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三十八

礼略

吉礼【三】

太庙

【臣】等谨案郑志列宗庙一门具详历代建庙之制度其祭享仪节则分见於时享祫禘诸门我

列祖以来

洪模景烁远轶前代谨详

盛京

太庙之始冠於篇首至

京师

太庙并详稽

列圣以来尊崇升祔之典备着篇中即仿郑志宗庙一门

之体例云

天聪十年四月

太宗文皇帝受尊号建国大清改元崇德即

盛京立

太庙於抚近门东崇德元年四月奉安

列祖

太祖神位於

太庙追尊

始祖为

泽王

高祖为

庆王

曾祖为

昌王

祖为

福王恭上

太祖尊諡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庙号

太祖

皇太后尊諡曰

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前殿安奉

太祖

太后神位

後殿正中安奉

始祖神位左安奉

高祖神位右安奉

曾祖神位次左安奉

祖神位皆南面是日

亲行

大飨之礼五月荐樱桃於

太庙时有以新樱桃献者

太宗文皇帝命荐於

太庙嗣後凡新进果品五谷先荐

太庙然後进御着为令

顺治元年九月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立

太庙於端门之左恭奉

太祖武皇帝神主

孝慈武皇后神主

大行皇帝神主奉安

太庙十月恭上

大行皇帝尊諡曰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文皇帝

庙号

太宗二年七月恭进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五年四月以重修

太庙遣官祗告恭奉

神牌暂安

後殿六月以

太庙工成遣官祗告奉安

神位於

正殿十一月冬至追尊

列祖

太祖以上四世

始祖泽王为

肇祖原皇帝

始祖妣为

原皇后

庆王为

兴祖直皇帝

妣为

直皇后

昌王为

景祖翼皇帝

妣为

翼皇后

福王为

显祖宣皇帝

妣为

宣皇后是日

世祖章皇帝亲诣

後殿奉安

神位致祭如时享仪七年二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曰

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八年正月恭奉孝端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前一日遣官祗告是日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先奉

神主祗见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恭代行三跪九拜礼兴恭奉

神主奉安於

太宗文皇帝之次行一跪三拜礼毕行大飨礼如仪九年

二月恭进

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

孝端文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十年定

太庙悬庆成灯岁元宵自正月初七日起至十七日止十

八年正月

圣祖仁皇帝登极三月恭上

大行皇帝尊諡曰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

  世祖十月新建

太庙神厨门成十一月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主升祔

太庙前一日遣官祗告是日

圣祖仁皇帝亲奉

神主恭代行祗见礼奉安

神座行礼大飨如仪

後殿遣官行礼是年恭进

世祖章皇帝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

康熙元年四月恭改上

太祖武皇帝尊諡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武皇后尊諡曰

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恭加上

太宗文皇帝尊諡曰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奉安

神位於

太庙二年五月恭上

大行慈和皇太后尊諡曰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九年闰二月诸王大

臣等遵

旨议奏

慈和皇太后配祀

世祖章皇帝宜加上

尊諡为

章皇后五月恭奉

孝康章皇后神主奉安

太庙十三年恭进

孝康章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二十七年十月恭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諡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是月恭奉孝庄文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大臣二人恭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避立于旁

圣祖仁皇帝恭奉

神主奉安於拜位恭代行祗见礼三跪九拜兴恭奉神主奉安於

孝端文皇后神位之次行一跪三拜礼兴大臣二人恭请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奉安於拜位

圣祖仁皇帝恭代行祗见礼三跪九拜兴大臣二人奉安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神主於宝座一跪三叩退行大飨礼如仪三

十三年恭进

孝庄文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五十七年三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曰

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十二月恭奉孝惠章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先是奉

谕旨

皇太后系朕嫡母神牌升祔

太庙

奉先殿应安奉於

慈和皇太后神牌之上王大臣等遵

旨议奏得

旨是

太庙前殿致祭

孝惠章皇后宝座设於

世祖章皇帝宝座之次

孝康章皇后宝座设於

孝惠章皇后宝座之次至

中殿安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居中

孝惠章皇后神位居左

孝康章皇后神位居右均南向五十九年恭进

孝惠章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

雍正元年二月恭上

大行皇帝尊諡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八月恭加上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啓圣文皇后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

