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五

金石略【一】

【臣】等谨按通志列金石一门实郑氏剏例【臣】等续编五朝通志其自五代以迄前明既已纂辑成帙伏惟

本朝

列圣天章睿藻垂范墨池固与琬琰图球永为珍秘而圣谟神算骏烈丰功昭示万世之意无不隐寓乎其间至

皇上圣以继

圣用集大成巨幅鸿篇备赅衆妙贞珉偶勒具有精深则

即金石一略而我

朝授受之宏规於是可仰窥万一固非汉勒鸿都之篇唐着屏风之帖所可比拟又岂徒如郑氏所称承音旨见风猷而已哉【臣】等谨次金刻总一卷

御书处刻石一卷自

大内暨

宫苑京师以及各直省恭刻

列圣及我

皇上宸翰凡五卷准宛平于奕正天下金石志例各以

地相属至於臣工之书其有经

钦定奉

勅刻石者亦附载焉

【臣】等谨按五帝以来皆铸金以垂久远禹铸九鼎汤勒盘铭尚矣外此钟鼎尊彛刀币泉货之属见於图谱者郑志咸甄録之三代以後刻石多而笵金少郑氏所收者亦仅矣我

朝代有制器煌煌巨制照耀古今摩挲法物不啻商周以上之盛轨也谨编次登於卷首并登欵识一二字为金刻总一卷至前代所流传者具有成书?不复载云

勅内务府严禁中官铁牌【顺治十二年国书正书】

世祖章皇帝御勅

御制金龙礮欵识【康熙二十年国书正书】

御制简平仪欵识【康熙二十年正书】

御制三辰简平地平合璧仪欵识【康熙三十二年正书】

御制制胜将军礮欵识【康熙三十四年正书】

御制星晷仪欵识【康熙五十三年柄镌康熙御制四字正书】

御制四游表半圆仪欵识【中镌康熙御制四字正书】

御制矩度象限仪欵识【面镌康熙御制四字正书】

御制方矩象限仪欵识【面镌康熙御制四字正书】

圣祖仁皇帝御制欵识

御制黄淮诸河龙神庙铜碑【雍正二年行书河南武陟县】

世宗宪皇帝御制金刻

御制嘉量铭【乾隆十年国书正书】

御制刻漏铭【乾隆十年正书】

御制虎神枪记

【近斗处饰银花文中鋑金乾隆  御用四字正书左右镌  御制虎神枪记 国书正书欵镌乾隆壬申秋九月又  御制诗一首欵镌乾隆丙午季秋月上澣永安莽喀殪虎作亦 国书正书牀末饰以玉上镌虎神枪三字下镌重十二筋五两长四尺八寸药二钱五分子重七钱正书】

御制金牛铭【乾隆二十年篆书昆明湖】

御制鎛钟铭【乾隆二十六年篆书 太和殿夹室】

【臣】等谨按乾隆二十四年江西临江府得古鎛钟抚臣以献适西师告捷

上既厘定其名复

诏乐部仿铸之凡钟十二铭词同

御制古监铭【七言篆书】

【臣】等谨按古监未详何时物镜面青緑周徧中有二寸许圆光

御制铭文镌刻镜面青緑上

御制奇准神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准正神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纯正神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连中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应手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威赫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威捷枪欵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正书】

御制刀欵识

近銎处横编某字若干号依千文列次刃右纵为刀名刃左横为乾隆年制皆隶书其名曰链精曰叩鸣曰孔纯曰月刃曰风熛曰飞鹊曰宿铤曰超阿曰配威曰飞虵曰星行曰含英曰舒空曰兔胆曰毓芝曰挥霆曰德兴曰秋霜曰秋水曰切玉曰涌泉曰振远曰曜威曰吐芒曰彩锷曰莹鋩曰柔通曰章威曰霜明曰寒锋曰出云曰剸犀曰剪水曰掩虹曰致祥曰卫国曰象功曰辅德曰烛微曰霜锷曰流光曰跃星曰霞彩曰继辅曰鲤腹曰苍精曰凝氷曰揺电曰逐指曰应心曰醴石曰冲斗曰暎月曰鸣龙曰刜钟曰决云曰转电曰息兵曰跃虹曰贯霄曰镇方曰佩德曰宝腾曰善胜曰昆銛曰越砺曰莹涛曰淬鹈曰博镜曰铺练凡七十

