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九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三

杜荀鹤

感寓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马上行

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日将家渐远犹恨马行迟

钓叟

茅屋深湾里钓船横竹门经营衣食外犹得弄儿孙

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寃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读诸家诗

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直应吟骨无生死

秪我前身是阿谁

春来燕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寛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清溪来明府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絶

珠明玉润尽惊人不称寒门不称贫若向吾唐作双瑞便同祥凤与祥麟

哭陈陶

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两地荒坟各三尺却成开解哭君心

哭贝韬

交朋来哭我来歌喜傍山家葬茘萝四海十年人杀尽似君埋少不埋多

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山寺【一作中】老僧

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猨鸟过寒暄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秪堪图画不堪行

八骏图

丹雘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秪今恃骏凭毛色緑耳骅骝赚杀人

赠僧

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秪恐为僧僧【一作心】不了为僧得【一作心】了总【一作尽】输僧

秋夕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身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醒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溪【一作滩】也不知

过巢湖

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男子登舟与登陆把心何不一般行

伤硖石县病叟

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官家不管蓬蒿地须勒【一作索】王租出此中

赠老僧

童子为僧今白首暗锄心地种闲情时将旧衲添新线披坐披行过一生

钓叟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擡竿一个鱼

溪岸秋思

桑柘穷头三四家挂罾垂钓是生涯秋风忽起溪滩【一作浪】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春日旅寓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田翁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秋江雨夜逢诗友

故友别来三四载新诗吟得百余篇夜来江上秋无月恨不相逢在雪天

感春

无况青云【一作春】有恨身眼前花似梦中春浮生七十今三十巳是人间半世人

题花木障

不假东风次第吹笔匀春色一枝枝由来画看胜栽看免见朝开暮落时

顾云侍御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絶

二雏毛骨秀仍奇小小能吟大大诗想得月中仙桂树各从生日长新枝

秋夕病中

坏屋不眠风雨夜故园无信水云秋病中枕上谁相问一一蝉声槐树头

宿栾城驿却寄常山张书记

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数树秋风满庭月忆君时复下阶行

湘江秋夕

三湘月色三湘水浸骨寒光似练铺一夜塞鸿来不住故乡书信半年无

旅怀

蒹葭月冷时闻鴈杨柳风和日听莺水涉山行二年客就中偏怕雨船声

赠崔道士

四海兵戈无静处人家废业望烽烟九华道士浑如梦犹向尊前笑揭天

赠道林寺

身未立间终日苦身当立後几年荣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

赠质上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缾鉢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房廊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经严陵钓台

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

关试後筵上别同人

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

鸬鷀

一般毛羽【一作色】结羣飞雨岸烟汀好景时深水【一作水底】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鸬鷀饥

宿村舍

野人於我有何情半掩柴门向月明深夜欲眠眠未着一丛寒木一猿声

题新鴈【一作罗邺诗】

暮天新鴈起汀洲红蓼花疎【一作开】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离家

丈夫三十身【一作今】如此疲马离乡懒着鞭槐柳路长愁杀我一枝蝉到一枝蝉

旅舍【一作馆】遇雨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一作随】雨到心头

送人归淝上

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莫道南来总无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自遣

粝食粗衣随分过堆金积帛欲如何百年身後一丘【一作抔】土贫富高低争几多

闻子规

楚天空濶月成【一作沈】轮蜀魄声声似告人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秋夜苦吟

吟尽三更未着题竹风松雨共凄凄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秋夜闻砧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絶

人说马当波浪险我经波浪似通衢大凡君子行藏是自有龙神卫过湖

贪残官吏?诚谒毒害商人沥胆过秪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

九江连海一般深未必船经庙下沈头上苍苍没瞒处不如平取一生心

梁王坐上赋无云雨【荀鹤初谒朱全忠雨作而天无行云全忠曰此谓天泣知何祥请作无云雨诗荀鹤乃赋云云全忠悦】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隂朗长【一作翳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醉书僧壁

九华山色真堪爱留得高僧尔许年听我吟诗供我酒不曾穿得判斋钱

寄李隐居

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唐诗纪事】 只知断送豪家酒不解安排旅客情【闻笛吟窗杂录】

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三

猜你喜欢
  卷六百四十七·彭定求
  第十出 盟谑·李渔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陆采
  ●卷三·先著
  卷六十七·陈起
  卷三百六·曹学佺
  卷八十一·吴之振
  卷三百·陈廷敬
  卷八百八十六·佚名
  卷五·徐倬
  陪张燕公行郡竹篱·张说
  ●曲江春·沈泰
  附录·龚诩
  卷二·邓雅
  甲乙集卷第二·罗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彭定求

