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六十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戍。三月。乙亥。谕。数月以来。雨泽稀少。朕宵旰靡宁。虔诚祈祷。虽得微雨。未为沾足。从前因天时亢旱。曾降旨清理刑狱。今着刑部将在部各案内。有牵连待质者。及轻罪内情有可原者。或应省释。或应末减。会同都察院大理寺。悉心详查妥议具奏。至于直隶、山东、江南、三省。目下雨旸不均。亦着照此例行。嗣后各省如遇灾眚之年。着该督抚将清理刑狱之处。奏闻请旨。  

○丙子。谕军机大臣等。朕览王安国奏报广东各府米价一摺。内开琼州府正月米价。上米、每石价银一两一钱。至一两九钱。中米、每石价银一两。至一两八钱六分。下米、每石价银八钱四分。至一两八钱二分。朕思米粮时价。固有不同。但一月之内。相隔时日无多。不应贵贱悬殊至此。此奏甚属错谬。可寄信询问之。  

○大学士等奏。据郎中董启祚等、查看胜水峪。地傍祖陵。土色细润。自属吉壤。请俟谒陵时阅视。得旨。万年吉地。定于胜水峪。一应工料等物。该部照例办理。至动土兴工日期。俟朕谒陵之便。亲临阅视。再降谕旨。  

○又议奏。县令亲民之官。岂可以年力衰迈之人。滥膺民社。请饬下九卿。嗣后验看月官。有龙钟者。即注明请旨。到任后、并令督抚试看。从之。  

○丁丑。上诣恩佑寺行礼。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戊寅。上幸山高水长。演耕。  

○诣刘猛将军庙行礼。  

○谕。闻五旗王公宗室等属下包衣佐领人内。竟有不得钱粮。其主不能养赡者甚多。伊等皆系从龙入关旧家子弟。累世效力。听其穷乏。甚属可悯。前经皇考谕。将上三旗包衣佐领下人等。分附汉军旗分。令其披甲。现在八旗满洲蒙古。自加恩增设护军、马甲、养育兵、额缺以来。另户闲散。皆得钱粮。缺丁之佐领。遇马甲拜唐阿缺出。不得其人。且以家奴充补。若由包衣佐领下人内挑补。伊等生计既裕。而该旗亦得好兵。着王公等将包衣佐领下无钱粮者。查明正身。咨行本旗满洲蒙古都统。有马甲拜唐阿缺。秉公挑补。至充补马甲拜唐阿后。不准开除本佐领。若题补护卫。及欲调别项差使者。听之。  

○以原任安徽布政使晏斯盛、为山东巡抚。  

○吏部议奏。汉军归并汉缺。其贡监应一体考取主簿、吏目、职衔。愿改降者。准以吏目、巡检、典史用。其选法。主簿、吏目、于四选一升后用一人。巡检、未入流、于在京书办、一应一捐后用一人。改降者。不准递行告降。从之。  

○户部议准。前署浙江巡抚宗室德沛奏称、杭州前右二卫。额设盐捕各三十名。该属地方。业于盐政衙门。另派兵役分巡。二卫盐捕。实属冗设。应行裁汰。其工食银两。归运充饷。从之。  

○兵部议准。江南总督那苏图奏称、上海一县两营。弁兵过多。请截黄浦营都司、把总、外委把总、各一员。兵一百名。留千把总、外委千把、各一员。兵一百六十名。哨船九只。听提督右营游击派拨巡查。改为水师。拣员题补。又所裁弁兵。抽存把总外委各一员。兵六十名。发柘林营。以资巡防。要汛益昭严密。从之。  

○已卯。兵部议覆。顺天府尹蒋炳奏称、川陕总督尹继善奏。查核兵籍。以期新兵速补。祇严将来之顶充。未议前此之混冒。祗汰新兵之衰疲。未议旧兵之姑容。应令各省督抚提镇。严饬标协营汛。确查兵丁子弟。年力倘无合式者。缺出募补。旧兵年力已衰者。汰去另募。应如所请。但曾经出师者。酌量留操。余不得仍前朦混。从之。  

