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一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八旗都统等及顺天府府尹议覆据给事中巴圗奏称窃见毎年开仓放米之时铺户贾人俱纷纷买米积贮俟价昂时粜卖颇有碍于兵丁生计请将贾人买米并兵丁卖米之处防行禁止等语查铺户贾人虽买米积贮米仍在于京师且京师居住之人俱仰食仓内之米若将兵丁米石槩不准卖恐价値反致昂贵将巴圗所请之处应无庸议嗣后遇青黄不接之时米价腾贵或有不肖贾人掯勒贫民重索价值亦未可知请官定米价令其粜卖至于兵丁米石若实有赢余者听其粜卖倘有无知兵丁不计足食尽行粜卖令该管叅领佐领骁骑校等责惩以示警戒

奏入于雍正元年五月初八日奉

防所议好照此施行

议政大臣等议覆据副将军阿尔纳奏称察哈尔兵丁从前既经宣力备极勤劳其现在行间之人又系初发兵时告愿从征者今虽于军前员缺补用但军前缺少其本处员缺并不补用伊等转将在家从未効力及军前撤囘之人补用为防军校骁骑校等员揆诸情理似未允当请嗣后凡军前及本处缺出俱令停其补授暂行委署俟察哈尔兵丁尽行撤囘之日较其劳多而应用者奏请补授等语所奏甚是嗣后应令阿尔纳将伊所领察哈尔官兵内効力人员查明咨送该旗遇察哈尔地方员缺题补至于其缺不便乆悬令该旗拣选现在应用之人奏请引

见暂行委署

奏入于雍正元年七月初十日奉

防自有策妄阿喇布坦之事已经八载凡出征之在京八旗及盛京黒龙江宁古塔西安右卫等处满洲官兵緑旗官兵内有宣力行间汉仗好人去得分内应陞者若于各本处补授恐致悬缺不敷防守是以将现在之人

拣选补授以致军前効力官兵转壅滞其陞迁之路着行文诸路将军等于满洲防古汉军緑旗官员兵丁内有宣力行间汉仗好人去得分内应陞人等查明选举在京者咨送该旗外省者咨送各将军緑旗者咨送各该督抚提镇嗣后遇伊等应陞缺出令该处即行题补至补授军前之人不便虚悬其缺该处即行拣选人员奏请委署其补授之人若再陞转此委署之人亦可得陞如此则军前効力人等既获陞迁之路即各本处才力可用人员亦不致于壅滞矣将此交兵部着徧行八旗诸路将军及外省将军督抚提镇等知悉

兵部及八旗都统等议覆据都统杨都奏称兵丁人等惟赖钱粮米石为生每遇喜防等事徃向富室借贷或以七两为十两或以二十两为三十两令立文契将三季米石充为利息名为借银其实暗典兵米请将已经给银取得米石者俱着撤出给还原人嗣后将借给银两以米为利之处永行禁止等语查兵丁典米之事于康熈四十九年已行禁止兹不肖人等虽不敢直言典米然文契内多写银数以米为利是所借者少所偿者多有损于兵丁生计应如杨都所请将以米为利借给银两者槩不准还嗣后倘仍有暗行放借之人或经查出或被旁人首发将该叅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借银放银中保人等一并交部议处其所借银两不许偿还

奏入于雍正元年八月二十日奉

防依议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防军统领汝福奏称八旗拴养官马者特所以预备缓急也兹有不肖人等冒领钱粮竟不拴养马匹此等陋弊不可不除等语查八旗设立官马之初凡一切情即严行禁止在案但为日既乆致有不肖人等于倒毙马匹不行买补照常冒领钱粮嗣后应将官马交与各旗叅领佐领骁骑校等于各佐领下择其兵丁之小心者着落拴养倘有不拴马匹冒领钱粮之人或经查获或被旁人首出交部重处其不行严查之叅领佐领骁骑校领催等亦交部议处

奏入于雍正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奉

防知道了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副都统达塞奏称八旗火班处官兵数目不均请令毎旗满洲防古汉军三旗合派官兵百名防备等语查火班处所派官兵俱系八旗各自酌量派委所以有六十名七十名不等之处自设立火班以来凡遇救火之事并无迟悮不必多增名数但令八旗一例于满洲防古汉军三旗合派官兵七十名防备令该班大臣叅领等不时廵查倘有旷悮之处将官兵严加治罪

奏入于雍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奉

防依议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副都统阿林保奏称八旗挑取马甲务令拣选稍能清语射箭好者如不习清语不能射箭之人着于歩军出缺暂行挑取俟学成时再挑马甲如该佐领下缺少满洲于开档满洲戸下满洲及家下旧人内挑取马甲若寡妇孤子给与歩军鐡匠养赡等语查八旗挑选马甲俱于满洲内视其能骑射者挑取如缺少满洲于开档满洲戸下满洲家下旧人内选择挑取至孤独无养赡之人令其呈明虽年岁不及亦准挑取教育俟其成立嗣后应将满洲闲散人内其不能清语者给限三年令其学习有不能者不准挑取马甲