        卷290_1 【送别】杨凝   樽酒邮亭暮,云帆驿使归。野鸥寒不起,川雨冻难飞。   吴会家移遍,轩辕梦去稀。姓杨皆足泪,非是强沾衣。   卷290_2 【送客东归】杨凝   君向古营州,边风战地愁。草青缦别路,柳亚

  • ●卷三·尤袤

    ○牛僧孺 乐天梦得有《除夜诗》,僧孺和云:“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暗减一身力,潜添满鬓丝。莫愁花笑老,花自几多时。” 元和三年,宣政殿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一十人登科。其

  • 末日·闻一多

    露水在笕筒里哽咽着,芭蕉的绿舌头舐着玻璃窗,四围的垩壁都往后退,我一人填不满偌大一间房。我心房里烧上一盆火,静候着一个远道的客人来,我用蛛丝鼠矢喂火盆,我又用花蛇的鳞甲代劈柴。鸡声直催,盆里一堆灰,一股阴偷来摸着我的

  •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蔡东藩

      却说匈奴西偏,有一乌孙国,向为匈奴役属。当时乌孙国王,叫作昆莫。昆莫父难兜靡,为月氐所杀,昆莫尚幼,由遗臣布就翖侯窃负而逃,途次往寻食物,把昆莫藏匿草间,狼为之乳,乌为之哺,布就知非凡人,乃抱奔匈奴。到了昆莫长成,匈奴已

  • 卷十五逆贤羽翼纪略·刘若愚

    李永贞者,通州富河庄民李经之子也。经原宝坻县人,侨寓于此,先娶高氏,生长男失其名,流落不知何往?次男李奉,三男李成,又生一女嫁虔村李家,今嫠矣。高氏故,继室者申氏也,生第四子失其名,少与永贞阋墙,遂轻生自缢于房后枣树上。永贞第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十七)·陈寅恪

    茲复有一事可以注意者,即顾公夑消夏闲记选存“拙政园”条(参嘉庆一统志柒捌苏州府贰津梁门“临顿桥”条及吴诗集览柒上“咏拙政园山茶花”并引。又阮葵生茶余客话捌“拙政园”

  • 卷之四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史纠卷二·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南齐书纪志萧书诸志礼乐为优纪叙简核无支无蔓州郡沿立条贯昭晰亦称善制良史之才兹其尤也顾祥瑞一书路卉衜萼同入皂囊野鹿山鸡并形简牍隠侯作俑恨未免焉荆州襄阳之鞠旅悉目为义顺帝和帝之受戕书法从同谋

  • 卷一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王礼考【二十六】山陵【臣】等谨按汉时始有山陵之名诸陵皆有园寝四时致祭後代因之马端临王礼考於国恤之後立山陵一门自初丧至殷奠则入之国恤门自卜宅至虞祭作主则入之山陵门盖以典

  • 采葛·佚名

    ——热恋总觉时日短【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①,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加三岁兮。【注释】①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②三秋:这里指三季。【译文】心上人啊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二   復次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法如是覺知乃可名爲真實菩薩.言菩薩者謂能隨   覺有情無實無生增語.又菩薩者於一切法亦能如實如佛而知.云何菩薩如佛而知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十九年春正月入西京终二十二年夏六月谢御制经序并答贞观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城留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等。承法师赍经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寔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等奉迎。自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尊者护国言。有四种法。于诸菩萨而为缚法。何等四法。一者轻慢他人。二者于世间事方便趣求。三者散乱用心如行险难。四者于其眷属一心贪著。如是四法

  • 宗镜录卷第七十三·延寿

    夫八识之中。覆真习妄。何识造业。何识为因。何识为依。成其妄种。答。前五识取尘。第六识为因。第七识计我造业。第八识为依。以此生死苦果不断。楞伽经偈云。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释云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七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七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智品之三◎何故祭祀饿鬼则到。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解佛经故。如经说生闻婆罗门。往至佛所。问佛言。沙门瞿

  • 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外道立异见原由一·六师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觇观皆从佛化二·六师与佛弟子捔道力三·以鐷鐷腹头上戴火自显雄异四  ·智幻国人

  • 玉照定真经·郭璞

    一卷。不着撰人姓氏。旧本题作晋郭璞撰、张颙注。但《晋书》郭璞本传不言有此书,《隋志》、《唐志》、《宋志》以下诸家书目皆不着录,故决非郭璞之书。考其正文与注,如出一手,极可能是张颙依托郭璞之名而为此书。张颙其人

  • 二部僧授戒仪式·书玉

    佛教仪轨书。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书玉记。二卷。系记录读体授大戒仪式之书。作者曾于康熙六年(1667)亲眼目睹读体授戒之仪式,故是书所记详细而真实。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