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隐太子李建成传

隐太子李建成小字毗沙门,是高祖的长子。资性简慢,行为不检,好色嗜酒,行猎无度,所交结者尽为赌徒大侠。

隋朝末年,高祖受诏前往汾州、晋州地区讨捕贼寇,留下建成护家,居于河东。高祖起兵时,密召建成与元吉前往太原,隋官悬赏收捕甚急,建成从小道赶赴太原,任职为左领军大都督,封为陇西郡公。率兵略定西河郡,随同平定京师。唐国建置后,拜为唐国世子,开建府署设置官属。还兼任抚军大将军,担任东讨元帅,率兵十万东巡洛阳,返回后任职为尚书令。

高祖接受隋禅之后,立建成为皇太子。下诏建成率领将军桑显和进击司竹群盗,将其平定。凉州人安兴贵杀其帅李轨,率众归降,下诏建成前往原州接应他们。建成素来骄慢,不恤士卒,虽然正值酷暑,仍昼夜驰猎不止,众人不堪其劳,逃者过半。高祖想让他熟习政务,便下令除了军国大事外其余政务悉听裁决。又命李纲、郑善果担任东宫官员,参与谋议。稽胡首领刘人山成进犯边郡,下诏建成进讨,击破其寇于..州,斩杀及俘虏以千计,将其酋帅全都授予官职,使之回去招诱群胡。人山成与其他大帅归降,建成畏其人众,假托为州县修筑城墙,派已归降的胡人操持板筑之具,暗地派兵诛杀六千余人,人山成投奔梁师都而去。建成曾率兵巡行北方边地,遇贼四百人出降,尽割其耳然后放走。

中允王王圭、洗马魏征认为高祖初起时,建成未参预其谋,而秦王世民数次荡平巨寇,战功为天下之冠,英雄豪杰归心于他,高祖暗自答应立他为皇太子,因此建成之势甚危。时逢刘黑闼作乱于河北,王王圭等人便进劝建成说:“殿下仅以嫡长子身份居于东宫,没有功德为人称道。如今黑闼所率残兵剩将不满一万,率领精兵与之决战,唾手可以取胜。请殿下前往讨伐,乘便交结山东英雄豪杰,深自封植。”建成便奏请出征。当时黑闼败于氵名水,建成问魏征说:“山东平定下来了吗?”魏征回答:“黑闼虽然战败,但我军对其部众杀伤太甚,其党羽全都悬赏捕捉予以处死,妻子儿女掳为奴婢,欲降而无路,朝廷虽有赦令,而捕获者必遭屠戮,不大加宽赦宥免,恐怕残贼还会啸聚,民众还未安定。”不久黑闼军势果然复振,庐江王李瑗放弃氵名州,山东又乱。便命齐王李元吉往讨,有诏书宣布降者赦罪,但众人不信。建成到达后,对俘获者全都予以抚慰遣还,百姓欢欣鼓舞。余贼害怕,连夜奔逃,建成调兵追击。当时黑闼部众仍很强大,便释放囚徒使其相互传告说:“脱下你们的铠甲返回乡里吧,你们被捕获的妻子儿女都已释放回家了。”其部众才纷纷解散,有的还捆缚其首领归降,由此擒获黑闼。

高祖晚年内宠甚多,其中张婕妤、尹德妃最受宠幸,其亲戚分别侍奉东宫及齐王府。建成既与齐王元吉通谋,内结高祖妃嫔以自固其位。当此之时,海内还未平定,秦王世民常常领兵在外,很少见到高祖诸妃。洛阳平定之后,高祖派遣诸妃驰往东都检视宫人及府库珍玩,全都私下有所求索,并为娘家兄弟求官。秦王已经封奏府库财簿,至于官职爵位,非有战功者不与,由此妃嫔之人怨恨不已。随后为陕东道行台,有诏属内事务可以全权办理。秦王将肥美之田给予淮安王李神通,而张婕妤为其父请求其地,高祖下手诏赐田。诏书到时,神通前已得田,不肯交出。婕妤诬奏说:“诏书赐予妾父田产,而秦王夺去给予他人。”高祖发怒,召见秦王责让说:“我的诏令不如你的王府教令吗?”有一天,对裴寂说:“孩儿久掌兵权,被儒生教坏,不再像我从前的儿子了。”秦王府属官杜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之父门前,妃父恨其傲慢,率其家僮将如晦拖下马来殴打,断其一指。其父害怕出事,便让德妃在高祖前诉说秦王左右欺凌其父。高祖不明真情,大发脾气,训斥秦王说:“儿之左右竟敢欺凌我妃嫔之家,何况平民百姓呢!”秦王百般辩解,高祖置之不理,因此日渐疏远。有一次,高祖召集诸王宴飨,秦王思念其母早逝而不见拥有天下,故而独自悲泣,高祖见此很不高兴,诸妃趁机加以中伤,为建成游说:“如今海内无事,陛下年事已高,应当娱乐自己,秦王感愤悲泣,正因忌恨我等。假如陛下万岁之后,秦王得志,妾等必无遗类。东宫太子,为人慈爱,必能保全供养我等。”说罢全都悲不自胜。高祖恻然伤感,便打消了更换太子的主意。