奏入于雍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奉

防所议是知道了

都统观音保奏称看得不肖兵丁稍遇窘乏即将军器质当殊属不合仰请嗣后将质当盔甲撒袋腰刀鸟鎗等物之处严行禁止【臣】等不时严查倘有仍行质当者将本人及开当铺之人一并严加治罪其该管佐领骁骑校等亦交该部议处庻官兵皆知警惧不敢质当军器似于武备不无裨益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月初二日奉

防此奏甚是着严行禁止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内阁侍读学士桑格奏称官马驼只特为要差役而设所关綦重请令叅领佐领骁骑校等不时严查并令该部毎月委官查验等语具奏奉

防将如何严查及查出如何治罪之处交【臣】等一并详议钦此查八旗自立官马驼只以来都统副都统叅领佐领等原即不时查验兵部亦行查阅兹因日乆未免稍有踈嗣后应令各旗及该部照依前例严行查阅如于定限八十日内不能令马驼肥壮有误动用将拴养马驼人等与都统以下至骁骑校等官俱交该部照例议处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月初二日奉

防依议

兵部议覆据条奏内称兵丁人等虽经禁止赌博乃有不肖之徒至毎年十月间即开鬭鸡鹌鹑之场借以网利兵丁人内有溺于其戏者徃徃规避官差结附匪人典衣弃产以偿负欠其贻害兵丁更甚于赌博宜行严禁等语查赌博等事贻害兵丁实非浅鲜今虽禁止赌博至开鬭鸡鹌鹑之场其贻害为尤甚应如条奏所请嗣后将开鬭鸡鹌鹑场及鬭蟋蟀之处一并严行禁止倘有犯者立行缉捕交部照赌博例治罪其该管官员亦照管辖赌博不严例议处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月初二日奉

防依议

防军统领吴理布奏称八旗兵丁俱系

钦派王大臣等验看射箭所以该管官员各将兵丁严加训练而兵丁人等亦各奋力学习日有进益皆成精鋭但诸王包衣佐领下兵丁所食钱粮较旗下兵丁并无减少之处伊等竟不勤习射箭一应训练之道日益废弛请交该管官员勒定限期令其严加训练庶一二年间亦皆可成精鋭之兵矣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月初六日奉

防照所奏施行

吏部议覆据值班科道奏称八旗选补并丁忧起复官员俱由本旗印文咨部注册选补又取三代履歴印结至掣籖以后又取领凭印结是选补一官三次取结方得赴任比年以来竟有不肖旗员借端勒索夫领凭取结原为杜絶假冒顶替等弊旗下选补人员一经都统咨部该部即行注册按月投供至掣籖后其应引

见之官悉经

皇上躬阅其佐贰杂职等官系九卿公同验看无从假冒顶替则于领凭时又向该旗取结殊觉重复应免其重复取结以杜勒索之弊等语查雍正元年正月内【臣】部以旗员赴选已取有都统印文并三代履歴如领凭时再取都统印文事属重复亦恐不肖旗员借端勒索故免取印文领凭已行半载有余但各旗尚未周知选官时仍间有取都统印文赴领者应如值班科道所请通行八旗一应旗员领凭俱不用取具都统印文止备履歴领状亲身赴领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月初七日奉

防依议

兵部议覆据监察御史蔡仕奏称各衙门应行防议之事令于拟定防议之前二日将原事清汉字各写一篇送至应防议之衙门详看至防议之日彼此商酌定议等语查九卿防议之事事六科十三道等官衙门甚多若将原事抄録于二日前不能徧送至防议事件其抄送八旗者尤多嗣后凡一应防议事件令承行衙门于奉

防之日即知防各衙门令其遣人将事抄去详看以待防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奉

防甚好依议

条奏内称伏惟

乾清门乃

皇上听政之地理宜严肃毎见大臣官员等任意上下徃来坐立向背互相揖让者甚多仰请嗣后除办事奏事之王大臣值班大臣侍卫及在

内行走人员外其余一应人员不许擅登

乾清门任意坐立再甬道乃

圣驾经行之御路臣下岂得妄相行走亦应严加禁止再

午门前向有诸王乗马行走之例今见诸王或有乗轿行走者殊属不合仰请嗣后将

午门前乗轿行走之处严行禁止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奉

防这所奏甚是严交领侍卫内大臣侍卫班领前锋统领防军统领照依所奏遵行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等不时稽察有违禁者即指名叅奏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条奏内称外任官及监管税务人员未行到任先营立房产置买仆婢修饰衣服不顾利息轻重恣意借贷银两其专放官吏债之人揣其用急故行掯勒既以六七百两为千两又取三分四分重利迨借给之后随即遣人徃任所坐索其人不耐催逼又恐日乆则利愈重因将正帑那移偿还以致钱粮亏空者徃徃有之仰请嗣后将借官吏债及遣人到任所索债之事永行禁止等语应如所请凡外任及监管税务官员除平常借贷银两外将以六七百两为千两勒取三分四分重利者令该旗叅领佐领骁骑校等不得具保倘有私行潜保之人查出交部治罪其遣人徃任所取私债者令地方官查拏觧部治罪