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志第二·营卫志中·脱脱
  卷第二百八十三 後晉紀四·司马光
  卷第三十五·徐鼒
  ◎总长宴客趣闻·李定夷
  一二一八 寄谕琅玕等传令陆费墀赔办江浙三阁书籍工价并着盐政织造常川查察·佚名
  六三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别集下卷十三·宋名臣言行录
  卷七·郭居仁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第一·班固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范晔
  结论·孙中山
  卷十四·佚名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二·佚名
  宋立峯·佚名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说偈·姚茂良

    【临江仙】〔末上〕尘世纷纷何日了。那堪岁月匆匆。番云覆雨本无踪。人生如一梦。方晓到头空。明心不用昙花照。见性何消贝叶传。出水水消元是水。回光月落不离天。贫僧乃金山寺中住持道月和尙是也。能通三教。习麻

  • 列传第四 宋宗室及诸王下·李延寿

    宋文帝诸子 孝武诸子 孝明诸子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元凶劭,潘淑妃生始兴王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吴淑仪生南平穆王铄,高修仪生庐陵昭王绍,殷修华生竟陵王诞,曹婕妤生建平宣简王宏,陈修容生东海王袆,谢容华生晋熙王昶,江修容生武昌王

  • 魏本纪第二·李延寿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道武奇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儿也。”泰常七年四月,封太平王。五月,立为皇太子。及明元帝疾,命帝总摄百揆。帝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己巳

  • 杂传第三十九·欧阳修

    ○硃守殷硃守殷,少事唐庄宗为奴,名曰会儿。庄宗读书,会儿常侍左右。庄宗即位,以其厮养为长直军,以守殷为军使,故未尝经战阵之用。然好言人阴私长短以自结,庄宗以为忠,迁蕃汉马步军都虞候,使守德胜。王彦章攻德胜,守殷无备,遂破南

  •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尚史卷一·李锴

    世系图世纪曰少皞帝名挚字青阳国语曰青阳黄帝之子是少皞为黄帝之子矣史记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髙阳是颛顼为黄帝之孙矣又曰帝喾父曰蟜极蟜极父曰嚣嚣父曰黄帝是帝喾为黄帝之曽孙矣世本曰帝喾元妃姜嫄生后稷次妃简狄

  • 皇王大纪卷七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显王孔子谓老耼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奸者七十二君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説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六经先生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

  • 三五○ 江西巡抚海成奏办理发还拣存书籍情形折·佚名

    三五○ 江西巡抚海成奏办理发还拣存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臣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日奉上谕:据杨景素奏

  • 卢贲传·魏徵

    卢贲字子征,涿郡范陽人。 父亲卢光,北周国的开府、燕郡公。 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颇有所知。 北周武帝时,卢贲袭爵为燕郡公,食邑一千九百户。 后来历任鲁陽太守、太子小爆尹、仪同三司。 平定北齐有功,增加食邑四百户,转

  • 160.南霁云借兵·林汉达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

  • 第七章 12·辜鸿铭

    子之所慎:齐、战、疾。辜讲孔子认为人生中在三种情况下需要深思熟虑:面对信仰、战争和疾病的时候。

  • 尚书句解卷一·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尧典第一【尧书谓之典孔氏曰五典言常道也是以典训常盖谓一书之中所载皆尧之常行也尧典于篇次实居第一然篇次之数非孔子之旧乃安国所定何以知之孔子所作书序舜典之后有汨作一篇九共九篇槀饫一篇其十一篇

  • 卷十三·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三宋 高闶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上不受于天子内不受于先君不正其始也齐人救邢凡书救者皆善之也然以狄之强而将卑师少岂能救之此必齐侯亲往但以逼于管仲畏简书之言非有实救之心所以

  • 永明智觉禅师·惠洪

    智觉禅师者。讳延寿。余杭王氏子。自其儿稚。知敬佛乘。及冠日一食。诵法华经。五行俱下。诵六十日而毕。有羊群跪而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尝舟而归钱塘。见渔船万尾戢戢。恻然意折。以钱易之。放于江。裂缝掖。

  • 入楞伽经卷第九·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总品第十八之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修多罗深义。而说偈言。  如夏诸禽兽  迷惑心见波  诸禽兽爱水  彼水无实事  如是识种子  见诸境界动  诸愚痴众生  如眼[目*壹]见

  •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印光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希望)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的确)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背正向邪戒第二十四初制意者。本为受行大乘名为菩萨。今若舍此。何大士之有。别说亦三。一乖大行。二习异熏心。三障得菩提。为失既深。故须制也。次第者。前恃慢陵人。今背真向伪。又前即轻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