○庚辰。谕曰。御史丛洞奏称、请停修理热河一带行宫。以节帑金而昭圣德等语。夫热河等处行宫。乃当年皇祖巡幸驻跸之所。雍正年间。皇考未经出口行围。是以各处行宫。皆置之闲旷。然亦未尝不略为缮补。以免倾圯。今朕仰承祖制。欲举临边讲武之礼。旧日所有行宫。酌加修葺。此亦事理之不得不然者。我朝土木之工甚少。偶有兴作。亦皆不烦编户之差徭。不动司农之经费。断不至于劳民伤财。为盛德之累。但念人主一心。于土木上多一分。即于政治上减一分。此理甚明。乃朕时时用以省察者。修葺不比营造。虽难尽废。其工作有可缓者。着该管官此时缓之。丛洞身为言官。有见即行陈奏。意亦可嘉。所奏知道了。  

○大学士等奏。革职侍郎方苞、奉旨在三礼馆效力赎罪。分纂周礼已竣。年老患病。可否准其回籍调治。得旨。赏给翰林院侍讲品级顶带。准其回籍。  

○予故礼部尚书原任苏州巡抚张伯行、入祀江宁贤良祠。  

○免江苏上元、丹徒、阜宁、淮安、等县卫。乾隆六年分、被水额赋有差。  

○辛已。谕和硕庄亲王允禄。今考定乐章。以旋相为宫之法。用之郊庙朝会。钜典攸关。其登歌下管各工。必肄业有素。方免临期舛误。此事非可猝就。但及今亦当次第办理。太常寺乐舞生、每月在神乐观演乐。虽有定例。再当于春秋二季。令赴掌仪司演习。王悉心考察。如有不协之处。即为训导。俾律吕均谐。用昭诚敬。至礼部和声署乐工。皆民间屠沽之辈。即加教训。岂易通晓。伊等在署当差。徒误其衣食生理。朕意须令掌仪司人员承应。方能妥协。俟乐章既定之后。将和声署乐工。作何裁汰。并朝会日期。如何令掌仪司率领所属人员承应之处。王会同三泰详悉定议具奏。  

○命督抚广济俭岁民食。谕。各省常平仓谷。每年存七粜三。原为出陈易新。亦使青黄不接之时。民间得以接济。当寻常无事之际。自然循例办理。若遭值荒歉。谷价昂贵。小民难于谋食。而仍复存七粜三。则闾阎得谷几何。大非国家发粟平粜之本意矣。嗣后凡遇岁歉米贵之年。着该督抚即饬地方官多出仓储。减价平粜。务期有济民食。毋得拘泥成例。着该部即行文各省督抚知之。  

○吏部议覆。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奏称。口外归化、绥远、二城。应照内地之例。凡巡道、同知、协理等官。承办案件。有应查取职名者。均归巡抚。以一体制。毋庸将军查处。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遵旨议奏。直隶营缺。将沿边满员谙营务者调补。该省应行开列副将四缺。归部推参游都守七十三缺。七分用绿旗。三分满员。如副将第一缺出。用满员。二三绿旗。四满员。五六绿旗。七满员。八九十绿旗。余如之。均由该督拣题。所遗边缺。将在京旗员补。至参游都守、内调未题补者。接算从前边俸。扣满五年。送部引见。分发各省。遇缺即补。若调补内地之副将。系谙练营员。总兵缺出。即与绿旗一体论俸开列。从之。  

○又奏。云、贵、川、陕、军务已竣。沿边营员。道远任重。应请行文该省督抚提镇。仍照例预保。以备要缺之用。从之。  

○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遣使臣吹纳木喀等奏。进表。并贡方物。请赴藏熬茶者、由噶斯。至京贸易者、由归化城。往多巴、西宁、贸易者、走噶斯之南。乞勿限定年分。至巡视科布多、请如前降旨。每年遣人前往。奏入、报闻。  

○壬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朕看带兵驻劄哈密之提督永常。办事情形。竟不深晓准噶尔性情。大有轻视之意。凡事视为易则难。视为难则易。必思其难以图其易。方克于事有成而无悔。准噶尔人等。性本狡诈。非我所属喀尔喀、厄鲁特、蒙古等可比。不可轻视。尔等将此情节。详悉指示。扎寄永常。令其凡事谨慎留心。  