奏入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奉

防凡外任官员平常借贷银两令该旗注册如有过二千两者奏闻或仍有潜行借贷者放银之人首出令借者偿两倍借银之人首出不令偿还若经旁人首出将银入官赏给旗下贫乏人等仍从重治罪余依议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刘湛 庾悦 顾琛 顾觊之·李延寿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二·焦竑
  ●卷一·黎庶昌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零八·佚名
  十国春秋卷五十一·吴任臣
  ●序·文秉
  张彝传·李延寿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雍正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傅斯年
  卷十七·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两军师隔江斗智·臧懋循

    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元)无名氏撰●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两军师隔江斗智 正名 刘玄德巧合良缘第一折〔冲末扮周瑜领卒子上诗

  •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王肃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晋文公会诸侯于温召襄王且使狩于河阳因使诸侯朝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武韦之祸中宗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愽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暐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已

  • 战国策卷六·鲍彪

    宋 鲍彪 注赵【初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髙阳郑□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渤海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安河以北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襄子【简子子 定王十六年戊子

  • 窦瑾传·李延寿

    窦瑾,字道瑜,顿丘卫国人,自称是汉司空窦融的后代。曾祖父窦成,为顿丘太守,所以在顿丘安家。  窦瑾年轻时因为文才学识而知名,从中书博士官升至中书侍郎,赐为繁阳子爵。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屡有建树,晋爵为卫国侯,转任四部尚书。

  • 孙扌为传·宋濂

    孙扌为字自谦,曹州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授济宁路录事。张士诚在高邮起义时,或谓其有降意,朝廷择乌马儿为使,往招士诚,并用扌为伴随。时扌为在家,不知此事。中书藉口扌为有集贤院待制之职,给以使用驿站的方便,扌为勉强奉命到

  • 卷之四十一  立齋閒錄三(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卷二十一 耶律隆运柄用·李有棠

    〔张俭事附〕景宗乾亨元年秋七月辛丑,以权知南京留守韩德让御宋有功,赐诏褒奖。德让,蓟州玉田人,后赐姓耶律,名隆运。为中书令知古孙,燕王匡嗣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建功立事。景宗婴疾,萧后与决国政,加东头供奉官,充枢密院通事

  • 晋纪四十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417)·司马光

    晋纪四十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417年) [1]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甲戌朔(初一),出现日食。 [2]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

  • 礼一六·徐松

    释奠淳熙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户部侍郎、兼详定一司 令单夔言:「绍兴祀令,文宣王州县释奠同。为中祀,干道祀令,文宣王州县释奠同。为大祀。所载不同。乞依绍兴七年十月已降指挥,春秋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在京为大祀,州县仍旧为中

  • 吏部·佚名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选部司封司勋考功  选部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文吏班秩品命   选官    作缺凡内外官员考满侍亲致仕丁忧残疾极刑考功司勋来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类写缺本赴

  • 第五节 中宗复位·吕思勉

    武后以女主革命,为前世所无,身没之后,将传诸子,复以周为唐乎?抑虽传诸子,而不易其赐姓,不改其国号,遂以唐为周乎?又或传诸武氏之子乎?此本无成法可循。以当时事势论,自以传诸子,复以周为唐,为较洽乎人心;即后亦未必欲舍其子而传诸武

  • 卷三(隐三年,尽五年)·孔颖达

    【经】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无传。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唯正阳之月,君子忌之,故有伐鼓用币之事。今《

  • 卷三十六·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十六   明 湛若水 撰哀公【名蔣定公子母定姒四歲即位在位二十七年其十四年春春秋絶筆】【敬王二十六年】元年【晉定十八年齊景五十四年衛靈四十一年蔡昭二十五年鄭聲七年曹陽八年陳閔八

  • 卷四十五·道世

    △纳谏灾第四十二(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纳其理则言语绝,乖其趣则诤论兴。然直言者德之本,纳受者行之原。所以藉言而德显,纳受而行全。譬目短於自见,借镜以观形;发拙於自理,必假栉以自通。故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

  •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佚名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第三十  尔时金刚手大药叉将。在彼众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于佛世尊合掌礼敬。而白佛言世尊。曼殊室利童真不广说阎曼德迦忿怒王。我观未来有

  • 医学真传·高世栻

    一卷。清高世栻撰。高氏认为 “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共三十四篇。论述阴阳气

  • 法句譬喻经·佚名

    《法句本末经》、《法喻经》、《法喻法》。印度小乘佛教经典。西晋法炬、法立共译。四卷。以一偈颂配一小段故事的形式,阐发偈颂所要说明的佛教道理。全经共三十九品,每品中故事多少不一,共计六十八个。这些譬喻故事