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8章

【原文】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2)。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3)。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

【题解】

此章,老子强调无为,实际上是有为的。此种“无为则无不为”的思想,反映了老子站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幻想通过消极无为,而达到保全其社会地位的目的。(采《老子注释》说)

注释:

(1)傅、范及《庄子·知北游》所引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下“为”字误作“闻”,“败”假作“云”。甲本损掩,只残留“为”字。河上、王及诸唐本,皆无两“者”字。

范注:“傅奕、严遵与古本,有‘者’字。”蒋锡昌《校诂》:“二十章王注‘下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系引此章经文,可证王本二‘日’字上亦有‘者’字。”朱谦之《校释》:“‘为学日益’与二十章‘绝学无忧’,皆指学礼而言。《庄子·知北游》:‘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

(2)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本损掩,乙本,“损”假作“云”,无下“之”字,上“为”字以下,全部损掩。河上、王弼无“之”字,“则”作“而”。范注:“‘则’字,陈绍、王弼同古本。”古时,“则”用如“而”。王引之《经传释词》:“则犹而也。”赵、彭、吴、潘,句末有“矣”字臧疏及《庄子·知北游》所引,句末有“也”字。

(3)傅奕如此。“恒”作“常”,依马王堆本改。马王堆本乙本作“取天下,恒无事”。甲本同,“无事”二字损掩。河上、王弼及诸唐本作“取天下常以无事”。范作“将取于天下,常以无事”。宋徽宗、司马光、邵若愚、彭耜诸本作“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彭耜说:“《纂微》、苏、曹、达真并作‘取天下’,程无‘故’字。”毕沅说:“河上、王弼无‘将欲’‘者’三字。”罗卷、馆本、易州、蟠溪及成玄英《庄子·逍遥游》篇疏所引,同河、王本,作“取天下,常以无事”。

(4)参照傅奕及马王堆本乙本写定如此。傅无“也”字,据马王堆本补,马王堆本乙本“又不”及“下矣”四字损掩,甲本全部损掩。河上、王弼及诸唐本、宋本,俱无“也”、“又”、“矣”三字。及,若、如果,假设连词。王引之《经传释词》:“及,犹若也。”

【今译】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道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根本无所知而听任自然,听任自然,就能无所不为。要想夺取天下,就得表现出没有什么举动的样子,如果表现有什么举动来,就不可能取得天下。

猜你喜欢
  序·孙奭
  松阳讲义卷八·陆陇其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二·周祖谟
  古文尚书冤词卷八·毛奇龄
  目录·俞皋
  第四部分·毛公
  灵台·佚名
  卷七·杨复
  卷四·许谦
  卷八目录·乾隆
  提要·黄中松
  有为无为法品第十·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坛经》考·胡适
  卷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杨景贤

    (正末引旦上,云)刘行首,此处敢匾窄,不如你高堂大厦么?(旦云)师父,此处索是幽静,弟子不恋高堂大厦(正末云)说的是,说的是。(唱) 【双调】【新水令】小庵虽窄隐幽微,包含着一合天地。草荒巢鸟宿,云淡雨龙归。淡饭黄齑、才得个中

  • 卷四十·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易静兵要望江南占怪第二十三 【京本作「占怪象第十四」○四十四首】戈矛上,忽有火光明。兆主三军轻命战,管须 【京本作「取」】 交战我军赢,青焰不宜兵。 【火青焰小如鬼火者主兵忧。】帅衣服,无故血痕班

  • 野谷诗稿卷二·赵汝鐩

    宋 赵汝鐩 撰仰山行平生几两谢公屐爱山爱水真成癖集云峰在指顾间年来抗尘乃絶迹西风从防作意登佛境未入心境清九秋颢气接岚气五里松声答泉声招提金碧压深窈钟皷四时逓昏晓梵音独许山鸟听禅梦不惊胡蝶绕土腴露饱蔬笋

  • 本纪第九 玄宗下·刘昫

    开元二十五年春正月壬午,制:“朕猥集休运,多谢哲王,然而哀矜之情,小大必慎。自临寰宇 ,子育黎烝,未尝行极刑,起大狱。上玄降鉴,应以祥和,思协平邦之典,致之仁寿之域。自今有犯死刑,除十恶罪,宜令中书门下与法官详所犯轻重,具状奏闻