○又谕。览夷使吹纳木喀。赍至噶尔丹策零奏章。意甚狡诈。朕断不因言辞触怒。遽尔兴兵。亦不可不密为整备。着移知两路军营大臣。令伊等加意防范。其奏内情形。并详悉寄知。  

○吏部奏。镶白旗满洲鄂尔和。承袭之云骑尉世职。定例准袭一次。今袭次已完。无庸给与敕书。得旨。鄂尔和所袭之官。着加恩再袭三次。  

○工部议覆。直隶总督高斌奏称。滹沱河溜北趋。正定府城西南隅。旧有斜角头堤。已被冲去。城南一带危急。前督臣孙嘉淦所请开挑引河。拦河筑霸。费钜功难。现有镶垫埽工。止可护厓。不能挑溜。拟于斜角头堤迤下。北岸迎溜处。加筑顺流挑水柴土坝五座。各宽五丈。长十丈至二十丈不等。料物夫工。估银四千两。于水未发时告竣。河溜自将南趋。北岸可免冲塌。应如所请。从之。  

○以镶黄旗前锋参领常在、为景陵总管。  

○癸未。以故四川土百户白马朗结之子工却单。瓦述更平东撒土百户登朱之弟纳龙交。贵州湖耳司副土官杨应昌之弟杨应态。袭职。  

○甲申。命宽学政携眷之禁。谕。前据河南巡抚雅尔图奏请。学臣停带眷属。以杜弊窦。经九卿议准。彼时朕降旨。如学臣差满之后。复留原任。或调别省。欲携带家眷者。着本人自行具奏请旨。今思学臣之廉洁贪污。视乎其人之自主。初不在眷属之有无。如谓携眷即滋弊窦。则外省自督抚藩臬以下。又何尝不携眷属耶。即使不准携眷。而随任之家人幕客。又岂能保其一一奉法惟谨耶。况父母妻子。相隔三年之久。不免内顾之虑。于情理亦未允协。嗣后不必禁止。  

○户部议准、湖广总督孙嘉淦、前署督那苏图、奏称。查开垦荒地。除平原沃壤。地虽畸零。仍照则分别升科。滨水坍卸者开除。新淤复涨可耕者、造报外。山头地角。止宜种树者、听垦。免其升科。成丘段者、高阜种杂粮。二亩以上。照旱地升科。稍低种禾稻。一亩以上。照水田升科。不足一二亩者。仍免。并饬查丈注册给照。以杜豪并。从之。  

○又议覆左都御史管广东巡抚王安国奏、酌议沿海沙滩事宜。一、沙滩出水。方许报承。官勘、给单定限。工成执业。一、承垦人不过一顷。地广顷多者。分承协筑。报承时查取保结。绅衿商贾侨寓捏冒有禁。一、三年工筑。三年成熟。照水田起科。均应如所请。惟承后退出者。另承酌偿工本。不必公项动买。从之。  

○丙戌。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大学士鄂尔奏等议奏、据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奏称、建威将军补熙两次寄字。称口外现设归绥道。凡刑名钱谷。既由通判、同知、道员、逐层审理。与各省州县府无异。若仍由巡抚、将军、都统、三处核拟。实有鞭长不及之势。嗣后或竟归将军。竟归都统。就近咨题完结。窃念夷汉交涉。命盗案件。例由巡抚主稿。臣不敢违例诿卸。曾两次扎覆。诚恐补熙疑臣固执成见。理合将未经会奏缘由奏明。查口外命盗案件。专系蒙古者。由将军审理。夷汉交涉之事。由臬司成招。巡抚核题。乾隆五年五月内钦奉谕旨。嗣后归化城、土默特、等处盗案事件。着绥远城建威将军一并管理。原指蒙古案件而言。又五年十一月内刑部议覆补熙奏。蒙古民人交涉命盗等案。概由巡抚主稿。关会都统将军。奉旨依议。又本年三月内吏部议覆喀尔吉善奏。归化、绥远、二城。办理一切案件。如巡道同知协理等官。遇有疎防迟延失察等事。均归巡抚咨题参处。毋庸该将军查取职名。亦经奉旨依议。是夷汉交涉事件。统归巡抚核题。定例己久。未便纷更。第口外相隔辽远。关会审解。每致守候覊延。嗣后应令该抚严饬道厅。依限审结。以免拖累。案情不致有误。职守亦有由归。得旨依议。  

