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植传

裴植,字文远,叔业的兄长叔宝的儿子。少小酷好读书,博览经史,尤长于佛教经典,善于谈论佛家义理。跟随裴叔业在寿春任上。叔业病卒,席法友、柳玄达等共同推举裴植监理州事。封锁叔业丧事的消息,下达命令,处理政事,都出于裴植的主张。然后打开城门迎纳前来接管的魏军。宣武帝下诏命裴植为兖州刺史、崇义县侯,又入朝为大鸿胪卿。后来,因为他的长子裴昕叛投南朝,有司给他大辟的处置。昭武帝特意下诏免去他的罪过,以表示不忘他过去的功勋。不久,授他为扬州大中正,又命他为瀛州刺史。再升任为度支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衔。

  裴植的性情品格并非是柱石人物,所作所为很不稳定。从兖州刺史任上回来后,上表请求解除官职,到嵩山隐居。宣武帝不允许,对他的做法很是奇怪。然而,在各种场合他与人们议论,却说自己并不比先前由南齐归顺的王肃差,从而埋怨朝廷对待他不优厚。等到当上尚书,志得意满,想把政事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别人说:“不是我一定要当尚书,尚书也必须由我来当。”言词激扬慷慨,见形于色。等到入朝参与政事的讨论,不断对众官讥讽诋毁。又上表攻击征南将军田益宗,说:华夏人和蛮人不是同类,他的地位不应该在累世为官的人上面。对人的轻慢污辱,都与此相同。侍中于忠、黄门元昭看了他的奏疏十分反感,压下来没有送给宣武帝。韦伯昕告发裴植阴谋废黜明帝,尚书又奏报羊祉告裴植姑母的儿子皇甫仲达,说仲达受裴植的指使,诈称有皇帝诏书,率领部队,想图谋领军于忠。当时于忠擅权,便构成罪状,又假借诏命,将裴植杀害,朝野上下为之称冤。临终时,他神色自若,嘱告子弟:被害之后,剪掉他的头发胡须,给他穿上和尚的衣服,用佛门礼仪将他埋葬在嵩山之阴。

  最初,裴植与仆射郭祚、都水使者韦俊等人同时遇害,后来,郭祚、韦俊的事情得以昭雪,并加赠职衔,而裴植只是追封原来的封爵而已。他的部下渤海人刁冲上疏辩争,于是,朝廷赠封为尚书仆射、扬州刺史,又重新改葬。

  裴植的母亲是夏侯道迁的姐姐,性情刚毅,对待孩子尤如严父。孩子长大后,如不穿戴整齐,就不见他们。他们如小有过失,也必须穿戴整齐,跪伏在门外,经三五日后才让人引见,用严词督责。惟有小儿子裴衍可以穿寻常衣服见她,早晚侍奉左右。裴植在瀛州时,他的母亲年逾七十,到寺院舍身为婢,每天布衣麻裙,拿着扫帚簸箕到沙门寺洒扫庭院。裴植的弟弟裴瑜、裴粲、裴衍也穿着奴仆的衣服,流着眼泪跟从,僧道凡俗都很受感动。她的儿子们各以布帛数百匹赎回母亲,后来她出家为尼,入嵩山好几年才回来。裴植既为长子,母亲又年纪高迈,他在数处任职,只让妻子跟自己生活。虽然也送禄米奉养母亲及各个兄弟,却家产有别,同居而分炊。一家数灶,也是江南的习俗,但论者多借此讥笑他。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脱脱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三·焦竑
  ●卷一百五十·徐梦莘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六·徐乾学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九十五·佚名
  ◎官场百弊有引 观渡闲人·费行简
  穆寿传·李延寿
  李允则传·脱脱
  李杲传·宋濂
  李庭传·宋濂
  卷八十五·阿桂
  卷二·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存余堂诗话 全文·朱承爵

      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后之作者,直当因其事用其题始得。往往借名,不求其原,则失之矣。如刘猛、李余辈,赋〈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乃叙烈女事,至于太白名家,亦不能免此病。郑樵作《乐略》叙云:「然使得其声,则义之同异又