  • 第七十六回 巫盅狱丞相灭门 泉鸠里储君毙命·蔡东藩

      却说汉廷连岁用兵,赋役烦重,再加历届刑官,多是著名酷吏,但务苛虐,不恤人民。元封天汉年间,复用南阳人杜周为廷尉,杜周专效张汤,逢迎上意,舞文弄法,任意株连,遂致民怨沸腾,盗贼蜂起,山东一带,劫掠时闻。地方官吏,不得不据实奏闻,

  • 第一百回 弑昏君隋家数尽 鸩少主杨氏凶终·蔡东藩

      却说裴虔通、司马德戡等入寻炀帝,趋至正寝,空帏寂寂,不见一人,当即退出,另向各处搜寻。行至永巷,撞着了一个宫人,挟了细软物件,拟往别处逃生。适被裴虔通一把拿住,便问主上现在何处?宫人尚推说不知。虔通举刀相逼,只得手指

  • 平定三逆方略卷九·佚名

    卷九   康熙十三年九月壬戌朔,命将军额楚等帅师赴徽州。总督阿席熙奏:饶州逆贼犯徽州婺源县。上谕:徽州,浙江接壤要地;将军额楚、署副都统宗室巴尔堪等于扬威将军所统骁骑并江宁将军所辖兵内酌量率赴徽州,堵剿逆贼。署副

  • 卷十四·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四 【起戊午宋高宗绍兴八年尽乙丑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凡八年 【戊午】八年【金天春元年】春正月张守罢 【帝议还临安

  • 通志卷七十九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二魏曹仁【弟纯】曹洪 曹休 曹眞【眞子爽 何晏 邓飏 丁谧 毕轨李胜 桓范 爽从弟文叔妻夏侯氏】武帝二十五子任城威王彰 陈思王植【子志】萧懐王熊 丰愍王昂

  • 李穆传·李延寿

    李穆,字显庆,李贤的弟弟。从小聪明敏捷,有度量。西魏文帝入关,他便侍奉左右,深被文帝亲近和知遇。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周文帝宇文泰从夏州率兵讨伐侯莫陈悦,陈悦的同党史归占据原州,仍替侯莫陈悦死守。宇

  • 李壁传·脱脱

    李壁,字季章,眉州丹眣人。他父亲李焘,为典国史。李壁少年时就很颖悟杰出,每天背诵一万多字,文辞精当广博,周必大看见他的文章,惊奇地说“:这是被贬下的仙人啊。”孝宗曾问李焘“:你的儿子们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李壁

  • 程思廉传·宋濂

    程思廉,字介甫,其祖先系洛阳人,元魏时迁云中,安家于东胜州。思廉因太保刘秉忠的荐举,在裕宗王府内供职,以谨慎老实称著。后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巡视河南,任命他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其器重他。此时,正规划攻取襄樊,任

  • 弇山堂别集卷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异典述七勋臣超赠勋臣赠爵超踰本阶者实出一时特恩皆记之侯超赠王者西平侯沐英为黔宁王一品超赠国公者中书平章政事俞通海为虢国公都督同知康茂才为蕲国公二品以下超赠国公者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为郢国公

  • 卷第四十·佚名

    皇女五封拜五衍福公主特改封衍福帝姬制门下。朕光膺景命。寅奉丕图。稽神考之燕谋。酌成周之盛典。眷言懿女。肇易华称。其孚号于大廷。以猷告于多士。衍福公主、分辉宝婺。毓秀璇源。迪德有常。虽未即公宫之教。率礼

  • 卫灵公第十五·朱熹

     凡四十一章。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曰:“卫灵公,无道之君也,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答以未学而去之。”在陈绝粮,从

  • 提要·鬻熊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鬻子 雜家類一〈雜學之屬〉提要〈臣〉等謹案鬻子一卷舊本題周鬻熊撰崇文總目作十四篇髙似孫子畧作十二篇陳振孫書録解題稱陸佃所校十五篇此本題唐逢行珪注凡十四篇葢即崇文總目所著録也

  • 萨昙分陀利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人俱。三慢陀颰陀文殊师利菩萨等。八万四千人。弥勒菩萨等。拔陀劫中千人。释王等。与忉利诸天不可复计。梵王。与诸梵不可复计。阿阇世王。

  •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嘱累品第四  尔时贤者阿难白佛言。唯世尊。住一劫复过一劫。所以者何。唯天中天。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于世者是诸正士来至此。我等得见跪拜承事。如来般泥洹已后。我曹永绝于三处。何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