后遇突厥兵马进犯关中,高祖打算迁都避寇,因秦王苦谏而止。建成往见高祖说:“秦王想抵御外寇,阻止迁都之意,是为了久掌兵权,而谋夺帝位。”高祖渐渐不喜秦王。

起初,高祖令秦王居于西宫承乾殿,元吉居于武德殿,与上台、东宫昼夜都可往来,出行皆带弓箭刀仗,相遇则行家人之礼。因此皇太子令及秦、齐二王教与高祖诏敕并行,内外惶惧,不知所从。建成等人私自招募四方骁勇及长安恶少年二千人蓄为宫甲,分屯于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又令左虞候率可达志招募幽州突厥兵士三百人进入宫中,准备进攻西宫。有人向高祖告发,高祖召建成予以训斥,随即将可达志流放至..州。

华阴人杨文干素来凶险,建成与他亲昵,使他任职为庆州总管,派遣使者令他招募兵士送往京师,准备起事。当时高祖出巡仁智宫,秦王世民与齐王元吉随从。建成对元吉说:“秦王将遍拜诸妃,他的金银宝物很多,尽可拿出来赠送。我怎能坐待祸患临头呢?安危之计决定于今日。”元吉说:“对。”建成便命令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持甲送与文干,催他起兵。尔朱焕等人感到害怕,行至豳乡时上告谋反之状,宁州人杜凤也告发此事。高祖派遣司农卿宇文颖驰驿征召文干,元吉暗与宇文颖交结,托他告知文干,文干立即率兵造反。高祖因建成为首谋,不忍加以劾治,便下诏逮捕王王圭、魏征及左卫率韦挺、舍人徐师谟、左卫车骑冯世立等东宫官员,想杀掉他们以减轻太子的罪过。便下手诏征召建成,建成恐惧,不敢前往。师谟劝他就此起兵,詹事主簿赵弘智谏劝建成减损车驾服用之物,轻车前往认罪。于是前至行在处所,将到其地时,建成屏退官属,径自入见高祖,叩头请死,伏身于地而不能站起。高祖大怒,其夜囚禁于幕中,派兵加以防守。恰遇文干攻陷宁州,高祖大惊,因仁智宫接近贼境,夜率卫士南奔,沿山行走十余里地,天亮后才返回宫中。高祖召秦王问计,秦王回答说:“文干这小子,州县官员即可将他擒获,即使一时不能拿获,只须派遣一将就能解决问题。”高祖说:“此事与建成有牵连,恐响应者众多。你亲自前去平叛,返回后,我立你为太子,废建成为蜀王,蜀地狭隘,不足为变,如不能侍奉你,取之亦易。”秦王便率众前趋宁州,文干已被其部下所杀,而以其首级归降,抓获宇文颖押送京师。秦王出发后,元吉与高祖妃嫔轮流为建成求情,封德彝也暗自劝解高祖,由此怒意渐解,重新下诏令建成返京居守,仅仅责备他于兄弟之间不能相容,而贬谪王王圭、韦挺与天策兵曹参军杜淹于远方。然而猜忌怨恨日益加深。

建成等人后来召请秦王夜宴,下毒于酒而进奉秦王,秦王忽得暴病,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持秦王返还西宫。高祖前来问疾,因敕令建成说:“秦王不能饮酒,不要在夜里聚饮了。”又对秦王说:“我起兵于晋阳,平定天下,都靠你出力,议立东宫时,你一再推让,以故成全你的美意。再说太子已立多年,不好废黜他。看来你们兄弟终究难以和好,同在京师,怨恨日益加深。你还是返回洛阳行台为好,自陕州以东归你主管,可建天子旌旗,依照西汉梁孝王旧例。”秦王哭着说道:“我不愿这样做,我不能离开膝下。”高祖说:“陆贾是西汉大臣,尚能轮流居住于诸子之家,何况我是天下之主,东西两宫,近在咫尺,思念你时就能前往,何须悲伤呢?”秦王将行,建成等人商议说:“秦王得到土地甲兵,必为后患;留在京师,仅一匹夫而已。”因而密令数人劝说高祖说:“秦王左右尽是山东人士,闻知返回洛阳,全都欣喜非常,观其意图,不再做返回的打算了。”其事果然中止。

