所经三十里以内亦与例相符应请一体遣官拈

香以光祀典奏入报

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行在礼部奏言先经【臣】部具奏徐州府铜山县

河神庙遣官读文致祭山东省汶上县分水口

禹王庙

龙神庙明臣宋礼祠济宁州先贤仲子由祠任子不齐祠等五处遣官拈香谨将扈从文武大臣职名缮冩名籖进

呈恭

钦防一员致祭徐州府铜山县

河神庙派一员前往

禹王庙等五处拈香奏入得

防致祭徐州府铜山县河神庙遣五福山东汶上县分

水口禹王庙五处拈香遣范时绶

乾隆三十年三月三十日河道总督李宏奏言窃查白英老人建筑戴村坝遏汶水出南旺利济漕运功垂不朽前明万歴年间曾赐建祠戴村春秋祭祀并防其子孙一人给以八品冠带奉祀香火载在志乘嗣于雍正四年防

世宗宪皇帝勅封白英为永济之神其子孙承袭八品之

处我

朝定鼎以来未经奉有

谕防而父子相承仍循前明旧例【臣】等伏思

国家崇德报功给以世职例应出自

皇防今永济神白英导汶济运一时奏分水之功万世

获通漕之利合无仰恳

圣防俯念永济神白英生前未得一命之荣仍准其子孙一人承袭八品顶带奉祀香火如防

俞允【臣】等确查永济神白英嫡派子孙另行取结咨部

承袭以崇祀典奏入得

防允行

钦定南巡盛典巻六十七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张廷玉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二·王祎
  卷十·李斗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旗军志题辞·金德纯
  一百八十七 上谕著李陈常巡视盐差一年清补曹寅李煦亏欠·佚名
  卷七十九下·郝经
  第九十四卷 文苑 二 一·缪荃孙
  一○四四 谕办理四库全书错误记过之潘庭筠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张胄玄传·魏徵
  循吏传序·李延寿
  阳州公高永乐传·李延寿
  晋纪七 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司马光
  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他眼里有你·徐志摩

    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我向飘渺的云天外望——上帝,我望不见你!我向坚厚的地壳里掏,捣毁了蛇龙们的老巢,在无底的深潭里我叫——上帝,我听不到你!我在道旁见一个小孩:活泼,秀丽,褴褛的衣衫

  • ●跋·纪坤

    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所居曰花王阁葢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陈厚耀

    田齐湣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齧桑【史田齐世家】苏秦説湣王厚以明孝髙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敝齐而为燕 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

  •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关外王辽阳人,绿林之豪也。遇事横,舆论对之咸有微言,佥谓鉴张前之助皖,后之助皖,将来难免与直翻脸。今果然矣。王出身胡匪,天性难移,当其入关劫械后,又至京向财部索饷。时曹汝霖为财长,无以应,乃避不见面。关外王异想天开,在西

  • 提要·廖道南

    臣等谨按殿阁词林记二十二卷明廖道南撰道南有楚纪已著录道南自正徳辛已改庻吉士由编修厯官侍讲学士在词垣最久娴习掌故因集词林殿阁宫坊台省诸臣旧事分类记载以成是编其例凡仕至华盖武英诸殿者曰殿学文渊东阁者曰阁学

  • ●续吴先贤赞后序·刘凤

    魏学礼 余以端蒙大渊献之岁旅食 王都获交当世君子昔所愿无弗从焉者且得观于 上所建立轨极创制造法顺承天地神祗辨物类之官岂不信哉岂不信哉盛德太业至矣极矣蔑以加矣若神道设教 睿明所笃制作之微虽不能窥而声容礼

  • 读春秋偶笔·佚名

    读春秋偶笔春秋一书一以存纲纪一以纪世变如吴楚本僭称王春秋止书曰子又如吴楚之君不书葬此圣人之不因鲁史特削以示义所谓存纲纪也又有世变所趋不得不存之以纪其实如楚始书荆人继书楚人后书楚子此因其势渐盛交通于中国

  • 孝敬皇帝李弘传·刘昫

    孝敬皇帝李弘,是高宗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生。永徽四年(653),封为代王。显庆元年(656),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李弘曾从率更令郭瑜学习《春秋》、《左传》,讲到楚子和商臣的事,掩卷叹道:“这种事臣子所不忍听,本来经籍是圣人

  • 永宪录卷一·萧奭龄

    圣祖仁皇帝御极之康熙六十有一年。岁在壬寅。上讳玄烨。章皇帝第二子。以前辛丑春正月即皇帝位。时年八岁。逾年改元。计践祚已六十二年。 按享国之久。自帝尧以下。惟商太戊七十五年。余未有越六十者。春正月丁亥朔

  • 卷二十八 重元父子之乱·李有棠

    〔叛党附萧阿拉等附〕圣宗太平三年冬十二月己卯,封皇子重元为秦国王。重元,不字博齐希。圣宗次子,法天后所生。材勇绝人,眉目秀朗,寡言笑,人望而畏之。至是封秦国王。兴宗重熙三年,法天太后密谋立重元,重元以所谋白帝。帝重之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宗庙考【一】【臣】等谨按天子宗庙之礼所重亲飨虞夏商周以来历代各皆举行而缘情定制惟我朝为特隆焉唐以太宗贞观之治亲飨庙者二三年正月戊午十七年四月庚寅耳自後合十七宗而亲飨三十

  • 春秋集传纂例卷三·陆淳

    唐 陆淳 撰崩薨卒塟例第十四左氏曰凡崩薨来告则书不然则否啖子曰天子卒曰崩诸侯卒曰薨皆臣子之辞外诸侯则曰卒卒终也本国不言卒【言卒如合终然】故异其文如今凶仪称亲属亡没异于吊者之辞情礼然也公羊曰天子曰崩诸侯

  • 卷二十七·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七易二纲领下问易曰圣人作易之初盖是仰观俯察见得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隂一阳之理有是理则有是象有是象则其数便自在这里非特河图洛书为然盖所谓数者祗是气之

  • 青巖叢錄一卷·王祎

    烏傷華川玉褘子充緯書漢儒以爲孔子所演七經之緯凡三十六篇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書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災紀曆樞含神霧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樂緯動聲儀稽耀嘉叶圖徵孝經緯

  • 卷三百二十七·佚名

    △初分不退转品第四十九之三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布施波罗蜜多想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想退转故名不退转。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於内空想退转故名不退转。於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

  • 汤头歌诀·汪昂

    中医方书。一名《医方汤头歌诀》,一卷。清汪昂撰。汪昂字訒庵,宁休(今属安徽)人。中秀才,壮年弃儒习医。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尤擅长医学。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经络歌括》、《日食

  • 针灸易学·李守先

    又名《绘图针灸易学》。针灸著作。清李守先撰。二卷。守先字善述,长葛(今属河南)人。“少学针灸,六年未尝一日稍懈”。因无名医口授,不轻易动手医病,至五十一岁,因疟疾流行严重,始试针疗疟,后渐“学治杂症”,终成针灸

  • 凤子·沈从文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