  • 古乐府原序·左克明

    汉武帝立乐府官采诗以四方之声合八音之调用之甘泉圜丘此乐府之名所由始也厯世相承古乐废缺虽修举不常而日就泯没博洽推究师授莫明于是凡其诸乐舞之有曲与夫歌辞可以被之管弦者通其前后俱谓之乐府上追三代下逮六朝作者

  • 御选宋诗卷二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六七言古诗二苏舜钦赠释秘演高车大马阗上京释曰演者何声名当年余尝与之语实亦可喜无俗情作诗千篇颇振絶放意吐出吁可惊不肻低心事镌凿直欲澹泊趋杳防落落我儒坐满室共论慤若木陷钉卖药得钱

  • 卷三百五十三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乙未盡其月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其赦法用第二等。(兩紀並書赦天下。)   差官禱于天地、宗廟、社稷、諸陵。(新紀書遣官禱于天地、宗廟、社稷、諸陵。舊紀不書。)   丁酉,皇太后遣勾當御藥院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万历十八年四月壬申朔以孟夏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代侯吴继爵李言恭分献○先是福建道御史钱一本论劾原任巡按江西御史祝大舟贪赃不法奉旨扭角□羊来京究问大舟亦将一本先任庐陵知县贪赃不法事奏辩并下法司于是都御史吴

  • 尚史卷七十一·李锴

    列传四十九田齐诸臣传匡章 章子匡章齐人也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孟子】威王时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王使章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军门曰和】使者数相往来章变其徽章以杂秦军者言章以齐入秦王不应顷间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夏言字公谨广信之贵溪人性警敏能属文尤长于笔札自其在公交车则已奕奕有儁声举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奉诏核斥锦衣冒滥官属三千二百出按皇庄侵占农地二万余顷糺中贵人赵彬建昌矦张延龄前后七疏皆报

  •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

  • 魏纪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司马光

    魏纪五 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1]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1]春季,正月,戊子(初八),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2]丁巳,皇太后郭氏殂。帝数问甄后死状于太后,由是太后以忧殂。 [2]丁己(疑误),皇太后郭氏去世。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三·佚名

    赋役门财赋财赋造簿之法真西山以上数条皆可采用,而歙县造簿之法尤为切要。盖簿书乃财赋之根柢,财赋之出于簿书,犹禾稼之出于田亩也。故县令于簿书,当如举子之治本经。近世不然,虽秋夏之簿未尝不置。然为宰者牢会亲阅,则所用

  • 卷七·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卫禁上【凡一十八条】疏义曰卫禁律者秦汉及魏未有此篇晋太宰贾充等酌汉魏之律随事増损创制此篇名为宫卫律自宋洎于后周此名并无所改至于北齐将闗禁附之更名禁卫律隋开皇改

  • 初版自序·张荫麟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如下:(1)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入考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亦力求节省;(2)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

  • 卷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地官司徒第二之三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比必里反下同陆毗

  • 卷二十二·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二   元 王天与 撰洪范第六         周书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汉孔氏曰不放而杀纣自焚也武庚纣子以为王者后一名禄父张氏曰立武庚者继絶世也○汉孔氏曰归镐京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一]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所積集一切   善根.所[二]謂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種種善根.微塵

  •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梵摩难。常供养佛及众僧。每得斋日。王辄宿敕群臣严驾。王便导从数千人到佛所。五体投地。稽首佛足。佛每为诸天人民说经

  • 卷第三·宗密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卷第三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撰别行疏 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述随疏钞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别行一卷 △第四释经名题大方广佛至一卷於中二先解总题后明品目

  • 赤都心史·瞿秋白

    现代散文集。瞿秋白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6月初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除《序》和《引言》外,收1921年2月至次年3月作者在莫斯科所作的随笔、杂感、游记和诗歌(包括译诗)共46篇。作者在序文中说:“《赤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