尊諡於

太庙恭上

仁孝皇后尊諡曰

仁孝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皇后

孝昭皇后尊諡曰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

孝懿皇后尊諡曰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皇后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曰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恭奉圣祖仁皇帝神主

孝诚仁皇后神主

孝昭仁皇后神主

孝懿仁皇后神主

孝恭仁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先是王大臣等议奏恭请

四后同祔

圣祖庙

尊諡并加仁字得

旨是又礼部等奏恭上

仁孝仁皇后尊諡仁字重复谨请改易恭上尊諡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得

旨是奉

谕曰朕惟

母后升祔

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思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奏请

四后同祔

太庙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朱子及有宋诸儒皆以为允当览奏既得展朕孝敬无穷之心复合前代斟酌尽善之典不觉悲慰交集恭惟

孝诚仁皇后元配

宸极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

孝恭仁皇后诞育朕躬母仪天下案先儒祔庙之议一元后一继后一本生以次并列今

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

孝诚仁皇后次奉

孝昭仁皇后次奉

孝懿仁皇后次奉

孝恭仁皇后如此庶於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至期世宗宪皇帝恭奉

圣祖仁皇帝神主亲王四人恭奉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世宗宪皇帝恭代行祗见

列祖

列后礼奉安

神座行大飨礼如仪三年五月恭修饰

太庙神牌六年十二月恭进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圣祖仁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先是大学士等遵

旨议

列祖

列后玉

宝修平旧篆敬镌加上

尊諡新造玉

册并旧进玉

册一同珍奉至是行礼如仪雍正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极十一月恭上

大行皇帝尊諡曰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庙号

世宗恭上

孝敬皇后尊諡曰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佐天翊圣宪皇后

乾隆元年正月

命修

太庙三月以加上

列祖

列后

尊諡恭修饰

太庙神牌遣官祗告是月恭加上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赞天承圣仁皇后

尊諡於

太庙二年三月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主

孝敬宪皇后神主升祔

太庙

皇上亲诣行礼恭代祗见奉安

神座行大飨礼如仪三年二月兴工修

太庙先期

亲诣祗告恭奉

後殿

四祖

四后神牌

中殿

列祖

列后神牌暂安

前殿六月

後殿工竣恭奉

四祖

四后神牌还御前一日

亲诣祗告九月

中殿工竣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还御前一日

亲诣祗告四年九月

前殿工竣

亲诣敬瞻

御斋宫致斋三日行大飨礼是月恭进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

太宗文皇帝

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世祖章皇帝

孝惠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

圣祖仁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四十二年三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曰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恭奉

神位升祔

太庙

皇上亲诣行礼恭代祗见奉安

神座行大飨礼如仪恭奉

孝圣宪皇后玉

册玉

宝奉安

太庙四十七年十月时享恭奉新造

五朝玉

册玉

宝尊藏

太庙先是

列祖

列后

宝皆随时敬造玉色尺寸不相符合乾隆二十四年回部

底定和阗职贡岁致精璆

皇上命择玉质之最良者一律?造

五朝

宝至是告成以时享大祭敬奉尊藏并

命敬彻旧藏

宝於四十八年七月

命皇子亲王恭送

盛京

太庙尊藏是年八月

皇上躬诣

盛京展飨如仪

皇朝通志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卷十·张九成
  第二十四回 索头魏分齐周北地称尊·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西汉年纪卷七·王益之
  第四一六佥禀光绪四年二月十五日一二二一八--一·佚名
  列传卷第五十 高丽史一百三十七·郑麟趾
  卷四 鲁语上·左丘明
  梁睿传·李延寿
  权德舆传·欧阳修
  李光弼传·欧阳修
  隐太子李建成传·欧阳修
  李光传·脱脱
  陈亨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七十五 陈烓 松迳风 一迳深且纡森森覆松栝清风池上来幽思与之发逸响谐素琴凉隂散缃帙弘景或可邀高怀共清豁 山寺夏游 素

  • 第三十六回 张彦泽倒戈入汴 石重贵举国降辽·蔡东藩

      却说辽兵环逼晋营,气焰甚盛,晋营中势孤援绝,粮食且尽。杜威计无所施,惟有降辽一策,或尚得保全性命。当与李守贞、宋彦筠等商议,众皆无言。独皇甫遇进言道:“朝廷以公为贵戚,委付重任,今兵未战败,遽欲靦颜降虏,敢问公如何得