不久又逢突厥进犯边郡,太子推荐元吉领兵北讨,想借其兵马作乱。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都劝秦王先下手为强。秦王便密奏建成等人与后宫淫乱,并说:“臣无负于兄弟,如今竟想杀臣,这是在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如使臣遭枉杀,虽在地下,也愧与诸贼相见。”高祖大惊,回报说:“明早将追问此事,你得早些入朝。”张婕妤派人驰告建成,建成便召元吉谋议。元吉说:“那就授甲持兵于宫,托疾不去朝见。”建成说:“对。但不一道入朝,怎能得知事情的变化呢?”天刚亮时,建成、元吉乘马前往玄武门,秦王已先到达,率勇士九人自卫。当时高祖已宣召裴寂、萧蠫、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人入宫。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时,发觉事情有变,立即返回,秦王随后呼喊,元吉弯弓欲射,接连三次未果。秦王随即射死建成,元吉中箭逃走,尉迟敬德将他追杀。不久东宫与齐王府精兵三千人攻打玄武门,因门闭而不能入内,交战良久,射箭达于内殿。秦王左右数百骑赶到,合力进击,其众才溃散而逃。高祖对裴寂等人说:“事到如今该怎么办呢?”萧蠫、陈叔达说:“臣等闻知内外没有界限,父子之间不亲,当决断时不断,反会蒙受其乱。建成、元吉在义旗草创之际,并未预谋,既立之后,又无功德可言,常怀疑贰之心以济其恶,以致祸起萧墙。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可立他为皇太子,托付军国大事,陛下就能如释重负了。”高祖说:“这正是我的夙愿!”便召秦王前来,抚慰他说:“我差点有投杼而起受人迷惑的事啊!”秦王号泣而难以抑制。

建成死时年龄为三十八岁。其长子承宗被封为太原王,早逝;次子承道为安陆王,承德为河东王,承训为武安王,承明为汝南王,承义为巨鹿王,全都坐罪诛死。下诏除去建成、元吉的唐室属籍。二人党羽猜疑恐惧,相互告发,庐江王李瑗由此起兵造反。朝廷便下诏宣布建成、元吉与李瑗枝党不得相互告讦,由此天下才安定下来。太宗即位后,追封建成为息王,谥为隐,按王礼改葬,下诏东宫旧臣都来会集,太宗亲临宜秋门哭泣,命皇子李福过继为建成之后。贞观十六年(642),追赠为皇太子。

宇文颖是代州人。从李密那里前来归降,担任农圃监,封为化政郡公。性情贪婪昏庸,与元吉交情甚厚,以故参预文干逆谋。事败之后,高祖责问他说:“我因文干谋叛,所以派你前去召他,你怎能参预逆谋呢?”宇文颖无词应答,被斩首处死。

猜你喜欢
  第五编 金毓黻、张荫麟讲宋史·王国维
  卷之二百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七十八 曹寅李煦奏江宁所织诰帛等用费请在盐馀支用摺·佚名
  卷二十九·司马贞
  卷一百二十四·司马迁
  浙语四(东山散笔、墨庵补述)·查继佐
  宇文忠之传·李延寿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九·王世贞
  卷五十八·佚名
  卷一百十二·佚名
  食货一三·徐松
  卷47·陈邦瞻
  八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九 宋 王十朋 撰 贻赠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倬超然台在密州】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演後汉郑玄传玄梦见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岁在辰来年岁在已既悟以?合之知命当终注引北齐刘书

  • 三集卷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八古今体一百五首【壬午二】恭奉皇太后南廵唘跸再叠前韵【有序】年占午正宜扬南国之旌月肇寅生爰效东皇之驾当朔塞九功奏凯庆逮乘时况西池七袠称觞懽逾献岁时乃燕台日近鲁甸春逥指吴头则堰