○吏部议准。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称、原隶兰州之芦塘驿。移驻口外。并为营盘水驿。应归宁夏府西路同知辖。芦塘松山驿丞。应裁去芦塘字。原隶兰州之沙井驿。就近归移驻省城之皋兰县辖。从之。  

○丁亥。吏部议准贵州总督张广泗奏称。新设之贵东道。黄平旧州州同。铜仁、松桃、两县丞。都匀、镇远、两府知事。施秉、都匀、清平、三县主簿。古州仓大使。旧设之思南府朗溪司、沿河司、两吏目。或所治较前淳朴。或他员已足兼摄。应请裁汰。至黄平州居民稠密。奸良不一。应改设巡检驻查。所裁贵东道属六府。归古州道辖。从之。  

○又议准。广西巡抚杨锡绂奏称。迁江县北四地方。道通马平、来宾、忻城、汉土各县。实为要隘。请于宾州营抽拨千总一员。带兵五十名。驻劄弹压。从之。  

○户部议准。前署浙江巡抚宗室德沛奏称。海沙、芦沥、二场。摊纳西路场坍缺课银。非本场额课。应与豁除。从之。  

○以吏部左侍郎蒋漙、署刑部侍郎。  

○陕西提督周开建以病解任。以西宁总兵许仕盛署陕西提督。  

○以喀尔喀辅国公旺布之子蒙固袭爵。  

○江西巡抚陈宏谋疏报。新建、丰城、上高、泰和、万安、上饶、弋阳、鄱阳、崇义、会昌、龙南、安远、长宁、十三县。乾隆五年分、开垦老荒、续荒、及额外新生田地塘。六顷十四亩有奇。  

○戊子。上诣黑龙潭祈雨。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  

○谕军机大臣等。江南准、徐、凤、颍、等处。连年被灾。民人困苦。目今流离载道。至有茹草伤生者。朕屡次降旨。加恩赈济。而所赈之户口人数。遗漏甚多。百姓无以自存。此等情形。出之南北往来人之口。俱无异词。并非一二人之言也。顷览周学健所奏徐州光景。亦大概相符。而从前那苏图等。俱有讳匿之意。并未据实陈奏。预为筹画。其意不过以地方有一二奸民。恃众逞刁。希冀冒滥。借口渐不可长。岂知所属州县官员。则以为上司讳言灾荒。遂承奉意旨。以重为轻。以多为少。上下相蒙。而民隐不能上达矣。独不思小民之指称饥荒。望希恩泽者。不过数人。岂可以数人之诈伪冒滥。而使千百良善之民。饥馁穷厄、至不能完其家室。保其躯命乎。况多费钱粮之害尚小。而讳灾病民之害甚大。朕已屡降谕旨。伊等尚不知仰体乎。昨特遣大臣前往。期登斯民于衽席。然总督节制通省。大小官员。皆听其指挥。若复掣钦差大臣之肘。则彼力不能施。而朝廷之德泽。究不能普被。是谁之咎耶。那苏图等、从前办理其属错误。因念平日居官。尚无过失。姑且从宽。若嗣后回护前愆。仍不尽心办理。朕必照匿灾之例。加以严谴。尔等可即传谕知之。  

○钦差侍郎周学健奏。访闻河南仪封、考城、等县。盗匪滋事。山东桃源集、南阳镇、盗风甚炽。江省饥乏。恐被邻省匪诱。现在招徕养赡。以清盗源。得旨。周学健奏摺。可即抄录、寄与河南巡抚雅尔图、护理山东巡抚魏定国阅看。令其立速查办。  

○缓徵山东历城、章邱、邹平、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平原、肥城、平阴、博平、茌平、德平、高唐、十七州县。被旱灾地方。乾隆六年分漕粮额赋。  

○已丑。命督抚实力弭盗。勿分疆界。谕。朕尝见各省督抚等。奏报查拏盗贼。皆称邻封境上。萑苻潜匿。抢夺横行。而本省则极安静。并无滋事。如江南则指称山东河南。山东河南、又指称江南湖广。其他处所报。亦往往类此。此固由于该督抚有互相推诿之心。亦由所属官员。欺诳上司。以卸已责。而盗贼因得以肆志。无所忌惮矣。独不思督抚皆朕简用大臣。当视国事如家事。视邻省如本省。岂可存此疆彼界之心。蹈恕已责人之习。此风不改。国家何所倚赖。伊等又何以副朕之委任耶。可即传谕各督抚知之。  