  • 第三七○谕同治六年正月十七日一二二○六--五·佚名

    淡水分府严,对李沧玉给铜锣湾等庄总理谕戳署淡水分府严为给发谕戳,以资奉公事。上年十二月二十日,据铜锣湾福兴街八庄职员吴肇光、生员黄文龙、监生彭嘉谟、业户刘焕文、暨众铺户等禀称:「缘有该庄地

  • 第二十三卷明永乐·缪荃孙

    成祖永乐元年正月甲申,复前应天府尹向宝官。二月丙寅,修京师通济桥。辛未,修皇城萧墙及卫士直庐。苏州府嘉定县言:“县有秦、赵二泾,旁近田地,资其灌溉。比缘潮汐往来,沙土淤塞,每遇旱暵,则泾旁之民,种不入土。近泾旧有小横沥,乞

  • 绎史卷一百二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卫嗣君之治史记嗣君五年更贬号曰君独有濮阳战国防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羣臣谏曰以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敎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亷耻虽有十左氏

  • 史记集解卷六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

  • 六九 日本的衣食住下·周作人

    黄公度在《日本杂事诗》注里,关于食物说的最少,其一是说生鱼片的:“多食生冷,喜食鱼,聂而切之,便下箸矣,火熟之物亦喜寒食。寻常茶饭,罗卜竹笋而外,无长物也。近仿欧罗巴食法,或用牛羊。”又云:“自天武四年(案即公元六七六年,但史

  • 桓伊传·房玄龄

    桓伊,字叔夏。父桓景,有用世济时之才干,官至侍中、丹杨尹、中领军、护军将军、长社侯。桓伊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真率,为王氵蒙、刘忄炎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当时前秦苻坚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

  • 张绍登传·张廷玉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

  • 卷二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九舆服上辂辇      冠服皇后车服    皇太子车服辂辇大定十一年将有事于南郊太常寺检引宋南郊礼例卤簿内合用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耕根车明逺车指

  • 卷六十七·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七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一贞观十七年冬至有事南郊诏祭圆丘明堂并以高祖太宗配诏郊礼唯昊天开元十一年郊天制命宰臣等分祭郊庙社稷勅外坛入庙行事官先去剑佩及履勅天宝元年南郊制每载四

  • 卷二十五·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五晋胡峤陷北记【按胡峤陷北记已见欧阳修五代史内其所记亦多荒诞失实未可为据今以原书所有姑仍其旧附存之】晋同州合阳县令胡峤居契丹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略能道其所见云自幽州

  • 卷九一·邱濬

    ▲舆卫之仪 《易》:坤,为大舆。吴澂曰:“为大舆,三画虚,所容载者多也。”坎为水,为矫,为弓轮,其为舆也为多眚。 徐几曰:“阳在阴中,抑而能制,故为矫,为弓轮。矫者矫曲而使之直,者直而使之曲也。弓盖二十八,所以

  • 云居佛印元禅师·惠洪

    禅师名了元。字觉老。生饶州浮梁林氏。世业儒。父祖皆不仕。元生三岁。琅琅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诵三千首。既长从师授五经。略通大义去。读首楞严经。于竹林寺。爱之尽捐旧学。白父母。求出家度生死。礼宝积寺沙门日用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中·佚名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小功德成有尽德聚。有贪有嗔有痴有取有结有使。是转轮王。一切无有作怨敌者。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是转轮王无有诤恼。文殊师利。岂况如来转大法轮。无量大智。功德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佚名

      唐 不空译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亦名五支略念诵要行法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稽首无碍智  密教意生子  依

  • 日本锓唐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后序·玄沙师备

    佛祖所传之法。本来超因果修证。则不涉盛衰生灭。而有盛衰生灭者。佛祖之教也。然而教也者。所以明法也。而非藉教则不能传法。则教之盛衰。犹法之盛衰也。教久焉而不能无弊。弊不救则教衰焉。所以世有伟人矫弊张教。

  • 剑侠传·王世贞

    文言短篇小说集。明王世贞编。二卷。此书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即据此本,谓为“皆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