  • 卷十一 十国一·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一 十国一杨溥 【后主】  以下吴渡江 【《十国春秋》三。前四句引《江表志》,后四句引《五国故事》。吴任臣按:《南唐书》此李后主诗也,后人误以为吴睿帝作】【《全唐诗》八作南唐后主李煜诗,题下注云:

  • 卷四百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八·赵尔巽

      李鸿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许姓。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洪秀全据金陵,侍郎吕贤基为安徽团练大臣,奏鸿章自助。咸丰三年,庐州陷,鸿章建议先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佚名

    诗曰:世代茫茫几聚尘,闲将史记细铺陈。便教王伯多权变,怎似三王尚义仁。六国纵横易冰炭,孤秦兴仆等云轮。秦吞六代不能鉴,且使来今复鉴秦。鸿蒙肇判,风气始开。以揖让而传天下者,尽说唐,虞;以征伐而取天下者,尽说三代。夫三代者

  • 两朝纲目备要卷三·佚名

    光宗绍熈五年【甲寅】春三月夀皇不豫夏四月朱熹始拜命赴潭州五月至镇五月夀皇疾寖棘上不能视疾人情益惧戊寅赦天下以夀皇服药故甲申皇子嘉王过重华宫王府賛读黄由乞令王过宫问疾辛巳上奏未报讲官

  • 卷二十五·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五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郑执政表世尝谓郑庄公链事而黠宋襄公喜事而狂然此二者两国遂成为风俗宋之狂非始于襄公也殇公受其兄之让而旋仇其子至十年十一战卒召华督之

  • 韩雄传·令狐德棻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祖父韩景,魏孝文帝时曾任赭阳郡守。韩雄从少年时就果决勇敢,体力过人,善于骑马射箭,有将帅的谋略才智。魏孝武帝西迁时,韩雄就慷慨激昂,有立功的志向。大统初年,韩雄与其下属六十余人在洛西起兵,数日之

  • 卷一百七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英宗即位初殿中侍御史司马光论程戡劄子曰臣伏覩制书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程戡加安武军节度使令再任臣闻官以待贤才赏以劝有功官非其人则职事废缺赏

  • 卷五·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五冠服二民公冬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民公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上衔红寳石民公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民公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民公端罩 谨按本朝

  • 职官七·徐松

    学士【宋会要】《职官》九《学士待制》:文明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学士,初名宣和。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直阁。宝文

  • 二十一年·佚名

    (戊子)二十一年大明萬曆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酉,兩司啓請趙憲削去仕版,答曰:「但當置之而已,不足與較。」弘文館上箚,請罪如兩司,答曰:「予雖不敏,固非一憲所動。渠亦豈可必其說之得行乎?第其心術,正欲傳其疏辭也。予焚其疏,乃

  • 跋·徐问

    劄记一书先生抚贵州时与学者问答辨究随所记而成者也其间三才之道性命之奥事物之理六经四子之言与夫古今言语同异之辨得失之归靡不详且悉焉道理充溢脉络分明是非明白功夫精审而要领卓如也学者一见便有下手处若夫人心动

  • 凡例·荀况

    一、《荀子》一书,刘向校定为三十二篇,称《荀卿新书》。《汉书&middot;艺文志》称《孙卿子》,著录有三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唐代杨倞始为之作注,重排篇次,新编目录,分为二十卷,改题为《荀子》,其名其制遂相沿至今。杨注本

  • 卷第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诸大弟子说业报缘尔时诸大声闻耆宿苾刍。告具寿薄俱罗曰。具寿财益。已说本业。次至仁说本业因缘。尔时薄俱罗苾刍以颂说曰。昔于亲惠城  而为卖药人毗钵尸住

  • 卷第一·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一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译经篇 宋 天息灾.法天.施护三师传 天息灾。北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太平兴国中。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至京师。时梵德前后迭来。各献梵策。集置甚富。上。方锐意翻传。

  • 第二十六章 吉祥法称时代·多罗那他

    遮罗王去世以后,其弟遮罗悉恥罗治理国政二十年,西方大部归他统治。他的儿子毗瑟纽罗阇也在位多年,以后住在西方诃罗国内波罗那伽罗时,有与过去的大仙人们相等的苦行婆罗门五百人住在树林中。国王将苦行处的禽兽悉数杀死,引

  • 卷中·吹万广真

    嘉兴大藏经 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卷中嗣法孙 灯来编普说参禅一法贵要真参实悟切不可将杂毒蕴在胸中何谓杂毒聻无明烦恼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此是欲界有情杂毒喜乐舍无心定无想定此是色界有情杂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