○吏部议覆。直隶总督高斌奏称。新设热河兵备道。地居口外。所属同知、通判。皆系理事满缺。承办案件。多属蒙古旗人之事。应请改为满缺。由部于满洲人员内、奏请简用。应如所请。准其改为满缺。嗣后缺出。臣部行文各部。令该堂官、于满洲郎中内拣选保举。交与臣部带领引见。恭候简用。从之。  

○户部议覆。给事中陆尹耀奏称。国家周恤旗丁。务从宽裕。缺乏挂欠。弊有由生。大约佥运。殷实者少。以办公之资。尽私家之用。尚未过淮。花销殆尽。弊端百出。土宜外揽载客货。沿途停泊。催漕弁兵。藉此需索。弊一。尖丁包揽使费。预先勾通签验。各役签米。以少报多。以潮杂报乾洁。弊二。签手上船。旗丁暗掷小包。签手会意多报。无使费之名。巧于使费。弊三。赶过淮关。脱帮停泊。移前补后。为盗卖地。弊四。搀和沙粞。抵换官粮。弊五。聚饮赌博。醵钱演戏。误公妨运。弊六。使水用药。霉变亏缺。弊七。催漕弁兵。勾通丁舵。私买包米。弊八。领运随帮等官。收受到任、节令、生辰、规礼。需索银钱。借贷土米。弊九。亦有乘运官收受规礼。挟制盗卖。运官染指。甘受箝制。通同徇隐。弊十。头船伍长。指称运官科敛各船财物。包交包受。弊十一。漕蠹奸丁。指称过淮打点。兜收钱粮肥己。弊十二。提溜打闸。雇募短纤。折给粮米。弊十三。正副旗丁。管驾船只。过淮之后。私自回家。令舵工包运包交。弊十四。夹带私茶私盐硝磺违禁物。弊十五。潜留犯事衿监。讼师、旗逃、卦子、白莲、罗教、远来不明之人。勾连生事。弊十六。至于拦截河流。欺压民船。逞凶打降。盗窃攘夺。系水手之肆横。所宜一体禁绝。但禁而复犯。犯而复禁。势若循环。应请旨敕部饬行永禁。刊刻木榜。列南北要津。先教后诛。犯者自少。应如所请。从之。  

○以太常寺少卿刘纶、翰林院侍读龚学海、俱为右通政。  

○以大学士张廷玉、徐本、查郎阿、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内阁学士觉罗吴拜、詹事钱陈群、户部尚书陈德华、吏部侍郎阿克敦、吏部侍郎蒋溥、户部侍郎梁诗正、工部侍郎德龄、大理寺少卿周炎为殿试读卷官。  

○免乾隆六年分、福建福安县被旱额赋。  

○赈甘肃平番、碾伯、宁朔、真宁、皋兰、金县、华亭、镇原、固原、礼县、狄道、宁州、十二州县。乾隆六年分、被水被雹灾民。  

○长芦盐政三保、疏报乾隆六年分、山东永阜场、垦滩七幅。计池地十亩有奇。  

○是月。直隶总督高斌奏祈雨。得旨。览。朕所忧者。不在目前。看此光景。恐雨泽为期正远耳。  

○又奏。各属米价。得旨。二两以外。尚得谓之中价乎。此意即邻于讳灾。亦不可也。  

○又奏。祈雨。得旨。目下若再旬日不雨。则二麦必大减分数矣。朕甚忧之。其未雨之绸缪。卿不可不留心也。  

○又奏。得雨日期。得旨。览奏稍慰朕怀。然京师一带。尚未得有沾足雨泽。殊切廑望也。  

○钦差侍郎周学健奏。勘估各工。请帑兴修。兼筹堵洩。得旨。所奏俱悉。慎重为之。  

○又会同两江总督那苏图、江苏巡抚陈大受奏。遵旨减粜。诚恐米价太贱。商贩不通。酌中定价。期济民食。并饬各灾区。多设米厂。委员监买。户限一斗以内。以杜奸民贱籴贵粜。得旨。所办甚妥。知道了。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会商淮、徐、等属赈粜事宜。筹办水道。得旨。观卿似有讳饰之意。此甚非朕视民如伤之意也。已有旨向大学士处颁发矣。  

○江苏巡抚陈大受奏。江浦、六合、堤埂被水冲决。动借常平仓谷资修。得旨。办理甚妥。知道了。  

○又奏。下江盗案。淮、徐、海、三府州属为多。被灾之后。时届寒冬。严饬地方官。实力缉捕。得旨。此处盗风颇炽。不可不加之意也。  

○又奏。会同钦差及督臣。分别加赈淮、徐、等属。银谷兼放。借拨运库。酌贷口粮。饬属浚河洩淤。得旨。所奏俱悉。  

○江西巡抚陈宏谋奏。拏获私铸首伙。得旨。好。勉力妥协为之。  

○湖北巡抚范璨奏。两江总督那苏图、委员赍银籴谷。楚北上年有收。不藉仓谷平粜。安省急资接济。已饬近省各府。照价粜给。交员赶运。得旨。办理甚妥。知道了。  

○湖南巡抚许容奏。武陵、桃源、两县。大风、雨雹。查明损坏营船房屋。倾压灾民。给银殓埋。补种打损秧田。得旨。知道了。应赈恤者。加意赈恤之。毋致失所也。闻汝虽洁已奉公。但略过于严峻。使人不能近。汝之严峻。亦朕所素知。但出于公尚可。若稍有私意于其间。则有不能近之人。亦必有能近之人矣。此又非出于所闻。而朕之意料。恐汝正不能无此病也。戒之慎之。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将常平等仓贮谷。借给兵丁。令营员于月饷扣移买补。因非种地农民可比。免其加息。得旨。知道了。  

○又奏江南窝盗党伙。流入开、归、等地方。拣员选役。悬赏踩缉。得旨。此皆汝向日有讳盗之心。今至不可掩饰。称邻省流来。实属无耻。若再不实力缉获。汝罪不可辞矣。  

○山东布政使署巡魏抚定国奏。护理巡抚日期。得旨。闻山东颇有盗窃之风。尤不可不思所以弭之也。  

○又奏。雨泽分寸。得旨。闻东省望雨甚急。此奏不无掩饰。况汝现护抚印。一切政务。更不可不勉力妥理也。  

○又奏。收恤江苏被灾流亡。资送回籍。东省并无流民滋事。得旨。恐亦未必无之。汝尚未之知耳。  

○川陕总督尹继善奏。续办哈密、安西、善后事宜。一、安西城守营、靖逆协、暨塔尔湾、桥湾、共添兵一千三百名。又标协营、应补实各官亲丁并公粮七百五十六名。于现在驻防兵丁挑留三百十二名。余咨甘肃提、镇。照数添送。一、哈密存粟米五万七千三十余石。自本年起、米四面六搭支。月支米十二日。防兵二千名。可食二十余年。每年屯田所收。支旧存新。酌量出易。一、存白面四百六十余万斤。历久不堪再贮。回民公称每年春。愿借面十一万斤。秋还麦一千石。还糜谷者以一麦二谷计算。照便每年每石。折耗一升。免粮员赔累。一、驻防哈密之副将。防所副参等官。俱听调度。若仍给副将关防。体制未合。请敕部铸给驻防哈密统领关防。一、沙州、靖逆、安西、等处。共团练屯兵一千七百八十余名。各设屯长稽查。已咨甘州提督。拨旧存余剩鸟枪。各给一杆演习。得旨。所奏俱悉。关防一事。军机大臣议奏。  

○广西巡抚杨锡绂奏。□十□木江苗寨乏食。借给银谷。许赴城营各工代赈。饬属不得借缉拏逸犯。诱扰已经安抚之苗。得旨。所见是。知道了。  

○贵州提督韩勋奏。严缉石金元案内遗孽。得旨。知道了。竭力督缉。务获为是。  

卷之一百六十三

猜你喜欢
  圣安本纪卷之二·顾炎武
  唐鉴卷十五·范祖禹
  卷二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卷十七·胡一桂
  列传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一百二十·郑麟趾
  提要·熊方
  卷首中东年表·黄遵宪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高季兴传·薛居正
  张行简传·脱脱
  卷三百二十一·杨士奇
  卷八·鄂尔泰
  卷七十四·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辰翁·唐圭璋

      辰翁字会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绍定五年(1232)。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隐居。大德元年(1297)卒。年六十六。有须溪集。   望江南   晚

  • 自家伤感·戴望舒

    怀着热望来相见,冀希从头细说,偏你冷冷无言;我只合踏着残叶远去了,自家伤感。希望今又成虚,且消受终天长怨。

  • 游灉湖上寺·张说

    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 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 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

  • 卷之三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溥仪

    在伪满学校读过书的人,都被迫背过我的“诏书”。在学校、机关、军队里,每逢颁布一种诏书的日子,都要由主管人在集会上把那种诏书念一遍。听人讲,学校里的仪式是这样的:仪式进行时,穿“协和服”①的师生们在会场的高台前列

  • 叙·马光

    叙一天之生才,何代无有!在士大夫之生逢其时,有幸有不幸耳。不幸而当国家蒙难、夫马多艰、危急存亡之际,内沮宵人、外绝同气,职非心膂、位拥虚名,虽武侯之志匡汉鼎、王导之功扶晋祚,岳岳棱棱,赤心劲骨,将焉用之;徒使壮士寒心、英

  • 高闾传·李延寿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五世祖高原,在晋朝任安北将军、上谷太守、关中侯,蓟中有记载他事迹的碑。他的祖父高雅,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曾任州的别驾。父亲名洪,字季愿,任陈留王从事中郎。高闾贵显之后,被追赠为幽州刺史、固安贞

  • 耶律曷鲁传·脱脱

    耶律曷鲁,字控温,又字洪隐,迭剌部人。祖父匣马葛,简宪皇帝之兄。父偶思,在遥辇时任本部夷离堇,曷鲁乃是他的长子。曷鲁生性朴实厚道。幼年时,与太祖交游,伯父释鲁觉得他们奇异不凡,说:“光大我们家族的,必定是这两个孩子。”太祖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下·佚名

    揣度中东局势 吴观察自台湾回沪 东国尚存有帑银 昨晚新闻 京都传言 轮船尚未租定 七月分教职单(七月二十六日京报) 津沽西友来信 兵船听候调遣 辨火船出售 宁友来函 闽督将移驻厦门 高丽国人自东洋来函(八月十五日续完

  • 卷二百三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宋神宗元丰四年判河南府太尉文彦博论西事奏曰近闻西师已还中外但知时暂歇泊而未有分屯解甲之旨人情忧疑皆虑王师必有再举之计老臣受国恩深义同休戚齿髪如此

  • 卷二百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慎刑汉文帝元年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亡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孥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

  •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钱穆

    一、清代帝系及年历 清代凡十主,二百六十八年。 二、清代对待汉人之态度清室对待汉人,无论其为怀柔或高压,要之十分防猜。 努尔哈赤极端排汉。 得汉人,分赐满人为奴隶,壮丁十

  • 玉杯第二·苏舆

      《春秋》譏文公以喪取。難者曰:“喪之法,不過三年。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今按經,文公乃四十一月方取。取時無喪,出其法也久矣。何以謂之喪取。”曰:春秋之論事,莫重於誌。今取必納幣,納幣之月在喪分,故謂之喪取也。且文公以

  • 卷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二衍要道之义朋友易兑【卦名】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程颐传曰丽泽二泽相附丽也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观其象而以朋友讲习【臣】按朋友之交以相説而成者也方以类聚物以羣

  • 宗镜录卷第六十四·延寿

    第七梦觉相违难。唯识论云。若觉时色。皆如梦境不离识者。如从梦觉。知彼唯心。何故觉时于自色境。不知唯识。答。唯识论云。如梦未觉。不能自知。要至觉时。方能追觉。觉时境色应知亦尔。未真觉位。不能自知。至真觉

  • 三四郎·夏目漱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夏目漱石。1908年9月—12月连载于《朝日新闻》,1909年5月由春阳堂出版单行本。为作者中期创作的 “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从九州到东京上大学的农村青年三四郎,在城市文明的熏陶下,产

  • 北海集·綦崇礼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